【书名】大国航天:载人·火箭

【书名】大国航天:载人·火箭 【作者】中国航天博物馆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科普 #航天 #教育 【简介】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成就,内容以备受大众关注的载人飞船、卫星、运载火箭以及探月工程为主,使读者可以集中感受中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书名】大国航天:卫星·探月

【书名】大国航天:卫星·探月 【作者】中国航天博物馆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科普 #航天 #教育 【简介】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成就,内容以备受大众关注的载人飞船、卫星、运载火箭以及探月工程为主,使读者可以集中感受中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封面图片

《大国航天:载人·火箭》

《大国航天:载人·火箭》 简介:本书提供了关于大国航天:载人·火箭的深度解析,涵盖其发展背景、核心概念以及实际应用。通过真实案例与科学研究,帮助读者理解其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技能或知识点。适合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让你在短时间内提升认知,拓宽思维边界。 标签:#大#大国航天#知识#学习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中国航天员登月过程揭秘 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中国航天员登月过程揭秘 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中国航天员将怎样登月?据央视新闻报道,根据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在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当中,主要过程为: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揽月”着陆器、“梦舟”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两个飞行器在环月轨道进行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着陆器,并由着陆器将航天员送上月面,航天员在月面按计划开展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乘坐“揽月”着陆器上升到环月轨道,两个飞行器再次交会对接,航天员将月球样品转移到飞船,飞船由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你好,明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30年峥嵘历程。

你好,明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30年峥嵘历程。 从发射载人飞船,到航天员出舱,再到即将建成“天宫”,“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梦想的引擎一经点燃,中国航天便不断刷新高度。今夜,中国空间站将过境北京,致敬中国航天,三十而立正青春,期待更多高光时刻!

封面图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王永志逝世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王永志逝世 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的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星期二(6月11日)逝世,享年91岁。 中国工程院官网资料显示,王永志1932年11月在辽宁昌图县出生,是一名航天技术专家,主要从事航天技术、火箭技术研究。 王永志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获工程师称号,2000年获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荣誉博士学位。他在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中国澎湃新闻报道,王永志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等职,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 据报道,王永志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参加和主持了六个导弹型号、两个运载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设计研制工作,于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王永志星”。 2024年6月13日 5:28 PM

封面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明后年首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明后年首飞 容易表示,这几年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关键技术都在一一攻破,相比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增加了四大类关键技术。一是火箭返回时要让它落得准;二是火箭着陆回收时要接得稳;三是为了满足重复使用要求,怎么让火箭用不坏;四是当火箭需要局部维修保养时,怎样才能修得快。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去年已完成了垂直起降悬停试验,取得了可复用火箭关键技术突破。目前该集团正在加快适应商业航天市场的产品开发,突破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推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同时面向商业航天市场需求,开发YF-209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等产品。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用户提供了82发次商业发射服务,发射72颗国际卫星及130颗国内卫星;提供了48次商业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8颗国际卫星和119颗国内卫星。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