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过去,高校封闭管理何时休?

三年疫情过去,高校封闭管理何时休? 记者咨询了全国约10所位于不同地区的高校,包括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除极个别高校没有任何限制措施以外,大部分高校都需要一定的入校程序,比如通过在校师生预约申请;有的则直接表示,“现在校外人士不能参观,没有办法可以进。” ​​​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高校专硕延长为三年成趋势

中国高校专硕延长为三年成趋势 中国多所高校近日公布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三年制的专硕正在成为趋势。 据中国新闻网星期五(9月15日)报道,深圳大学将从2024年起,将该校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全面调整为三年(除翻译专业外);陕西理工大学也宣布所有学科硕士专业学制均为三年。 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 报道指出,中国多所高校都对专硕的修业年限进行调整,有的如东南大学、中南大学等,规定所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三年,中南大学还规定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优秀硕士研究生可以提前半年申请毕业;有的如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规定少数专业的学制为两年,其他均为三年;有的则是少量调整,规定部分专业为三年,其他仍为两年。 受访学生告诉中国新闻网,多出一年会带来很多影响,学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应对课业压力和找工作的压力,很多专硕的学费还比较高。多出一年还意味着找工作、考公、考证的时间延后一年,而年龄又是用人单位考量的标准,这是学生们无法忽视的。 这名学生说:“我身边也有一些人选择出国,他们认为出国读研的时间短、收益高。”他认为,如果学校只是单纯延长学制,而不从根本的培养质量上入手,延长一年两年可能无济于事。 但也有学生认为,三年制比两年制多出一年的缓冲期,时间没有那么赶,能有更好的状态来学习和准备就业。

封面图片

7月6日晚,多个内地高校的学生性别研究及性少数社团(社群)以及个别相关社会组织的微信公众号被封禁,包括北京大学ColorsWor

7月6日晚,多个内地高校的学生性别研究及性少数社团(社群)以及个别相关社会组织的微信公众号被封禁,包括北京大学ColorsWorld、清华大学Purple、复旦大学知和社等。 各公众号目前名称均显示为“未命名公众号”,页面显示“接相关投诉,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帐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容,账号已被全部停止使用”。 根据网民不完全统计,被清理帐号的LGBT社团组织包括:清华大学Purple、北京大学ColorsWorld、中国人民大学RUC性与性别研究社、复旦大学知和社、武汉大学WHU性别性向平等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圆人舍、华中科技大学HGP小组、南京大学同一片天空性别性向平等协会、天津19校彩虹小组“津之虹”、西南财经大学性别性向小组、西安美术学院橄榄树公益小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彩虹小组、中学生校际联合工作组、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等等。 (微信,端传媒,图片:碧浪达面点师傅豆瓣)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发起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百所高校联盟

中国人民大学发起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百所高校联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2023)暨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百所高校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该高校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牵头和发起倡议,中国100余所拥有金融硕士(含专业学位)学位授权点的相关院校共同参加组成。 根据中新网星期二(9月26日)报道,国家金融研究院在开幕论坛上揭牌。据悉,国家金融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面向世界的一流科研创新高地,聚焦“国家战略、时代课题、人类问题”“面向全国、面向国际、面向未来”,打造具有“全面开放、广泛合作、多元联通”鲜明特征的综合平台。 揭牌仪式后,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百所高校联盟启动仪式举行。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百所高校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牵头和发起倡议,中国100余所拥有金融硕士(含专业学位)学位授权点的相关院校共同参加组成。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聂清斌、联盟理事长吴晓求,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联合发起高校的理事代表共同启动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 张东刚说,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百所高校联盟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经济处在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时代之问,加快建构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的知识体系。 年会还举办了序幕论坛、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理事会(筹备会)和五个主题论坛。主题论坛围绕资本市场发展与改革、金融与高质量发展、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改革与市场定价、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等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封面图片

中国研究生考试开考 考生人数三年来首降

中国研究生考试开考 考生人数三年来首降 中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星期六(12月23日)正式开考,今年考生人数438万,是三年来首次下降。 据中国教育部消息,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考试时间超过三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 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比前一年减少了36万人。 据中新网报道,近年来中国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加,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77万人和457万人,2023年增至474万人,创下新高。而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所回落,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是三年来首次下降。 山西晚报此前报道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转折”,因为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2024年预计达117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1万人。按说考研大军的潜在基数更大了,但选择考研的人却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一。 近几年,中国教育在线对考研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2020年研究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核心竞争力。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对此分析说,“如果单纯以就业为导向,硕士学历未必会带来高回报。” 伴随大学毕业生数量连续创下新高,大家开始“卷学历”,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找到“体面”的工作。 陈志文指出,“但大家逐渐发现,读完硕士可能同样面临就业难。考生们因此开始计算考研的性价比。这是一次理性的回归,大家不再盲目‘随大流’,是好事。” 对于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传毅补充说,今年出国留学人数相较于过去几年会有显著增长,这也分流了一部分原本打算在国内考研的学生。 与此同时,考公考编却持续升温。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11月26日开考,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12月23日 1:3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