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给震住了,他们居然有这么多人。”赫尔松的一位居民说,她的许多熟人都去了俄罗斯。

“我都给震住了,他们居然有这么多人。”赫尔松的一位居民说,她的许多熟人都去了俄罗斯。 在乌克兰武装部队检查站,她被问及手机上是否有俄罗斯号码的联系方式。她的回答是否定的,但军方在电报中拨打“两个七”(此处应有口误,应该是搜索中输入+7,俄罗斯区号),发现联系人中有“大量俄罗斯号码”。 “这意味着我电话簿里的那些人,甚至在战前就与我联系过的人,他们都已经在俄罗斯了(使用俄罗斯手机号,属于俄罗斯了)”女孩说。 评:被严重洗脑的人被现实冲击的那一刻会不会得脑震荡?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周四,乌克兰军队从西面包围了赫尔松市,并袭击了俄罗斯在第聂伯河西岸的据点。俄罗斯任命的赫尔松官员称,近日已有7万多名居民和俄罗斯

周四,乌克兰军队从西面包围了赫尔松市,并袭击了俄罗斯在第聂伯河西岸的据点。俄罗斯任命的赫尔松官员称,近日已有7万多名居民和俄罗斯扶持的州政府成员从赫尔松市撤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有关俄罗斯军队可能从该市撤军的报道是虚假消息。 在乌克兰东部,俄军继续轰炸顿涅茨克州的巴赫穆特市,向市中心缓慢推进。在基辅州,周四早些时候,俄罗斯无人机袭击了首都基辅附近的一个能源设施,引发火灾。当局宣布新的轮流停电措施,并敦促居民节约用电。当局仍在考虑如何恢复服务。 克里米亚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外的一座发电厂周四也遭无人机袭击。当局称,发电厂受到轻微破坏,但电力供应并未中断。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对发起乌克兰战争并不后悔,俄罗斯的目标也并未改变。普京还称,无意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称这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任何意义。俄罗斯联大代表团副团长康斯坦丁·沃龙佐夫警告,西方国家在战争期间将商业卫星用于军事目的“极其危险”,其可能成为报复性打击的合法目标。 普京还在会议上称,没有预先通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俄罗斯启动特别军事行动的计划。普京继续指责是西方造成了乌克兰今天的局势,但不认为俄罗斯是西方的敌人,俄罗斯也不寻求用东方、北方或南方的主导地位取代西方的主导地位。愿意就战略稳定与美国对话。 (美联社,路透社,卫星通讯社)

封面图片

“反对派” 究竟什么样?在海外的人如何与国内活动家合作?

“反对派” 究竟什么样?在海外的人如何与国内活动家合作? 有读者朋友在阅读我们去年发布的 “” 系列和 “” 系列之后,希望能看到一个关于 “反对派” 角色究竟什么样的介绍 - 反对派工作内容的框架。 那么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白俄罗斯有一个项目叫Bypol,它旨在从镇压当局内部瓦解现政权 将离职的和在职的安全官员联合起来以反叛卢卡申科。也就是 。 该项目汇聚了镇压当局各部门的安全官员,据列出的部分包括,国安委、调查委员会、海关、边境、检察院、武装部队、内政部、总统安全局等等…… 这个组织形式让该项目能够从现政权的核心部分获取最新的机密信息。其存在本身就能让卢卡申科的权力中心及党羽保持人心惶惶,破坏他们的凝聚力。 同时,该项目的员工遍布全球各地,除白俄本地外,还有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乌克兰、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比利时、德国、格鲁吉亚、以色列、爱尔兰、意大利、加拿大、塞浦路斯、斯洛伐克、黑山。这可以让他们与其他国家和国际人权组织合作。也就是我们提到过的 “” 的一部分。 这个组织网络需要 、范围尽可能大,且 。例如该项目,其合作伙伴既包括协调委员会、工人运动、网络游击队( ) 、政治犯援助(帮助因政治原因受迫害的人)、反宣传运动等偏左翼的组织,也包括团结中心、“白俄大脑”、“我的国家” 等等偏保守派的运动,还有新闻中心那样的(至少表面)中立的 ,也在其中,理所当然。 其领袖就是反对派领导人斯维特兰娜·季哈诺夫斯卡娅。 注:以上只是一个关于反对派系统样貌的介绍,给您一个参照。以Bypol为例并·不·代·表我们完全赞同该系统。具体的政治评判始终应由直接利益相关方做出,也就是白俄罗斯人民。 此外,我们曾经提到 权威不可取,但成核点是必需的。如上,该反对派网络中的成员之一、 项目 “网络游击队”,可以是另一个例子。 您可能已经听说过他们了。该组织因各种重大黑客攻击而登上新闻头条,其中包括破坏政府网站和泄露内政部数据库的电话号码。旨在阻止从俄罗斯开往白俄罗斯的运载军事装备和人员的火车的攻击行动,也是他们策划的。 他们的行动策略还包括使用各种讽刺和网站污损来实现政治目标。有点像“匿名者”。 毫无疑问其成员都是匿名工作的。 类似这样的工作方式的团队需要一位能实名出镜的发言人,即,以“可靠的形象” 公开捍卫行动团队的利益,以抵御镇压当局的抹黑污蔑。 他们很聪明地选择了一位女士:尤丽安娜·谢梅托维茨。 对于该项目来说,谢梅托维茨的优势在于: 1、她不在白俄罗斯生活(而是在美国),于是她被捕的风险相对较低。 2、她是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一直与白俄罗斯保持着密切联系,十多年来她一直参与白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她所学的专业有助于她参与各种政治辩论和公开的研讨(您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辩论会,比如在 ),并且她在白俄的反抗经验和活动家资历,也可以让她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3、她支持“网络游击队”的行动模式,同意他们的目标和价值观。 4、她的相貌和气质显得中立平和,容易构建公信力。 5、最后,尤其是,认同并能秉持匿名协作的 从不询问不该询问的问题;从不了解任何“网络游击队”成员的身份信息不论是否黑客(其中多数成员不是黑客),于是即便她被镇压当局扣押,她也没有任何可以泄露的信息。 这也是一个关于在海外的异议人士如何与国内的反抗者合作以降低行动风险、并扩大影响力的案例。 #activism #tips

封面图片

英国南方水务公司称被黑客窃取了数十万客户的个人数据

英国南方水务公司称被黑客窃取了数十万客户的个人数据 这家公用事业巨头拒绝透露目前受影响的具体人数。南方水务公司发言人西蒙-弗伦迪(Simon Fluendy)表示,该公司约有 470 万客户,他对 23.5 万至 47 万客户的数据被盗没有异议。南方水务公司指出,"5% 至 10%"这一数字是基于其正在进行的法医调查得出的,这表明实际受影响的人数可能更高。公司拒绝透露哪些数据被盗。BBC 新闻报道称,黑客获取了客户的出生日期、国家保险号码、银行账户信息和参考号码。它还计划向"我们的所有在职员工和一些前员工"通报他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事。南方水务公司在最新的年度报告中称,该公司约有 6000 名员工。南方水务于 1 月23 日首次披露了 1 月份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该事件是由 Black Basta 勒索软件组织发起的,该组织与俄罗斯有联系,去年曾对英国外包巨头 Capita 遭到的黑客攻击负责,公司尚未就事件的具体细节或其系统是如何被入侵的发表评论。Black Basta 在上个月的网络攻击发生后不久,就在其暗网泄漏网站上列出了南方水务公司的名单,并声称从该组织窃取了 750 千兆字节的敏感数据,包括公司文件和客户的个人文件。该列表威胁称,除非支付赎金,否则将公布被盗数据,其中还包括一些截图,声称显示了部分被盗数据,包括员工护照和身份证。在撰写本文时,南方水务公司已不在 Black Basta 的网站上。向黑客支付赎金的受害公司被删除公开列表的情况并不少见,南方水务公司拒绝透露是否支付了赎金。南方水务公司在周二发表的声明中称,该公司正与网络安全专家合作监控暗网。南方水务公司称,自该公司被列入勒索软件团伙的网站以来,"没有发现新的证据表明此次网络事件可能涉及的数据被公布在网上"。南方水务公司表示,它已向英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信息专员办公室通报了这一事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整合ChatGPT近一年 必应的市场份额上升不到1%

整合ChatGPT近一年 必应的市场份额上升不到1% 2022年11月底,OpenAI悄然上线一款聊天机器人ChatGPT,上线首周用户突破100万,两个月后月活用户突破1亿,成为当时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作为OpenAI的重要“金主”,微软很快跟进,在ChatGPT上线次月就宣布要将ChatGPT整合进其搜索引擎必应。2023年2月,在ChatGPT上线仅仅三个月后,微软正式宣布推出新必应。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提问,必应会给出答案,一问一答之间,微软勾勒出“下一代搜索方式”的愿景。调子起得很高。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亮剑Google,公开表示:“微软将利用ChatGPT背后的人工智能,颠覆互联网那个搜索市场,摧毁支撑Google核心业务的高利润率。”而Google也很配合地应了战,其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内部发布“红色警报”,代表Google面临紧急且直接的危机。激动人心的故事拉开序幕:蛰伏十多年,微软终于得以重拾搜索梦,化身“进击的微软”,冲击Google在该领域的统治地位。但现实很骨感,必应几乎没能从Google手中抢夺过来市场份额。据StatCounter,2023年结束时,Google搜索引擎的全球市场份额依旧稳定在90%以上。一方面,随着Google也上线了对标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Bard,其他小引擎也纷纷融合大语言模型,新必应的独特性被削弱。另一方面,搜索引擎的竞争远不止“谁更好用”的比拼。去年10月,纳德拉出席Google反垄断案作证,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控诉Google控制了移动手机制造商和浏览器默认搜索的位置,微软即使有心出钱却一直没能成功。实际上,以“技术创新”和“使用体验”为切入点冲击Google,是微软2009年正式推出必应时就已经演练过的剧本。必应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搜索引擎,但也只是瓜分Google之外的不到10%的蛋糕,其“第二”当了十多年,市场份额几乎未变也已十多年。ChatGPT终究救不了必应,在搜索领域,不擒王,必应就难有出头之日。必应的市场份额依旧困在原地。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2023年结束之时,必应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37%。实际上,在2023年一整年之中,必应的市场份额在整合ChatGPT之后经历过数月的下降,后又回升:1月市场份额3.03%,2月~7月跌至3%以下,8月开始缓慢爬升。Google则几乎与其相反,2023年Google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在1月到5月处于上升,最高达到93.11%,后小幅波动至年底的91.62%。查看往年数据不难发现,如此小的市场份额波动在正常范围内,无法与特定事件相联系。2023年必应的全球市场份额增长幅度甚至还不如俄罗斯的Yandex,后者的份额比年初增长0.6%。也就是说,不仅必应的市场份额仅仅增长了不到1%,而就连这不到1%,也难言与整合GPT-4有关系。微软也曾公布一些“激动人心”的数据。新必应一经推出,就在48小时内吸引了100万用户申请加入。在新必应推出的次月,微软就宣布必应日活用户数突破1亿,其中有“几百万活跃用户”都是被AI集成版本吸引。在美国市场,必应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6.67%增长到了年末的7.71%。但同样的,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必应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将时间跨度拉大,科技创新带来的“尝鲜”稍纵即逝,并未带来质变;而必应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近三年也曾一度破7%,而这个数字与其高峰时期的30%(加上雅虎)的美国市场占有率相比已经下滑了许多。最明显的问题在于,新必应以整合ChatGPT为最大的卖点,但这一点的独特性很快就被削弱了。在ChatGPT诞生后的几个月,早已为OpenAI投资百亿美元的微软出尽风头,而Google则按兵不动,被外界质疑在AI军备赛中落后。但在2023年2月,Google在微软发布会的前一天发布了Bard聊天机器人,与ChatGPT及新必应竞争,抢在了新必应正式发布之前。与此同时,其他搜索引擎也纷纷部署大语言模型:You.com去年12月就推出第一代聊天机器人YouChat,早于微软新必应落地;而DuckDuck紧跟新必应落地,在几周后推出DuckAssist。除此之外,旧金山还跑出个成立不到两年的Perplexity AI,整个产品提供的正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新型搜索服务,由OpenAI的GPT-3.5模型驱动,另内置基于GPT-4的Copilot搜索功能,用户可以在每四个小时使用五次。就在今年1月,PerPlexity AI完成B轮融资736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英伟达等企业,融资后估值超过5亿美元。当必应瞄准Google的时候,“黄雀”也在茁壮成长。仅就Perplexity AI来说,其2023年3月到10月的半年时间里,每天处理的搜索请求量增长了6到7倍,目前每日处理的搜索请求数量达到数百万个。另一方面,ChatGPT本身的迭代,也进一步削弱了新必应的优势。新必应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联网的ChatGPT”,在其推出的时间点,ChatGPT尚不能联网,且训练数据止步于2021年。但在2023年9月,ChatGPT已经可以接入互联网,并向用户提供网络链接。OpenAI还推出了手机应用,并为ChatGPT安上“嘴巴”和“眼睛”,实现多模态。种种变化,让新必应已经难以带给人们初上线时的“新鲜感”,ChatGPT没能成为必应的救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路,必应不是没有走过。以科技创新、更好的用户体验,来挑战Google,必应本身就是攥着这样的剧本出生的。2008年,时任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请来陆奇,向他承诺全力发展在线搜索业务,与Google展开长期竞争。陆奇曾先后就职于雅虎,负责雅虎的搜索和搜索广告技术,彼时雅虎可以说是Google唯一的有力竞争对手。次年,微软将Live Search更名为必应(Bing),并予以“决策引擎”的定位。简而言之,很多信息用户不必搜索就已经显示。如天气、航班信息,当用户键入关键词的时候,相关信息会直接显示或者弹窗,再如Facebook好友的内容也会通过必应推荐给用户。为此,微软和Facebook、多家旅行服务商等都展开了合作。最大手笔的,是微软与雅虎展开历史性协议,雅虎就此逐步放弃自己的搜索技术,改用必应的数据。向外积极合作,绞尽脑汁为用户提供“贴心”服务、更“便捷”的搜索体验,必应出生起的路径可以说与“新必应”如出一辙。就连Google的“警惕”,也与去年在内部拉响的“红色警报”遥相呼应。2010年时任Google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t)表示,Google最大的敌人不是苹果或Facebook,而是微软必应。但大力未能出奇迹,反而让必应成为微软一块尴尬的业务。上线两年,微软在必应搜索业务上亏损了55亿美元。2014年,当纳德拉走马上任,成为微软的CEO后,立刻就需要回应关于“必应是否会被转让”的问题,彼时必应尚未盈利,而雅虎则已经动了停止合作的念头。十年过去,微软仍旧守着搜索业务,但其全球市场份额一直“稳定”在个位数。如今我们说必应2023年底市场份额3.71%,较之年初增长不到1%,实际上2010年年初必应的市场份额就已经是3.37%,必应并没有比14年前壮大多少。如果十几年前的“决策引擎”定位、与雅虎联姻,以及今天整合了ChatGPT的“新必应”、与OpenAI联手,都不能拯救必应,那究竟什么能?微软要想在搜索领域杀出一条血路,也许需要先“擒王”。去年9月,美国司法部对Google发起的反垄断诉讼开庭。这场庭审维持数周,许多竞争对手坐上证人席,其中就包括DuckDuckGo、Neeva(已经关停)这样的小搜索引擎公司高管,以及微软CEO纳德拉。如DuckDuckGo的CEO表示,Google与浏览器及平台达成协议,使其成为默认搜索引擎,阻碍有效竞争。小搜索引擎公司控诉Google在搜索领域的垄断,这并不令人意外,有意思的是微软也在庭上一改“颠...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