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春日暂掰! 周二三转雨降温,周四大陆冷气团报到,湿冷,冬衣再穿起来啰】

【温暖春日暂掰! 周二三转雨降温,周四大陆冷气团报到,湿冷,冬衣再穿起来啰】 本周天气由暖转湿冷,注意3件事: ⏺︎ 今明(3/3-4)东北风增强前,金马、中部以北沿海易有雾,注意飞机航班船班资讯,行车小心安全 ⏺︎ 今晚至周三(3/5)晨锋面通过时,易有阵雨或雷雨,注意剧烈天气、外出备雨具 ⏺︎ 周四-五(3/6-7)大陆冷气团伴随华南云雨区,天气湿冷,注意保暖、防风、防雨 今天白天台湾在锋面前,环境偏南风,各地暖烘烘: 本岛各地高温普遍达27至33度左右,最高温在台南玉井34.7度,高雄内门也有34.3度,离岛马祖25度、澎湖及金门28度。 不过最暖就是今天了! 明天周二起气温将一天比一天下降,到周四五会最为湿冷。 大陆冷气团将自周四起南下影响至周日清晨,先湿冷、后局部转干冷。 【未来一周天气】 3/3(一)晚至3/5(三)清晨 锋面逐渐通过 各地有阵雨或雷雨,特别注意西半部及宜兰、花莲容易有局部大雨发生 锋面附近大气环境不稳定,容易有旺盛对流出现,伴随短延时强降雨、雷击、强阵风甚或冰雹等较剧烈天气,外出活动务必多留意天气变化,携带雨具 3/5(三)白天起 东北季风增强及华南云雨区东移 气温逐渐下降,湿湿凉凉 各地容易下雨,尤其中部以北及宜兰、花莲降雨范围较广 3/6(四)大陆冷气团南下,3/7(五)至3/9(日)清晨大陆冷气团影响 3/6-3/7持续受华南云雨区影响,最为湿冷! 中部以北及宜花阴雨,南部、台东局部雨 若温度及水气条件配合,3/7-3/8清晨中部以北海拔3500公尺以上高山有零星降雪机率 3/8起水气减少,转为迎风面降雨,桃园以北、东半部偶雨,白天仍凉冷,新竹以南转多云到晴,白天气温稍回升;各地早晚仍偏冷。 3/9(日)白天起大陆冷气团减弱 各地气温回升,中南部日夜温差大 仅迎风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东半部地区偶雨,其他为多云到晴 补充叮咛: 3/4-5基隆北海岸及东半部(含兰屿、绿岛)沿海易有长浪。 3/4晚~3/9沿海风强浪大,桃园至台南及东南部沿海空旷地区、恒春半岛及各离岛(兰屿、绿岛、澎、金、马)易有9至10级强阵风,沿海浪高约3至4米。 近期海象不佳,沿海活动、海上作业请多加注意安全。 时序进入春季,天气变化快速,请大家多注意气象署最新天气资讯。 #气象署 #云编 #雾 #锋面 #春雷 #冷气团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天气小叮咛|强烈大陆冷气团来袭 本周一路寒冷至周四白天

#天气小叮咛|强烈大陆冷气团来袭 本周一路寒冷至周四白天 【发布时间2025-02-01▪23:50】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显示,自 明(2日,大年初五)起至周四(6日,大年初九),台湾将受到强烈大陆冷气团影响,气温骤降,天气寒冷,请特别留意保暖措施,并关心家中长辈及体弱者的御寒状况。 ◉ 2日(周日):白天开始,各地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 ◉ 3日(周一)起至6日(周四)清晨:强烈大陆冷气团本体抵达,北部及中部地区可能长时间低于 10°C,寒冷程度明显加剧,请做好御寒准备。 ◉ 6日(周四)白天:冷气团减弱,各地气温缓慢回升。 ◉ 7日(周五)至 8日(周六):回暖趋势明显,预计天气转趋稳定,可望迎来温暖晴朗的好天气。 此外,由于小年夜适逢弹性放假,本周六(8日)需补班,提醒大家提前安排工作与生活计划。 小编在此祝福各位「开工大吉、事业顺利」!

封面图片

#周末豪雨袭周六晚至周日雨势最大,防大雨豪雨

#周末豪雨袭 周六晚至周日雨势最大,防大雨豪雨 沿海强风大浪,海边活动留意 ​ 【天气型态】 iphone16今天出了,TY16今天也要出了吗⁉ TD-19后续往东方海面接近,但变台风机率低 ​ ʙᴜᴛ 重点是后续的低压带 充沛的水气,将为1⃣南部、2⃣东南部、3⃣金马 4⃣北海岸带来豪雨 其他地区及澎湖也有局部大雨 ​ 【逐日天气重点】 ​ 周六(9/21)热带低压外围云系,有短延时强降雨、局部大雨,北部、东半部及南部云多偶阵雨;中部地区午后雷阵雨,其他时段时晴、时雨。 ​ 周六晚间至周日(9/22),低压带笼罩,各地易有阵雨或雷雨,并伴随瞬间大雨、雷击、强阵风,南部、东南部、金门马祖及基隆北海岸有局部豪雨;其他地方和澎湖亦有大雨,北部地区降雨也明显,请留意最新气象预报。 ​ 周一(9/23)金门、马祖雨势仍强,西半部及澎湖仍有短暂阵雨或雷雨,其他地区有午后雷阵雨。 ​ 周二(9/24)水气减少,各地降雨趋缓。 ​ 周六(9/21),基隆北海岸、东半部、恒春半岛、西南沿海及兰屿、绿岛、马祖、澎湖易有长浪;周日(9/22)、周一(9/23),沿海风力增强,易有8-9级强阵风、浪亦增大,近海浪高可达2-3米,海边活动注意安全。 ​ ​ 【特别注意】 大雨将至,请做好防汛工作 ​ 短延时强降雨易伴随雷击、强阵风等较剧烈天气并使能见度降低,雨中行车用路请注意安全;山区溪河流域有溪水暴涨风险,前往活动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提高警觉。 ​ 连续降雨影响下,山区有发生坍方、落石风险,行经相关路段或前往山区活动亦请多加注意路况及自身安全。 【其他提醒】 强降雨时间、分布、规模仍有不确定性,预报随时间滚动更新,请大家留意最新预报。 ​ 低压带当中不排除有新的热带系统发展,气象署将密切注意及评估其影响,适时发布最新资讯。

封面图片

#天气预报 #新泽西州

#天气预报 #新泽西州 据国家气象局称,当周六下午冬季风暴来袭时,预报员要求新泽西州北部的几个县出现6到10英寸的降雪,而该州其他地区可能会看到凌乱的冬季混合或大雨以及强风和沿海洪水。 莫里斯县、帕塞克县、苏塞克斯县、沃伦县和西卑尔根县已发布冬季风暴观察预警,从周六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周日。气象局在周五的预测更新中表示,预计这些县的降雪总量最高,旅行可能非常困难。 气象局表示,在海拔较高的孤立地点,可能会有高达一英尺的雪。 AccuWeather.com呼吁从周六到周日,新泽西州北半部的降雪总量各不相同。 雪应该在下午开始下降,晚上达到“峰值强度”,届时这些县的降雪可能高达每小时1英寸。在上午的天气预报讨论中,气象局表示,大部分雪将在下午4点之间落下。周六和上午1点星期天。手表可能会在周五晚些时候升级为警告。 苏塞克斯预计将有6到10英寸的降雪。据气象部门称,到周日早上雪变细时,莫里斯和沃伦应该会达到4到8英寸。预测卑尔根西部和整个帕塞克县有5到10英寸。 邻近的县应该看到1到4英寸的雪,可能会与雨水和雨夹杂在一起,特别是在95号州际公路和78号州际公路走廊之间。 气象局表示:“小雪可能会持续到周日早上,但周日白天的额外积聚应该微乎其微。”“雪将在周日下午结束。” 周六,新泽西州的大片地区几乎不会积雪。 沿着泽西海岸和南泽西州,预报员说降雨量高达1.5英寸。 风暴的其他重大影响将包括泽西海岸以每小时40英里左右的阵风,以及周六晚上和周日早上伴有涨潮的轻微洪水。 也不能排除海岸附近倒塌的树木和零星停电。 周五将阳光明媚,天气寒冷,暴风雨来临前30多岁。 一旦周日的最后一次降水消云,预计当天剩余时间将多云,最高气温也在30多度。 然后,预报员将把注意力转向一场大型风暴,预计将在周二到周三袭击该州,降雨量为2至3英寸。强风可能会引发停电,沿海地区也有可能发生河流洪水。

封面图片

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在下沉 2.7 亿人面临风险

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在下沉 2.7 亿人面临风险 先说结论,地面沉降这事儿并不新鲜,它确实有一定危害,但在我国城市沉降问题并不严重,而且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善沉降。什么是城市地面沉降?城市地面沉降,俗称“地陷”,就是城市区域地面因种种原因高度下降的现象。与地震和海啸相比,地面沉降发生得悄无声息,因此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地面沉降,略带倾斜的西安大雁塔 图片来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然而,即使是较小范围的地面沉降,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道路、桥梁以及建筑物产生裂缝或变形,会破坏城市排水系统,引发雨水积水或污水反流。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地下设施都可能因为地面沉降而受到破坏。因此,城市地面沉降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量地面情况的示意图在《科学》杂志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运用了一种称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先进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中国 82 个大中型城市的地面沉降情况。这种技术通过发射雷达波并接收其从地表反射回来的信号。利用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两次过境所收集的雷达数据,分析地表反射雷达波的相位变化,从而精确地测量地表在两次观测间的微小移动,如沉降或抬升,从而能够精确测量这段时间内地面的沉降程度。结果显示,44.7% 的城市区域每年的地面沉降速度超过 3 毫米,而 15.8% 的区域地面沉降速度甚至超过每年 10 毫米,包括北京、天津、合肥和西安等城市。地面沉降速率的中位数则为每年约 2 毫米。在 82 个城市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沉降速度超过 3 毫米/年的地区,7.3% 的人口居住在沉降速度超过 10 毫米/年的地区。换句话说,可能有 2.7 亿中国人生活在正在下沉的土地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仅代表城市的某些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下沉,并不代表整个城市都在下沉,更不意味着所有居民都面临同等的风险。城市沉降只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吗?虽然中国当前面临的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略显严峻,实际上,早在1920年,上海和天津就已经出现了地面沉降的迹象。到了20世纪70年代,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以及华北平原地区开始经历地面沉降。从20世纪80年代起,地面沉降现象由点及面,形成连片发展的趋势,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这项研究估算,中国沿海四分之一的土地可能在2120年沉降到海平面以下。城市地面沉降不仅是一个地区性问题,而且是全球性的环境挑战。研究表明,全球约 19% 的人口正处于由沉降引起的高风险之中。在美国、日本、伊朗等多个国家,也有大量关于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和报道。《科学》杂志在 2022 年报道称,伊朗超过 90% 的地区正在经历地面沉降,全国平均沉降速率高达每年约 6 厘米;在 2007 年至 2020 年间,美国沿海地区 32个 城市的年沉降速率中位数在 2~6 毫米之间,其中多数地区的沉降速率超过 3 毫米。美国沿海各地面的沉降由于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的双重影响,到 2050 年美国沿海 32 个城市大约 1000~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被淹没。而在日本东京,20 世纪50 年代的地面沉降速度甚至一度达到了每年 27 厘米的程度。相较来说,中国的城市沉降问题不算严重。城市为什么会发生沉降?虽然由于各种地质过程,地球表面会经历缓慢而稳定的自然隆起和下沉,但是这不能排除人类活动对沉降所带来的影响。研究显示,面临严重地面沉降的城市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东北地区的代表城市包括大庆、哈尔滨和长春;华北地区以北京和天津为典型;中部地区的典型城市有平顶山、晋城和淮南;华南地区则包括昆明、南宁和贵阳;东南沿海地区则以温州和汕头为代表。这些区域要么是工业城市集群,要么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群,说明地面沉降与区域经济活动和人口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沉降与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相关,包括城市地区基岩的深浅、地下水的枯竭、建筑物的重量、交通系统的运用以及地下采矿活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城市地面的稳定性和高度。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全球多个城市严重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当大量地下水被提取时,地下水位逐渐降低,破坏了地下水压力平衡,导致原来由地下水支撑的土壤和岩石部分失去承托力。随着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原先含水饱和的土层开始干燥并收缩,这导致土层体积缩减,从而引起地面沉降。这种土壤压缩通常是不可逆的,即便地下水位后来得以恢复,土壤体积也难以完全复原。在中国,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尤其严重。根据水利部的数据,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地下水的开采量平均为每年 570 亿立方米,到了 80 年代增加至每年 750 亿立方米,而到 2009 年已飙升至每年 1098 亿立方米。超过 300 个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超采现象,涉及面积达 19 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域高达 7.2 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之所以成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就是由于华北平原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地下水占到总供水量的 70% 以上。可以说,解决中国城市沉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长期、持续地控制地下水开采。结语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早已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早在 2012 年,我国就出台了由十个部委联合制定的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中国还制定了《水法》和《地下水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又有南水北调工程这样的重大水资源管理项目通过调配水资源,有效减轻了华北地区的水压力,从而间接降低了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和抽取,这不仅成功地提升了地下水位,也稳定了城市的地面沉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用水量,使用节水器具,以及循环用水,都可以有效减轻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从而有助于缓解城市地面沉降的问题。在保护自己的家园的同时,我们也在保护我们自己。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