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居民家中出现中华婪步甲 该如何应对?

京津冀居民家中出现中华婪步甲该如何应对?8月20日,多位北京市民反映家中出现了中华婪步甲。这是一种什么虫子?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虫子乍一看有些像蟑螂,有黑色的壳,头顶有两根触须,三对足。“婪步甲是一个很大的属,总体都算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梁红斌告诉记者,婪步甲主要以植物的幼嫩种子以及柔软的小昆虫为食物,不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都没有什么危害。“婪步甲还是很多害虫的天敌,比如蚊类、蝇蛆和鳞翅目害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也可以说它是益虫。”这种昆虫也并不全然对人类有益。“它之所以叫婪步甲,是因为比较贪婪。”梁红斌说,专家曾在内蒙古和河北北部调研,发现在小米快成熟的灌浆期,婪步甲会爬到穗上啃食。它对光很敏感,草原上的一束光,有可能吸引成千上万只婪步甲。也有专家认为,小区里出现中华婪步甲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意味着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能够为婪步甲提供充足的食物。要把婪步甲挡在门外,专家建议可以使用最朴素的方式,如关掉非必要的灯光、把窗子关严一些。一旦发现家中有婪步甲,市民只需用扫帚轻轻将其扫出去即可。大部分的步甲都不是害虫,因为它们偏爱肉食,各种昆虫都在它们的菜单之上,诸如蜘蛛这种节肢动物也是它们的心头好,所以基本上它们也算是益虫,因为很多害虫都会被它们吞食,比如蚜虫,瓢虫等等,中华婪步甲自然也是一样。但尽管偏爱肉食,中华婪步甲却对牧草难以割舍,因此大量繁殖的情况下,对种植牧草的区域来说,也算是害虫。但不好看就是原罪了。如果要赶走它们,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做法,无非是隔着纸包起来丢出去,用扫帚扫出去。因为它们同样具有趋光性,因此避免它们来的方法,首先是关掉一些非必要的灯光,然后是关紧门窗。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70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701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北方连续降温 京津冀多地已启动供暖

中国北方连续降温京津冀多地已启动供暖中国北方地区最近受冷空气影响连续降温,截至星期一(11月6日),京津冀地区已有多座城市启动供暖给。根据《北京日报》旗下微信公号,北京已于星期一零时点火试运行,启动供暖。《北京日报》星期一上午从市城管委了解到,北京市将于星期二(11月7日)零时正式供暖。按照规定,从星期二零时起,市民家中的起居室及卧室内的室温不低于18摄氏度才算达标。报道称,本采暖季,北京市集中供热面积约10.47亿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约6.79亿平方米。目前,全市3610座居民供热锅炉房已经开始供热,热电联产居民供热面积全部投入运行。提前供热期间,居民集中供热单位不向居民用户收取额外采暖费。澎湃新闻报道,天津市也宣布于星期一零时点火试运行,启动供暖。河北省内,张家口市主城区、承德市中心城区、唐山市中心城区等地目前也已供暖。据微信公号“河北交通广播”梳理,张家口市主城区、承德市中心城区均已于上星期三(11月1日)起供暖;唐山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管网也已启动供暖工作,星期天(11月5日)起逐步升温。2023年11月6日6:02PM

封面图片

隐形回声定位:进化的转折如何让这种蝙蝠成为无声刺客?

隐形回声定位:进化的转折如何让这种蝙蝠成为无声刺客?研究人员对蝙蝠与昆虫之间的军备竞赛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蝙蝠的声波是从更安静的蝙蝠祖先那里遗传而来的,而不是对昆虫听觉的直接适应。然而,南丹麦大学生物学家、副教授拉塞-雅各布森(LasseJakobsen)说,如果存在持续的军备竞赛,蝙蝠也应该对此做出反应。他是蝙蝠专家,也是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的共同作者。在这项研究中,他和同事对蝙蝠和昆虫之间的进化军备竞赛提出了质疑。其他作者包括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的丹尼尔-莱万齐克(DanielLewanzik)和霍尔格-戈尔利茨(HolgerR.Goerlitz),以及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M.Ratcliffe)和埃里克-埃茨勒(ErikEtzler)。一只在黑暗中飞行的倒刺蝙蝠。资料来源:雪莉和布洛克-芬顿支持军备竞赛假说的主要论据是,有些蝙蝠在捕食时的叫声不如其他蝙蝠响亮,因此不容易被昆虫听到。这些蝙蝠就是西方宽耳蝠(Barbastellabarbastellus),它们比其他捕食飞虫的蝙蝠安静大约20分贝,这意味着它们发出的声压要低10倍。拉塞-雅各布森(LasseJakobsen)说:"这种蝙蝠历来被认为是对昆虫进行'反击'的蝙蝠。"然而,有些事情令他和他的同事们感到困惑:纵观蝙蝠的近亲,几乎没有其他成员在空中捕捉昆虫。相反,它们吃树叶和树枝等表面上的昆虫,而且这些物种都比捕食飞行昆虫的物种更安静。在蝙蝠研究界,在空中捕捉昆虫的蝙蝠被称为鹰蝠,而从表面采食昆虫的蝙蝠则被称为拾虫蝠。西方宽耳蝠属于鹰蝠。夜间,一只蝙蝠正在空中捕捉昆虫。图片来源:南丹麦大学LasseJakobsen拉塞-雅克布森说:"如果西方宽耳蝠家族的大多数成员都是鹰蝠,那么它们的祖先很可能也是鹰蝠。"因此,西方宽耳蝠家族的祖先不太可能是一种会大声吆喝的品种,也不太可能是为了适应昆虫的听觉而进化成低声吟唱的品种。"当一个物种向新的方向进化时,它并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例如,哺乳动物的祖先没有羽毛,这是一个条件,所以它们的后代永远不会进化出有羽毛的翅膀。取而代之的是,它们找到了另一种飞行的解决方案:手指间经过修饰的皮肤,"拉塞-雅各布森解释道。然而,如果西方宽耳蝠不是在昆虫和蝙蝠之间的军备竞赛中进化出在空中狩猎时更安静的能力,那么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并不是一种进化出来的能力。它只是不能发出比自己更响亮的叫声,因为作为鹰蝠的后代,它可能在形态上受到了限制。但它找到了一个利基,在那里它可以使用低振幅的叫声。这是一种进化上的巧合;它有点像是掉进了这个有东西吃的小天地。"这个"小天地"里栖息着会飞的夜行性昆虫,它们能听到声音,因此善于躲避夜行性蝙蝠。但它们的听力不足以捕捉到蝙蝠,所以最终成为了蝙蝠的猎物。形态限制的原因必须从蝙蝠如何发出声音中找到。大多数蝙蝠用嘴发出叫声,这使它们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而许多拾穗蝙蝠则用鼻子发出声音,这使得它们的叫声低了20分贝。拉塞-雅克布森说:"因此,蝙蝠如今之所以如此安静,并不是蝙蝠和昆虫之间军备竞赛的表现,而仅仅是蝙蝠的后代不能像其他蝙蝠那样大声鸣叫的表现。"夜间飞行的昆虫有飞蛾、甲虫和蚊子,许多飞蛾都能听到蝙蝠是否正在靠近。在大约5000万年前蝙蝠出现之前,夜间飞行的昆虫没有重要的敌人,如今,只有蝙蝠在夜间捕食昆虫。...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27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2763.htm

封面图片

红色网状温室背后的科学: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新曙光

红色网状温室背后的科学: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新曙光虫害是所有园艺家的噩梦。新芽刚长出来,就会被蚜虫、甲虫和其他虫子入侵,成为它们的美味点心。虽然合成杀虫剂被广泛用于控制花园和农作物上的害虫,但许多杀虫剂会渗入土壤和水源,毒害植物、野生动物和无害昆虫,从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一些害虫还对化学品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已无从选择,而且需要更频繁地使用。实验中使用的威尔士洋葱是一种名为Kujonegi的品种。这种洋葱是京都地区的传统蔬菜,也是当地烹饪的主食之一。图片来源:2024Tokumaru等人/科学报告农用网是保护作物和减少杀虫剂用量的另一种方法。当您经过果园或菜地时,可能会看到典型的白色、黑色或蓝色网状温室。就像蚊帐盖在床上一样,它们可以从物理上防止昆虫叮咬农作物。这些蚊帐最重要的特征是网孔的大小,孔越小,昆虫进入的空间就越小。然而,京都府农林水产中心和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网的颜色可能是更重要的威慑因素。"我们测试了网眼尺寸比昆虫身体大的红网,但仍然比其他网眼尺寸较小的传统黑网或白网更有效。这种'光学害虫控制'依靠昆虫的色彩视觉特性来驱赶害虫,"东京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生院的下田雅美教授解释说。"大多数昆虫的眼睛里没有红色感光器,它们很难看到红色,因此我们对用一种看不见的颜色来控制昆虫感到很好奇"。蓟马通过破坏叶片和传播病害,对多种重要作物(包括威尔士洋葱、卷心菜、马铃薯、甜瓜、南瓜、草莓、棉花等)造成严重破坏。图片来源:2024Tokumaru等人/科学报告研究小组重点研究了一种害虫-洋葱蓟马(Thripstabaci)。这种昆虫对杀虫剂有很强的抗药性,通过蚕食农作物和传播有害病毒,对全球一系列重要农作物造成广泛破坏。研究人员测试了三种颜色组合的红网(红-白、红-黑和红-红)和三种网眼尺寸(2毫米、1毫米和0.8毫米)。他们还在实验室和野外测试了相同尺寸的典型黑网、白网和黑白组合网。总体而言,所有含有红色纤维的网在防止洋葱蓟马方面的效果都明显优于黑色或白色网。在第二次室外试验中,研究人员测试了红红网在不同覆盖度下的效果:无覆盖、全覆盖、仅顶部覆盖和仅侧面覆盖。由于该地区爆发了洋葱蓟马,因此使用了杀虫剂。全覆盖地块所需的杀虫剂量最少,生产的洋葱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与完全覆盖的地块相比,只覆盖顶棚或侧面的地块需要额外施用一次杀虫剂。与完全覆盖的地块相比,红网地块总体上减少了25-50%的杀虫剂用量。"这些新型红网比杀虫剂更昂贵,但却很经济,因为它们可以使用多年。它们还能非常有效地控制害虫,而不需要喷洒杀虫剂所涉及的所有工作,"下田说,"我的梦想是,将来我们能制造出看起来不是红色的红网--至少在人眼里不是,但对害虫有同样的效果。希望这能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也能找到提高耐用性的方法。"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网的光谱反射率,即反射光的波长。波长超过600纳米(十亿分之一米)时,我们看到的颜色是橙色到红色。由于红色网的光谱反射率较高,研究小组考虑,对洋葱蓟马的威慑作用是否可能是由于这些较长的波长刺激了昆虫眼睛中的某些受体。图片来源:2024Tokumaru等人/科学报告除了能减少洋葱蓟马的侵扰外,红网的另一个优点是,由于红网依靠的是颜色而不是网眼大小,因此可以有更大的孔。这样可以提高透气性,减少真菌感染的机会,并改善阳光的照射。此外,由于空气流通更好,温室内的温度也不会太高,这让在温室内工作的农民更轻松。下田说:"如果消费者对这种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可持续农业感兴趣,我毫不怀疑这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会得到广泛推广。我的家族自江户时代(17世纪)起就是全职农民,我自己也喜欢小规模种植蔬菜和水果,尽管虫害会给种植带来挑战。自己种植蔬果并吃上新鲜的蔬果是非常值得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81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8101.htm

封面图片

中华螳螂在北美杀疯了?捕鸟吃脑捕蛇吃肉 一己之力改写食物链?

中华螳螂在北美杀疯了?捕鸟吃脑捕蛇吃肉一己之力改写食物链?但在北美地区,螳螂却是这样的:图片里,一只体型较大的螳螂,成功捕食一只蜂鸟。螳螂捕捉蜂鸟的整个过程已经被视频记录了下来,并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螳螂是伏击高手,它一动不动地埋伏在鸟类取水器上,当一只蜂鸟从下往上来到取水器上的时候,螳螂用一对前端有刺的前足牢牢钳制住蜂鸟,使其无法逃脱。一旦被抓,即使使劲扑棱,蜂鸟也很难逃脱。随后,杀戮就开始了。螳螂本身是没有毒的,因此它杀死猎物主要还是靠前足刺和口器咬。有时它会咬鸟的头、脖子或者喉咙,让其休克。然后再从鸟的眼睛或者头顶咬出一个洞,“钻进”里面吃掉鸟的大脑。大餐一顿之后,鸟的死状非常恐怖,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被拔毛,有的头骨没有头皮。如果实在太饿了,螳螂也会将整只鸟吃掉。外来的中华螳螂,是罪魁祸首?一般来说,螳螂的食物通常是蝴蝶、蜜蜂、苍蝇和蜘蛛等一类的昆虫。对螳螂来说,捕捉这样大小的猎物似乎是最合理的选择。那么,网络出现的食鸟螳螂,是罕见的小概率事件,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瑞士巴塞尔大学动物学家马丁·尼弗勒(MartinNyffeler)的团队为此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调研。研究人员分析过往的文献以及媒体上的真实案例,结果发现,螳螂食鸟的现象比我们想象得要普遍,总共发现了有147个真实案例。除了南极洲,案例足迹遍布全球,总共涉及13个国家。其中,作案率最高的,则是来自中国的中华螳螂,而且是体型更大的雌性螳螂。确实,想要捕食鸟类,螳螂的体型肯定不小,而中华螳螂,是北美最大的螳螂。一般体长都在6cm以上,最大可达9cm,体重也有7g,相比较,蜂鸟虽然体长更长一些,但它的体重一般只有2.5-6.5g。显然,在体型上,中华螳螂更有优势。据报道,中华螳螂吃鸟(主要是蜂鸟,其他大鸟也有)的事件几乎都发生在美国。除了鸟,人们还发现,中华螳螂会捕食比自己大得多的食物,例如蛇、鼩鼱和小乌龟。可以说,中华螳螂作为外来物种,在这里的生活似乎很不错。1896年,中华螳螂跟着苗圃偶然被引进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到现在已经有127年历史了。得益于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华螳螂已经成为当地最常见的螳螂之一。中华螳螂凭什么捕食鸟?中华螳螂捕食比自己体型大的多的猎物,主要有三大优势。第一就是体型大,就有了捕食大猎物的基础。其次,就是擅长伏击。中华螳螂颜色有好几种,有棕色的也有绿色的,不管哪一种颜色,在大自然中,都是最好的保护色,它会待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等待猎物靠近。时机合适,中华螳螂就会快准狠地用前肢命中目标,并用坚硬的口器吃掉它。前肢和咀嚼式口器,是螳螂的武器。很多人认为,螳螂最厉害的就是口器,靠它就可以咬穿鸟的头骨。但事实上,螳螂的口器效率比较低,它真正厉害的就是它的前肢。据研究表明,它的前肢力量可达700N,腿上还有锋利的倒刺,一旦握紧一个物体,就很难逃脱。它制服像鸟一类的大型猎物,靠的就是持续控制加上进攻(慢慢啃)。中华螳螂食性贪婪,一次进食吃很多,吃饱后,可长达一两星期不进食。基于这些,中华螳螂进入美国后,很快就在这里扎根,并影响着当地的生态。中华螳螂改写食物链,是北美最严重的入侵物种?在美国,中华螳螂的体型,比本土的卡罗莱纳螳螂大了几乎50%,贪吃,又有捕食大型猎物的能力,因此很多人将这种生物归为“入侵物种”。他们担心本土的螳螂竞争不过中华螳螂,最终会灭绝,因为这是有先例的。新西兰本土的新西兰直叶螳,因为外来的南非奇螳入侵,如今,在野外基本看不到了。因为新西兰本土的雄性螳螂,认为雌性的外来物种更具有吸引力,于是选择和它作为伴侣,然而在交配之后,新西兰本土物种是很少发生性食同类,而外来物种几乎都会将雄性螳螂吃掉,久而久之,本土的螳螂就消失了。然而,目前,美国并没有把这种外来生物定义为有害的入侵物种,而是将其定义为归化种。换句话说,中华螳螂不仅没有严重危害美国的生态,而且已经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中。在当地,中华螳螂是优秀的“益虫”和宠物。很多人会购买中华螳螂,并在自己的农田和花园里放生,用来控制害虫数量。也有很多人因为中华螳螂的外形而将其当作宠物。毕竟在这个地方,吃鸟的螳螂,数量再多也比不过吃螳螂的鸟,在北美至少有34种鸟经常捕食螳螂。相比较,中华螳螂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好处,远远高于它吃几只鸟几只蜥蜴带来的坏影响。最后总的来说,作为外来物种,美国的中华螳螂是非常成功的了。这种螳螂,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也经常玩,被它的前肢打到还是很痛的,但是现在,很少见到这种昆虫了。它是掠食性生物,同类都不放过,吃蜂鸟,能力允许,肯定也不排斥。其实,根据研究表明,螳螂频繁吃鸟的习惯,是人类固化的。因为人类在自己花园会放置喂鸟器,也会在这里放生螳螂控制害虫,无意间将这两种生物聚在一起,导致它们的冲突也更多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75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7527.htm

封面图片

理大启动中华文化节 林大辉冀培养年轻一代爱国情怀

理大启动中华文化节林大辉冀培养年轻一代爱国情怀香港理工大学启动中华文化节,以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为主题举办活动。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在启动仪式致辞表示,连串活动的目的是宏扬中华文化,加强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从而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林大辉提到今年是理大升格为大学的30周年,是本港唯一一所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的大学,又重视科研,也致力宏扬中华文化,希望藉著举办中华文化节,能够令年轻人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进一步探索、创新和走向未来,贡献香港和国家。协办今次活动的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志宏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举办文化节特别有意义,能为下一步理大和内地包括温州的文化交流合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他表示,温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是首批开放的港口之一,当年的温州模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非常重要作用。这些年来,温州发展很快,尤其在文化传承做了很多工作,著力打造文旅品牌,抓著文化核心,促成新一轮发展。张志宏期望香港各界人士,特别是理大的师生到当地,感受文化传统,促进两地交流合作。2024-04-1012:27:56

封面图片

昆虫需要我们的帮助 - 就是现在

昆虫需要我们的帮助-就是现在是的,我们以前听说过昆虫的衰退。但是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阻止它方面没有取得多少进展。气候变化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荷兰生态学研究所(NIOO-KNAW)和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杰弗里-哈维说:"气候变化加剧了其他以人类为媒介的环境问题。包括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各种形式的污染、过度捕捞和入侵物种"。他领导了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的主要论文。他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说明极端气候和气候变化如何导致昆虫的减少。当地的环境特征可以伤害或有利于昆虫(左图),特别是当昆虫暴露在极端气候下,如干旱和热浪。具有生态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右图)可以帮助昆虫适应气候变化和其他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资料来源:荷兰生态学研究所,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和昆虫的警告该论文是科学家警告系列的一部分。"昆虫在如此多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我们正在迅速失去至少一部分,"哈维强调了紧迫性。而情况似乎就是如此,尤其是在温带地区。作者强调,较长期的事件和短期的极端情况都在以几种方式伤害昆虫。"全球地表温度的逐渐升高影响了昆虫的生理、行为、物候、分布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哈维补充说。"但同时,更多和更持久的极端事件也会留下它们的痕迹。冷热交替,火灾,干旱,洪水……"影响的证据正在堆积起来,而且都在这篇评论中提出。例如,果蝇、蝴蝶和面粉甲虫可以在热浪中生存,但雄性或雌性变得不育,从而无法繁殖。它们成为"活死人"。特别是大黄蜂证明对热非常敏感,而气候变化现在被认为是几个北美物种减少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对昆虫的影响可以分为两大类:逐渐的长期变化和极端事件,这些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会增加。干预措施包括通过政策和公共方法正式缓解变化,这反过来又有助于以各种方式减少影响。"冷血昆虫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生物群体之一,因为它们的体温和新陈代谢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密切相关,"哈维说。在一个变暖的世界里,昆虫减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植物--昆虫赖以生存的食物和住所--也同样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随着昆虫数量的减少,它反过来会影响到食物链的上游。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鸟类都发生了这种情况。想想授粉、害虫控制、营养循环和废物分解。昆虫代表了生物多样性的绝大部分,并执行着维持人类文明的极其重要的服务,所有这些对全球经济来说每年价值惊人(数十亿美元)。这是另一个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理由。"已故著名的蚂蚁生态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曾经认为,'是小东西在管理世界。而它们确实如此!"哈维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世界变暖,昆虫必须调整它们的季节性生活周期和分布。然而,它们这样做的能力受到其他人类造成的威胁的阻碍,如栖息地的破坏和破碎化,以及杀虫剂的威胁。此外,热浪和干旱会在短期内急剧伤害昆虫种群,使昆虫更无法适应更渐进的变暖。不同时间尺度的变暖对昆虫构成不同种类的威胁。"重要的是,科学家们不仅描述了这些问题,而且还讨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这些可能有助于缓冲昆虫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个人可以通过照顾许多不同的野生植物,提供食物和昆虫可以躲避极端气候的地方来帮助。并通过减少杀虫剂和其他化学品的使用。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需要应对气候变化。野化计划也需要考虑微观规模的生态系统,其重点是保护昆虫等小动物。""昆虫是顽强的小动物,我们应该松口气,因为还有空间来纠正我们的错误,但是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真的需要制定政策来稳定全球气候。同时,在政府和个人层面上,我们都可以参与进来,使城市和农村的景观对昆虫更加友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47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475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