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发现了关于地球上第一批动物的新线索

生物学家发现了关于地球上第一批动物的新线索化石记录显示,地球上的第一个动物生命大约在5.72-6.02亿年前,就在地球走出大规模冰期的时候,尽管分子研究表明开始时间更早,达8.5亿年前。如果是真的,这意味着动物必须经历多次全球冰期,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被冰覆盖(雪球和泥球),降雪量比此后任何时候都大。如果生命确实可以在这些超强的冰川时代之前或期间出现,它将遇到与今天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相类似的环境,并需要一套类似的生存策略。在整个寒冷和温暖时期,冰原的扩张和收缩刺激了南极洲数千种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在数百万年中的发展。地球上的动物生命的进化也可能是这样的。虽然极地地区在我们看来是对生命最不利的环境,但它们是研究我们星球以外的宇宙中生命的历史和可能性的理想地点,例如像木卫二这样的冰卫星。海洋生物学家和主要作者,英国南极调查局(BAS)的HuwGriffiths博士说:"这项工作强调了极地地区的一些动物是如何令人难以置信地适应冰中和冰周围的生活的,以及它们可以告诉我们在过去甚至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进化和生存的情况。无论是生活在冰底的动物,生活在厚厚的浮冰架下数百公里的海绵,适应生活在超过-2℃的海水中的生物,还是在黑暗中依靠不需要阳光的食物来源而存在生命的社区,南极和北极的生命在会杀死人类和大多数其他动物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但这些寒冷和冰冷的条件有助于推动海洋循环,将氧气带入海洋深处,并使这些地方更适合生命的发展。"浮冰在冬季覆盖了南极洲周围超过19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北冰洋15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在可能是最极端的雪球地球下,在低温时期(7.2亿到6.35亿年前)持续了5000万到6000万年,整个世界(5.1亿平方公里)被认为是被埋在大约一公里厚的冰里,但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冰在赤道上足够薄,允许海洋藻类生存。"在已知的化石记录和分子钟(一种根据生物大分子的突变率推断两个或多个生物在演化历史上分离的时间的技术)之间,动物生命的开启时间存在这种巨大的差异,这意味着关于动物如何以及在哪里进化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共同作者、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EmilyMitchell博士说。"但是,如果动物确实在这些全球冰期之前或期间进化,它们将不得不应对极端的环境压力,但这些压力可能有助于迫使生命变得更加复杂以生存。""就像南极洲在最后一次冰川期(3.3-1.4万年前)一样,大量前进的冰块会推平浅滩,使其不适合生命,破坏化石证据并迫使生物进入深海。这使得发现这些时代的化石的机会减少,而深海是生命进化的最安全的地方"。BAS的极地古生物学家和该研究的共同作者RowanWhittle博士说:"古生物学家经常从过去来告诉我们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是什么样子,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寻找地球上最冷和最极端的栖息地,以帮助我们了解第一批动物可能面临的条件,以及现代极地生物如何在这些极端条件下生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35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355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古生物学家揭示毛犀灭绝的新线索

古生物学家揭示毛犀灭绝的新线索毛犀牛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中部,大约在1万年前灭绝。图片来源:MauricioAnton由阿德莱德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建模得出了这一发现,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领衔作者、阿德莱德大学环境研究所的达米安-福特汉姆(DamienFordham)副教授说:"利用计算机模型、化石和古DNA,我们追溯了毛犀牛在欧亚大陆5.2万年的种群历史,其分辨率是以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研究结果表明,从3万年前开始,气温下降和人类持续低度捕猎导致毛犀牛的分布向南收缩,在末次冰河时期末期,毛犀牛被困在一些孤立且迅速恶化的栖息地。随着地球解冻和气温升高,毛犀牛种群无法在欧亚大陆北部开辟的重要新栖息地定居,导致它们不稳定和崩溃,最终灭绝。"毛犀是巨型动物中的一个标志性物种,皮厚毛长,曾经在欧亚大陆北部和中部的猛犸象阶梯上漫步,大约在1万年前灭绝。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和对人类的影响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相矛盾,之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在毛犀牛的灭绝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尽管这种动物在灭绝前的几万年里一直与人类共存。哥本哈根大学全球研究所的埃琳-洛伦森(ElineLorenzen)教授说:"我们的分析所揭示的人口学反应的分辨率远远高于以往的基因研究。这使我们能够确定长毛犀牛与人类之间的重要互动关系,并记录这些互动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其中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互动是人类持续的低水平狩猎,可能是为了食物。"今天,人类也构成了类似的环境威胁。由于过度捕猎和人类改变土地用途,大型动物的种群已被挤到支离破碎和不理想的栖息地范围。在更新世晚期,有61种大型陆生食草动物(体重超过一吨)存活下来,其中只有8种现存于世。其中幸存的五个物种是犀牛。"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如何导致巨型动物灭绝的,"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哥本哈根大学的大卫-诺格斯-布拉沃教授说。"这种认识对于制定保护战略以保护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如非洲和亚洲的脆弱犀牛)至关重要。通过研究过去的灭绝事件,我们可以为保护地球上仅存的大型动物提供宝贵的经验"。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23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230.htm

封面图片

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的新的装甲恐龙物种

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的新的装甲恐龙物种据《ScienceAlert》周日报道,一个古生物学家小组在阿根廷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恐龙物种的遗骸。研究人员预测这种恐龙来自白垩纪,也就是恐龙的最后一个时代,该物种大约在9700万到9400万年前在地球上漫游。在上周发表的科学报告中,古生物学家称,这些遗骸可能代表了科学界以前不知道的南半球装甲恐龙的整个品系。新发现的物种,Jakapilkaniukura,被认为与装甲亚目物种有关--像剑龙和甲龙这样的装甲恐龙--由于沿着恐龙的脖子、背部和尾巴有一排骨盘状的“盔甲”。虽然在研究的早期,该团队已经有了一些发现。据说该物种是双足的,而且很小,大约5英尺长,重量相当于一只家猫。据说这种恐龙也是一种食草动物,有类似于其近亲龙的叶形牙齿。这些遗骸是由阿根廷FélixdeAzara自然历史基金会的一个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巴塔哥尼亚北部的里奥-内格罗省发现的。首席古生物学家在报告中写道,这些遗骸代表了“来自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第一个明确的装甲亚目动物物种”,并表明“早期装甲亚目动物的地理分布比以前认为的要广泛得多”。阿根廷里奥内格罗国立大学的古美术家和古生物学学生GabrielDíazYantén对Jakapilkaniukura可能的样子进行了计算机模拟。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48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4801.htm

封面图片

古生物学家使用化石牙齿记录确定已知最早的哺乳动物

古生物学家使用化石牙齿记录确定已知最早的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家已经确定了已知最早的哺乳动物--一种生活在2.25亿年前的小型动物,类似于鼩鼱。该物种被称为Brasilodon,以前被归为不同的类别,但新的研究揭示了明显的哺乳动物的牙齿结构。Brasilodonquadrangularis长约20厘米(8英寸),生活在三叠纪晚期。它属于一个被称为cynodonts的动物群体,虽然它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的近亲,但它不属于哺乳动物类群,该类群包含所有已知的哺乳动物,包括活着的和已经灭绝的动物。在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析了家族树,认为Brasilodon应该是已知最早的哺乳动物。这是因为在该动物的化石遗骸中新发现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特征,这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我们都记得小时候失去乳牙,然后再长出一副新的牙齿。这种连续长出两组--而且只有两组--牙齿的模式被称为双套牙,它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相比之下,爬行动物和其他一些生物在其一生中会多次再生牙齿。双套牙是哺乳动物生命早期阶段头骨解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的一部分,它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特征有关。这项新研究的研究人员仔细检查了Brasilodon标本的牙齿和下巴的解剖结构,并将它们与更近代的哺乳动物进行比较。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恒齿的证据,这些恒齿将以高度有序和定时的方式取代原生牙,这表明双套牙特征。这使得Brasilodon成为展示这种牙齿模式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并由此成为已知最早的哺乳动物。它比目前公认的记录保持者Morganucodon早了大约2000万年。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并没有声称分析已经结束--相反,他们愿意接受科学论证。该研究的撰稿人MoyaMeredithSmith教授说:“来自牙齿如何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对于表明Brasilodon是哺乳动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明确的。我们的论文提高了关于什么是哺乳动物的辩论水平,并表明它在化石记录中的起源时间比以前所知的要早得多。”这项研究发表在《解剖学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39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3995.htm

封面图片

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获聘新职

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获聘新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有“科研女神”之称的颜宁获聘新职,兼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据南方+客户端报道,日前,经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广东省科技领导小组同意,深圳湾实验室建设发展协调小组审定,聘任颜宁为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深圳湾实验室星期三(3月22日)召开员工大会,颜宁在会上发言说,她愿与实验室全体员工以及关心实验室发展的各界友人一起,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为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而奋斗。颜宁是结构生物学家,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7年,未满30岁的颜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颜宁在2017年5月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职位,2019年4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2022年11月1日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12月1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颜宁获发聘书,出任院长。据深圳湾实验室官网介绍,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圳湾实验室以协同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学难题为导向,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焦点,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研究。

封面图片

古生物学家发现距今1800万年的新品种虾虎鱼化石

古生物学家发现距今1800万年的新品种虾虎鱼化石勒芒大学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虾虎鱼化石属,揭示了虾虎鱼这一欧洲最多样化鱼类的早期进化阶段和栖息地适应性。图为新属†Simpsonigobius的鱼化石。图片来源:MoritzDirnberger通过鉴定淡水虾虎鱼化石的一个新属,卢塞恩大学"地球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国际硕士课程的学生和卢塞恩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古生物学家贝蒂娜-莱辛巴赫(BettinaReichenbacher)取得了一项发现,为了解这些鱼类的进化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新属†Simpsonigobius小鱼在土耳其距今1800万年前的岩石中被发现,其最大尺寸为34毫米,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组合,包括形状独特的耳石(听石)。为了确定†Simpsonigobius在鹅膏鱼系统发育树中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总证据"系统发育数据集,并对该数据集进行了改进,以便将48个活体物种和10个化石物种的48个形态特征和来自5个基因的遗传数据结合起来。此外,研究小组还首次对虾虎鱼化石物种采用了"尖端定年法"。这是一种系统发生学方法,利用系统发生树中化石(=尖端)的年龄来推断整个类群进化历史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新属是"现代"虾虎鱼科(虾虎鱼科和背眼虾虎鱼科)中拥有同类骨骼的最古老成员,也是现代虾虎鱼科中最古老的淡水虾虎鱼。尖端定年分析估计戈壁虾虎鱼科出现于距今3410万年前,而牛虾虎鱼科出现于距今3480万年前,这与之前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的定年研究一致。此外,研究人员首次将虾虎鱼化石纳入随机栖息地绘图中,发现虾虎鱼在其进化史的初期可能具有广泛的耐盐性,这对之前的假设提出了挑战。"†Simpsonigobius的发现不仅为Gobioidei鱼类增添了一个新属,而且为这些多样化鱼类的进化时间表和栖息地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的研究凸显了利用现代方法分析化石记录以更准确地了解进化过程的重要性,"Reichenbacher说。第一作者莫里茨-迪恩伯格(MoritzDirnberger)目前是蒙彼利埃大学的博士生,他补充道:"这些发现有望为进一步研究虾虎鱼的进化以及环境因素在形成其多样性方面的作用铺平道路。"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97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976.htm

封面图片

日本生物学家在泰国发现五种发光蜗牛

日本生物学家在泰国发现五种发光蜗牛日本生物学研究团队日前宣布,在泰国发现五种能散发绿光的蜗牛。共同社报道,日本中部大学发光生物学教授大场裕一与研究团队于星期五(9月22日)在英国科学杂志刊文宣布这一发现。大场指出:“萤火虫等(发光的生物)被认为是通过发光发出有毒警告,以避免被捕食。蜗牛估计也是为防止被吃掉,通过发光来示警。”研究团队称,在五种会发光的蜗牛中,有些会在内脏的膜和腿脚散发绿光,有些则在口部附近散发绿光。据悉,这五种蜗牛主要栖息在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地。研究人员今后将继续调查蜗牛发光的机理和作用。1943年,有人在新加坡发现一种会发光的蜗牛,俗称“发光蜗牛”,这一种类曾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会发光的蜗牛。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