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确定谷神星意外地质活动的来源

科学家确定谷神星意外地质活动的来源据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地质科学家ScottKing说,人们对谷神星的看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模糊的。在以前来自地球的望远镜扫描中,谷神星是一颗矮行星,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小行星带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区域,那里散布着数十万颗小行星,谷神星没有可辨认的表面特征。然后,在2015年,朦胧的球体--谷神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对于像King这样的科学家来说,这一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宇航局“黎明号”任务的数据和图像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表面视图,包括其组成和结构,揭示了意想不到的地质活动。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25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257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小行星表面发现水分子

利用NASA现已退役的索菲亚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提供的数据,美国西南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在两颗小行星的表面探测到水分子。这一发现为揭示太阳系中水的分布提供了新线索。研究团队利用SOFIA收集的数据研究了4颗富含硅酸盐的小行星。SOFIA上的“暗天体红外相机”提供的观测结果显示,其中两颗小行星Iris和Massalia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表明其表面存在水分子。虽然科学家此前已在返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上探测到水分子的存在,但此次是首次在小行星表面发现水分子。SOFIA对月球的观测显示,一立方米土壤内可能蕴藏着12盎司水,这些土壤遍及月球表面。研究表明,Iris和Massalia上水的丰度与月球上的相似,这些水也可能与月球表面的矿物结合,或附着在硅酸盐中。Iris和Massalia的直径分别为199公里和135公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39天文单位。via匿名标签:#NASA#小行星频道:@GodlyNews1投稿:@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特殊陨石的潜在来源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特殊陨石的潜在来源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在《行星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确定了一颗被称为1998OR2的小行星是冲击变暗陨石的一个可能来源。这颗近地小行星宽约1.5英里,于2020年4月近距离经过地球。陨石是小行星的碎片,在太空中断裂后坠落在地球上。亚利桑那大学Kuiper空间科学大楼顶部的RAPTORS系统被用来为这项研究收集数据"震荡变暗是一个改变过程,当某物撞击一个行星体,其温度足以部分或完全融化这些岩石,并改变它们在人眼和我们的数据中的外观时,就会引起这种改变,"研究的主要作者亚当-巴特尔说,他是亚利桑那大学研究行星科学的研究生。"这个过程在陨石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但在小行星上只在一两个案例中看到过,这些案例在主要的小行星带,即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主要作者和研究行星科学的研究生AdamBattle。资料来源:亚利桑那大学Battle的导师、这项工作的共同作者、行星科学教授VishnuReddy在2013年和2014年发现了主带小行星上的震荡变暗。Reddy与工程教授RobertoFurfaro一起,共同领导月球和行星实验室的空间领域意识实验室。自2019年以来,Battle一直在该实验室工作。"撞击在小行星和太阳系的任何固体物体中非常常见,因为我们从航天器图像中看到这些物体上的撞击坑。但是来自这些天体的陨石上的撞击融化和震荡变暗效应却很罕见。"Reddy说:"发现一个以这种过程为主的近地小行星对撞击危险评估有影响。"Adam的工作表明,普通的碳质软玉小行星如果受到冲击变暗的影响,在我们的分类工具中可以显示为碳质材料。这两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强度,这在试图偏转一个危险的小行星时是很重要的"。Battle、Reddy和他们的同事使用RAPTORS系统收集了1998OR2的表面成分数据,该系统是校园内Kuiper空间科学大楼顶部的一个望远镜,并确定它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软玉小行星。软玉小行星的外观较浅,含有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但是当研究小组通过一个分类工具运行数据时,它表明这颗小行星是一颗碳质小行星,这是一种小行星,其特点是颜色较深,相对没有特征。研究人员研究的Chergach陨石显示了冲击变暗的证据"不匹配是让该项目开始调查差异的潜在原因的早期缘由之一,"Battle说。"这颗小行星不是普通软玉石和碳质小行星的混合体,而是根据其矿物学,它肯定是一颗普通软玉,它已经被改变了--可能是通过冲击暗化过程--在分类工具看来像一颗碳质小行星。"冲击带来的暗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假设,但没有得到重视,直到2013年,俄罗斯上空的火球产生了具有冲击暗化特征的陨石,这种现象才开始被研究。包括Reddy在内的科学家们开始对震荡变暗更加感兴趣,很快他们就在主要小行星带发现了震荡变暗的小行星。Battle说,在地球上,2%,即大约6万块普通软玉陨石中的1400块经历了某种程度的冲击或撞击过程。研究人员能够排除很多其他潜在的原因,1998OR2似乎是一颗碳质小行星,而不是一颗普通的软玉。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可能是空间风化,即暴露在空间环境中导致小行星的表面发生变化,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小行星的颜色会显得比实际情况略微红一些。冲击变暗是一个过程,可以抑制橄榄石和辉石的出现,同时也使小行星的表面变暗,看起来像一个碳质小行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169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1691.htm

封面图片

小行星贝努样本带返地球 科学家冀了解太阳系形成

小行星贝努样本带返地球科学家冀了解太阳系形成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舱,将历来最大份量的小行星样本带返地球。搭载太空舱的「奥里西斯.雷克斯」探测器,在距离地面约10万8千公里的高空,释出太空舱,太空舱之后在盐湖城以西一处属于美军测试和训练场的指定著陆区著陆,结束七年的航行任务。「奥里西斯.雷克斯」探测器在2016年发射升空,4年后从小行星「贝努」的岩石表面,采集到约250克样本,是历来第三个带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亦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样本。样本稍后将分发给约200名科学家。科学家希望透过这些样本,更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地球如何变得适合居住。2023-09-2507:32:29

封面图片

科学家证实了来自外太空的朗斯代尔石

科学家证实了来自外太空的朗斯代尔石来自太阳系中一颗古老矮行星的奇怪钻石可能是在约45亿年前该矮行星跟一颗大型小行星相撞后不久形成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称,他们已经证实了朗斯代尔石(longsdaleite)的存在。这是一种罕见的六边形钻石,存在于来自一颗矮行星地幔的乌里石陨石中。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75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7543.htm

封面图片

天文学家确定了未知的富水小行星类别

天文学家确定了未知的富水小行星类别新发现的小行星可以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找到,并且与矮行星谷神星相似--富含水。计算机模拟表明,这些小行星在形成后不久就由于太阳系外围的复杂动态过程而被移到了小行星带中的当前位置。矮行星谷神星的赤道直径约为900公里,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许多其他小行星也在这个区域内运行。"这些是建筑材料的遗迹,我们太阳系的行星是在45亿年前由这些材料创造出来的。"海德堡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的马里奥-特里洛夫(MarioTrieloff)教授解释说:"在这些小天体和它们的碎片,即陨石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遗迹,直接指向行星的形成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小天体来自于早期太阳系的所有区域。"通过来自太阳系外部的小天体,水可能以小行星的形式到达仍在成长的地球,因为太阳系内部的行星的构成部分往往是干旱的。新的红外光谱是由DrissTakir在夏威夷(美国)MaunaKea天文台的NASA红外望远镜设施中测量的。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Takir博士解释说:"天文测量允许识别直径小至100公里的类似谷神星的小行星,它们目前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靠近谷神星轨道的一个封闭区域。"同时,红外光谱支持关于这些天体的化学和矿物学组成的结论。就像谷神星一样,这些被发现的小行星的表面也有源于与液态水相互作用的矿物。这些小天体是相当多孔的,高孔隙率是与矮行星谷神星共享的另一个特征,也表明岩石材料仍然相当原始。特里洛夫教授团队的成员弗拉迪米尔-诺伊曼博士解释说:"在小行星形成后不久,温度还没有高到足以将它们转化为紧凑的岩石结构;它们保持着远离太阳的外冰行星所特有的多孔性和原始性特征。他负责对这些小天体的热发展进行计算机建模。"这些类似于谷神星的天体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外小行星带的一个相对狭窄的区域的存在表明,这些天体最初是在我们太阳系边缘的一个寒冷区域形成的。像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大行星轨道的引力干扰--或"巨行星不稳定性",这改变了这些小行星的轨迹,从而使这些物体被"植入"今天的小行星带。这一点通过研究人员对早期太阳系的轨迹发展进行的数值计算得到了证明。...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8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809.htm

封面图片

美国航天局“灵神星”号探测器13日发射升空,启程探索金属小行星灵神星。这是美国首个研究富含金属的小行星探索任务,旨在帮助科学家进

美国航天局“灵神星”号探测器13日发射升空,启程探索金属小行星灵神星。这是美国首个研究富含金属的小行星探索任务,旨在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太阳系中岩石天体的形成。美东时间13日10时19分,“灵神星”号探测器搭载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展开探索之旅。据美国航天局介绍,“灵神星”号探测器预计于2029年抵达灵神星。它将绕这颗小行星运行约26个月,拍摄照片、绘制表面地图并收集数据以确定其成分。“灵神星”号搭载有三项主要科学仪器:用于寻找小行星远古时期磁场证据的磁力计,帮助科学家确定小行星化学元素构成的伽马射线和中子光谱仪,以及提供有关小行星矿物成分及地形信息的多光谱成像仪。任务团队还将利用探测器的通信系统进行重力科学研究,通过分析与“灵神星”号通信的无线电波测量小行星如何影响“灵神星”号的轨道。这些信息将帮助他们确定小行星的自转、质量和重力场,帮助了解小行星的构成成分和内部结构。“灵神星”号还搭载了一套“深空光通信系统”,将测试美航天局未来空间探索任务可能使用的高速数据传输激光通信技术。灵神星于1852年3月17日被发现,是富含镍铁的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绕太阳运行。美国航天局表示,探索灵神星能够帮助了解地球核心及其他类地行星的核心是如何形成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