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对食物上瘾?这可能是你父母的错

你会对食物上瘾?--这可能是你父母的错根据密歇根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那些父母有酗酒史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食物成瘾的迹象。这些物品包括冰激凌、巧克力、比萨饼和薯条,这些食物的精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并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产生成瘾。资料图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试图发现,如果父母患有酗酒--这是成瘾的重要风险因素--是否预示着对高度加工食品成瘾的可能性更高。多达1/5的人似乎表现出对高度加工食品的这种临床意义上的成瘾,其特点是失去对摄入量的控制、强烈的渴望及尽管有负面后果也无法减少。“有成瘾家族史的人可能更容易跟高度加工食品发生问题,这在这些食品便宜、容易获得和大量销售的食品环境中确实具有挑战性,”U-M心理学研究生和该研究的论文第一作者LindzeyHoover说道。但上瘾的反应并不局限于食物,研究显示,有食物成瘾的人也更有可能表现出酒精、大麻、烟草和吸烟等个人问题。以高度加工食品为主的饮食和过度摄入成瘾物质是现代世界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表明,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并减少成瘾性饮食和物质使用。Hoover说道:“已经减少了其他成瘾物质危害的公共卫生方法,如限制对儿童的营销,可能是减少高度加工食品负面影响的重要考虑。”...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36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360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5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八分之一受食物成瘾的影响

5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八分之一受食物成瘾的影响这一比例在女性中比男性高得多--尤其是50多岁和60出头的女性。在那些说自己超重、孤独、身体或精神健康状况一般或不佳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也较高。全国健康老龄化民意调查报告中关于50-80岁的成年人的成瘾性饮食迹象的主要发现。该民意调查以密歇根大学医疗政策和创新研究所为基础,由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和密歇根大学的学术医疗中心--密歇根医学会支持。民意调查小组和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阿什利-吉尔哈特博士使用一组13个问题来衡量老年人在与高度加工食品如甜食、咸味零食、含糖饮料和快餐的关系中是否有上瘾的核心指标,以及上瘾的频率如何。这些成瘾指标包括强烈的渴望,无法减少摄入量,以及戒断的迹象。根据他们的发现,吉尔哈特建议,同样的一套标准问题应该成为医生办公室筛选的一部分。这可以帮助识别有成瘾性饮食习惯的老年人,他们可以从营养咨询或帮助人们解决成瘾性饮食或获得负担得起的健康食品的计划中受益。吉尔哈特是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系的副教授,也是IHPI的成员,他共同开发了投票中使用的标准化问卷,称为耶鲁食物成瘾量表。他说:"当涉及到食物时,成瘾这个词似乎很强烈,但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对高度加工的食物,特别是那些糖、简单淀粉和脂肪含量最高的食物的反应和对烟草、酒精和其他成瘾物质的反应一样强烈。就像对待吸烟或饮酒一样,我们需要识别和接触那些已经进入不健康使用模式的人,并支持他们与食物建立更健康的关系。"为了达到民意调查中使用的高度加工食品成瘾的标准,老年人必须报告在摄入高度加工食品时经历了11种成瘾症状中的至少两种,以及报告每周多次出现与饮食有关的重大困扰或生活问题。这些都是用于诊断与酒精、烟草和其他成瘾物质有关的成瘾问题的相同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对高度加工食品上瘾的情况出现在:50至64岁的成年人中的17%,65至80岁的成年人中的8%22%的50至64岁的妇女和18%的50至80岁的妇女当中32%的女性说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或很差,14%的男性也这么说--比那些说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很好或很好的人的百分比高一倍多45%的女性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23%的男性也这么说--是那些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好、非常好或不错的人的百分比的三倍17%的男性自我报告说他们超重,而只有1%的男性表示他们的体重适中34%的女性自我报告说他们超重,而4%的女性表示他们的体重适中51%的女性说她们经常感到被他人孤立,26%的男性也这么说--而8%的女性和4%的男性说他们很少感到被孤立。老年人对高度加工食品上瘾的最常见报告症状是强烈的渴望。几乎四分之一(24%)的人说,每周至少有一次他们有如此强烈的冲动想吃高度加工食品,以至于他们无法想到其他东西。19%的人说,他们每周至少有2到3次试图减少或停止吃这些食物,但都失败了。12%的人说,他们的饮食行为每周有2到3次或更多的时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临床医生需要更好地了解食物成瘾和有问题的饮食是如何与他们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交织在一起的,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等慢性疾病,"调查主任、密歇根医学会内科副教授、VA安阿伯医疗系统的医生和研究员杰弗里-库尔格伦说。"我们需要了解,围绕食物的渴望和行为根植于大脑化学和遗传,一些人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就像他们戒烟或戒酒一样。"该民调报告是基于芝加哥大学NORC为IHPI进行的全国性代表性调查的结果,该调查于2022年7月在2,163名50至80岁的成年人中通过在线和电话进行。随后对样本进行了加权,以反映美国人口的情况。...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42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4299.htm

封面图片

抗衰老药物寻求消除 "僵尸"细胞 但这可能是危险的?

抗衰老药物寻求消除"僵尸"细胞但这可能是危险的?衰老细胞的特点是它们最终停止繁殖,但并不像预期的那样死亡。肺部、重症监护、过敏和睡眠医学副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TienPeng博士说:"衰老细胞可以占据'哨兵'的特权位置,监测组织的损伤,并通过刺激附近的干细胞生长和启动修复作出反应,既能损害又有治愈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科学家最初认为衰老细胞纯粹是有害的。衰老细胞具有老旧、破损细胞的特征,并且没有能力制造新细胞,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它们不是死亡,而是继续生存,喷出混合的炎症物质,形成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ASP)。这些变量与阿尔茨海默氏病、关节炎和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如癌症)有关。它们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僵尸细胞"。使用针对并摧毁"僵尸细胞"的衰老剂,研究人员发现,从动物身上去除衰老细胞可以防止或减少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并增加动物的寿命。在那之后,研究实验室和制药公司的活动激增,专注于发现和完善这些药物的更有力版本。但是杀死衰老细胞也有危险。首先,目前这项研究表明,衰老细胞也拥有通过激活干细胞修复促进正常愈合的能力。研究表明,衰老剂可能对正常修复产生不利影响,但它们也有可能针对衰老细胞驱动病态干细胞行为的疾病。研究衰老细胞的一个主要挑战是,衰老的生物标志物(如基因p16)往往相当稀少,使其难以检测到细胞。在早期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称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提取到培养皿中,让它们生长并产生足够的细胞来进行实验,然后用诱导它们成为衰老的化学物质来强调这些细胞。但是在生物体内,细胞与它们周围的组织相互作用,强烈影响着细胞的基因活动。这意味着隔离在玻璃皿中生长的细胞的特征可能与自然环境中的细胞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给他们的研究创造一个更强大的工具,博士后学者NaboraReyesdeBarboza博士及其同事改进了一种常见的技术,将一个相关的p16基因,它在衰老细胞中过度活跃--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作为一种标记,可以在紫外光下显示细胞的位置。通过提高这些衰老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数量和稳定性,雷耶斯极大地放大了荧光信号,最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活体组织的自然栖息地看到衰老细胞。利用这种高度敏感的工具,研究人员发现,衰老细胞存在于年轻和健康的组织中,其程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大,而且实际上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科学家还确定了衰老细胞分泌的特定生长因子,以刺激干细胞生长和修复组织。与衰老和组织损伤相关的是发现免疫系统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激活衰老细胞,这表明在衰老或受损组织中看到的炎症是衰老细胞活动和再生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在对肺组织的研究中,Peng的团队观察到绿色发光的衰老细胞躺在基底膜上的干细胞旁边,基底膜是防止外来细胞和有害化学物质进入身体的屏障,也允许氧气从肺部的空气中扩散到下层组织。损伤可能发生在这个动态界面,该团队在小肠、结肠和皮肤等其他屏障器官中看到了类似位置的衰老细胞,他们的实验证实,如果用衰老剂杀死衰老细胞,肺部干细胞就无法正常修复屏障表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巴卡老龄化研究所主任、实验病理学StuartLindsay捐赠教授LeanneJones博士说,Peng的研究对老龄化研究领域确实意义重大,该领域的目标是帮助个人活得更长久、更健康。她说:"这些研究表明,衰老学研究应该集中于识别和精确瞄准有害的衰老细胞,也许是在疾病的最早迹象,同时保留有用的细胞。这些发现强调了开发更好的药物和小分子的必要性,这些药物和小分子将针对牵涉到疾病而不是再生的衰老细胞的特定子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42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4245.htm

封面图片

地球可能真的曾经是平的 这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地球可能真的曾经是平的这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图1说明:原恒星盘中行星形成的计算机模拟。图2说明:从顶部(左侧)和侧面(右侧)看模拟的年轻行星众所周知,行星是由原行星盘--恒星周围的尘埃和气体环--形成的,但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仍有争议。最普遍接受的理论叫做核心吸积,尘埃粒子开始粘在一起,形成越来越大的物体,直到长成行星。另一种不太受青睐但仍然可信的模型叫做星盘不稳定性,它被认为发生得更快,当星盘冷却并塌缩成块时,就会变成行星。在这项新研究中,UCLan的研究小组用超级计算机模拟了行星的形成过程,目的是研究一个一直被忽视的方面--年轻的行星是什么形状的?这项研究的共同研究员迪米特里斯-斯塔马特洛斯(DimitrisStamatellos)博士说:"我们研究行星形成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以前从未想过要在模拟中检查行星形成时的形状,人们一直以为它们是球形的。"相反,研究人员发现,当行星通过圆盘不稳定性方法形成时,它们并不是均匀地向外生长,而是一直保持球形--相反,它们倾向于在两极聚集比赤道更多的物质,将它们拉伸成"扁球形",也就是一种扁平的椭圆形。随着年轻行星的成长,它们最终当然会变成我们熟悉的球形。研究小组说,虽然目前这些只是模拟结果,但对年轻行星进行观测,观察是否有行星具有这种奇怪的形状,可以有助于确认或排除行星形成的圆盘不稳定性方法。该研究成果已被接受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通讯》(AstronomyandAstrophysicsLetters)杂志上发表(PDF)。...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5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511.htm

封面图片

奶茶除了上瘾还会让你抑郁 尤其女性要少喝

奶茶除了上瘾还会让你抑郁尤其女性要少喝最近,清华大学和中国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北京的5281名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奶茶成瘾现象确实存在,并与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相关联。奶茶成瘾的现象真的存在吗?研究者首先利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调查了这些年轻人过去一年中喝奶茶的频率。李克特量表是一种评估个人对特定问题或观点态度的问卷工具,通常由一系列陈述和一个“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评分范围组成。编码为1=每天3杯,2=每天2杯,3=每天1杯,4=每周4~6杯,5=每周2~3杯,6=每周1杯,7=每月2~3杯,8=每月1杯,9=每年6~11杯,10=几乎从不喝奶茶。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研究者试图量化和理解参与者的普遍看法。青少年喝奶茶的频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至少喝一杯奶茶。其中,2.6%的青少年每周喝4至6杯奶茶,20.6%的青少年每周喝2至3杯奶茶。这一发现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因为奶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备受欢迎。接下来,研究者参考了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该手册被全球认为是精神疾病诊断的主要权威指南。奶茶成瘾有可能从“喝奶茶频率”、“持续渴望/依赖症状”、“内疚感”到“戒断症状”、“耐受症状”、“停不下来”、“意图停止”。他们提出,奶茶成瘾可能包括以下六个现象:(1)奶茶的消费量和持续时间超过预期;(2)多次尝试戒断奶茶但未能成功;(3)心情低落时倾向于喝奶茶;(4)尽管知道不良后果仍继续消费奶茶;(5)产生耐受性,需增加奶茶的消费量以获得期望的愉悦感;(6)减少或停止喝奶茶后出现戒断症状。根据酒精使用障碍识别测试(AUDIT),将项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明奶茶成瘾的可能性越大。尽管奶茶成瘾量表是基于咖啡因成瘾量表和最常用的酒精成瘾量表改编而来的,研究者还是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测试,以确保其信度。通过采用这个公认的成瘾量表,研究者发现一些年轻人显示出了成瘾的迹象。本研究是首次探讨奶茶消费的潜在成瘾性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奶茶的消费可能会引发成瘾症状,包括消费频率、依赖/渴望、戒断欲望、无法戒断、耐受性和内疚感等。喝奶茶成瘾是否会影响心理健康?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探究了青年群体中的孤独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甚至自杀意念,发现奶茶成瘾与多种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明确地说,孤独感与奶茶成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19,p<0.001。这意味着,个体在感受到更多孤独时,更容易沉迷于奶茶。此外,奶茶成瘾与抑郁症状(r=0.31,p<0.001)和焦虑症状(r=0.28,p<0.001)也显示出中度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数据指出,奶茶成瘾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发现十分令人关注,为心理健康专家提供了新的视角:饮食习惯和消费行为可能是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维度。奶茶成瘾与心理健康结果的相关性。图片来源:参考文献为了进一步确证奶茶成瘾与抑郁、焦虑和自杀观念之间的强烈关联,研究者采用了通用线性模型(GLM)。该模型的结果显示,奶茶成瘾水平越高,抑郁(b=0.24,p<0.001)、焦虑(b=0.21,p<0.001)和自杀观念(b=0.06,p<0.001)的风险也越高。这进一步印证了奶茶成瘾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重要关联的观点。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允许研究者更准确地预测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收入和孤独感等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后,该关联更为明确。中介效应的分析进一步增强了这一系列发现的解释力。通过以奶茶成瘾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间接效应。结果显示,孤独感与奶茶成瘾有显著正相关,而奶茶成瘾又与抑郁、焦虑和自杀观念有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奶茶成瘾在孤独感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它揭示了,奶茶成瘾不仅是孤独感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一个显著指标,而且实际上还扮演了一个中介角色。奶茶成瘾对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结果的间接影响。图片来源:参考文献这意味着,孤独感可能通过增加喝奶茶的频率,间接提高了抑郁、焦虑和自杀观念的风险。这一观点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向,即通过减少奶茶成瘾来间接改善心理健康。奶茶成瘾与心理健康不良之间的关联:一种可能的解释前文探讨了奶茶成瘾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涵盖了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等方面。那么,奶茶成瘾是如何可能导致心理健康不良的呢?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奶茶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早期研究已经揭示,过度摄入糖分可能会导致皮质醇水平上升,进而干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正常运作。HPA轴是一个核心的激素系统,负责调节身体对压力的反应,同时对情绪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这一系统失衡时,个体的情绪调节可能会受损,从而增加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的风险。换言之,频繁消费奶茶可能由于其高糖含量而引起HPA轴的失衡,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2022年,安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利用小鼠来检验长期饮用奶茶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受损,但并未发现饮用奶茶可能导致小鼠产生成瘾行为。这可能是因为小鼠缺乏与人类相似的补偿机制,这种机制可能会导致对奶茶的成瘾反应。因此,在解读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动物研究结果时,必须考虑这些差异。为什么女性更偏爱喝奶茶?有趣的是,奶茶成瘾现象在女性中更为明显,可能有多种因素导致这种现象。多项研究显示,从口味偏好来看,女性通常更喜欢甜味,而男性则可能更倾向于咸味或辛辣食物。这种口味倾向可能受生物学和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女性更容易被高糖量的奶茶所吸引。此外,女性可能倾向于使用甜食作为情绪调节工具,即通过食物来应对压力或负面情绪。在面对情绪压力时,女性可能更多地依赖食物,特别是甜食,作为缓解工具。因此,奶茶可能被视为一种“舒压剂”,帮助女性应对日常压力和情绪波动。女性对奶茶的偏好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是奶茶的主要消费者,并且更容易出现与奶茶有关的成瘾现象。结语过度的奶茶消费可能会导致成瘾行为,进而可能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此外,作为一种调节情绪的补偿策略,奶茶成瘾可能在孤独感和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本文说的情况都基于奶茶成瘾的前提,大量频繁喝奶茶才需要注意,平时偶尔点一杯的朋友们不用为此纠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售奶茶,确实各方面来看都不是种很健康的饮料,咱还是点到为止,别多喝了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5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505.htm

封面图片

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个阶段 都有更多的微塑料进入你的食物中

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个阶段都有更多的微塑料进入你的食物中平均每人每年丢弃约77磅(35公斤)的塑料垃圾,这在全球范围内加起来有3.03亿吨(2.75亿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塑料最终会降解成微型和纳米塑料颗粒(MNP)。MNPs几乎随处可见,从偏远的山顶到北极地区,再到沙漠和深海海沟,都可以找到。自2000年代初至中期以来,人们对MNPs进行了大量研究,关注微塑料对人类和环境健康的潜在危险。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CSIRO的一项新研究是首批分析有关微塑料及其对食品安全和保障影响的现有学术文献之一。有许多方式可以让MNP进入人类食物链。最为人所知的方式是通过一种叫做营养转移的过程。动物体内携带有微塑料,所以当其他动物吃它们时,微塑料也会被摄入,并沿着食物链转移到人类身上。但是最近,食品加工和包装过程已被确定为多聚物的来源之一。聚乙烯砧板可以用微塑料污染肉类,包装好的家禽被发现含有聚苯乙烯微粒子,而外卖食品容器和塑料杯在第一次使用时可以释放MNP。该研究的主要作者JoostNelis说:"例如,新鲜食物在被采摘或捕获时可能是无塑料的,但是当它被处理、包装并到达我们手中时,就已经含有塑料。机器、砧板、塑料包装都会在我们的食物上沉积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然后被我们食用。"研究人员考虑了过去关于MNP在人类细胞和模型生物中的毒性的研究。一些影响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细胞死亡,以及心脏、肺部和生殖器官的毒性。其他研究表明,塑料纳米粒子可以通过鱼和小鼠的血脑屏障,导致大脑中毒。研究人员说:"由于MNP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人类食物的各种来源中,并且缺乏关于MNP含量和分散的监管,这一点特别令人担忧。"他们发现,对塑料添加剂从MNP中渗入水、土壤和动物组织的问题研究不足。塑料添加剂是在生产过程中与聚合物混合的化合物,例如,改善灵活性或防止紫外线辐射。关于这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的使用频率,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空白。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塑料颗粒上,形成菌落,通过环境从废水转移到人类的肠道,影响食品安全。此外,研究表明,MNPs可以导致抗生素的抗性。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MNPs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但是,鉴于微粒子在全球范围内的压倒性存在,包括在我们的食物中,CSIRO团队呼吁对塑料和塑料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更多研究。"缺少的关键信息是确定微塑料的安全水平,"Nelis说。"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通过食品系统的微塑料通量到底是多少,或者哪些水平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研究人员说,与此同时,人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减少进入环境的MNP。少用洗衣机是一种方法。据估计,在一个平均13磅(6公斤)的洗涤周期内,有超过70万个含有微塑料的微纤维从合成衣服中释放出来。另一个方法是在厨房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少用塑料。这项研究发表在TrAC《分析化学趋势》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0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015.htm

封面图片

低度和无醇啤酒可能是食源性病菌的温床

低度和无醇啤酒可能是食源性病菌的温床饮用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低的啤酒有明显的好处;它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研究表明,与普通啤酒相比,它对心血管有益。然而,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去除啤酒中的酒精可能会为制造、储存或倾倒过程中引入的食源性病原体的生长创造一个完美的环境。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兰迪-沃罗博说:"当你去除酒精后,啤酒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啤酒了。之前怀疑食源性病原体在没有酒精的情况下也能生长,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在这一点上,必须像考虑食品一样考虑无醇啤酒,并确保满足保证产品安全的所有参数。"传统啤酒中含有多种防止病原体生长的因素。乙醇浓度、啤酒花产生的苦味酸、低pH值、高浓度二氧化碳、低氧和缺乏营养物质都有助于保持啤酒不含病原体。这项研究的另一位作者安-查尔斯-维格达尔(AnnCharles-Vegdahl)说:"无醇啤酒的手工制造商有时会遵循传统的啤酒酿造工艺。但最终,酿酒师会在无醇啤酒中添加额外的调味和香味物质--如啤酒花,这有可能会带来污染。"研究人员采集了酒精度低于0.5%(无酒精)或3.2%(低酒精)的啤酒样本,并添加了三种食源性细菌病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制备了三种不同pH值(4.20、4.50和4.80)的啤酒,并在两种不同的温度(39°F(4°C)和57°F(14°C))下存放了两个月。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这两种温度下的啤酒中都能生长和存活,与pH值以及啤酒的低度或无醇无关。在57°F温度下储存时,在所有测试的pH值条件下,这两种细菌的数量都增加了一倍。两种温度下都检测不到李斯特菌。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建议对低度和无醇啤酒进行巴氏杀菌,以达到商业无菌标准,并考虑进行无菌过滤和添加防腐剂,以降低微生物风险。此外,他们还说,用桶装或桶装的生啤供应无酒精啤酒可能会增加病原体的风险,并建议定期对桶、管道和啤酒龙头进行消毒。Worobo说:"如果啤酒中不含酒精,就会失去很多防止食源性病原体的安全网。没有了酒精提供的保护,制造商必须考虑到病原体在加工过程中如何从原料产品中趁虚而入"。这项研究发表在《食品保护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30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300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