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未成年人 模式 正式发布

移动互联网 未成年人 模式 正式发布 4 月 29 日上午,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正式发布。 从操作方式看,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实现三方联动,大大降低了模式的使用门槛。 从功能服务看,未成年人模式可以提供每日上网总时长控制、使用时段设置、休息提醒、应用管理、使用情况统计等功能,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设置,实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合理引导。 从覆盖范围看,华为、OPPO 和中兴在手机系统更新后提供未成年人模式,小米、荣耀和 vivo 在发布的新机上搭载未成年人模式,应用商店建立未成年人专区,短视频、社交、电商、教育、工具等领域重点应用程序全面升级未成年人模式。 中国网信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4 月 29 日上午,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正式发布。 从操作方式看,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实现三方联动,大大降低了模式的使用门槛。 从功能服务看,未成年人模式可以提供每日上网总时长控制、使用时段设置、休息提醒、应用管理、使用情况统计等功能,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设置,实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合理引导。 从覆盖范围看,华为、OPPO 和中兴在手机系统更新后提供未成年人模式,小米、荣耀和 vivo 在发布的新机上搭载未成年人模式,应用商店建立未成年人专区,短视频、社交、电商、教育、工具等领域重点应用程序全面升级未成年人模式。 中国网信网

封面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移动智能终端应提供未成年人模式,退出需家长同意。使用时长管理,超出后关闭非必要应用。默认使用总时长,8岁以下40分钟,8到16岁1小时,16岁以上不满18岁2小时。22时至次日6时期间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应对未成年人提供分龄内容服务,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网络直播限制消费,社交网站应关闭陌生人私信功能。不满12岁不让自己下载app,12岁以上不满16岁只能下载未成年人专区中的应用,禁止通过外链下载应用程序。

封面图片

国家网信办修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施行

国家网信办修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施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14日发布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修订发布新《规定》旨在进一步依法监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促进应用程序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摘录: 第八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不得生产传播违法信息,自觉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 第十三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依法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用户账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 第十四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上线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封面图片

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合规指引:网游服务商应建立快速的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机制

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合规指引:网游服务商应建立快速的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机制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公正、便捷、快速的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机制,明确未成年人充值认定的标准以及需提供的证明材料,设立醒目、易于查找的专门退款通道,对于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同意进行的充值,提供便捷、有效途径进行退款。在规范青少年游戏充值行为方面,《指引》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通过有效手段进行用户身份核实,明确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用户账号。对于存在账号身份不实、混用等异常情形疑似未成年人账号的,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进一步要求进行账号主体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未通过前,限制其游戏时间和充值金额;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对于超出未成年人行为能力认知范畴的充值消费,必须经由其监护人同意、确认,防止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许可的过度消费;完善未成年人账号充值提示与确认流程。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在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操作时,应清晰展示其剩余可充值额度、充值后可能产生的消费后果,以及需监护人同意的规定,确保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充值;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向监护人提供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的详细充值记录查询服务,确保监护人能够及时了解并监督未成年人的充值行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通过官方网站、游戏内提示、用户手册等方式,向监护人详细介绍消费记录查询功能的使用方法,鼓励监护人定期查询并监督未成年人的网络消费。与上述指引一同发布的还有《监护人(家长)正确使用互联网青少年模式的行为指引》,其中一条指出:青少年的监护人(家长)在青少年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应用程序时,应注意开启未成年人账户的消费限制,严格落实青少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设定合理的单次及每月消费限额,关闭未经监护人同意的自动扣费、内购等功能,定期查看消费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消费。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报告:教师是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网红等职业受未成年人追捧程度下降

报告:教师是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网红等职业受未成年人追捧程度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教师是未成年人最为偏好的职业,有31%的未成年人选择其为理想职业,其次为医生(19.8%)、企业家(19.5%)和艺术家(19.3%)。蓝皮书指出,游戏玩家、网红、AI高手等互联网职业早已进入未成年人的选择视野,但这三种新兴职业受追捧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见,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较为集中,拥有稳定收入的传统行业仍旧最受未成年人青睐。 来源:

封面图片

中国未成年网民达1.93亿,互联网普及率97.2%

中国未成年网民达1.93亿,互联网普及率97.2% 根据 23 日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 2022 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 1.93 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 报告显示,城镇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7.5%,农村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 96.5%。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5.1%,其他各学龄段的互联网普及率均超过 99%。 从互联网接入环境看,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达到 87.0%。未成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 91.3%。未成年网民使用智能手表的比例为 40.1%,使用平板学习机/智能屏的比例为 21.3%。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