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精选20册》
《中医书籍精选20册》
1. 简介:中医理论奠基之作,系统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养生法则,构建传统医学体系框架。
亮点: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蕴含古代哲学与生命科学智慧。
标签:#经典理论 #阴阳五行 #养生 #黄帝内经
2. 简介:论述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诊疗,确立辨证论治原则,收录经方百余首。
亮点:开创六经辨证体系,被誉为“方书之祖”。
标签:#临床诊疗 #经方 #伤寒论 #张仲景
3. 简介:专论杂病诊治,涵盖内科、妇科等病症,详述病因与方剂配伍规律。
亮点:系统化杂病诊疗体系,与《伤寒论》并称中医双璧。
标签:#内科 #方剂学 #金匮要略 #辨证施治
4. 简介:明代药学巨著,收录药物1892种,附方剂与药材鉴别图谱。
亮点:首创纲目分类法,融合历代本草学精华。
标签:#本草学 #药物分类 #李时珍 #博物学
5. 简介:温病学派核心文献,解析温病传变规律,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亮点:完善温病理论体系,指导疫病临床实践。
标签:#温病学 #传染病 #吴鞠通 #卫气营血
6. 简介:针灸学首部系统专著,详述穴位定位与针刺手法,整合《内经》针灸理论。
亮点:奠定针灸临床操作规范,影响后世针法发展。
标签:#针灸学 #经络 #皇甫谧 #临床技术
7. 简介:最早脉学专著,归纳24种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强化四诊合参原则。
亮点:系统化脉诊标准,推动中医诊断学发展。
标签:#诊断学 #脉诊 #王叔和 #四诊
8. 简介:以问答形式补充《内经》理论,深入探讨脉法、经络与脏腑生理。
亮点:解析中医疑难概念,拓展基础理论深度。
标签:#经典理论 #脉诊 #针灸 #学术争鸣
9. 简介:唐代医学百科全书,涵盖内、外、妇、儿各科,强调医德与临床实践。
亮点:首创“大医精诚”理念,收录大量民间验方。
标签:#临床百科 #医德 #孙思邈 #千金方
10. 简介:清代瘟病学代表作,以三焦辨证为核心,制定温病分阶段治法。
亮点:完善温热病诊疗体系,方剂简明实用。
标签:#温病学 #三焦辨证 #叶天士 #疫病防治
11. 简介:首部病因证候学专著,分析1739种病症源流,强调病机与预防。
亮点:系统归类疾病成因,推动病理学研究。
标签:#病理学 #病因学 #巢元方 #隋唐医学
12. 简介:宋代官修方剂大全,集历代医方之精粹,侧重临床实用性与规范化。
亮点:保存大量失传古方,反映宋代医学成就。
标签:#方剂汇编 #官方医学 #宋代 #临床应用
13. 简介:元代骨伤科专著,详述正骨手法与外科治疗,附解剖图谱。
亮点:开创中医骨伤科学体系,强调复位固定技术。
标签 #骨伤科 #外治法 #危亦林 #正骨
14. 简介:清代解剖学革新之作,结合西方解剖知识修正传统脏腑认知。
亮点:倡导“医林改错”实证精神,创活血化瘀名方。
标签 #解剖学 #创新 #王清任 #瘀血理论
15. 简介:唐代外科学专著,记载痈疽、疮疡诊疗,强调内外治结合。
亮点:早期外科手术案例,收录汞剂治疗皮肤病。
标签 #外科学 #手术 #痈疽 #孙思邈
16. 简介:首部儿科专著,论述小儿脉法、惊痫与发育异常,制定养育规范。
亮点:确立儿科独立学科地位,提倡预防保健。
标签 #儿科学 #惊风 #钱乙 #发育
17. 简介:明代疫病防治专论,提出“戾气”致病说,主张针对性药物治疗。
亮点:突破传统外感理论,奠定温病学发展基础。
标签 #传染病 #温疫论 #吴有性 #戾气
18. 简介:汇集唐代以前方剂文献,分类整理各科病症验方,附药物炮制法。
亮点:保存散佚医学资料,反映晋唐医学成就。
标签 #方剂汇编 #文献整理 #王焘 #外台秘要
19. 简介:现存最早本草著作,将365味药物按三品分类,载录性味与功效。
亮点:奠定中药学理论框架,影响后世本草编纂。
标签 #本草经典 #药物分类 #神农 #三品
20. 简介:清代舌诊图谱,以彩色插图解析舌象与病症关联,指导临床辨证。
亮点:可视化舌诊教学,提升诊断客观性。
标签 #诊断学 #舌诊 #图谱 #张登
更新日期:2025-04-20 14:13:50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