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原地踏步38年:再失“中上收入国”资格,人均GNI首次被越南反超
菲律宾原地踏步38年:再失“中上收入国”资格,人均GNI首次被越南反超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年度国民收入分级报告显示,菲律宾未能如愿晋级“中上收入国家”行列,连续38年被归类为“下中等收入国家”。更值得关注的是,越南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首次在这一指标上超越菲律宾,引发菲律宾国内广泛讨论。
人均收入“临门一脚”,菲律宾为何掉队?
2024年,菲律宾的人均GNI达到4,47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这一数字仍低于“中上收入国家”的门槛4,496美元,仅差26美元便可实现“晋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属“东南亚第二梯队”的越南,今年人均GNI达到4,490美元,成功“踩线”越过菲律宾。这不仅是越南首次在人均收入指标上全面超越菲律宾,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表明越南经济发展速度已显著领先。
东南亚经济分层加剧,菲律宾被越南甩在身后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分类标准,东南亚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分层:
高收入国家: 新加坡、文莱
中上收入国家: 马来西亚、泰国、印尼
下中等收入国家: 越南、菲律宾、缅甸、柬埔寨、老挝
虽然菲律宾与越南等国被并列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但越南的反超无疑让菲律宾国内舆论颇为不满。菲律宾媒体普遍质疑政府多年来在基础建设、教育、制造业等关键领域“雷声大雨点小”,未能实现预期突破。
“中上收入国”目标或推迟,发展中国家融资红利面临挑战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曾承诺在其任期内(2022-2028年)实现“中上收入国”目标。然而,从当前趋势来看,世界银行预计菲律宾最早可能要到2027年才有可能“晋级”,前提是全球贸易局势不再进一步恶化。
菲律宾自1987年以来便一直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地位,至今未能实现突破,这暴露出其长期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之间存在的不匹配问题。
根据国际惯例,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在发放开发援助和优惠贷款时,会根据受援国的收入等级进行划分。“下中等收入国”通常可享受利率更低、偿还更宽松的贷款以及无偿技术援助。一旦晋级为“中上收入国”,将逐步丧失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