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长达5亿年左右 化石揭秘人类演化史

“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长达5亿年左右化石揭秘人类演化史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中科院朱敏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与研究,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系列科研成果北京时间9月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19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192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国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演化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演化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毛方园研究员、张驰研究员,联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云南禄丰自然资源局和楚雄化石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对中国云南禄丰、内蒙古燕辽生物群的侏罗纪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利用来自中国的两种侏罗纪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最早的牙齿分化、中耳和颌关节的转化。这两个研究为哺乳动物同源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重塑了早期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在国际期刊《自然》上同期发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无颌海洋生物七鳃鳗与我们人类分享了大脑发育过程

无颌海洋生物七鳃鳗与我们人类分享了大脑发育过程美国密苏里州斯托沃斯医学研究所(StowersInstituteforMedicalResearch)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一项关于大脑发育的新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意味着人类与五亿年前的一种无颌海洋生物七鳃鳗是表亲关系,这种生物的嘴是一个带齿的吸盘。大约在5亿年前,脊椎动物的起源出现了无颌和有颌的分裂,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爱丽丝-贝多瓦(AliceBedois)说。"我们想了解脊椎动物的大脑是如何进化的,以及有颌脊椎动物是否有无颌近亲所缺乏的独特东西。"这种生物就是七鳃鳗,一种原产于大西洋北部和西部的寄生鱼类。但与鳟鱼、鳕鱼和鲱鱼等"多骨"鱼类不同,七鳃鳗没有鳞片、鳍或鳃盖。它们还有一个吸盘式的嘴,嘴上环绕着锋利的牙齿,用来锁定到其他鱼类的身体,磨掉鱼体表的肉后,它们就能大快朵颐地吸食鱼的血液和体液。研究人员之前已经确定,调节七鳃鳗后脑结构的基因与包括人类在内的有颌脊椎动物的基因相同。后脑是一个复杂的协调中心,负责调节呼吸和心率等重要功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许多面部和头部结构都是在后脑形成的。然而,这些基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的一部分,需要一个分子"线索"来启动和引导后脑的构建过程。研究人员在七鳃鳗体内寻找到了这种线索:视黄醇,即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贝多瓦说:"我们发现,不仅是相同的基因,而且相同的线索也参与了七鳃鳗后脑的发育,这表明这一过程是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研究人员已经知道,视黄醇可以诱导复杂物种后脑形成所需的基因回路,但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种原始的吸面海洋生物也是如此。这一发现证明,七鳃鳗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预期的要密切得多。该研究的通讯作者罗伯-克鲁姆劳夫说:"人们认为,因为七鳃鳗没有下颌,所以它们的后脑不像其他脊椎动物那样形成。我们已经能够证明,大脑的这一基本部分是以与小鼠甚至人类完全相同的方式构建的"。研究人员说,了解视黄醇提供的线索如何用于形成脊椎动物正常的头部和面部结构,对于理解这一过程如何在疾病状态下出错非常重要。他们在下面的视频中讲述了他们的发现的意义。研究似乎提出了更多需要回答的问题。贝多瓦说:"我们都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七鳃鳗提供了另一条线索。现在,我们需要追溯到更远的进化时期,以发现支配后脑形成的基因回路是何时开始进化的。"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03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031.htm

封面图片

中国团队发现全球最古老有颌类化石 是“从鱼到人”的关键证据

中国团队发现全球最古老有颌类化石是“从鱼到人”的关键证据9月29日,世界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重庆、贵州化石库发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其中,奇迹秀山鱼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蠕纹沈氏棘鱼证明了鲨鱼是从“披盔戴甲”的祖先演化而来。科研人员表示,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的发现,是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的关键证据。群友:怪不得我那么喜欢划水投稿信息!如有侵权,联系管理频道投稿:@zaihuabot交流群组:@zaihuachat花花优券:@zaihuajd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重庆化石库,将影响该领域未来几十年

中国科学家发现重庆化石库,将影响该领域未来几十年图:中国志留纪早期(兰多维列世,约4.4亿年前)五种古鱼的三维复原(沈氏棘鱼、梵净山鱼、黔齿鱼、土家鱼、秀山鱼,自上而下)2022年9月28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四篇古生物学领域的论文,它们都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虽然四篇文章中研究的对象分别是近年在贵州与重庆两个地点发掘的化石,但它们之间却有内在联系:都是与志留纪早期有颌鱼类相关的研究。《知识分子》访谈了文章作者,为读者揭开这四篇文章背后的故事...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人类知识演化史》人类知识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名称:《人类知识演化史》人类知识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描述:本书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文化史”叙事,更是通过专业、清晰、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深入分析。科学被置入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提供PDF、azw3、mobi、epub格式。链接:https://pan.quark.cn/s/d1026f578ca3大小:132.6MB标签:#历史#科学#图书#人类知识演化史#quark频道:@yunpanshare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揭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 10 万年连续演化史

科学家揭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约2.4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水稻;约1.3万年前,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前的栽培;约1.1万年前,东亚稻作农业起源。这项研究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有助于更好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农业文明起源。相关成果5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