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海外产品设计的时候碰到点问题,设计稿上的操作不知道怎么准确转为英文。比如下面这个「松开 发送」。之前团队里有个专门的职位叫文案

做海外产品设计的时候碰到点问题,设计稿上的操作不知道怎么准确转为英文。比如下面这个「松开 发送」。之前团队里有个专门的职位叫文案设计师,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负责多语言的问题。想到做出海产品的应该都有类似的需求,而且不仅要翻译成英文,还要阿拉伯文、泰文等等,英文还能靠自己验收,小众语言如何验收? 这个需求挺痛的,而且关乎营收,如果有 AI 产品解决类似的需求,也是个长尾市场里的好生意。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现在看来,OnePlus 11 的重设计真的很成功。

现在看来,OnePlus 11 的重设计真的很成功。 不仅承接了一加 10 系列的边框延申到 deco 的语言,还用圆形 deco 完成了提供更多供设计师发挥的空间。 在过去一年里,OPPO 系的手机是圆形 deco 里堆砌元素最多、最精致的,无论是 OPPO Find X6 系列,还是 N3 系列,都是能在圆形 deco 里玩出花的产品。在这次的一加 12 上,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精雕细作”。 这个 deco 即使在一加 12 大刀阔斧升级相机模组后,依然能够容纳更大的模组,并且保持了 ID 连续性。 K 形光影设计,的确给了一加属于自己的个性。

封面图片

做了个帮助设计微信红包封面图的GPT。能力是帮助你一步到位的生成图片再通过裁剪和压缩,让你的图片能符合红包封面的尺寸规范(9

做了个帮助设计微信红包封面图的GPT。能力是帮助你一步到位的生成图片再通过裁剪和压缩,让你的图片能符合微信红包封面的尺寸规范(957×1278像素;不超过500KB)。 你有三种生成封面图的方式: 1)直接简单地使用自然语言描述你的需求,这个GPT会按一定规则补全细节,让你的图片更惊喜、更有春节气氛; 2)如果你熟悉AI绘画,也可以直接提供你自己的Prompt; 3)你可以上传任何你喜欢的图,这个GPT会进行逆向工程对图片进行描述,并将其转变为Prompt,让你获取类似的,但版权属于你自己的图。 注:截图示例中采用的prompt和图片来自和菜头的「槽边往事」 小提示:在上传微信红包后台的时候,记得截取对话链接作为你的创作证明以通过审核。 「微信红包封面设计」:

封面图片

现在可以免费领取 1 年Pro: Windows 还没出)

现在可以免费领取 1 年Pro: Windows 还没出) 之前其实已经卸载了,现在下载了回来。因为 Rewind 除了倒带,还可以用 GPT-4 支持的 Ask Rewind。(至少现在他们依旧是这么宣传的) 结果离谱的事情是…出现了下图。这算是 CEO 的感恩节礼物,但是…实在不好评价…… 这不是幻觉的问题,GPT-4 刚刚出的时候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是现在调 API 很少遇到这种回复。更何况我早期用 Rewind AI 也是回答的 GPT-4 总的来说倒带搜索功能还是可以,不过英文检索比其他语言强一些(而且要记得在设置里设置) - 都说到这了,还有些其他产品收着 GPT-4 的费用,实际上「有可能」在混用 3.5 和 4,我不说是哪个国外的产品(我也由于其他原因没有续订),毕竟我只说「有可能」,原因在于: 如果你是一个 GPT-4 长期使用的用户,你应该明显能感受到它的「智商」。对于上述某产品,我 Chat 第一句就直接让它翻译某句话为中文,结果给我来句「我没听懂你的意思」类似的话。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次,主观感受上起码五六次(在几天之内),但是时间比较久了没截图,所以仅供参考。

封面图片

报道微软正在自行开发比OpenAI更小更便宜的人工智能模型

报道微软正在自行开发比OpenAI更小更便宜的人工智能模型 这些 SLM 旨在提供与 OpenAI 的 GPT 等大型语言模型(LLM)类似的对话和生成能力,但对硬件的需求大大降低。与外部开发的替代产品相比,这将使微软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具有更低的相关成本和碳足迹。GenAI 团队预计将并入微软的 Azure 云计算部门,将专注于创建更小的语言模型。为了支持 GenAI 团队,微软还从其研究小组调来了几位顶尖开发人员。微软公司副总裁米沙-比连科(Misha Bilenko)将领导该团队的工作。GenAI 团队的目标是创造出与 OpenAI 等公司提供的模型功能相匹配甚至更强的人工智能,同时针对较小的规模进行优化。迄今为止,微软已将 OpenAI 的多项人工智能功能纳入其产品中。例如,必应在Copilot中使用了GPT-4,必应图像创建器在图像生成中使用了Dall-E。最近几周,该公司还推出了Copilot Pro一项针对个人消费者的订阅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功能。该报告是在 OpenAI 最近推出 GPT 商店之后发布的,用户可以在该商店创建、分享和销售基于 OpenAI 语言模型的定制人工智能模型。同样,微软也宣布了自己的计划,即为Copilot提供针对特定需求和主题定制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然而,依赖外部开发的人工智能会产生一些费用,而且缺乏对技术本身的控制。微软致力于开发更小巧、更经济实惠的人工智能技术,这有可能为公司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开辟新的途径,减少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据说美国司法部(DOJ)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希望调查 OpenAI 与微软的关系,以防您错过。上周,我们曾报道,这两个机构都急于调查这笔交易,特别是微软的参与及其对人工智能行业竞争的影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周五美市盘前小幅走高 重点谈晶片设计巨头Arm Holdings季度业绩

周五美市盘前小幅走高 重点谈晶片设计巨头Arm Holdings季度业绩 [Media] 晶片设计巨头Arm Holdings在星期三(7日)盘后公布的季度盈利,不仅超出了市场分析师的普遍共识,对当前季度更是做出了强劲的盈利走势的预测,即刻带动Arm Holdings股在隔天开市后飙升了惊人的41%。 由软银(Softbank)支持的Arm Holdings是在去年9月开始在纳斯达克股市上市的,是近两年来最大规模的公开募股行动。在隔夜的这个涨势的推动下,Arm Holdings的市值达到约1170亿美元,与它刚上市时相比,几乎是翻了一倍。 根据Arm Holdings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该集团的营业额同比增加14%达到8亿2400万美元。集团的净利是8700万美元,即每股净利0.08美元。调整后的每股盈利则是0.29美元。 分析公司LSEG之前搜集到的分析师预测是营业额7亿6100万美元,每股盈利0.25美元。以这两个业绩上下线指标来看,Arm Holdings表现相当特出。 不过更让投资者兴奋的是,Arm Holdings高管们还预测,当前的第四财季每股盈利应该能够争取在0.28美元至0.32美元之间,营业额也相信会是在8亿5000万美元至9亿美元的区域。这个预测要比市场分析师普遍预计的每股盈利0.21美元和营业额7亿8000万美元高出许多。 Arm Holdings首席执行官哈斯(Rene Haas)就说,集团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激增的“巨大机遇”。这个“机遇”推动了市场对许多不同产品的需求。就像用在运行大型语言模型的英伟达的Grace Hopper、微软的Cobalt和亚马逊的Graviton,这些都是使用了Arm Holdings最新的V9晶片设计的。 哈斯也说,V9目前占公司总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15%,比上一季度的10%还高,而且带进来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之前版本的两倍。 ... 2024年2月9日 8:42 PM

封面图片

今天看了那篇《灵修后,裸辞负债百万》,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灵修,被设计成了一个成瘾性产品,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控制力。

#内幕消息 今天看了那篇《灵修后,裸辞负债百万》,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灵修,被设计成了一个成瘾性产品,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控制力。 而所有成瘾性产品,背后都有几个共同的要素 1、 文章里那个学霸猫,设计的灵修产品是怎么变成成瘾性产品的呢? 我们说成瘾性产品最终的现象,是用户会形成重复行为,重复使用这个产品,而且越来越严重的重复,最终坠入瘾中。 所以, 要想做成成瘾性产品, 首先,你的需求频率太低不行,太低容易被忘掉。 需要有一种稳定的唤起机制,让用户高频的引发需求,会想起来要用这个产品。 在这一点上,学霸猫先说“要顺应心、顺应生命自己的流向”。 说得好听, 其实就是不要克制欲望嘛。 但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无限的满足欲望必然超出自身资源。 所以,历史上,我们是有限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自己走向崩溃的机制的。 比如: 我们会有规划,通过规划来追求更好的生活。学霸猫说遵从生命自己的流向,自然什么都会有,于是,规划的约束,消失了。 比如: 我们会有一些负面情感,比如花钱太多了会有“罪恶感”。这些负面情感,是保护我们、促使我们考虑一下长期影响的机制,但是,也是痛苦的来源。 只要痛苦产生,对灵修就有需求了。 所以, 学霸猫马上提供了一个缓解痛苦的工具 你不是痛苦吗?痛苦就“零极限清理”一下,痛苦就会消失。 但其实,伴随着痛苦,清理掉的是你的自制力。 顺从欲望,当痛苦产生时清理掉痛苦,一个高频的产品已经成型了。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 这个灵修产品,也只会是个鸡汤。 但是, 学霸猫这个产品对人的控制能力,牛逼就牛逼在,它还有一个理念: “花钱链接能量”。 因为阻止我们盲目顺从欲望的还有一种情感就是看到东西超出购买力了,会觉得“舍不得”。 她说:花钱越多,链接的能量越强! 这一下坏了,最后一个遏制机制“舍不得”也消失了。 于是, 关于欲望,不只失去了所有的控制机制。 她还鼓励你越卖越贵、越花越多! 放大器出现了。 窟窿越来越大。 这些窟窿,带来越来越密集的痛苦。 就越需要频繁的“清理”,和从群里、从学霸猫本人身上得到安慰。 行为开始自我增强。 完美的成瘾性形成。 对学霸猫也就越来越依赖。 2、 其实,构成学霸猫的核心机制的,主要是这么几个理念: 第一,顺应生命和心。 第二,有了负面情绪,零极限清理。 第三,花钱扩张能量。 以上,都通过正能量、灵修的语言完成,在群的鼓励下使人信服。 最终, 就构成了成瘾性产品的几个要素 当某些条件下,用户的情绪会被唤起,通常是某种负面情绪(焦躁、自责等等)。 该产品,提供了一个快速满足情绪的解决方案。 一定要见效足够快。 同时,这个机制一定是自我增强的。解决方案本身、或者其他机制,会使得情绪越来越被高频、强烈的唤起。 于是, 对该解决方案越来越依赖。 高频触发+即时满足+自我增强。 每个成瘾性产品都是如此: 游戏成瘾, 因为越在游戏中拥有成就感,越觉得现实生活苦不堪言。 游戏的容易、与生活的艰难,成为了放大器。 花钱成瘾, 因为越花窟窿越大,越痛苦越需要花钱满足。 暴怒的管理者、和容易被暴怒控制的员工,彼此成瘾, 因为, 管理者越是暴怒,越是相信“就是不能给员工好脸色,骂一顿他们才听话!” 被暴怒的员工,限于不断被攻击的恐惧中,恐惧越强,顺从对方、逃脱恐惧的快感也就越强。 3、 做产品, 能借用成瘾的机制,产品粘性、收益都能快速上涨。 但是, 大多数成瘾性产品,背后都是有原罪的。 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快速的满足,让人忽视了某种长期的危害。 都是对某种本来健全的长期控制机制的破坏。 文章里这个灵修产品, 最过分的地方在于 她鼓吹消费、让这些人多花了很多钱,每个人几十、上百万的花。 但是,这些钱甚至于都没挣到她的口袋里。 固然, 破坏了这些人的金钱观,可以让她的课程卖上贵几倍的价格。 但是,她让被控制的人们,背上了远远高于课程价格的负债。 仅仅是为了让成瘾模式中的放大器得以运作。 简直像是为了10块钱,教小朋友去偷、抢。 为了小利,不惜毁灭这些人的未来。 不过, 我相信除非受到严惩, 否则,这些被坑的人永远也等不来学霸猫的道歉。 她的模式,依赖于别人对她的无脑相信。 这样的模式,决定了她是绝不会承认问题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