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OPENAI DEVDAY又火了一把,不想关注都不行。前两天跟一个技术大拿讨论AI发展的终局、层次和阶段会是什么,杀手锏级应

最近OPENAI DEVDAY又火了一把,不想关注都不行。前两天跟一个技术大拿讨论AI发展的终局、层次和阶段会是什么,杀手锏级应用是什么?抛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 三种可能性:AI作为人类的高级工具(工具),AI作为人类的外挂(器官),AI作为独立个体(伙伴) 作为生产力工具,它取代的是低效能工具和服务,为人类带来更多剩余时间。作为人类外挂,它是增强人类的创造力,增加人类生命质量。作为独立个体,延长人类生命时间。 正在发生和被讨论最多的是生产力工具,最近见识了几千个工具,基本上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套壳阶段,基于智能机和电脑键盘,自娱自乐性质更大一些,相信很快有实际的真正亮眼的AI工具出来。 多模态环境感知和处理能力的增强,我深信可见时间的未来,AI杀手锏会诞生在软硬件结合领域,它应该具备这些特点中的两个:1、多模态环境感知能力(增强人类的五官,看、听、闻、触、温等);2、空间感知能力(能接收和处理空间变化);3、可自主移动能力(空间意义上的数字分身)。 盘点下来,值得关注和期待的领域:可穿戴设备(实时在线,可被动移动)、智能家居(环境感知增强)、智能家用机器人(小区域可自主移动)、​智能车(大区域可自主移动)、可飞行智能车(大空间可自主移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米SU7的杀手锏 藏在内饰曝光图中

小米SU7的杀手锏 藏在内饰曝光图中 卢伟冰也称小米汽车可能会有点贵,但他确信最终价格会让人满意。不难看出,小米汽车发布前夕,官方已经在给我们做“价格较高”的心理工作。相比之下,大家还是更喜欢吃瓜看爆料。新车还未上市,内饰就被曝光了出来。近日,有汽车媒体因提前泄露小米SU7内饰发布致歉声明。员工石某在未经公司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将内饰图片转发到同事李某,后李某擅自发布到社交媒体,引发全网扩散传播。至此,小米SU7里外的秘密算是彻底揭开。话说回来,雷军强调SU7配置远超特斯拉,小米SU7的内部是如何远超Model 3的?国产车内饰很难输给特斯拉小通认为,国产自主品牌很舍得在内饰用料上下功夫,常年拿特斯拉这一范本作为对比显然是看菜下碟,打造内饰的能力已经到了让人绝对放心的地步。小米SU7也不例外,主流的环抱式智能座舱,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语言,小米已经拿捏到位了。目前曝光最多的仍然是米白色Nappa皮内饰,与黑色饰皮形成强烈对比,顶部可能采用中高端车型比较常见的麂皮,也就是所谓的“翻毛皮”材质。仪表屏为翻转设计,这是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带来的一个“科技小彩蛋”。有人认为SU7的整体内饰不够高级,但在小通看来内饰设计好看与否还是个人主观,新能源车的内饰尽可能简约,一方面是控制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让座舱的科技感、流线感更为突出,营造出与燃油车不一样的风格。SU7车门扶手的设计倒是有些致敬Model 3的影子,整体样式并不差,甚至还有些“老练”的感觉。总之,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用最简单的话语强调,SU7的内饰和座椅“很高级,很舒服”。和车外的门把手一样,小米SU7保留了一系列能够物理控制的设备,中岛提供了空气悬挂、电动尾翼、空调风力、温度的物理拨钮,还有传统汽车的一键上下电,手套箱也提供了物理的开关,这倒是众多网友看好的一点。近期备受争议的后排空间,许多人认为一辆接近5米的C级轿车的后排不应该做得太紧凑。以小通的看法,SU7的3米轴距大部分让给了车头和前排,整体造型强调运动而非舒适,留给第二排的空间较少是情理之中,这是小米SU7产品定位所决定,并非是技术上的缺陷。从曝光图看,SU7的后排至少比Model 3更大,地板纯平充分体现了小米汽车Modena平台架构的集成度和优势。换个角度想,SU7有充足的后备箱进深跟当前最大的前备箱,C级尺寸的优势只是体现在别的地方。毫无疑问,雷军对“配置远超Model 3”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国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轿车,内饰设计和做工普遍比同级别的传统车型更强,质感拿捏很到位,有“以下犯上”的既视感。重视车内质感的消费群体,小通认为小米SU7自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标准硬件接口+米家生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小米SU7中控屏周围也有“彩蛋”,比如屏幕下方的一排物理按键。实际上这是小米针对汽车开发的一套Pin点拓展接口标准CarIoT,在SU7内预置了多处接口。有了这套标准,用户可以在中控屏下方扩展物理按键,后排扩展显示屏等。根据SU7内饰曝光图,我们还可以发现,中控屏的背部还能够扩展手机支架等更多配件。原厂接口的好处就是装上即用,自定义空间极高,基于开放的接口标准,未来必然能够带动第三方汽车配件的需求。标准化硬件拓展接口并非新鲜事物,HUAWEI MagLink标准化接口、智己IM MAG磁吸拓展坞等标准化方案层出不穷。早年间爱驰U5也提供了多处标准化接口,供车主自由加装配件。有的可以让平板电脑成为多屏娱乐协同的一部分,也有的给车上装个小桌板包饺子,想象力几乎无边际。卖配件也变成了官方基于汽车“增收”的一种来源。试想一下,在不需要对汽车做过多改装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多是一件美事,站在“创造需求”的角度来说确实很方便。但冷静一想,标准化接口的出现更多是围绕“扩展性”,并非为了解决车辆功能上的残缺,能为体验加分,但没有也不会造成影响。比如手机支架,放在智能化较弱的燃油车上有一定的必要。小米SU7的车机本身具备类似多屏协同、应用流转等能力,手机上的任务可以流转到车机上操作,原则上已经不需要手机支架。由此能看出,想要打造一个能够解决痛点的扩展生态并非易事,小米CarIoT自有优势,光是增加物理按键,在小通看来已经足够“杀手级”。另一方面,软件也是小米汽车的核心卖点,智能驾驶体验暂且不说,车机交互一定是科技公司擅长的地方。小米SU7车机显示能够分为3个大区块,支持导航、智驾、音乐、手机等多种窗口显示,并且可以随意调整每个窗口的位置和占比,大屏利用率十分可观,流畅度大概率也会成为行业的T1级别。车机打通了小米手机以及米家生态,意味着小米汽车也可以远程控制米家生态设备(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以控制端的角色接入小米设备生态,想必这也算是“小米全家桶”入手小米汽车的理由。站在生态科技的角度,小米SU7的赛道与市面上的同级轿车着实不太一样。务实的价格最得人心小米汽车所携带的软件交互、多设备生态属性无疑是值得夸赞的,但“小米全家桶”用户不一定占多数,SU7最终要回归到单个产品力去看。100度电、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这三个“Buff”加在一起的电动汽车,均价都在40万元左右。从雷军的话语当中,小米SU7科技含量很高,绝不是单纯的“组装货”,小米自研大压铸和各项自研技术,希望告诉消费者,它贵得有道理。但如今市场竞争摆在面前,配置不差或者更占优势的电动车型数不胜数,极氪007、001全系800V架构,周边硬件水准堪称良心,小米SU7的压力源自于友商的步步紧逼。至于早期没形成规模化效应,成本无法有效均摊,消费者并不在意厂商的压力。有说法称小米SU7的价格区间将会落在26-33万元,与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3 Performance类似,前者的综合产品力确实远超后者,担任了驾驶者之车的角色,又在智能座舱和舒适性上打造了自己的长板。目前来看,大家对小米SU7的定价评价不一,但定价过高的论调占据了高位。既要守住小米高端品牌的门面,又要让消费者觉得SU7物超所值,难度很高。既然定价工作已经完成,官方一定是对最终的结果感到满意,才会把小米SU7推出上市。对于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第一款产品成功与否还是太重要了。务实的价格最得人心,小米首款汽车打得如何,就看6天后的发布会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致命AIAfraid2024》

《致命AIAfraid2024》 简介:2024年的致命AIAfraid2024以人工智能为背景,讲述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一种具有自主意识且充满恶意的AI出现。它利用自身强大的能力,对人类社会发起攻击,给人类带来了致命的威胁。主角们作为人类的希望,必须找到对抗这一AI的方法。在与AI的对抗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应对AI的各种攻击手段,还要面对AI制造的各种危机,影片充满科幻、惊悚与紧张刺激的情节 标签: #致命AIAfraid2024 #科幻片 #惊悚电影 #人工智能危机 #人类对抗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a16z 新调研文章 AI 如何改变营销和销售,AI 改变营销主要会有三个阶段:

a16z 新调研文章 AI 如何改变营销和销售,AI 改变营销主要会有三个阶段: 营销副驾驶的发展,营销智能体的引入,最后是自主营销团队的崛起。 营销副驾驶: 由于 AI 的出现,营销人员不需要每天撰写用于 SEO 和邮件的营销文章。他们可以将初稿外包给 ChatGPT 和其他工具,将时间花在更高级别的任务上。 营销智能体: 预计在这一阶段,营销将从一对多模式转变为一对一的高度个性化活动。营销人员将能够根据特定受众和偏好数据个性化每个向客户展示的广告,而不是创建吸引普通客户的广告活动。 AI 营销团队: 让AI智能体完全承担首席营销官(CMO)的职责,作为一个自主的营销团队运作。在这个阶段,大量AI智能体将重现或补充团队的全方位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和优化所有单一用途的智能体,覆盖所有媒介,这些智能体将能够制定完整的营销计划策略和资源。 文章地址:

封面图片

OpenAI被解雇员工惊人预警:“超级智能几周,相当于人类几十亿年”

OpenAI被解雇员工惊人预警:“超级智能几周,相当于人类几十亿年” 图片来源:X6月初,利奥波德·阿申布伦纳在博客节目Dwarkesh Podcast中,透露他被开除的真实原因他给几位董事会成员分享了一份OpenAI安全备忘录,结果导致OpenAI管理层不满。同日,阿申布伦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份长达165页的PDF文档。图片来源:X阿申布伦纳将他的这份文件命名为《态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在文件的开头,他特别指出,虽然自己曾在OpenAI工作,但自己的预测都是基于公开信息、自己的想法、工作期间的八卦等。他还在这份文件的开头特别致敬了前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和其他OpenAI超级对齐团队的成员。他认为目前全世界只有仅仅几百人对AI的发展有真正意义上的感知,这些人大多集中在旧金山地区以及全球各地的AI实验室里,自己便是这几百人中的一员。而那些主流评论家们只看到了炒作和常规的商业模式,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另一场互联网规模的技术变革。图片来源:《态势感知》阿申布伦纳在文章中指出,AI的进步不会止步于人类水平。例如,在最初学习了人类最好的棋局之后,AlphaGo开始与自己对弈,它很快实现了超越人类的水平,下出了人类永远无法想出的极具创意和复杂性的棋步。在实现AGI后,人类将能够利用先进的AGI系统实现自动化的AI研究,将十年的算法进步压缩到一年内。这意味着我们将迅速从人类水平的AI系统过渡到远超人类的超级智能系统。这可能会将人类10年的算法进展压缩到不到1年的时间里。与现有领先的AI实验室的数百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相比,未来的AI实验室可能会拥有成千上万个AGI系统,夜以继日地努力实现算法突破,不断自我完善,加速算法进步的现有趋势。图片来源:《态势感知》他写道:“超级智能的力量和危险将是戏剧性的。”这种转变不仅会带来技术上的飞跃,还将引发一系列伦理和安全问题。阿申布伦纳强调,通过一些新的创新,超级智能在几周内就能获得相当于人类数十亿年的经验。这种前所未有的学习速度将使超级智能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超人类。他指出:“这些AI系统将能够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进行思考和学习。”阿申布伦纳预测,到本世纪末,我们将拥有数以亿计的超级智能,这些智能体将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超人类。他写道:“在数以亿计的GPU上运行的超级智能,将能够比人类快几个数量级地‘思考’。”这种超级智能的涌现将带来巨大的技术进步,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图片来源:《态势感知》文章中最引人注目的观点之一是,十亿超级智能将能够将人类研究人员在下个世纪进行的研发工作压缩到几年内。这种压缩效应将极大地加速技术进步,但也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后果。阿申布伦纳指出:“超级智能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技术也是最强大的武器。它将赋予军事上决定性的优势,或许只有核武器可以相比。”阿申布伦纳强调,智能爆炸和其直接后果将带来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和紧张的局面。他指出:“在这个初期阶段,人类的任务将不是制造酷炫的产品,而是要尽一切可能度过这一时期。”他呼吁建立一个能够严肃对待这些困难抉择的指挥链,以稳定国际局势并管理智能爆炸期间的风险。他进一步提到,尽管对齐技术可能会被滥用,但我们仍需要更好的对齐技术来确保未来模型的基本限制,如遵循指令或遵守法律。这些技术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滥用,更是为了确保AI能够在安全的框架内运行。展望未来,阿申布伦纳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四年内,计算能力将再提升约10万倍,带来类似于GPT-2到GPT-4的质的飞跃。他指出,这不仅意味着更好的聊天机器人,更意味着从工具到代理的转变,从一个简单的工具到一个更像是远程助手的存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5.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尽管 OpenAI 取得了消费者成功,但 Altman 表示,公司寻求向构建人工通用智能方向取得进展。他

5.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尽管 OpenAI 取得了消费者成功,但 Altman 表示,公司寻求向构建人工通用智能方向取得进展。他认为,大型语言模型(LLM),即支撑 ChatGPT 的模型,是“构建 AGI 的核心部分之一,但在其上还会有很多其他部分”。他还强调了语言作为信息压缩的重要性,这是他认为像谷歌 DeepMind 这样的公司忽视的一个因素。 OpenAI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愿景: 1.构建与人类智能相当的软件:Sam Altman 的愿景是创建一种计算机软件,其智能水平与人类相当。这种软件被称为人工通用智能(AGI),它能够执行与人类智能相似的复杂任务和决策。 2.安全性和效益:Altman 强调,构建 AGI 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确保其安全,并且要弄清楚如何从中获得益处。这意味着在开发过程中,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将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构建更强大的自主代理:OpenAI 正在努力构建更加自主的代理,这些代理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和动作,例如执行代码、进行支付、发送电子邮件或提交索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代理的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强大,任务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 4.开发下一代 AI 模型:OpenAI 正在开发 GPT-5,这是其下一代 AI 模型。GPT-5 预计将比其前身更复杂,但其确切的新能力和技能在训练之前难以预测。 5.理解和创造新知识:Altman 认为,开发 AGI 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使这些系统能够进行基本的理解和创新。他比喻说,就像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发明微积分一样,AI 模型也需要能够超越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

封面图片

OpenAI称将驳回马斯克的所有指控:造福人类未必要开源

OpenAI称将驳回马斯克的所有指控:造福人类未必要开源 当地时间周二,OpenAI驳斥了埃隆·马斯克的说法,即这家初创公司为了追逐利润而放弃了为人类造福而开发人工智能的最初使命。OpenA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打算采取行动,驳回马斯克的所有指控。马斯克上周对这家微软支持的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其违反合同,并表示这家初创公司现在专注于赚钱。OpenAI周二表示,马斯克是因为试图将OpenAI纳入特斯拉旗下未能成功,因此发起了攻击。OpenAI指出,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需要的资源比最初设想的要多得多,而公司和马斯克都意识到,要获得这些资源,构建一个营利性实体是必要的。OpenAI进一步表示,马斯克和公司都认同,实现公司创立的初衷,使每个人都能够从人工智能的成果中受益,可以通过构建广泛可用的AI工具造福人类,并不意味着要将AGI开源。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