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封信|信息和技术发展带来怎样的优势和困局?.mp3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技术发展给公司和组织也带来了「Scaling Law」。

技术发展给公司和组织也带来了「Scaling Law」。 一方面随着AI工具能力越来越强,使用越来越便利,小团队的创造力可能会越来越强,比如说Midjourney实现一亿美金ARR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SORA团队只有13个人。甚至Sam Altman表示可能出现一个人的独角兽公司。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候也出现过,新技术可以给小组织加很大的杠杆。Instagram被10亿美金收购的时候只有13位员工,WhatAPP被190亿美金收购的时候只有50个左右的工程师。而Gmail也是Google员工在20%灵活时间开发出来的。 另一方面新技术往往可以让更大更多样性的组织变得可能。线上通讯和协作工具让大规模跨国公司效率也提高了,AI显然也可能带来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字节内部有一批同声传译用于跨国视频会议时候的翻译,但显然随着AI技术提升,完全可以展望很快我们在视频会议的时候就可以自由选择要听什么语言的音频,每个人都可以听到自己母语的实时音频流了,这势必会把跨国公司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让更大更强的组织成为可能。 互联网时代的新巨头崛起时,如Google、Amazon、Facebook、Tesla、阿里、腾讯、美团、字节、拼多多等,往往都在组织和文化建设上有很多特点和创新,有时候是创始人个人特点使然,有时候来源于团队的思考和规划。创业者如果致力于成为AI时代的新巨头,这样的思考规划也是必备的。

封面图片

清华大学薛澜:AI 技术发展带来的智能鸿沟,当前可能关注度不够

清华大学薛澜:AI 技术发展带来的智能鸿沟,当前可能关注度不够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于 7 月 4 日在上海举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 AI 技术发展带来的智能鸿沟,当前大家可能关注度不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国际交流及防控体系,加强政府之间多双边对话机制,同时希望能够以科学共同体力量助力国际治理机制全面完善。(睿见)

封面图片

信息技术发展司组织召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会

信息技术发展司组织召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会 2024 年 7 月 1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会。会议介绍了以图谱化、场景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工作考虑,并就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钢铁产业链 “一图四清单” 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标准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报告,江西、河北地方工信主管部门,以及蓝卓数字科技、江西国泰等 “双跨” 平台企业围绕地方数字化转型工作经验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成效等方面交流了经验做法。下一步,信息技术发展司将深入贯彻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结合制造业企业多样性特点,分行业分领域以 “一图谱四清单” 精准推进数字化转型,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封面图片

科技基金持续推动成果转化,鼓励产学研合作#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讯:科技基金持续推动成果转化,鼓励产学研合作...

封面图片

欧盟领导人签署《量子公约》,推动欧洲量子技术发展

欧盟领导人签署《量子公约》,推动欧洲量子技术发展 欧盟领导人3月22日共同签署了他们称之为《量子公约》的文件,该公约确认推进量子计算技术对于增强欧盟科学和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当天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塑造欧洲量子未来"会议上,斯科达斯代替欧盟委员蒂埃里·布雷顿将量子协议描述为欧盟将欧洲打造成世界"量子谷"的尝试。 量子计算一直在快速发展,世界各地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项新兴技术有潜力改变一系列行业,包括医药、能源、通信、网络安全、太空、国防以及气候和天气建模。欧盟于 12 月首次签署了一份宣言,为欧盟在量子计算技术领域的合作、投资和创新奠定了基础,并将欧盟定位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封面图片

中国拟加速推进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与Neuralink竞争

中国拟加速推进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与Neuralink竞争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筹建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意味着这项新型技术未来有望得到更多政策催化支持,与Neuralink等西方对手竞争。 中国工信部官网星期一(7月1日)发布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其中提到拟邀请相关部门、研究机构负责人、脑机接口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产业和技术专家参与委员会筹建。 方案指出,委员会的业务范围涵盖参与制修定一系列标准,包括:脑机接口典型范式、脑信息采集,预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治理规则等伦理和安全标准。 委员会成立后的工作计划包括:优化完善标准化路线图、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宣贯实施。 彭博社称,脑机接口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研究领域,这项新兴技术通过利用来自大脑的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如机器人肢体等。开发这项技术最知名的公司是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2016年共同创立的Neuralink。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MARC Groupe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15亿美元(20.37亿新元),2022年市场规模增至17.4亿美元,预计2027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 报道说,这份方案是一个信号,表明北京政府打算加快这项技术的开发,与Neuralink等西方对手竞争。 今年3月全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期间,脑机接口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突破主要局限于大学附属的研究团队。 今年3月,一名高位截瘫患者在接受清华大学为其实施微创无线脑机接口NEO(神经电子机会)植入手术后,恢复部分生理能力;今年6月,天津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共同开发全球首个可开源的“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MetaBOC,实现培养“大脑”对机器人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的无人控制。 2024年7月2日 9:01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