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一天看到个李连杰的视频,发现「能不能只练 200 个,就比练 1000 个效果还好」这个点,很亲切也很精准。
直到有一天看到个李连杰的视频,发现「能不能只练 200 个,就比练 1000 个效果还好」这个点,很亲切也很精准。 而在跟《Superlinear Returns》对比的时候,发现《10x Is Easier Than 2x》一书的局限性也不少。 它太关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想让个人把价值观都改了,走到后面就有点唯心了。这些内容吧,其实不太符合当下的中国,尤其不适合创业者群体。 所以,真正到了输出环节: ①why 的精华我用了李连杰的例子 ②what 的以终为始的呈现,我主要用的是《产品沉思录》的例子。 ③最后到 how 层面的建议,我全部用的是《10x Is Easier Than 2x》的指导。 总的来讲,在准确性方面,GPT-4 turbo 和Kimi Chat 基本可用了。 而在具体的用 AI 读书环节,我自己脑子里已经有明确的问题,也明确知道看完会输出,甚至知道核心的目标受众是谁。 同时,我还有其他相关的材料和知识储备。以便我更有针对性地输出。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