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了92个化石巢穴 大多属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恐龙

研究人员发现了92个化石巢穴大多属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恐龙最近在该地区的挖掘工作中发现了92个巢穴,里面有256枚属于泰坦巨龙属的蛋化石,这些恐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些恐龙,通过对这些巢穴的彻底检查,Dhiman和他的团队能够获得关于这些恐龙的生活方式的新知识。显示研究区域内拉梅塔地层沉积环境的方框图据推断,一些包埋物靠近水体(湖泊/池塘)的岸边,而其他包埋物则是在远离湖泊或池塘的地方沉积。靠近岸边的巢穴容易被水淹没,因此被埋在沉积物下,一直没有孵化,而远离岸边的巢穴可以孵化,因此显示出更多的蛋壳破裂。资料来源:Dhiman等人,2023,PLOSONE,CC-BY4.0作者确定了六个不同的蛋种(oospecies),表明泰坦龙的多样性比该地区的骨骼遗迹所代表的要高。根据巢穴的布局,研究小组推断这些恐龙像现代的鳄鱼一样把蛋埋在浅坑里。在蛋中发现的某些病理现象,如罕见的"蛋中蛋",表明泰坦龙长脚类的生殖生理与鸟类相似,可能像现代鸟类那样以顺序的方式产蛋。在同一地区出现许多巢穴表明这些恐龙像许多现代鸟类一样表现出殖民、筑巢的行为。但是巢穴的间距很近,留给成年恐龙的空间很小,这支持了成年恐龙让幼龙(新生儿)自生自灭的观点。恐龙繁殖习惯的细节可能很难确定。这些化石巢穴提供了关于历史上一些最大的恐龙的丰富数据,而且它们来自于恐龙时代结束前不久。从这项研究中收集到的见解大大有助于古生物学家对恐龙如何生活和进化的理解。该研究的主要作者HarshaDhiman补充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域内存在一个广泛的泰坦龙长脚类恐龙的孵化场,并对泰坦龙长脚类恐龙在灭绝前的保巢条件和繁殖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该研究小组的共同作者和负责人GuntupalliV.R.Prasad补充说。"与东部纳尔马达河谷上游贾巴尔普尔的恐龙巢穴和西部巴拉西诺的恐龙巢穴一起,来自中央邦达尔区(印度中部)的新巢穴,覆盖了大约1000公里的东西走向,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孵化场之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9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91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出土超罕见6600万年前恐龙胚胎化石 姿势前所未见

中国出土超罕见6600万年前恐龙胚胎化石姿势前所未见中国南部的赣州市发现6600万年前且保存完好的“恐龙胚胎”化石,该胚胎正准备像鸡一样从蛋中孵化,相当罕见。据《卫报》和香港01报道,这块化石是在中国南部的赣州市发现的,该恐龙属于一种无牙的兽脚亚目、或称偷蛋龙。伯明翰大学研究员在《iScience》杂志上写道“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恐龙胚胎之一。”这只恐龙胚胎的头位于身体下方、脚置于两侧且背部卷曲,这种姿势以往并未在恐龙中见过,但与现代鸟类相似。研究员指出:“未能折叠的胚胎因孵化失败而死亡的机率更高,这表明现代鸟类首先进化并起源于恐龙祖先。”恐龙胚胎折叠身体的方法可能更接近现代的鳄鱼的情况,而是采取坐姿、头部弯曲在胸部直到孵化。研究人员认为,该胚胎约处于7200万到6600万年前之间,很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掩埋了蛋,保护它免受侵害。研究小组成员也在声明中赞叹:“这个蛋内的恐龙胚胎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化石之一。”该团队希望使用先进的扫描技术对其进行更详细研究,包括对其包括头骨在内的完整骨骼进行成像。发布:2021年12月22日8:24PM

封面图片

福建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一整窝至少6枚

福建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一整窝至少6枚据悉,这是上杭县在2020年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后,首次发现恐龙蛋。本次发现的恐龙蛋窝为一个在孵化阶段或者是已经孵化过的蛋窝。从目前保存的蛋片来推测,至少保留了6枚恐龙蛋。据介绍,根据本次发现的恐龙蛋的宏观形态、蛋壳外表面纹饰和显微结构特征,可将其归入到长形蛋科的长形蛋属,这一类恐龙蛋的产蛋母体为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窃蛋龙类。本次发现恐龙蛋填补了福建省恐龙研究的又一空白,对研究福建乃至华南地区的古气候、古地理、古生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闽西地区恐龙化石资源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05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0589.htm

封面图片

化石显示现代鸟类头骨是由具有鸟类特征的恐龙混合演变而来

化石显示现代鸟类头骨是由具有鸟类特征的恐龙混合演变而来这块化石还提供了关于颅骨运动的起源的见解,这是现代鸟类头骨的一个关键特征。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eLife》杂志上。大多数活着的鸟类都有所谓的可活动的头骨。这意味着上喙的运动是独立于脑壳的。这种移动性是由两条从头骨后部到前部排列的颅骨链完成的,其中一条链沿着脸颊,另一条沿着上颚(嘴的顶部)。这些相互连接的骨链有助于将力量从头骨后面转移到喙上,使其能够移动。恐龙、始祖鸟和现代鸟类的头骨形态比较,表明始祖鸟和恐龙缺乏对颅骨运动至关重要的两条颅骨链的关键成分。"我们仍然不知道在鸟类进化过程中哪条骨骼链首先完成并释放,甚至不知道它是否全部一起完成,"来自IVPP的王敏教授说,他是这项研究的主要和通讯作者。"我们在恐龙和最早的鸟类(如对角鸟元帅)身上看到的是,这些链子缺少连接,或者被锁住了,因为它们与更多的骨头相连,会阻止大多数运动。""这块化石实际上有助于缩小研究时确定其存在的时间,以及确定在鸟类家族树上的什么地方,那种可移动的喙或运动的组件的进化。我们可以表明,在鸟类进化过程中,它肯定不会在更早的时候出现,"来自IVPP的托马斯-斯蒂德姆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说。Yuanchuavis是一组被称为enantiornithines或"反鸟"的已灭绝鸟类的成员,由于它们的骨骼与活着的鸟类有关键区别而被命名。在标志着恐龙时代结束的全球大灭绝期间,对角鸟类在白垩纪末灭绝。白垩纪鸟类Yuanchuaviskompsosoura的头骨的数字重建。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CT扫描,研究小组能够以数字方式识别、分离并将所有头骨组装成一个详细的三维重建。这项工作揭示了许多早期鸟类不为人知的解剖学细节。显示了恐龙和鸟类相同特征的马赛克,如带翅膀的鸟类身体,有齿的嘴,以及不可移动的恐龙的上颚和鼻子。在原始恐龙特征中,在眼睛后面的头骨颞部的骨头之间存在着条状接触、这与鳄鱼、蜥蜴和蛇类中的条形接触类似(二叠纪多见)。这些相互连接基本上"锁住"了始祖鸟的一条骨头链,而这条骨头链现在在活鸟中是自由的,这是运动能力的要求。研究人员对翼骨(一种腭骨)形状的详细研究表明,它与另一块被称为quadrate的骨头没有直接接触,而quadrate也需要完成运动中的腭骨链。这种没有接触的情况在大多数恐龙中都可以看到,包括三角龙和霸王龙,但在活的鸟类中,这些骨头是相互连接的。此外,研究小组能够确认,对角龙的翼骨保留了独特的形状。它在眼睛后面有一个两叉的突起,就像迅猛龙和其他鸟类的恐龙近亲一样。此外,该研究小组证实,对角龙的翼骨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形状。它的特点是在眼睛后面有一个两棱形的突起,类似于迅猛龙和其他与鸟类密切相关的恐龙。尽管这些特征排除了早期鸟类头骨中的任何运动现象,但古生物学小组还是能够发现隐藏在化石头骨中的关于运动起源的秘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显示,始祖鸟类腭部的另一块骨头,腭部缺乏与颈部骨头(颧骨的一部分)的关键接触。恐龙和最古老的鸟类Archaeopteryx有这种接触,这有助于稳定腭骨并限制运动。相比之下,活鸟的腭骨,如元老鸟,没有这种接触,因此在鸟类头骨运动过程中便于来回滑行。根据王教授的说法,在反鸟类中,腭骨形状从与其他四块头骨接触到只与三块头骨接触的变化可能是头骨变化运动的开始。新的特征是从旧的特征演化而来的,运动能力一定是从缺乏运动能力的祖先在鸟类中演化而来的。斯蒂德姆教授观察到,大多数人都希望早期鸟类的头骨能与它们的羽翼和身体相匹配。他说:"然而,这些早期鸟类还没有完全超越它们的恐龙祖先,从一个小的有羽毛的恐龙到一个活的鸟类的进化路径并不是一条直线,"他指出,鸟类进化有其"弯路和死胡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92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9225.htm

封面图片

新的恐龙蛋化石品种有助于破解日本白垩纪生态系统之谜

新的恐龙蛋化石品种有助于破解日本白垩纪生态系统之谜早期白垩纪的蛋壳碎片是在日本发现的最古老的蛋壳碎片,提供了对这个时期的恐龙生态系统的一瞥。来自筑波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在《历史生物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研究了在日本中北部发现的化石蛋壳碎片。这项研究集中在七个蛋壳碎片和六个蛋壳印记上,它们是在1988年至2009年间从岐阜县的大黑谷地层中收集的。研究小组描述了这些化石并将其分为至少两种类型。其中两个蛋壳碎片被确定为属于Testudoolithidae家族,一个龟蛋化石家族。两个蛋壳印记属于不确定的蛋类。大部分的蛋材料,包括5个碎片和4个压印,属于一个新的蛋属和种,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Ramoprismatoolithusokurai。研究人员仔细分析了蛋壳碎片和印痕的物理特征,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一个物种、一群生物的进化发展,或它们所具有的特定特征),以确定最有可能产蛋的恐龙类型。据该研究的合著者田中耕平教授说:"Ramoprismatoolithus的壳碎片的特点是具有棱形的微观结构,外表面有分支的脊,分析表明与troodontids有亲缘关系,troodontids是一组小型的非鸟类的theropod恐龙。"在产生这些化石的下白垩纪地层中尚未发现产蛋的小型猛禽的化石。正如第一作者RinaUematsu所解释的那样:"根据蛋碎片的尺寸,我们计算出产蛋的鬃龙类成体的重量约为12至17公斤。在日本发现这种年龄的小型鬃毛龙蛋,也将这些小型非鸟类食肉动物的时间和地理范围扩大到亚洲东部边缘的早白垩世中期"。这些发现共同说明了即使是微小的、零碎的蛋壳在重建古代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在骨骼化石记录中可能代表不足的小型动物的存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04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0403.htm

封面图片

超6000磅:葡萄牙研究人员捕捉有史以来最大鱼类

超6000磅:葡萄牙研究人员捕捉有史以来最大鱼类葡萄牙的一群研究人员早在2019年就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鱼。这条巨型太阳鱼重达6000多磅,他们发现时已经死亡,漂浮在水面上。研究人员当时正在亚速尔群岛海岸附近工作,他们发现了这具尸体并将其拖到了岸边。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90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9069.htm

封面图片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奇异福建龙填补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填补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奇异福建龙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鸟类至少在晚侏罗世就和非鸟类兽脚类恐龙发生分化。而鸟翼类包括所有现代鸟类以及中生代的原始鸟类,因此侏罗纪的鸟翼类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已知的侏罗纪鸟翼类仅有近鸟龙和其相似物种,多在我国东北地区距今1.66至1.59亿年的燕辽生物群,这与约1.3亿年前白垩纪早期出现的大量鸟类在时间上有长达3000万年的空白。2021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福建开展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工作,于2022年10月在政和晚侏罗世地层发现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也是福建省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正型标本、分支系统树和古地理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立明带队开展的综合地质考察和同位素测年工作,将奇异福建龙生活的时间限定为晚侏罗世提通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等通过古地理位置复原,确定了它是目前已知全球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罗纪鸟翼类。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弥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奇异福建龙与近鸟龙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构成了近鸟龙科,是鸟翼类最早分异的一支。奇异福建龙最为特殊的是其后肢构造:股骨短,胫骨和跖骨细长。结合比较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王敏等发现奇异福建龙的体型结构和其他鸟翼类相近,在体型空间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我们认为奇异福建龙是一类善于奔跑或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样的生活习性完全区别于学界关于鸟类起源伊始‘树栖’生态习性演化的认识。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增加了原始鸟翼类的生态多样性。”王敏说。此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组成的考察团队还在福建政和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爬行动物,包括水生/半水生的龟鳖类、离龙类。基于如此高的化石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确切的年代学框架,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政和动物群”。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保存有鸟翼类的动物群。相关研究成果9月6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4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47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