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AI激光炮塔击杀蟑螂 项目已开源

科学家研发AI激光炮塔击杀蟑螂项目已开源广东的同学应该都体验过蟑螂的折磨。没到过南方的同学可能不太理解:“区区一个蟑螂,那不是一拖鞋的事”?不,北方人眼中的蟑螂和北方人看到的南方蟑螂是不一样的。据说,蟑螂还有特别强的进化能力,蟑螂药只能管几代,只要用几次,蟑螂就能产生抗药性,生物消灭感觉有点难。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37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372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本科学家研发半机械化蟑螂进行搜救任务

日本科学家研发半机械化蟑螂进行搜救任务日本研究巨头Riken公司薄膜设备实验室的KenjiroFukuda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其厚度为4微米,约为人类头发宽度的1/25,可以装在昆虫的腹部。如果在不远的将来发生了地震,幸存者被困在数吨的瓦砾之下,第一个找到他们的反应者可能是成群的机械蟑螂。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95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9525.htm

封面图片

日本科学家创造出遥控半机械蟑螂

日本科学家创造出遥控半机械蟑螂日本研究人员近日设计了一个用于制造遥控半机械蟑螂的系统,该系统配备了一个微型无线控制模块,该模块由连接到太阳能电池的可充电电池供电。尽管有机械装置,但超薄的电子器件和柔性材料使昆虫能够自由移动。这些成就将有助于使半机械昆虫的使用成为实际的现实。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先锋研究集群(CP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9月5日在科学杂志《npj-柔性电子》上报告了这项成果。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设计半机械昆虫来帮助检查危险区域和监测环境。然而,为了使半机械昆虫的使用具有实用性,处理者必须能够长时间远程控制它们。这就需要对它们的腿部部分进行无线控制,由一个微小的可充电电池供电。保持电池充足的电量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希望有一群突然失去控制的半机械蟑螂在周围游荡。虽然可以建造为电池充电的对接站,但返回和充电的需要会扰乱时间敏感的任务。因此,一个最佳的方法是包括一个机载太阳能电池,可以持续确保电池保持充电状态。当然,所有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成功地将这些设备集成到表面积有限的蟑螂身上,工程团队需要开发一个特殊的背包和超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模块。他们还需要一个粘附系统,以保持机械长时间的附着,同时还允许自然运动。在RIKENCPR的KenjiroFukuda领导下,研究小组用马达加斯加蟑螂进行了实验,这些蟑螂大约有6厘米(2.4英寸)长。他们使用一个特别设计的背包将无线腿部控制模块和锂聚合物电池安装在昆虫胸部的顶部。这是以一只模型蟑螂的身体为模型,用弹性聚合物进行3D打印。结果是一个与蟑螂的弯曲表面完全吻合的背包,使坚硬的电子设备能够稳定地安装在蟑螂胸部超过一个月。超薄的0.004毫米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模块被安装在腹部的背面。据Fukuda称:“安装在身体上的超薄有机太阳能电池模块实现了17.2mW的功率输出,这比目前活体昆虫上最先进的能量采集装置的功率输出大50多倍。”事实证明,超薄和灵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它与昆虫的连接方式,对于确保运动自由是必要的。在仔细研究了蟑螂的自然运动后,科学家们意识到腹部会改变形状,外骨骼的部分会重叠。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他们在薄膜上交织了粘性和非粘性部分,这使它们能够弯曲,但也能保持连接。当测试较厚的太阳能电池薄膜时,或者当薄膜被均匀地附着时,蟑螂跑相同的距离需要两倍的时间。它们在仰卧时也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旦这些组件被整合到蟑螂体内,再加上刺激腿部节段的电线,新的机械人被测试。用假太阳光给电池充电30分钟,用无线遥控器让动物左右转动。“考虑到基本运动过程中胸部和腹部的变形,胸部的刚性和柔性元件以及腹部的超软装置组成的混合电子系统似乎是机械蟑螂的有效设计,”Fukuda说。“此外,由于腹部变形不是蟑螂所独有的,我们的策略可以适用于其他昆虫,如甲虫,甚至将来可能适用于像蝉这样的飞行昆虫。”...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25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2593.htm

封面图片

新加坡发现新种蟑螂 科学家使用宝可梦名字为其命名

新加坡发现新种蟑螂科学家使用宝可梦名字为其命名该物种的发现者、昆虫学家FooMaosheng表示,他们发现的新蟑螂物种与费洛美螂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长触角、模仿兜帽的翅膀和细长的腿,而FooMaosheng和他的合作伙伴都是《宝可梦》系列的粉丝,所以便想到了用宝可梦的名字为他们的新发现命名。有趣的是,FooMaosheng对所有昆虫和宝可梦的热爱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和其他昆虫学家中,为他赢得了“捕虫者”(bugcatcher)的称号。此外,这也不是第一次科学家用宝可梦的名字命名新物种了。2021年,三种颜色鲜艳的澳大利亚甲虫被发现,它们以宝可梦系列中的三圣鸟命名:Binburrumarticuno(急冻鸟)、Binburrumzapdos(闪电鸟)和Binburrummoltres(火焰鸟);2016年,在智利发现的一种蜜蜂被命名为Chilicolacharizard(喷火龙)。...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6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627.htm

封面图片

手机使用习惯报告显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爱用折叠屏

手机使用习惯报告显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爱用折叠屏9月19日消息,据每日互动大数据日前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报告显示,目前这一细分领域表现出两大特点,北方人更偏好使用折叠屏手机,华为、三星领跑了折叠屏市场,市占有率分别达到48.5%和达31.5%。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80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8085.htm

封面图片

啊啊啊救命!超大号的南方蟑螂真的进军北方了!怎么办?

啊啊啊救命!超大号的南方蟑螂真的进军北方了!怎么办?图片来源:微博截图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抑或是全球的变暖?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答三个问题:南方蟑螂是不是南方蟑螂?北方蟑螂是不是北方蟑螂?为什么南方蟑螂会开始向北方进发?01、“南方蟑螂”是不是南方蟑螂?蟑螂所属的蜚蠊目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动物类群,气候温暖靠近赤道的南方(对南半球的地区来说是北方,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国内的情况)是它们的快乐老家。我国南方,尤其是云南、贵州、广东这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拥有温暖潮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丰富,蟑螂自然也不例外。南方的原生蟑螂非常多姿多彩,有巨大的光蠊,闪烁着美丽金属光泽喜欢访花的真鳖蠊,生活在朽木里的弯翅蠊,能像球鼠妇一样团成一个球的球蠊,甚至还有特化成蚁栖昆虫的类群。矮小球蠊,受到惊吓后会缩成一个球。图片来源:@吴士纬它们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界重要的分解者;不但不接近人类,反而是人类对自然大举入侵的受害者;很多分布狭窄、对环境要求高的独特种类(尤其是洞穴种)很可能在被科学界发现和描述之前就已经灭绝了。至于网络上所说的“南方蟑螂”,基本上是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这几种喜欢在人类附近兜兜转转,有时候闯进家里,视觉冲击又比较强的大型蟑螂。它们早就随着人类的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很难考据最初的分布范围了;但现在一般认为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来自非洲,黑胸大蠊则是亚洲的土著。所以前两者都是外来物种,而黑胸大蠊则可能确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南方蟑螂。02、“北方蟑螂”是不是北方蟑螂?如前面所说,大部分的蜚蠊目物种都分布在温暖的地区;但是也有少数能够扛过北方寒冷冬天的硬核猛蠊,把北国当作世代居住的场所。比如中华真地鳖就是中国原产的北方蟑螂,雄性有翅会飞,个头也不小,其实挺符合北方网友对于南方蟑螂的印象。雌性和若虫则都是圆滚滚的地栖昆虫,世世代代灰头土脸地在东北玩泥巴。然而它们就像绝大部分蟑螂一样,并不喜欢人类的居所,而是在野外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素生活。中华真地鳖。图片来源:智汇三农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现代人来说,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北方蟑螂反而非常陌生了,而网上“北方蟑螂”头衔的真正拥有者则是另一种蟑螂——德国小蠊。它们的起源地也不是特别明确,现在一般认为来源于东南亚,是地地道道的南方蟑螂。和它一同分布的还有一批以亚洲姬蠊为代表的亲戚,长得和德国小蠊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只生活在野外,习性非常不同,有些甚至是具有一定捕食性的农林益虫。德国小蠊是整个蟑螂家族的异类,是完全适应了人类环境的蟑螂。“南方蟑螂”的主要成员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黑胸大蠊,虽然也会不时出现在人类家中,甚至奠定了智人对于整个蟑螂家族几千个物种的刻板印象,但它们并不完全适应人类环境,也不喜欢生活在室内。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类住所周边的室外,比如房前屋后的杂物堆、垃圾堆,下水道,以及温室和养殖场等;你在家里邂逅的大个小强,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度过,只是有时会进屋串个门。德国小蠊就不同了,高度适应了人类环境的它们会一生都生活在室内并且繁衍壮大。它们随着人类的脚步遍布全球,不但北方有,南方也有,唯一还没有征服的只有南极洲。叫它北方蟑螂未免格局小了,人家可是世界蟑螂。此外还有几种会出现在人类周围的比较大的蟑螂:来自黑海-里海一带的东方蜚蠊,以及来自日本的日本大蠊。这俩一听老家就不是成长在温室里的娇嫩小强,对寒冷有很强的耐受性,不管南方北方都是可以生活的。但是相对来说没那么常见,存在感要低一些,习性和美洲大蠊它们比较相似,也是可以生活在人类周围,但偏向保持社交距离。03、南方蟑螂为什么会北上南方蟑螂为什么会北上,也就已经有了答案了。虽然绝大部分种类的蟑螂都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地区的大自然,唯恐避人类不及,但也有极少数几个蟑螂家族的异端居然想去恐怖的直立猿那里讨生活。它们违背祖宗的大胆决定得到了回报——跟在人类后面不断开拓了新的领地。业务能力最强、真正完全适应了人类室内环境的德国小蠊从东南亚出发,征服了全世界(的屋子);家里本来虫子不多的北方人看到它们,还以为是自己家乡的特产呢。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则是第二梯队,其中以美洲大蠊适应力最强、最为常见。它们虽然也习惯了在我们后面捡点残羹剩饭,但终究是很难接受和人类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大部分时候选择在人类住所周围的下水道和垃圾堆等地方安家。这就造成了它们冬天的居住条件远远不及德国小蠊,被寒冬阻碍了北上的脚步。2019年不同省份目测法监测蜚蠊情况。图片来源:岳玉娟,任东升,吴海霞,刘小波,赵宁,郭玉红,李贵昌,王雪霜,宋秀平,王君,鲁亮,刘起勇.2019年全国蜚蠊监测报告.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4):412-416.我在梅雨区长大,在网络并不发达甚至还没有的时候,现在所谓的“南方蟑螂”对那时的我来说就是家里见到的蟑螂该有的样子。后来来到美国与北京维度相当的新泽西-纽约一带居住并且进行城市害虫的田野调查,美洲大蠊依然是相当常见的蟑螂种类。它们在温暖的季节盘踞在房屋外围;很多资料笼统地说美洲大蠊会进入室内越冬,但缺乏确切越冬地点的详细研究。我参与调查过很多地点、不同类型、数量也很庞大的房屋,就算在冬天,室内的粘虫板采集到的也都是德国小蠊,几乎没有美洲大蠊。因此以我个人的经验和观点来说,美洲大蠊冬天可能也会偏向于选择人类活动少且湿度高的小生境,比如地下室、洗衣房、花园里的堆肥和柴火堆等,这些都是美式住宅的常见配置。美国的大型下水道空间也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虽然我对国内北方的情况没有发言权,但是以此类推,只要解决了越冬场所的问题,“南方蟑螂”是完全可以北漂的。随着中国的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发展,适合大蠊越冬的小环境很可能也在不断增加,而随着物流和人流在夏天北上的南方蟑螂,也可以在此安营扎寨世代为家。那么现在这三个问题就都有了答案:中国的原生南方蟑螂有着非常之高的多样性,大的小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木头里钻的土里埋的都有,网上所说的“南方蟑螂”则大多是入侵的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北方虽然蟑螂种类远远不及南方丰富,但也有大个的北方蟑螂。网上所说的“北方蟑螂”——德国小蠊,既不是北方的也不是德国的,而是南方蟑螂,并且南方一样有。“南蟑北调”从来就不稀奇,现在网上所说的北方蟑螂其实就是第一批凭借硬实力成功移民的南方蟑螂。随着物流和供暖的日益发展,北方有了越来越多适合大蠊过冬的小环境,更大个的南方蟑螂也开始成为北方的常住蠊口。和对干燥耐受力很强的德国小蠊不同,美洲大蠊对水和潮湿的环境更加依赖。南方室内也很潮湿,所以它们还是会经常串门;相比来说干燥的北方室内对它们来说就非常可怕了。为了自己的敏感肌着想,“南方蟑螂”想必也会对北方的居室更加敬而远之。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在这个物流和生活条件变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之外,给北方的小伙伴们的一点宽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89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898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抗击耐药细菌的新型抗生素

科学家开发出抗击耐药细菌的新型抗生素苏黎世大学核磁共振设施负责人、化学家奥利弗-泽尔贝(OliverZerbe)说:"不幸的是,新抗生素的研发渠道相当空虚。自从上一种针对以前未使用过的靶分子的抗生素获得批准以来,已经过去了50多年。"在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中,泽尔贝现在讨论了一类高效抗生素的开发情况,这类抗生素能以新颖的方式对抗革兰氏阴性细菌。世卫组织将这类细菌列为极度危险的细菌。这类细菌由于具有双层细胞膜,因此抗药性特别强,例如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除了乌兹赫里大学的团队外,制药公司SpexisAG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由Innosuisse共同资助的合作研究。研究人员的研究起点是一种名为比他汀的天然肽,昆虫用它来抵御感染。比他汀能破坏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和内膜之间重要的脂多糖运输桥梁,几年前,现已退休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宾逊(JohnRobinson)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这一点。结果,这些代谢物在细胞内积聚,导致细菌死亡。然而,比他汀并不适合用作抗生素药物,原因之一是它的效力较低,而且细菌很快就会对它产生抗药性。因此,研究人员改变了比他汀的化学结构,以增强这种肽的特性。泽尔贝说:"要做到这一点,结构分析至关重要。为此,结构分析至关重要。"他的团队合成了细菌转运桥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利用核磁共振(NMR)观察比他汀与转运桥结合的位置和方式,以及如何破坏转运桥。利用这些信息,SpexisAG公司的研究人员计划进行必要的化学修饰,以增强多肽的抗菌效果。除其他外,还进一步进行了突变,以提高分子的稳定性。合成肽随后在感染细菌的小鼠身上进行了测试,结果非常出色。泽尔贝说:"事实证明,这种新型抗生素非常有效,尤其是在治疗肺部感染方面。它们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也非常有效,而大多数其他抗生素在这方面都失效了"。此外,新开发的肽类药物对肾脏没有毒性或危害,而且在血液中长期保持稳定--所有这些特性都是获得药物批准的必要条件。不过,在开始首次人体试验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在选择最有前景的多肽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确保它们也能有效对抗那些已经对比萨丁产生抗药性的细菌。泽尔贝说:"我们相信,这将大大减缓抗菌药耐药性的产生。我们现在有望获得一类新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对抗药性细菌也同样有效"。...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7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77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