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气候变化推动了爬行动物时代的开始

哈佛研究:气候变化推动了爬行动物时代的开始据CNET报道,一组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爬行动物时代(AgeofReptiles,一个爬行动物物种快速进化的时间段),是由6000万年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推动的。哈佛大学有机和进化生物学系和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于8月19日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爬行动物时代的开始与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一系列气候变化所刺激的全球温度上升有关。哺乳动物的祖先Synapsids是二叠纪的主要陆地脊椎动物。此前,大多数古生物学家将三叠纪(2.52-2亿年前)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爆炸性增长归因于二叠纪(2.98-2.52亿年前)的大规模灭绝,这些灭绝消灭了许多竞争者synapsid物种,给予爬行动物所需的资源和栖息地,使它们成为陆地脊椎动物中的主导群体。但是新研究对这一论断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结果显示,快速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时期与大多数爬行动物群体中异常高的解剖学变化率有关,因为它们适应了新的环境条件,”资深作者和哈佛大学教授StephanieE.Pierce说。“这个过程早在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前就开始了,至少从2.7亿年前就开始了,这表明爬行动物身体计划的多样化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是由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引发的,而实际上是在那之前几千万年就开始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可以利用这种地质学上的气候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灭绝的发现来理解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生物体进化的现代影响。以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海洋物种的影响上,由于缺乏数据而忽略了陆地脊椎动物。正在进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爬行动物进化的未来。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75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751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外媒:研究人员称气候变化影响了判断爬行动物的年龄

外媒:研究人员称气候变化影响了判断爬行动物的年龄据外媒8月25日报道,近日,哈佛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爬行动物时代是由6000万年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促成的。来自哈佛大学有机与进化生物学系和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于8月19日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爬行动物时代开始与一系列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气温升高有关系。具体来看,Synapsids是哺乳动物的祖先,是二叠纪的主要陆地脊椎动物。此前,大多数古生物学家将三叠纪(252亿-2亿年前)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爆炸,归因于二叠纪(298亿-2.52亿年前)的大规模灭绝。在此期间,灭绝了许多竞争性突触物种,使爬行动物使它们成为陆地脊椎动物的主要群体所需的资源和栖息地。但这项新研究对这一说法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爬行动物群体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时,气候快速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时期与异常高的解剖学变化率有关。”资深作者、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妮·E·皮尔斯说。“这个过程早在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前就开始了,至少距今至少2.7亿年前。这表明,爬行动物身体计划的多样化并不是像之前认为的那样由PT大灭绝事件引发,而是实际上在此之前数千万年就开始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利用了地质历史中气候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灭绝的这些发现来了解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生物进化的现代影响。此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物种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洋物种的影响上,由于缺乏数据而忽略了陆生脊椎动物。目前,这项新研究正在进一步进行中。未来,或可以帮助人类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爬行动物进化的未来。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85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8525.htm

封面图片

非常坚韧的植物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古代爬行动物不幸挨饿

非常坚韧的植物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古代爬行动物不幸挨饿以这些耐嚼植物为食的是一种被称为犀龙的爬行动物。这些三叠纪时代的生物是地球生命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在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后帮助地球重新繁衍。那次事件导致70%的陆地动物和95%的海洋生物灭绝。虽然研究人员对恐龙的了解可能比对这种前身物种的了解更多,但布里斯托大学进行的新研究揭示了这些动物的食物是如何导致它们自身死亡的。通过对代表不同年龄的爬行动物的一系列犀龙化石进行CT扫描,他们确定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它们赖以生存的坚韧植物会磨碎它们的牙齿,以至于它们无法再获得足够的营养,这将导致饥饿和死亡。尽管该研究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动物会在嘴巴后部增加牙齿。“比较化石在它们一生中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下颚磨损的区域在任何时候都相对于头骨前部向后移动,从而使新牙齿和新骨骼开始磨损,”研究合著者ThitiwootSethapanichsakul说,“很明显,他们吃的是非常坚硬的食物,比如蕨类植物,它们的牙齿磨损到下巴的骨头,这意味着他们基本上是用牙齿和骨头的混合物来将食物嚼碎。”从上到下显示了化石犀龙下颌骨中牙齿退化的进展ThitiwootSethapanichsakul等人研究中使用的化石全部由UB的RobCoram在英格兰南部的德文郡发现。“化石很少见,但偶尔会有个体在河流洪水期间被埋葬,”他说。“这使得拼凑一系列犀龙的颚骨成为可能,这些颚骨的年龄从很年轻,甚至可能是婴儿一直到成年,其中包括一只特别古老的动物,它是一种三叠纪的古老动物,它的牙齿已经磨损殆尽,可能每天都很难获得足够的营养。”科拉姆说,即使是新牙齿的生长最终也无法超过持续磨牙的速度。他将古代爬行动物的牙齿脱落与现代大象发生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但最终,在一定年龄之后,尽管我们不确定多少年,它们的生长速度放缓,磨损区域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深,”他说。“这就像今天的大象——它们的牙齿数量是固定的,从后面开始使用,70岁左右后它们就会长出最后一颗牙齿,然后就这样了。我们认为犀龙没有活下来这么久,但他们的植物性食物太考验他们的下巴了,大概他们最终饿死了。”该研究还表明,犀龙的牙列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多样化。第一次,他们发展出多排齿的牙板,齿底有纹理和凸脊,适应的第二阶段看到牙齿组织成单排,但纹路更深。研究人员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44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4457.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恐龙中的史前灭绝爬行动物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恐龙中的史前灭绝爬行动物史密森学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类似蜥蜴的绝种爬行动物,它跟新西兰现存的大蜥蜴(tuatara)属于同一个古老的血统。新物种Opisthiamimusgregori于当地时间9月15日发表在《JournalofSystematicPalaeontology》上,它曾在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北美地区跟剑龙和异龙等恐龙一起生活。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78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7819.htm

封面图片

现有爬行动物还是先有卵?新研究挑战关于早期动物繁殖的主流观点

现有爬行动物还是先有卵?新研究挑战关于早期动物繁殖的主流观点最近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Ecology&Evolution)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膜动物的所有主要进化分支,即哺乳纲、鳞龙目(蜥蜴及其近缘种)和弓龙目(恐龙、鳄鱼、鸟类)的祖先都具有胎生性和胚胎保留时间延长的特点。羊膜卵,图像展示其中的半透膜壳和胚外膜。资料来源:MikeBenton胚胎保留时间延长(EER)是指幼体被母体保留的时间长短不一,这可能取决于什么时候生存条件最好。虽然硬壳蛋经常被视为进化过程中最伟大的创新之一,但这项研究表明,是延伸胚胎保留(EER)为这类特殊动物提供了终极保护。布里斯托尔地球科学学院的迈克尔-本顿教授解释说:"在羊膜动物之前,最早从鱼鳍进化出四肢的四足动物大致都有两栖的习性。它们必须生活在水里或水边觅食和繁殖,就像青蛙和蝾螈等现代两栖动物一样。""当羊膜动物在3.2亿年前出现时,它们通过进化出防水皮肤和其他控制水分流失的方法,摆脱了水的束缚。但羊膜蛋才是关键。据说羊膜蛋是一个'私人池塘',发育中的爬行动物在其中受到保护,不会在温暖的气候中干涸,并使羊膜动物能够远离水边,主宰陆地生态系统。"项目负责人蒋宝玉教授补充说:"这一标准观点受到了挑战。生物学家注意到,许多蜥蜴和蛇类在卵生和胎生之间表现出灵活的生殖策略。一具来自中国早白垩世的池州龙宝宝骨架,它蜷缩在一枚羊皮纸壳蛋的残骸中。图片来源:南京大学蒋宝玉"有时,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会同时表现出这两种行为,而事实证明,生龙活虎的蜥蜴比人们想象的更容易变回产卵的蜥蜴"。阿明-埃尔斯勒博士说:"此外,当我们观察化石时,我们发现其中许多都是活体动物,包括中生代的海洋爬行动物,如鱼龙和长尾龙。其他化石,包括这里描述的一种来自中国白垩纪的蝶形目动物化石,表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来回转换发生在其他类群中,而不仅仅是蜥蜴。"约瑟夫-基廷博士解释说:"EER在当今脊椎动物中非常普遍,发育中的幼体或多或少地由母体保留一段时间。EER在当今的蜥蜴和蛇类中很常见,而且变化多端。它们的幼体可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被释放出来,有的在卵内,有的以小蠕虫的形式被释放出来,EER似乎具有生态优势,也许可以让母体在气温足够暖和、食物供应丰富的时候释放幼体。"本顿教授总结道:"我们的研究,以及近年来许多其他研究的结果,将教科书中经典的'爬行动物卵'模型扔进了垃圾箱。""最早的羊膜动物进化出了延长的胚胎保留期,而不是硬壳卵,以在母体内或多或少地保护发育中的胚胎,从而可以推迟出生,直到环境变得有利为止。第一批羊膜动物的婴儿是出生在羊皮纸蛋中,还是作为活生生的、会咬人的小昆虫食人兽,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适应性的亲代保护使它们比产卵较早的四足动物更具优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1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149.htm

封面图片

气候变化推动了草食恐龙的崛起 使其成为统治者

气候变化推动了草食恐龙的崛起使其成为统治者特别是类似于梁龙和腕龙,它们在侏罗纪后期成为巨大的食草动物物种,在2.01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后,随着地球变暖,它们能够茁壮成长并在新的领域扩张。12月16日,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FAU)和巴西圣保罗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古生物学家小组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新证据。该团队将史前全球气候条件的计算机模型(如温度和降雨量)与取自古生物学数据库等来源的恐龙不同位置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他们展示了梁龙和类似于梁龙的动物如何以其长尾巴、长脖子和小脑袋,成为进化过程中一个动荡时期的成功故事。EmmaDunne博士,现在是FAU的古生物学讲师,在伯明翰大学时进行了这项研究。她说。"我们在数据中所看到的表明,与其说是恐龙被其他大型脊椎动物所竞争,不如说是气候条件的变化限制了它们的多样性。但是一旦这些条件在三叠纪-侏罗纪边界发生变化,它们就能够蓬勃发展。结果有些令人惊讶,因为事实证明,长鼻动物从一开始就非常挑剔:在它们进化的后期,它们继续留在较温暖的地区,避免极地。"该论文的共同作者、伯明翰大学的理查德-巴特勒教授说。"气候变化似乎在推动早期恐龙的进化方面真的很重要。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使用同样的技术来了解气候在接下来1.2亿年的恐龙故事中的作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64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6401.htm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

新研究揭示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英国牛津大学一项新研究,通过研究化石记录揭示了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有助确定当今哪些物种最易受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影响,为制定保护战略提供依据。新华社星期一(3月11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在地球生命史上,过去的气候变化通常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自然变化引起,曾是造成无数物种灭绝的“祸首”。但迄今人们并不清楚哪些因素可使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或减弱,也不清楚气候变化幅度如何影响物种灭绝风险。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众多海洋无脊椎古动物的化石记录,其中有的物种存活于距今约4.85亿年前,这些记录涵盖9200多个属。研究人员整理出可能影响物种复原力的关键特征的数据集,再将这些特征信息与气候模拟数据相结合建立新的模型,以了解在气候变化期间哪些因素对确定灭绝风险最为重要。研究发现,面临气候变化幅度相对更大的物种更有可能灭绝,尤其是在不同地质阶段经历过气温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七摄氏度的物种;生活在极地地区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物种,以及只能适应小幅气温变化的物种,灭绝几率更高;物种生存的地理范围大小是预测灭绝风险的最有力因素,地理分布范围较大的物种,其灭绝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体型也很重要,体型较小的物种灭绝风险较高。所有上述特征对灭绝风险都有累积影响。例如,同时具有较小地理分布范围和较窄温度适应范围的物种,比只具备其中一项特征的物种更容易灭绝。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应探索气候变化如何与其他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相互作用,如海洋酸化、海水缺氧等。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2024年3月11日10:01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