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AI 可能是个 20 年的大机会,也测试过自己哪些能力在AI领域有发挥空间。但眼下的我,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知道AI可能是个20年的大机会,也测试过自己哪些能力在AI领域有发挥空间。但眼下的我,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倦怠了,然后呢?视频里讲,倦怠有三个阶段:情绪耗竭→去人性化→自我效能感匮乏。从我的表现来看,目前尚在第一个阶段。但只要我对自己够狠,敢于“逼自己一把”。那么很快,我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直到最终丧失自救能力。视频里给出的解法是“不纠结于问题,要关注你想要的生活”。这句话吧,有点鸡汤,哪怕加上“我们的目标是奔向大海,而不是搬开你所遇到的每一块石头”的比喻,仍然不够落地。不过没关系,我记得有本叫《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的书,里面对“关注你想要的生活”有比较详细的分析。1、书中提到过一只绿海龟,之所以比人游得快,是因为它的动作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的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那么,AI这一波,浪打着浪,顺流的时候尽情冲冲冲,逆流的时候划划水也行,为下一波保存能量很重要。2、书中也详细列出了我对“想要的生活”的担忧:“如果我问自己为什么存在,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那该怎么办呢?要是我找不到和目标相关的工作呢?我要靠什么挣钱?要怎么养活自己,怎么为退休生活攒钱?要是新工作做不好怎么办?要是我想做的事被别人嘲笑或被人看不起,又该怎么办?”书中回答到:一个人搞清楚了自己想做什么,他会兴奋,会全力以赴,会把时间都花在自己能真正乐在其中的事上;然后,他会擅长,不仅掌握了许多相关知识,而且做起来又充满热情;于是,大家喜欢咨询他相关的事情,还喜欢拉上他一起搞事情;进而,他不用太担心赚不到钱,还会巴不得退休后继续做喜欢的事儿……回到生成式AI上,前几个月的新鲜劲儿过了之后,经历个把月的负反馈过后,我也倦怠了。看来,在我想要的生活中,AI的占比还没高到一定程度啊。不过没关系,我仍然相信,在帮我更好找到“想要的生活”的过程中,AI肯定能帮大忙。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PC/ADV]为我的公主献上荣冠 我が姫君に栄冠を v1.01 AI汉化云翻汉化版

[PC/ADV]为我的公主献上荣冠我が姫君に栄冠をv1.01AI汉化云翻汉化版游戏简介:在边境长大的主人公肖恩,从师傅那里继承了名为【天眷】的特殊能力。在传授了特技之后,唯一令师傅担心的就是,老大不小的肖恩至今还没正儿八经的谈过一次恋爱,这可咋整,再这么下去自己这一手绝活岂不是失传了!?于是下定决心的师傅,将肖恩赶了出去。——傻小子赶紧去找个老婆吧!至于接下来该怎么生活,又能找什么样的老婆,那就是你(玩家)自己的选择了。GPT4.0汉化#PC#adv#みなとそふと#为我的公主献上荣冠#我が姫君に栄冠を

封面图片

我觉得面向AI的“提示词工程”没有前途。

我觉得面向AI的“提示词工程”没有前途。当ChatGPT4和Midjourney大火,并出现了“提示词工程”这个词时,我就觉得很古怪,这个不就是针对当前几款AI产品的使用方式而已,有必要上升到“工程”这么专业的词嘛?没多久,出现了数不清的教怎么写提示词的付费课程,并宣传这个所谓的提示词工程在未来有多么重要,一定要掌握等等。我当时心里就很迷惑,提示词的书写方式,只不过是“ChatGPT”等AI产品的交互设计人员当时凑巧是这么设计的罢了,提示词规则的现状,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种巧合,人家随时可以改变这款产品跟用户的交互方式呀。但是“提示词工程”太火了,火到我最后认定是自己不够理解这个行业,是自己的判断有问题。但我心里始终觉得,作为一家做产品的公司,降低用户使用产品的门槛是公司的本职所在。如果当前某款产品的使用门槛很高,要么是交互设计师不称职,要么就是用户体验更优的版本还在研发的路上,只是发布的时间还未到而已。而不论是ChatGPT还是Midjourney,都只是一款产品。所以我判断,OpenAI等公司会持续降低提示词的使用复杂度。如果我是一家公司产品负责人,市面上出现了付费课程教用户怎么使用我的产品,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果然,DALL·E3验证了我的想法。

封面图片

长期摆烂、陷入倦怠:如何利用假期重获动力?_哔哩哔哩_bilibili

我最近可能有点“AI倦怠”了。上午在B站看了个“倦怠”主题的热门视频,发现里面的一些描述,跟我最近的情况还蛮像。比如,“你先是感到身体疲惫,休息不好,每天起床都很困难……你会逐渐从身体疲惫发展为心理疲惫。”我最近身体确实有点疲惫,经常睡前好几个小时,啥都不想干,运动完就去看电影解说,一看便看到很晚。心也有点累,没动力写东西了,之前每天几条帖子,现在几天不写一条帖子。视频里还说,倦怠的最大诱因,是慢性压力。那么,我在AI领域感受到的慢性压力有哪些呢?我也结合视频中提到的两大表现来展开吧。【表现一】总感觉事情在掌控之外视频中对这种失控的描述,是“生活就好像在玩一个扫雷游戏,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千万别出事儿”。而我对生成式AI的失控感,是AI的「做不到」。AI确实提效,AI确实有巨大想象空间。但很多业务中的真实问题,也绝不是随便找款AI工具就能解决的。更甚者,一些AI工具的实用效果,还不如互联网工具和RPA。其实,越是AI的高价值应用场景,越需要整个AI工程师团队去做定制化。在定制化的过程中,既要确保AI有稳定解决业务真实问题的能力,又要确保业务方真的愿意和能够在工作中用起来。坏消息是,在找外部AI工具这件事上,我“浪费”了一个多月。也正是这段时间的负反馈,让我逐渐产生了“AI倦怠”的苗头。本想趁国庆学学Python和其他AI技术的,但心太累了,没学动。好消息是,公司AI工程师们为业务方定制的AI工具,节前终于小规模用起来了。与此同时,我在AI情报上的突出表现,得到了话事人的肯定。【表现二】永远无法停止对「生存之大问题」的思考本来,在当前这个就业形式下,不管我在干啥,大脑后台都在持续运转着一些大问题:“如何才能保住现在的工作?未来失业了要怎么办?怎么样才能搞到钱?”这段时间,我在工作上又遇到了些阻碍。虽然第一时间就跟直属领导汇报了卡点,交流了应对方式,但内心中恐惧的声音,却不降反增,直到把人消耗得心疲力竭。好像越是难受的时候,我越喜欢在大问题上胡思乱想。反而一旦有了点小正反馈,我更倾向于找小的优化点去突破。看来,会不会使用AI,都不影响我们受「生存之大问题」的困扰。

封面图片

周鸿祎谈 “提示词工程”:我认为这是普通人使用 AI 最大的障碍

周鸿祎谈“提示词工程”:我认为这是普通人使用AI最大的障碍今日举办的360AI新品发布会曁开发者沟通会上,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谈及与生成式AI伴生的提示词工程时表示,“我一直认为提示词是普通人使用AI最大的障碍”。在周鸿祎看来,现在许多的文生图AI产品,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提示词,其实很难生成自己想要的效果,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其实他们是很难去编辑特别复杂的提示词的。“所以,不要轻易的抛弃GUI,ChatUI更适合在智能硬件上,就是既没有触摸屏,也没有键盘,没有鼠标的情况下,是比较适合发挥的。”周鸿祎表示。(新浪科技)

封面图片

那篇自称被川大女生霸凌过的文章,很有可能是AI生成的。换句话说,可能是伪造的。

那篇自称被川大女生霸凌过的文章,很有可能是AI生成的。换句话说,可能是伪造的。我使用了两个AI检测软件,一个非官方,一个官方,均显示这篇文章由AI生成的可能性极大。其中图2里检测软件显示这篇文章的困惑度和突发性都极低(这两个指标越低,被AI生成的概率越大)。而且全文中困惑度最高的句子也才34,和平均困惑度30差值极小,人类写作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解释我了我一开始一个最大的疑惑。那就是为什么最早的文章和后来的博文要刻意使用不同的手机去发(图3,最早显示iphone客户端,后来的全是14promax)。因为在国内使用chatgpt必须要用vpn,而使用vpn是违法的,这导致很多人不敢在自己的主手机上安装这种软件。这个自称川大女生室友的人,大概就是在备用手机上用了chatgpt生成了这篇文章,然后直接复制黏贴上去了。我刚看到那篇文章就很疑惑,为什么会一股浓浓的早期网文的味道,尤其是最后一句【雨停了】,我在多部小说里都见过。从年龄来看,她们应该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怎么会写出这么具有浓郁早期网文味道的文章?如果是AI写的,那就不奇怪了。以上这些只是实锤,其他让我怀疑她的点我也一并列举了:1,三无小号,全文不带任何tag,却在短短几分钟内被各种大V疯转,除了事先商量好的,几乎没可能有这个效率。这就和她文中自称的”只是随便发发,不想落井下石”产生了矛盾。2,各种装模作样疯狂表态,又是愿意配合调查,又是说自己理解造谣后果。却偏偏不肯放最实锤的证据。你一开始不放证据,可以理解成不想掺合过多。那后来连各种媒体都找上了,还不放证据,我只能理解成压根没有了。3,结合之前这些人在这件事件中有过多次造假经历:比如伪造大使馆关注截图,捏造wx聊天记录,冒充其本人发布挑衅言论,伪装其父母的诸多造谣行为,让人觉得这些持续不断攻击川大女生的人,信用极低。说白了,这个自称同学的人,就是利用了川大女生不太想继续愿意暴露在公众视野里,也没有什么心思和精力再去替自己维权的心理状态。想趁这个机会出来编造故事试图继续把热度炒大,以让她获得超额的处罚。就算川大女生愿意出来维权,考虑到造谣的人大概率用的也是小号,基本上也追查不到身份。大不了跑路完事。不要觉得这样完全编造一个故事是什么罕见的事。x乎和x吧几乎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轻车熟路,根本不稀奇。@四川大学如果处理过程要考虑这件事的影响,请务必核查到位,至少要和这位自称的”室友”见一面吧?【网评】别的都无法判断,就一点:如果是小作文,张薇起诉新浪,即可拿到所有身份信息。在新浪里我们都是透明的,没有什么隐身的说法。

封面图片

分享一下自己的微信助手的 AI 工作流:

分享一下自己的微信助手的AI工作流:在构建AI工作流时,有个很大的感知是,目前的AI离普通人(非行业从业者)的想象还挺远,媒体信息会不断地宣扬AI多么多么厉害,但实际应用在一个真实的场景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很难达到可用的状态。例如我输入一段英文,AI怎么判断你想要的是翻译,还是基于内容的讨论?怎么判断你说的一句话是一个待办还是一篇笔记?这些都是目前的AI无法做到的,所以我在搭建这个微信助手时,把它的范围定在“处理日常简单且高频的事项”。通过workflow,使AI变得没那么性感,但输出变得稳定,然后通过工具(API)来使它实现更多的功能。附件图片是完整的工作流,只将一些隐私信息遮挡了下。#AI工作流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