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拒绝欧盟峰会邀请 中欧关系再添变数

习拒绝欧盟峰会邀请 中欧关系再添变数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习 已拒绝欧盟的邀请,不会前往布鲁塞尔出席原定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的峰会。 北京方面告知欧盟官员,国务院总理将代表中国,与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举行会谈。 #欧盟 #吃瓜 #新闻 #曝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习近平告诉欧盟,他不会参加中欧建交五十周年峰会

习近平告诉欧盟,他不会参加中欧建交五十周年峰会 《金融时报》消息人士称,庆祝中欧关系的会议将继续进行,但将由总理李强出席。 欧盟外交官表示,“中欧关系陷入僵局,他们的政策不会改变,我们的政策也是如此。”

封面图片

定于4月1日举行的中欧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外交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将代表欧盟与中方会面。

定于4月1日举行的中欧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外交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将代表欧盟与中方会面。 主要议题为乌克兰战争与俄罗斯造成的严重人道主义危机,也将讨论中欧双边关系、贸易关系以及如气候变化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 欧盟将呼吁重新有效地继续进行中欧人权对话。 北京时间4月1日17点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北京时间4月1日21点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第二次工作会议。 (欧洲理事会)

封面图片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4日的一场欧盟峰会记者会上表示,他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于4月4日访华,以显示“共同的声音”。他亦表示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4日的一场欧盟峰会记者会上表示,他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于4月4日访华,以显示“共同的声音”。他亦表示已同德国总理朔尔茨讨论过对华的共同愿景,即通过与中国接触向俄施压。 这将是冯德莱恩上任后首次访华。她定于3月30日在布鲁塞尔发表关于中欧关系的演讲。 (Politico)

封面图片

应秦刚邀请: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将于4月13日至15日访华并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应秦刚邀请: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将于4月13日至15日访华并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秦刚将同贝尔伯克共同主持第六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 (中国外交部1,2)

封面图片

数名知情人士对金融时报说,美国总统拜登在上周与习近平通话时提议举行元首峰会,但被习拒绝,并要求美国不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数名知情人士对金融时报说,美国总统拜登在上周与习近平通话时提议举行元首峰会,但被习拒绝,并要求美国不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消息透露,拜登视峰会为美中持续接触的选项,但并未意料习近平会当场作出回应。白宫分析习近平的决定与防疫考虑有关。双方此前讨论了将10月在意大利举行的G20峰会作为会晤地点的可能性。 当记者问及拜登是否对习近平不想与他会面感到失望时,拜登说:“这并不准确。”总统国安事务助理沙利文声明说报道并非对通话的准确描绘,重申“两位元首讨论了保持私下接触的重要性,我们亦予以尊重”。但上述知情人士向路透社确认报道准确无误,并表示习近平明确暗示应先改善双边关系的基调和气氛。 (路透社)

封面图片

英媒:欧盟计划本月宣布对中国钢铁制造商展开反补贴调查

英媒:欧盟计划本月宣布对中国钢铁制造商展开反补贴调查 继电动汽车之后,欧盟据报计划本月宣布对中国钢铁制造商展开反补贴调查。 据英国《金融时报》星期二(10月10日)报道,欧盟计划在欧美峰会上宣布这项消息。知情官员称,布鲁塞尔同意与华盛顿联手确保各行业不会受到廉价竞争的影响,并说华盛顿要求布鲁塞尔对中国钢铁生产商采取行动,以换取美国不会重新对欧盟征收钢铁关税。 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实施这项钢铁征税措施,欧盟为此针对波本威士忌、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等美国产品采取报复性征税措施。欧美双方在2021年暂停有关举措。 欧盟官员说,他们理解现任美国总统拜登需要保住宾夕法尼亚、俄亥俄等摇摆州钢铁工人的饭碗,以避免特朗普在明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胜出。 布鲁塞尔也考虑对风力涡轮机行业展开调查。这些调查工作预计将长达一年,欧盟可能会依据调查结果,决定征收关税。 官员们称,欧美双方预计将在本月20日的会议上,宣布通过“全球可持续钢铁和铝安排”(GSA),限制中国金属出口,并指中国金属大量涌入全球市场,给欧美金属生产商带来压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全球钢铁产能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高位,过剩产能也创下历史新高,使用率为75%。据报道,中国占产能增量的四分之一。 布鲁塞尔也已经针对约10类中国进口钢材征收反倾销税,但欧盟钢铁行业指这些举措没有效用。 代表欧盟钢铁行业的欧洲钢铁工业联盟(Eurofer)总干事艾格特(Axel Eggert)说:“传统贸易保护措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经用了50年都没有效果。全球产能过剩是由政府推动的。我们需要一个新工具。” 欧盟委员会拒绝置评。路透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尚未对关于这份报道的置评要求做出回应。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