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日记?分享我的几点思考:

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日记?分享我的几点思考:1.数据要完全本地化未来每个人将拥有各自的个性化AI助理,你的笔记/日记能够让它更懂你。但请不要相信任何在线云笔记服务,你的笔记是你最重要的隐私,也是每一个AI公司最渴望得到的财富。推荐使用Logseq或者Obsidian,在手机上也可以通过捷径或TelegramBot来快速记录文字或语音。通用的markdown文本格式在将来也有助于顺利导入到各种AI服务。2.将“种子”与“养料”分开借用当下很流行的“数字花园”概念,由自己产生出的灵感和想法,是“种子”,它们需要结合你日积月累所收集的、来自外部的“养料”(例如各种网络文章、书籍摘录),才能成长为花园内的植物。在不久的将来,AI助手将能够为你的“种子”提供无穷无尽的养料,但请永远保护好自己的“种子”,因为只有种子才能决定最终植物长成的样子。同时,这也能帮助我们陷入一种新的“知识的诅咒”——那些你的AI助理所掌握的知识,并不代表你也掌握。3.不要纠结于整理和分类碎片化的笔记不再是困扰,Notion里的Database,AI会帮你瞬间生成;需要手动建立的双向链接,AI也会全自动搞定。我们只需要持续记录,持续播种,然后每天在花园里逛逛~期待这样的“第二大脑”早日到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终于有产品能够用AI重新思考和构建稍后阅读和内容收集工具了。#ai#

终于有产品能够用AI重新思考和构建稍后阅读和内容收集工具了。#ai#iki这个笔记工具非常强大,你不需要整理自己收藏的内容一切都交给AI来完成。它可以处理你收集的大量杂乱、非结构化数据,让应用程序为你组织和显示信息,而不必你自己动手。主要功能有:自动提取和总结自动在聊天和任何现有笔记中显示相关数据为任何文件添加个人注释与团队共享数据集合关注社区其他人创建的合集和阅读内容你可以在这里尝试IKI:https://app.iki.ai/ask

封面图片

在最近录的那期播客里分享了一些用 AI 写作的经验,这里写一条精简版的笔记。

在最近录的那期播客里分享了一些用AI写作的经验,这里写一条精简版的笔记。用AI创作的核心原则是:“不要让AI代替你思考,而是让AI激发你思考。”目前和AI创作有关的教学,都是“用chatGPT一天写10条短视频文案”这一类的内容,都在教大家怎么批量地创造低质量的内容。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让AI代替你思考”的例子。你期待自己不需要动脑子,通过几句简单的咒语,AI就能帮你写完你想要的东西,这件事情在此刻还挺困难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希望你能自己先开始创作,创作遇到瓶颈时,再让AI出马。比如:1⃣你打开了一份空白的文档,很想写点东西,但是看着这空空的文档十分恐惧,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候,你可以告诉AI你想写的主题,并且让它帮你生成一个大纲,你再往大纲里填充内容。或者,让它帮你写完第一自然段,你开始再续写它的内容。2⃣你文思泉涌,在文档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个字,但是写得越多越感觉灵感枯竭,十分头疼。这时候,你可以告诉AI:“我在写一篇关于xxx的文章,并且已经写了A、B、C这个几个观点了,请你扮演一位对这个主题感兴趣但了解不多的读者,向我提出10个问题。”从而让AI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你的灵感。3⃣你的脑海中有一些有关联的关键词,但始终不知道如何将它串成完整的句子,这时候,你可以把这些词输入给AI,并告诉它:“我在写一篇主题为xxx的文章,请你根据我的主题将我输入给你的关键词,串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才是正确的用AI来进行创作的方法。“不要让AI代替你思考,而是让AI激发你思考”。#AI工作流

封面图片

写个如何用 Ollama 在 Mac 本地跑 LLM,并且用在 Obsidian 上处理自己的笔记和内容的小教程。我们开始具体的

写个如何用Ollama在Mac本地跑LLM,并且用在Obsidian上处理自己的笔记和内容的小教程。我们开始具体的教程:首先需要去Ollama的网站下载安装包,https://ollama.ai/下载完之后直接安装然后打开就行。之后我们可以在他的Github上找到所有的命令,选择一个你需要的复制那个命令,找到你电脑里终端这个软件,然后粘贴刚才的命令,然后回车。比如:ollamarunmistral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jmorganca/ollama之后就能看到开始有进度条在走了,我们需要等待模型下载完成。模型下载完成之后就会自动加载,当出现下面的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在终端跟模型对话了。现在模型已经跑起来了我们需要去Obsidian装个Ollama的插件,进到设置里面,选择第三方插件,浏览社区插件市场,搜索Ollama然后安装就行。安装之后在设置里就会出现Ollama的插件设置,这里可以自定义操作,他这里预置的都是Llama2的命令,我们需要自定义成我们的mistral模型。很简单就是复制他下面的命令,然后在新增命令这里起个别的名字填上就行,比如Explainselection-mistral,然后模型名称那里写上你现在在运行的模型就行,比如mistral。然后就是使用了,回到你的文档用快捷键Commad+P打开命令栏,搜索刚才的命令名称比如Explainselection-mistral,直接回车,就会看到出现了一个笔的图标,稍微等一会就可以看到输出的内容。OK教程到这里就结束了,Ollama的Github页面还有很多其他的插件和客户端可以玩,可以找感兴趣的试试。

封面图片

今天给大家分享个在小红书上做的不错的Ai绘画小说推文账号,做好了轻松月入5000不是问题(图1)

今天给大家分享个在小红书上做的不错的Ai绘画小说推文账号,做好了轻松月入5000不是问题(图1)它的内容形式也很简单,就是用ai生成图片后,再配上一段求推荐的标题,用户自主性就会进行评论互动这种形式的笔记,基本上每篇笔记的数据都很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参考案例,感兴趣的可以去试下再说说小说推文的变现逻辑:一句话说明:给小说平台做拉新推广,只要用户通过你的渠道注册账号或下载APP,就能获得推广费。这里又分为大约两种变现模式。第一种:以推广用户注册会员为盈利模式,只要用户成功注册并充值会员,平台会给你大概6块的佣金比如知乎小说。这种叫CPS,用户不仅要下载一个知乎app,下载完以后还得充值会员,才会拿到推广佣金。这种需要小说比较吸引人,而且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读者充值会员。由于用户的信任度问题,导致难度系数比较大,但是也有优点,就是项目可能比较长久,可以长期去做。第二种,以app下载作为盈利模式,推广成功一个也是大概6块佣金比如番茄小说,这种叫CPA,下载就给钱,不管你充不充值会员,都没有关系。这种推广难度相对来说小一点。但是也有缺点,就是当APP下载量很大了以后,官方会停掉推广任务。不过暂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做拉新活动的APP有很多,这个不行在找下一个(图2)如何去做这个项目?很简单,我以知乎举例首先做Ai绘画小说推文,需要先搞定渠道,这关乎着最后佣金结算(普通人基本没办法对接平台的渠道,建议直接找能提供渠道的人,他们会抽取你成交的一小部分佣金)搞定渠道后,再去找对标账号,最简单方法就是搜索小说推文,但搜出来的笔记质量会有些层次不齐这里建议通过爆款笔记带的#话题,收录的笔记质量会更好些,搞不定的就用我发的当作参考对象也行(图3)然后分析爆款笔记的框架,分析对标账号里的哪些类型的笔记互动数据比较好例如:爆款笔记的标题是《想看男主非常有服务意识的文!!》,或者寻找对标笔记里比较热门的评论,作为寻找小说的线索总之,一定要寻找比较热的、爆的小说文章然后去知乎寻找相关类型的付费小说,再根据渠道的要求进行上传做登记(涉及佣金结算)之后就是Ai绘画的制作环节,这部分没有标准的要求,只要跟主题比较贴切、吸睛的就好搞定小说文章和Ai配图后,进行笔记的发布这里是个小技巧

封面图片

分享摸鱼/探索指南的一页更新,我推荐的最多的11个自用最佳AI产品。

分享摸鱼/探索指南的一页更新,我推荐的最多的11个自用最佳AI产品。1、gptplus重开了,虽然有点贵,但是建议一定要试试gpt4,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2、poe、newbing(微软copilot),也是很不错的入门之选。3、perplexity,一定要用用,国内流畅使用。4、国内大模型,推荐kimichat。文心一言、天工也有朋友向我推荐5、上手即用,用之效率:通义听悟/memo.ai/讯飞耳机,上手即用,录音/同传。6、沉浸式翻译,宝藏插件、宝藏开发者。7、pi.ai、character.ai,体验ai的感性一面8、notionai,智能文档,挖掘智能数据库/知识库的N种可能9、gamma,优秀的aippt,超赞的演示新产品10、心光,ainative的日记、魔法发生的地方11、ARC浏览器,ai的最佳浏览器伴侣也分享一个gamma的新功能:可以分享单页的链接,页面上可以点击链接直接跳转到其他页面。gamma.app

封面图片

AI 时代的 fomo 焦虑下, 如何不让自己成为“电子仓鼠”?

AI时代的fomo焦虑下,如何不让自己成为“电子仓鼠”?1.少“收藏”,多处理。尽量将想要进行记录和学习的内容按照自己知识库的tag进行标记,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只保留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2.少“积累”,多“回顾”。尽量通过flomo,wolai等知识库的“每日回顾”功能,不定期的回顾收藏到知识库的内容,加深记忆,让信息流动起来成为知识。3.少“输入”,多“输出”。输入到知识库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的阶段性时间内进行总结,并将你的观点和心得进行分享与输出,最好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对外的方式。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