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 #密语 我患了重度抑郁症,情绪不是特别稳定,负面情绪很多,总觉得自己对不起爸妈,觉得自己很没用,毕竟年近三十还是一事无成

#树洞 #密语 我患了重度抑郁症,情绪不是特别稳定,负面情绪很多,总觉得自己对不起爸妈,觉得自己很没用,毕竟年近三十还是一事无成。今天去面试一份新工作(新工作),专业不对口没有成功,心情不是特别好。跟老公倾诉了一下自己的不开心和一些负面想法,结果换来一句非常不耐烦的话:你怎么那么多负面情绪和想法啊!!!这样下去我都要得抑郁症了!我不知道我这样是不是带给身边人很多麻烦,在那一个刹那,我觉得竟然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倾诉心事,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好好的听一听我的话,靠近我的心。 . #秘密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也有抑郁症,我是不想拿这个说事的,因为我会觉得很矫情。毕竟哪个男孩子会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我清楚那种痛苦,所以我不会去让你去原谅

我也有抑郁症,我是不想拿这个说事的,因为我会觉得很矫情。毕竟哪个男孩子会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我清楚那种痛苦,所以我不会去让你去原谅那些霸凌的人,我也不配。我只希望你能开开心心的就够了,不想开心的时候就一个人嘛,我们一起好好活着 #私密 #树洞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封面图片

《《抑郁症自救手册》》

《《抑郁症自救手册》》 简介:《《抑郁症自救手册》》聚焦抑郁症相关知识,为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实用的自救和应对方法。手册可能包含抑郁症的症状识别、成因分析、心理调适技巧、治疗建议等内容。通过科学的指导和案例分享,帮助抑郁症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掌握自我调节和应对抑郁情绪的方法,增强自我疗愈的信心,积极面对抑郁症 标签: #抑郁症 #自救手册 #心理健康 #心理调适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每次看到有人说xxx“因抑郁症”去世这种说法,我都非常气愤。说这种话的人自己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吗?

每次看到有人说xxx“因抑郁症”去世这种说法,我都非常气愤。说这种话的人自己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吗? 所有所谓“因抑郁症”去世的人,实际杀了他们的不是“抑郁症”,而是导致“抑郁症”的那个原因。 把一切推给抑郁症,和把悲剧推给“运气不好“,“不能理解”,“莫名其妙”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一种拒绝继续理解的行为罢了

封面图片

【书名】战胜抑郁症【作者】保罗·吉尔伯特

【书名】战胜抑郁症 【作者】保罗·吉尔伯特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心理学 #精神病学 #医学 #健康 #保健 【简介】本书由国际公认的抑郁症治疗专家保罗·吉尔伯特撰写,第一版自面世以来,帮助了数以万计的抑郁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无数医疗工作者。全面修订后的第三版新增大量篇幅,介绍了近十多年来对抑郁症的全新思考和抑郁症治疗研究的成果,尤其强调培养同情心思维、行为和感受的重要性。书中包含非常有用的治疗案例,新增了许多易于理解、循序渐进的建议和练习,帮助您了解自己的抑郁、改善自己的情绪。 阅读: 频道:@sharebooks4you 群组:@sharing_books4u

封面图片

#谭杰希自曝曾患抑郁症# 29日,2010《快乐男声》选手@谭杰希JakiTam 自曝曾患抑郁症:“有一次运动完晕倒在洗手间,被

#谭杰希自曝曾患抑郁症# 29日,2010《快乐男声》选手@谭杰希JakiTam 自曝曾患抑郁症:“有一次运动完晕倒在洗手间,被室友送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我不仅有两个救命的好室友,还多了一个叫'抑郁症'的新朋友。”他表示非常感谢粉丝、朋友们的陪伴,现在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幸福。 via 新浪娱乐的微博

封面图片

港中大研发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

港中大研发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一款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 综合香港中通社和《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星期天(6月9日)公布,该院研发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式,透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的多模态数据,包括面部表情、声音等生物指标,以及由腕动计收集到的作息习惯资料作诊断,能有效评估抑郁症,准确度高达八成。 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团队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共招募101名抑郁症患者及82名没有精神障碍的人士参与。参加者需要连续七天佩带腕动计以记录作息资料,并在港中大研发的手机程式中评估快乐指数,以及录影记录自己的表情、声音及感觉描述。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生物特征,包括减少活动时间,作息时间较紊乱;多紧皱眉头,嘴角向上的表情较少;交谈时倾向谈及自己,较常使用带有消极情绪的言语,语速变慢且停顿时间有较大变化等。 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学教授荣润国说,抑郁症不仅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还涉及生理、认知、情绪、语言及作息等。因此,除了传统的临床诊断,利用电子方式测量及分析多模态数据,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抑郁症评估和监测工具。 2015年香港精神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每100名香港人就有8.3人患有抑郁症。目前临床评估是诊断抑郁症的黄金标准,但精神健康服务在香港及全球多个地区供不应求。 上述调查指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中,有七成人并未寻求精神健康服务,原因包括缺乏意识、害怕被歧视或寻求服务时遇到困难。为了让患者更愿意寻求协助,医学界近年兴起利用无需面诊的电子平台协助诊断。 2024年6月10日 10:05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