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被骂上热搜 DR钻戒“真爱”营销难再续

两度被骂上热搜DR钻戒“真爱”营销难再续“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DR钻戒从品牌走红时起,就伴随着大量的争议。近日,有媒体从DR钻戒母公司迪阿股份财报中分析发现,2021年上半年,品牌销量最高的FOREVER系列简奢款,成本仅为4100元左右,售价却高达1.5万元,产品毛利率超过72%。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09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099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难”上热搜的“羊了个羊”,还能火多久?

“难”上热搜的“羊了个羊”,还能火多久?这几天的热搜,被一款休闲小游戏“羊了个羊”占据。截止燃次元发稿前,#羊了个羊#微博话题阅读次数高达23亿,讨论次数高达23万次,抖音“羊了个羊”话题播放量高达16亿次。就连燃次元身边的小伙伴,日常聊天都变成了“你第二关过了吗?”“刚玩了,又没有过”“又玩了毫无意义的半小时”“这游戏真的能过关吗”……...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68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6869.htm

封面图片

钟薛高及其创始人被限制消费 此前因“雪糕最贵一支66元”上热搜

钟薛高及其创始人被限制消费此前因“雪糕最贵一支66元”上热搜资料显示,钟薛高创立于2018年,是一个冰激凌雪糕品牌,主营瓦片形状的冰激凌雪糕,产品涉及丝绒可可、老树北抹茶、轻牛乳、酿红提及手煮茉莉等口味。此前在2021年6月,钟薛高因“雪糕最贵一支66元”上热搜,引发热议。对于争议,钟薛高强调其产品含有稀缺的天然粉色可可、昂贵的日本柚子以及环保棒签。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可以接受高端雪糕,但不能只是价高,雪糕想走高端路线,核心是产品本身的体验和配方足够高端,才能真正高端,而不是仅仅靠价高来营造虚无的奢品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35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356.htm

封面图片

“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上热搜 网友:吃相太难看

“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上热搜网友:吃相太难看#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报道,近日,有南京市民发现,部分共享充电宝的租借价格已达4元/小时。去年,国家监管部门曾要求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对此,有网友直言:“吃相太难看!”还有网友反映:“贵不说,关键是充电速度极慢。”也有网友表示:“再涨大家就随身带了,也还是一样赚不到钱!”...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73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7325.htm

封面图片

“丑”上热搜,“LV”赚翻

“丑”上热搜,“LV”赚翻勃肯将赴美IPO近期,拥有近250年历史的德国凉鞋品牌勃肯公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上市后Birkenstock将更名为BirkenstockHolding,股票代码为“BIRK”,其股票估值将超过80亿美元。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众多知名公司是勃肯的股票承销机构。不仅有众多知名投行来牵头,勃肯在国内也引发网友新一轮追捧。在社交媒体上,勃肯虽然被众多国内网友戏称为“丑鞋”,但却成为不少时尚博主或明星的“穿搭利器”。网友在其造型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直呼被其“丑哭”,认为鞋型设计毫无特色,而另一部分被勃肯鞋的舒适感和风格戳中的网友则觉得“越丑越香”。据招股书介绍,勃肯专有的鞋垫为该品牌和产品的基础,截至目前,勃肯已开发超过700款鞋型,其中包括BOSTON、ARIZONA、ZERMATT、BEND、MADRID、GIZEH、MINALO等核心鞋型,其产品销往各大洲约90个国家和地区。招股书显示,2022财年,勃肯收入为12.43亿欧元,毛利率为60%,调整后毛利率为62%,净利润为1.871亿欧元。此外,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九个月,收入为11.17亿欧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9.21亿欧元,上涨了21.29%。毛利为6.81亿欧元,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5.44亿欧元,上涨了25.16%。从“丑鞋”到IPO,勃肯鞋到底什么来头?官网信息显示,勃肯品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74年,彼时由德国制鞋匠JohannAdamBirkenstock(约翰•亚当•伯肯斯托克)创办。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约翰•亚当•伯肯斯托克的曾孙康拉德•伯肯斯托克(KonradBirkenstock)实现了家族第一个真正的制鞋突破。从1895年起,他将总部设在法兰克福,发起了“鞋改”运动,并将理论投入实践。1897年,康拉德开发出了反映人体解剖学形状的鞋楦,创新地采用了圆形鞋跟和延展性鞋底,区分了左脚和右脚。此后,勃肯家族的继承者们持续在材料和技术上对产品进行创新。到了21世纪10年代,勃肯家族首次引入外部管理团队,由马库斯•本斯伯格(MarkusBensberg)和奥利弗•赖歇特(OliverReichert)执掌大权,成立了勃肯集团(BIRKENSTOCKGroup)。这为勃肯集团带来前所未有的销售额增长和品牌相关性的提高。2021年,联合首席执行官马库斯退出了管理和日常运营,奥利弗•赖克特(OliverReichert)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针对勃肯“丑鞋”在全球范围内大火这一现象,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良栖品牌创始人程伟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近期同电影《芭比》的合作使得勃肯“丑鞋”业绩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勃肯鞋的火爆还源于产品本身的功能契合人体穿着舒适感的需求。“这也说明,单品类的持续长青需要科技、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持续迭代以及对人体工学的长久研究,同时要符合每个阶段人群的穿着需求,将垂直度打造得更深,才能走得更远。”他说。BirkenstockHoldingLimited历年收入表现;图源:公司招股书LVMH或是背后最大受益者勃肯此次赴美IPO,其第一大股东路威酩轩集团(LVMH)旗下的私募股权公司LCatterton基金从中获利颇丰。早在2021年4月,LCatterton基金完成了对勃肯的收购,当时估值约为40亿欧元(折合约42.8亿美元)。时隔大约两年半,勃肯的估值已经将近翻倍,超过80亿美元。LCatterton基金对这笔投资也相当满意。在2022年盘点中,LCatterton基金坦言,这次收购既能帮勃肯实现全球扩张目标又能提供更多品牌赋能的合作伙伴。公开资料显示,LCatterton基金是全球最大专注于消费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目前在管资产规模达到330亿美元(约2400亿元人民币)。重点关注跨境出海、消费科技、食品饮料、宠物、美妆个护、医疗健康、新零售和服装时尚八大细分领域。2021年,LCatterton基金曾经先后投资了国内新消费赛道的知名品牌元气森林和喜茶。LCatterton基金称,通过这几笔投资,可以更近距离地去理解中国新消费群体,也让他们有机会凭借全球认知帮助更多新消费品牌加速成长。今年5月,LCatterton基金还链接了喜茶,与同为路威酩轩集团旗下的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的一系列跨界合作,“这是双方对艺术探索与文化碰撞的新尝试,也将品牌精神融入生活。”LCatterton基金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58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5805.htm

封面图片

李宁22亿香港买楼吓坏投资者 再次跌上热搜

李宁22亿香港买楼吓坏投资者再次跌上热搜其实对于李宁而言,股价的下跌,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今年以来,李宁的股价就一路下滑,从年初的65.222港元/股算起,至今已跌去72%,市值损失1200亿港元。就在今年10月底,李宁也因为一则第三季度运营简报的发布,在次日大跌20.7%,失去165亿港元。▲(李宁近三年股价走势。来源/同花顺)相比于其他位于港股纺织服装板块头部成员相对稳定的股价表现,李宁这一次的暴跌,被认为与22亿“接盘”李兆基家族旗下位于香港的一处楼宇有关。12月10日晚间,李宁发布公告称,将通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HighMatchLimited,计划以22.0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同样位于港股的恒基地产旗下一家主要从事物业投资的公司。而后者就是与李嘉诚齐名,被称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兆基家族旗下企业。至于这家价值22亿港元的公司,主要资产就是一栋包含22层商业/办公空间及两层零售区域的楼宇。而李宁购买这栋楼的目的,则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从投资属性来看,该资产2021年与2022年分别亏损0.17亿与0.8亿港元,再加上今年下半年以来,香港楼市不断走低,因此有人质疑,即便想抄底香港房地产,不排除抄在半山腰的可能性。至于李宁自身,只是在公告提到,其中一部分将用作集团位于香港的总部,却没有给出具体比例。李宁回应‘市界’称,这次是设立香港总部。据了解,李宁在内地已实行“三总部,两基地”战略,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功能定位鲜明的业务总部和湖北、广西两个特色基地。“李宁在香港设立总部的决策,是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早前,李宁已在香港尖沙咀设立首个旗舰店,这次在香港设立总部,更是李宁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有力举措。”实际上,李宁的现金流确实比较充足,截至2023年年中,李宁账面货币资金和短期银行存款为89.49亿元,长期银行存款102.76亿元,两者合计190亿元,占总资产的56%,而公司有息负债更是长年为零。此次花费22亿港元买楼,约占资金的11%。不过,对于李宁的投资者而言,买楼这样的操作难免令其视为利空。某私募分析师对‘市界’表示,“李宁买楼,可以看作一次保守型,甚至是享受型的投资事件,但前者明显偏离李宁目前的主营业务,而后者又只能令少部分李宁内部人士受益,和投资者的距离太过遥远,因此无论哪种情况,都难以与投资者产生共鸣,而在如今消费环境承压的情况下,李宁的操作同样会令投资者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在当前港股的大环境下,资金要更加保守,或者处于一种撤退的形态,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李宁此次事件,所体现在其股价上的影响。”该分析师补充道。国内某知名问答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李宁是如何一步步毁掉路人缘的”。在这个问题下方,有来自各界的回答,有消费者、有商家,也不乏投资者,并且言语中透露出对李宁的不满。其中有不少人提到,在“军绿套装”事件后,李宁电商总经理冯晔“教育”消费者的那句话,“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有人说,“财大气粗的李宁,开始变得傲慢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李宁在借助“国潮”强势崛起后,虽然快速收获了一批粉丝,但鞋服市场竞争激烈,最终在潮水退去的同时受到影响。最近5年,李宁的业绩先后出现过两波高潮,首先是2018年,其凭借旗下中国李宁这一高端子品牌,在纽约时装周的高调亮相,瞬间引发国内关注。在消费者普遍跟风下,李宁不仅相关产品一度售罄,也就此树立起“国潮一哥”的形象。不过,这一阵风并没有刮太久,2019年李宁的营收暴涨32%,并坐稳百亿营收大关,达到138.7亿元,但随着相关概念的退潮,李宁2020年的营收增速也瞬间降至4.23%,股价同样迎来近一年的瓶颈期。可是,就在大家逐渐遗忘这位“国潮一哥”之时,在阿迪达斯与耐克等同行“犯错”时,李宁迎来业绩增长第二春。2021年,堪称李宁最硬气的一年,当年实现营收225.72亿元,同比增长56.1%,净利润也在暴涨136.1%后,达到破天荒的40.11亿元。可2022年开始,李宁的业绩增速再度下滑,今年更是净利润下降。而李宁在今年10月底发布的业绩运营报表中,将销售额从二季度10%-20%的中段增长,下降成中单位数增长,并且相比于2021年同期出现大幅下滑,这也让外界对于李宁今年及后续的业绩走势,产生了一定的恐慌。而李宁的毛利率,也只在2022年这一年突破50%大关,达到53%,但在2022年又回落至48.38%,同样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其实,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李宁两次业绩的暴涨,借了外界因素的势,依靠“国潮一哥”形象影响与打动消费者,而李宁也借此赚取到了巨大的利润。仅2019年起的近4年半,李宁的合计净利润就高达133亿元,正好可以贡献出百亿存款与此次购买大楼的费用。但国潮的故事不可能一直讲下去,当潮退之后,投资者将目光重新回归公司本身,李宁面临的挑战,就会变得更加明显。并且,前段时间的高歌猛进,也成为李宁如今的负担。2022年,李宁曾有过一波扩产,其非流动资产中物业、机器及设备这一类目的资产金额,从16.25亿元增至32.3亿元,而使用权资产也从13.3亿元增至20.2亿元。可同样在这一年,李宁的存货为24.28亿元,相较上一次短暂去库存时2020年的13.46亿元,几乎翻倍。而在今年上半年,李宁虽然冒着损坏高端品牌影响力的情况,在经过一轮轮“打折促销”后,将存货减至21.2亿元,但相比于“友商”安踏展现出的强大库存清理能力,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在同一时期,安踏的存货从85亿元减至64.8亿元,降幅高达23.7%,是李宁的两倍。李宁的产品线相对简单,其只在年报中简单分为鞋类与服装两大业务板块,且没有进一步的细化,且各占营收比例的约一半左右。对于护城河较浅的李宁而言,当消费转向时,就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李宁在此次耗资22亿买楼的同时还提到,公司在香港的业务具有庞大发展潜力,正如其所回应的,“这是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并预计2024年会启动海外业务的拓展,希望在海外通过品牌运营等方式,为未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打下基础,使之成为集团的成长引擎之一”。对于李宁而言,将目前占总营收比例不足2%的国际业务逐渐壮大,也可能将成为李宁再次蜕变的开始。作者 冯晨晨来源 市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37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3779.htm

封面图片

格力集团迎新董事长登热搜 格力电器“何时换帅”引网友热议

格力集团迎新董事长登热搜格力电器“何时换帅”引网友热议虽然都有“格力”二字,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却是两家公司,据最新数据显示,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份比例仅为3.44%,为第四大股东。格力集团全称为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为珠海市属国有企业;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一度隶属于格力集团旗下,格力集团对其持股比例曾高达50.28%,不过自2006年起,格力集团逐年减少格力电器股份占比。2019年,格力电器经过半年混改,高瓴资本旗下的珠海明骏斥资416.6亿元,从格力集团手中收购格力电器15%的股权,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而格力集团对格力电器的股份占比则降至3.44%,位列第四大股东。也是在此次混改后,格力电器由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转而变为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2012-2016年,董明珠曾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公开资料显示,最新上任的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洪,1976年生,四川人,曾在珠海横琴任职多年,先后担任珠海横琴新区统筹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横琴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横琴新区商务局局长、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21年获任珠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期间挂职担任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在完成对格力电器的股权转让后,格力集团全速推进全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改组,目前已成长为拥有产业投资、建设投资、城市更新、建筑安装、服务运营等多个核心业务板块的企业,截止2023年末,格力集团资产总额超1132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超483亿元。与格力集团逐渐脱离后,格力电器近些年来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是与美的空调的“老大之争”落于下风,另一方面,其多元化业务未见明显成效。但是对刚刚过去的2023年而言,以空调为核心业务的格力电器成绩单还不错,格力电器表示,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50亿元-2100亿元,同比增长7.8%-10.4%;实现归母净利润270亿元-293亿元,同比增长10.2%-19.6%。截止发稿时间,格力电器股价36.98元/股,总市值2082亿元。虽然曾经是“一家人”,不过现在的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分道扬镳多年,已没有太大关系,之所以此次格力集团“换帅”登上热搜,一方面是格力集团作为国有龙头企业其人事变动本就受关注,另一方面,还在于“格力”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影响,以及董明珠“掌舵”格力电器已经多年,关于格力电器“接班人”此前就多次被股东及外界所关注和讨论,此次格力集团“换帅”使得网友延伸到对格力电器掌门人更换的热议,自然也不足为奇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60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60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