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认为就是写的比较专业的博客,它的格式非常八股,基本都是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呈现的:标题 → 概要 → 导言 → 方法 → 实

论文,我认为就是写的比较专业的博客,它的格式非常八股,基本都是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呈现的:标题 → 概要 → 导言 → 方法 → 实验 → 结论。 下文较长,主要提到了几个检索方法和阅读工具,强烈推荐下 PopAI, 很多朋友说论文读起来太晦涩且耗时,但事实上阅读论文是 ROI 比较高的一件事情,尤其是 AI 盛行的当下,大量科研人员都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在写论文之前,会把行业最前沿的信息都研究个遍,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并提出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学会读论文,以及挖掘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论文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检索论文,我的思路有两个。 一个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关键词去索引内容,例如检索“如何识别多人同时说话”,我找到了语音识别(ASR),然后找到了 Whisper,然后找到了《Robust Speech Recognition via Large-Scale Weak Supervision》这篇论文,过程中也找到了很多其他的论文。 另外一个是「为什么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去研究技术背后的东西,例如检索“为什么 pyannote-audio 可以区分不同的人说话”,我找到了 Speaker Diarization,然后找到了《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amework for Online Speaker Diarization》这篇论文,从这篇论文又了解到了更多其他方法,回到思路一,继续研究。 检索工具上,之前推荐过这个网站,它有一个“必读论文”板块(如图一),放了很多精挑细选的专题模块,可能刚好跟你的研究方向是匹配的;但大部分情况下,你进到这个网站时,也不知道该搜什么关键词,所以刚开始还得去 Google 或社交媒体去检索行业先驱的博客或推文,去看看一些综述性的介绍,再去找更多更细节的关键词。 关于读论文,之前分享过一篇文章《如何阅读一篇论文》,它提到了“三遍阅读法”,我也是这么践行的;当然,也离不开工具上的辅助,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 Summary 工具,如果每出一篇论文都去精读,那时间上肯定是不划算的,关键也没这个必要;Summary 的工具比较多,上面提到的 aminer 也自带了这个能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最近在搞毕设,分享一个我的阅读论文文献SOP

最近在搞毕设,分享一个我的阅读论文文献SOP 论文,它的格式非常八股,基本都是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呈现的:标题 → 概要 → 介绍 → 方法 → 实验 → 结论。 结合Stanford教授 Srinivasan Keshav 分享的三遍法,我凝练出来一个结合AI的五步法 1. 选读:通过检索工具选出合适的论文,以及在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看这篇论文的含金量 2. 略读:读论文前,我们得搞清楚这篇论文值不值得读,我们不需要全部都读完,这样会浪费我们很多时间。使用AI Summary工具,回答关键问题: 1. 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2. 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 3. 解决方案中核心的方法/步骤/策略是什么? 4. 结论是什么? 5. 有什么限制条件? 请有条理地组织以上信息,确保涵盖每一个点。 这一类可以AI Summary的工具非常多,主要看总结能力和花费金额,推荐使用 1. txyz:介绍在下面的工具安利里 2. PopAI:介绍在下面的工具安利里 3. ChatGPT:ChatGPT直接上传PDF,进行对话也可以 4. Kimi:国内可以使用 但是还有一个点需要注意,就是你自己需要去判断正确性,包括这篇论文的正确性他有没有在和你胡扯 3. 精读:接下来就开始精读了 1. 精读的顺序:摘要 → 结论 → 方法 → 实验 → 数据和图表 2. 对于需要翻译的同学来说,必备的就是“沉浸式翻译”这个插件,具体使用看下面 3. 看图表和参考文献,判断是否正确 4. 在这一步,遇到问题,也可以借助AI工具, 1. 有不懂的细节继续提问,从 What、Why、How 三个方面抽取问题。 What:即哪些概念是不熟悉的。 Why: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策略/方法,好在哪里? How:具体论文中是怎么实现某种策略/方法的。 2. 对于不懂图表的,也可以借助AI工具,分析图表 1. PopAI:接入了GPT-4V的API,可以对论文图表进行解读 2. ChatGPT:直接读图 3. 亿图图示:也可以解读图表 4. 整理笔记:精读完就可以整理笔记了,这里我的思路是基于PDF本身去整理

封面图片

如何阅读论文? || #经验 #论文

如何阅读论文? || #经验 #论文 摘要 研究人员在阅读研究论文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然而,这项重要技能往往没有得到适当的教授,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努力浪费。本文提出了一种实际高效的阅读研究论文的三遍方法,并讲述了如何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文献调研。 1. 引言 研究人员阅读论文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为了会议或课程的审阅,为了跟上他们领域的最新动态,或为了对一个新领域进行文献调研。一个典型的研究人员可能每年要花费数百小时阅读论文。 学习高效阅读论文是一项至关重要但鲜少教授的技能。因此,刚入门的研究生不得不靠自己摸索,通过试错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浪费了大量努力,还常常陷入挫败感。 多年来,我一直在使用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来高效地阅读论文。这篇文章介绍了这种“三遍阅读”方法,以及如何用它来做文献调查。 2. 三遍阅读法 核心思想是进行最多三遍阅读,而不是从头到尾连贯阅读。每一遍阅读都有特定的目标,并在前一遍的基础上深入:第一遍给你一个关于论文的总体印象。第二遍让你掌握了论文的内容,但不深入细节。第三遍帮助你深入理解论文。 2.1 第一遍阅读 第一遍是快速浏览,获取论文的整体框架。你还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更深入地阅读。这遍阅读大约需要五到十分钟,包括以下步骤: 1. 仔细阅读标题、摘要和引言。 2. 浏览章节和小节的标题,但忽略其他内容。 3. 阅读结论部分。 4. 粗略查看参考文献,心里检查你已经阅读过的内容。 在第一遍阅读结束时,你应该能够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 类别:这篇论文属于哪种类型?是测量研究?现有系统的分析?还是研究原型的描述? 2. 背景:它与哪些其他论文有关联?用了哪些理论基础来分析问题? 3. 正确性:它的假设看起来合理吗? 4. 贡献:论文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5. 清晰度:这篇论文写得清楚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能会选择不再深入阅读。这可能是因为论文内容不吸引你,或者你对该领域了解不足,无法充分理解论文,或者作者的假设不成立。对于不属于你研究领域但未来可能相关的论文,第一遍阅读通常已足够。 2.2 第二遍阅读 第二遍阅读时,需更细致地阅读论文,但可以忽略诸如证明等细节。边读边记下关键点或在边缘作笔记会很有帮助。 1. 仔细检查论文中的图形、图表和其他插图。特别留意图表。轴线是否标注清晰?结果是否带有误差范围,以便得出统计上有意义的结论?这些常见错误会帮助你区分仓促和精心的工作。 2. 记得标记那些相关但未读的参考文献,以备后续阅读(这是深入了解论文背景的好方法)。 第二遍阅读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在这遍阅读后,你应该能够理解论文的内容,并能够向别人概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其支持证据。这种详细程度适合于你感兴趣但并非你研究专长的论文。 2.3 第三遍阅读 要彻底理解一篇论文,特别是作为审稿人时,需要进行第三遍阅读。这遍阅读的关键是尝试实际重现论文的工作:也就是说,在与作者相同的假设下,尝试再创造他们的工作。通过这种重建与实际论文的对比,你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它潜在的不足和假设。 这次阅读要求极高的注意力。你应该质疑每个陈述中的每个假设,并思考如果是你,会如何表达某个特定的想法。这种实际与理想的比较可以带来对论文证明和展示技巧的深刻洞察,这些技巧可能会成为你的宝贵工具。在这遍阅读中,你还应该记录下未来工作的灵感。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次阅读可能需要四到五个小时,对于经验丰富的读者则大约一个小时。在这遍阅读的最后,你应该能够完全理解论文的内容,包括它的创新之处、主要论点、技术论证,以及任何你认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面。

封面图片

如何让AI成为学术研究的得力助手?

如何让AI成为学术研究的得力助手? 小林不加班的回答 多的不说,能帮我“看”文献就行! 现在的科研界已经“倒反天罡”了,看论文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发论文的速度了! 所以AI小兄弟,这个时候该你发挥发挥了,得力助手第一步,如何让AI帮我们“看”文献; 检索与筛选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首先需要从海量的文献中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 而AI工具可以通过智能检索算法,帮助研究者快速准确地定位到所需文献;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文献检索引擎,研究者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主题或领域,快速获取与之相关的论文列表,大大帮我们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 不仅如此,AI工具还能够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偏好,推荐个性化的文献内容,帮助研究者更加精准地找到所需信息; 这种个性化推荐的机制,不仅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效率,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术资源; 阅读与理解 一旦获取到了相关的文献,那下一步就必须是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了; AI工具能够对文献进行自动摘要、关键词提取、实体识别等处理,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文献的核心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一些先进的AI工具还具备文献翻译、语音朗读等功能,为研究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分析与整理 除了阅读理解,文献分析和整理也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AI工具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大量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此外,AI工具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文献进行分类、标注和管理,建立个性化的文献数据库,方便日后查阅和引用; 总结与撰写 有些人在参阅完文献后,有写论文的习惯或者任务,这个时候AI工具就充当起两号角色:①“劳动力”和②“资源库”; 对于如此之大量的文献阅读过后,我们得到的更多是思路、结论,其中很多细节也许会遗漏,这个时候AI工具的查缺补漏功能就体现了,我们可以试着让它为我们修改、润色,甚至搭建框架、撰写大纲等等; 框架主题一搭建,路就好走多了; 也许,发论文的速度比看论文的速度快的原理,就在其中~ 从文献整理到论文写作大概就这么些了,能否让你的科研事半功倍,就看你对这篇文章的吸收程度啦~ 看完别忘了给小林留下点什么,这样@小林不加班才有动力继续分享,整理比上班还累的哇~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小林不加班)

封面图片

【资料】极简核心论文写作指南|简介:提供极简核心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南,聚焦关键要点,如论文结构、论证逻辑、文献引用等,帮助学生和研

【资料】极简核心论文写作指南|简介:提供极简核心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南,聚焦关键要点,如论文结构、论证逻辑、文献引用等,帮助学生和研究者高效撰写高质量论文,提升学术水平|文件大小:NG|标签:#论文写作指南##学术写作##研究成果表达#|链接:

封面图片

网站SciSpace网站功能:与论文对话

网站SciSpace 网站功能:与论文对话 网站简介:一款 AI 工具,可帮助您轻松访问和理解学术研究论文,具有论文摘要、直接 PDF 链接和 AI 助手以提供额外支持。 该工具减少了理解复杂术语和公式所花费的时间,并为您的查询提供了易于阅读的答案。 网站链接:点击打开 频道 群聊 投稿 商务

封面图片

利用ChatGPT来帮助你快速解析论文

利用ChatGPT来帮助你快速解析论文 直接上传一个pdf文件,然后它会利用ChatGPT来回答你针对这篇论文的问题 上图是对一篇英文论文“Trickle: A Userland Bandwidth Shaper for Unix-like Systems”的提问和回答。 ​​​​ | #工具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