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悦》

《顾悦》 简介: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新锐创作者,擅长以多元媒介探索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其作品常融合影像、装置与互动技术,曾在上海双年展、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个展,获亚太艺术新星奖提名。 亮点:开创“沉浸式水墨数字空间”概念,将传统书法与动态投影结合,作品《呼吸的碑林》被纽约时报评为“科技与人文的诗意对话”,与故宫文创推出联名艺术衍生品。 标签: #跨媒介艺术 #科技人文 #公共空间装置 #呼吸的碑林 #威尼斯双年展 链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艺文荟澳呈献AR扩增实景科技艺术作品“拟合”

艺文荟澳呈献AR扩增实景科技艺术作品“拟合” #文化局 “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1”以“因创造而美好”为主题,推出共30项大型展览,为打破观展空间和地域界限,加强公众与艺术作品之互动体验,构建在线展示平台,带来由科技艺术家陈抱阳创作、融合扩增实景科技(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与艺术特质的全新参展作品“拟合”(Art Fitting)。“拟合”为一项流动应用程式,公众下载后即可体验实体展览以外的平行世界...

封面图片

龙环葡韵增添艺术元素 “与麦麦同乐”及艺文荟澳公共艺术《全球城》登场

龙环葡韵增添艺术元素 “与麦麦同乐”及艺文荟澳公共艺术《全球城》登场 #文化局 文化局致力以文化创意及艺术装置美化社区,让艺术走进全城不同角落。近日,以澳门旅游吉祥物麦麦为主题的艺术装置、“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1”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城》在龙环葡韵登场,延续“全城美术馆,处处艺术园”的展现模式。 文化局与旅游局合作在氹仔市政花园及龙环葡韵增设“与麦麦同乐”一系列四组艺术装置。麦麦身穿葡式服装化身旅伴,与大众互动玩乐及留影,鼓励市民和旅客与亲友边走边拍...

封面图片

《图J三G演义》

《图J三G演义》 简介:融合数字技术与经典叙事风格,以三G时代为背景展开科技与人文的交织故事。作品通过图像化呈现和AI交互设计,探索信息革命中的社会变革与人性挣扎,赋予传统“演义”全新维度。 亮点:首创“动态分镜”系统,文字随读者选择生成对应图像,结合实时数据渲染场景,实现千人千面的沉浸体验。 标签:#赛博叙事 #跨媒介艺术 #生成式AI #互动小说 #图J三G演义 #元宇宙平台 更新日期:2025-04-15 14:23:17 链接:/url/

封面图片

Para Site艺术空间展览「瞬息⋯⋯signals」:以各类信号探讨讯息瞬息万变的世代

Para Site艺术空间展览「瞬息⋯⋯signals」:以各类信号探讨讯息瞬息万变的世代 Para Site艺术空间位于鲗鱼涌一栋工厦里,是本地历史悠久仍依旧活跃的当代艺术中心。今年,由策展人曾明俊、何思颖为机构带来了联展「瞬息⋯⋯signals」,为期逾六个月的展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探问空间、时间与流散的议题。 团队邀请到各地艺术家共10组,作品类型包括装置、录像、版画、摄影等。何思颖解释道,展览主题寓意「讯息瞬息万变」,亦可解为「瞬间的小息」。透过作品及其灵活的空间排布,展览呈现了各种媒介下声光气味如何传递,以及个体和群体如何被连结。

封面图片

《身体集合(2025)》

《身体集合(2025)》 简介:该2025年项目通过多元媒介探索人体与科技、社会的交织关系,融合生物数据可视化与交互装置,解构传统身体认知边界。作品聚焦后人类语境下的身份重构,邀请观众在光影算法中重新感知生命形态的流动性。 亮点:首创神经脉冲实时映射技术,观众肌电信号驱动生成艺术;联合医学实验室呈现细胞级微观影像,模糊有机体与数字存在的界限。 标签: #生物艺术 #科技哲学 #沉浸式交互 #后人类主义 #身体集合 #跨学科实验 更新日期:2025-09-18 15:23:07 更新日期:2025-04-17 13:28:42 链接:/url/

封面图片

【数字化合物作品入选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数字化合物作品入选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2月5日消息,数字化合物两件作品入选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加密艺术部分。两件作品是艺术家王兴的《数字巴别图书馆》和由数字化合物、佘璐芸、NervinaLabs联合创作的《加密艺术驱动器》。两件作品都基于Nervos区块链开发。此部分展览将出现在双年展的喀麦隆国家馆。参展作品经威尼斯双年展专家委员投票决定。 威尼斯双年展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包括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