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DT-109成功治疗了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脂肪肝疾病

新药DT-109成功治疗了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脂肪肝疾病研究结果显示,DT-109能逆转脂肪堆积,并防止已患NASH的小鼠和灵长类动物的肝脏出现瘢痕。这项研究是与一个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的,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实验动物中心和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心血管科学研究所,发表在《细胞代谢》上。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密歇根大学医学院FrederickG.L.Huetwell心血管医学教授、医学博士EugeneChen说:"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开发一种治疗NASH的药物,但许多尝试都没有显示出改善,或者在临床试验中引起了安全问题。NASH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用我们的候选药物DT-109成功治疗非人灵长类动物,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治疗数百万人的这种疾病。"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第二阶段,据估计它影响了全球32%的人。虽然脂肪肝可以通过运动和营养干预来治疗,但NASH造成的肝脏损伤更为持久。它已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与NASH相关的肝硬化现在是肝移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报告显示甘氨酸代谢受损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NASH的一个原因后,Chen和他的团队开发了DT-109用于治疗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NASH。虽然数以百计的化合物成功地治疗了小鼠的NASH,包括DT-109,但Chen说小鼠NASH模型是有限的,因为并非人类疾病的所有方面都被准确地模仿,因此,不容易转化为临床。研究小组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ASH模型,使用多组学分析研究证实,是第一批完成这一壮举的模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小鼠中,国际合作的研究人员发现,用DT-109治疗可以逆转脂肪堆积,并通过刺激脂肪酸降解和抗氧化剂的形成来防止纤维化的进展。该药物还抑制了石胆酸的产生,这是一种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的有毒次级胆汁酸。"随着临床前模型的这一重大突破,我们现在可以考虑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把DT-109作为治疗NASH的潜在候选药物进行评估,"共同通讯作者、密歇根医学院心血管医学研究副教授张继峰博士说。"由于数百万人患有NASH,对有效治疗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74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748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人类不是唯一会肥胖的灵长类动物

人类不是唯一会肥胖的灵长类动物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把我们作为"最胖灵长类动物"的原因归咎于基因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储存脂肪,或者饮食中糖分或脂肪含量过高。但是,一项针对40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从娇小的鼠狐猴到高大的大猩猩)的新研究发现,许多灵长类动物和我们一样容易发胖,与饮食、栖息地或基因差异无关。它们需要的只是额外的食物。本周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论文集B》上的这项新研究的作者、杜克大学生物人类学家赫尔曼-庞策尔说:"很多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一样,都会发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容易肥胖,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了惊人的热量储存效率。这种适应性可以帮助我们的远古祖先度过贫困时期,因为他们在向农业过渡后经常面临饥荒。这种所谓节俭基因的选择压力使我们有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但是,其他灵长类动物也会变胖。Kanzi是第一只能听懂英语口语的猿类,多年来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得到香蕉、花生和其他食物的奖励,体重是倭黑猩猩平均体重的三倍;科学家最终让它节食。还有肥胖大叔,一只生活在曼谷街头的肥胖猕猴,游客给它喂奶昔、面条和其他垃圾食品。它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15公斤,是普通猕猴的三倍,后来才被送进了相当于"肥胖农场"的猴子饲养场。但是,这些动物是常规还是特例还不清楚,因为有关灵长类动物肥胖的研究很少。在这项新研究中,庞策参考了已发表的对生活在动物园、研究机构和野外的40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共约3500只)的体重测量结果。许多灵长类动物在圈养期间体重超标。其中,13种雌性灵长类动物和6种雄性灵长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相对体重比野生条件下平均重50%。然后,庞策研究了约4400名吃西方饮食的美国成年人,以及九个自给自足人群中的成年人,这些人仍在觅食、狩猎、采集和种植自己的食物。在对身高进行控制后,他发现美国人的体重平均比自给人群重50%,这一比例与圈养灵长类动物相同。庞策尔说,这些结果表明,虽然遗传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肥胖,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体重增加的多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说,也不要责怪碳水化合物,或任何特定的食物或饮食。野生灵长类吃的碳水化合物--水果、树叶和其他植物--远远多于它们圈养的同伴,后者吃的是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尽管运动量存在差异,但两类灵长类动物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量是相同的,庞策在早期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圈养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因为是沙发土豆而超重。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比较解剖学家阿德里安娜-齐尔曼(AdrienneZihlman)说:"猩猩靠吃水果和树叶发胖。这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额外的热量"。庞策尔说,这项研究表明,圈养灵长类动物可以成为人类肥胖症的良好模型,也是找到治疗肥胖症新方法的一条途径。科学家们可以测试饮食或行为的改变(如减少无聊)是否能瘦身。齐尔曼补充说,他们应该研究为什么雌性比雄性体重增加得更多。她指出,雌性动物在排卵和泌乳时会增加体重。纽卡斯尔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家梅丽莎-贝特森(MelissaBateson)说:"这个结果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肥胖动物模型。"...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1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105.htm

封面图片

全球首例:北京成功完成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

全球首例:北京成功完成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取得成功。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将脑电信号转换为控制指令,从而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如脑卒中、渐冻症等与外部设备交互,提升生活质量。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马永杰博士:完成首例动物试验是突破性的进步,是从0到1的进步。但抵达临床是一个从1到100的过程,可以说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下一步,还有优化电极设计,验证其在动物体内长期植入的安全性、可靠性,采集后信号的进一步分析、加工、转化等工作要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真正走到临床,可能还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之间大脑的关键差异

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之间大脑的关键差异一个多国研究小组现在已经更好了解物种之间大脑皮层神经元架构的差异,这要归功于高分辨率显微镜。波鸿鲁尔大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在PetraWahle教授的领导下,已经证明灵长类动物和非灵长类动物在其结构上一个重要差异:轴突的起源,这是负责传输被称为动作电位电信号的过程。这些结果最近发表在《eLife》杂志上。研究小组研究了各种动物,包括啮齿类动物(小鼠、大鼠)、有蹄类动物(猪)、食肉动物(猫、雪貂),以及动物学灵长类的猕猴和人类。科学家们通过使用五种不同的染色技术和对超过34,000个神经元的评估得出结论,非灵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之间存在着物种差异。与非灵长类动物的兴奋性锥体神经元相比,灵长类动物大脑皮层外层II和III的兴奋性锥体神经元上携带轴突的树突明显较少。此外,对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猫和人类物种之间发现了携带轴突的树突细胞百分比方面的巨大差异。在比较具有初级感觉和高级大脑功能的猕猴皮层区域时,没有观察到定量差异。研究人员表示,高分辨率显微镜在研究中特别重要,这使得检测轴突起源可以在微米级准确跟踪,这在传统显微镜下有时并不那么容易。通常,一个神经元将到达树突的兴奋性输入与抑制性输入进行整合,这一过程被称为体突整合。然后,神经元决定输入是否足够强大和重要,以通过动作电位传送到其他神经元和脑区。携带轴突的树突被认为是有特权的,因为这些树突的去极化输入能够直接唤起动作电位,而无需参与体细胞整合和体细胞抑制。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物种差异,以及它对灵长类动物的新皮层信息处理可能具有的潜在优势,目前尚不清楚。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12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1255.htm

封面图片

曾被认为是独居的灵长类动物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

曾被认为是独居的灵长类动物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许多猴子和猿类都组成了群体。相比之下,狐猴和其他原猴灵长类动物(俗称"湿鼻"灵长类动物)历来被视为独居动物。这种观点导致人们猜测不同的社会结构是随后发展起来的。因此,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灵长类动物结对生活的起源和发展。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夜间活动的原猴灵长类动物实际上并不是独居的,而是雌雄成对生活,这对研究来说更具挑战性。但这对所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社会组织形式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些种类的猴子群居,而另一些则成对生活或独居?苏黎世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休伯特-库里安多学科研究所的夏洛特-奥利维尔收集了野生灵长类种群中社会单位构成的详细信息。经过数年时间,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详细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200多种灵长类动物的近500个种群。在数据库记录的灵长类物种中,有一半以上表现出一种以上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常见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多只雌性和多只雄性生活在一起的群体,例如黑猩猩或猕猴,其次是只有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生活在一起的群体--例如大猩猩或叶猴,"最后一位作者、苏黎世大学的阿德里安-耶吉(AdrianJaeggi)说。"但有四分之一的物种是成对生活的。"考虑到一些社会生态学和生活史变量,如体型、饮食或栖息地,研究人员计算出了不同社会组织形式的概率,包括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前的我们的祖先。这些计算基于乌兹赫德大学进化医学研究所的乔丹-马丁(JordanMartin)开发的复杂统计模型。为了重建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状态,研究人员依靠化石进行了研究,化石显示祖先灵长类动物的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是树栖动物--这些因素与成对生活密切相关。马丁说:"我们的模型表明,灵长类祖先的社会组织是多变的,而迄今为止最有可能的形式是配对生活。他补充说,只有大约15%的祖先是独居的。因此,只有在灵长类历史的后期,才会进化出更大的群体生活"。换句话说,早期灵长类动物的社会结构与今天人类的社会结构很可能比以前设想的更为相似。耶吉说:"许多灵长类动物,但绝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过着成双成对的生活,同时也是大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社会的一部分。早期灵长类动物的成对生活并不等同于一夫一妻制或合作照料婴儿。"最后一位作者、来自斯特拉斯堡的卡斯滕-施拉丁(CarstenSchradin)解释说:"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特定的雌性和特定的雄性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一起,共享同一个家园和睡觉的地方,这对它们来说比独居更有利。例如,这使它们能够抵御竞争者或相互取暖。"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6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659.htm

封面图片

美国批准第一款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

美国批准第一款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一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获美国批准使用。综合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由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MadrigalPharmaceuticals生产的药物Rezdiffra,星期四(3月14日)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给予使用授权。这是第一个获准用于严重脂肪肝疾病的药物。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是指非酒精引起的肝细胞中多余脂肪的堆积,这种疾病的更严重形式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会导致肝脏肿胀和受损,可能恶化并可导致严重的肝硬化,甚至肝癌。NASH最近更名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简称MASH),MadrigalPharmaceuticals估计,美国约有150万人为NASH患者,但此前并没有任何获FDA批准的治疗法。MadrigalPharmaceuticals的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致力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疗法。2024年3月15日12:45PM

封面图片

水果真的促进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发育吗?新研究挑战旧观念

水果真的促进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发育吗?新研究挑战旧观念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拥有大脑袋?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巴拿马热带雨林进行了实验,比较大脑较大的灵长类动物和大脑较小的哺乳动物的觅食智力。灵长类动物(如人类)拥有比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更大的大脑。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一种可能性,即饮食,尤其是水果的摄入量,可以解释为什么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如此之大。最近,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和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对这一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水果饮食理论可能失效了。研究人员利用无人机成像、全球定位系统跟踪和精细的行为分析,测试了四种食果哺乳动物如何在巴拿马雨林中解决同样的自然觅食难题。他们发现,脑容量较大的灵长类动物并没有比脑容量较小的哺乳动物更有效地解决寻找水果的难题。今天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上的这项研究颠覆了传统观点,即在寻找食物时需要一个大脑袋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长鼻浣熊是浣熊的近亲,主要在地面上生活和觅食。图片来源:ChristianZiegler/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根据灵长类动物如何进化出更大的大脑的主要理论,水果和智力携手为大脑的生长提供动力。大脑较大的动物可以利用它们的智慧更有效地找到水果,这反过来又为更大的大脑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水果毕竟是一种宝贵但可变的资源。它对动物的认知能力提出了要求,动物必须找到结果的果树,并记住它们成熟的时间。研究表明,大脑的大小与食物中水果的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从而为大脑进化的饮食理论提供了支持。但来自MPI-AB和STRI的研究人员认为,质疑这一理论的时机已经成熟。"水果饮食假说从未得到过实验支持,"第一作者、STRI副研究员本-赫希(BenHirsch)说。障碍在于方法。要验证水果饮食假说,科学家必须测量动物寻找水果的效率。赫希说:"灵长类动物和许多其他哺乳动物每天都要长途跋涉寻找食物,因此几乎不可能在实验室中复制它们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的导航挑战。研究小组利用巴拿马巴罗科罗拉多岛热带雨林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规避了这一问题。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吃水果的哺乳动物不得不以一种树种--Dipteryxoleifera为食。"动物们几乎只吃Dipteryx果实,它们同时在解决同一个觅食难题,"资深作者、MPI-AB主任、康斯坦茨大学洪堡教授MegCrofoot说。"这为我们比较它们的觅食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研究期间通过无人机飞行探测到的巴罗科罗拉多岛上的Dipteryx树分布图。资料来源:Hirsch等人,ProcB2024研究小组在夏季通过无人机飞越树冠绘制了巴罗科罗拉多岛上所有Dipteryx树的位置图,当时这些高大的树木开满了显眼的紫色花朵。果树地图揭示了动物所面临的水果难题的全部范围,但科学家们仍然需要测试不同脑容量的哺乳动物访问这些果树的效率。他们跟踪了两只大脑袋灵长类动物(蜘蛛猴和白面卷尾猴)和两只小脑袋浣熊近亲(长鼻浣熊和金毛浣熊)的几个个体。GPS传感器显示了动物前往Dipteryx树的路径,而加速度计则证实了动物在树上活动的情况,并有可能在树上觅食。然后,科学家们用每天在Dipteryx树上活动的时间除以行走的距离来计算路线效率。根据水果饮食假说,大脑壳卷尾猴和蜘蛛猴的路线效率应该高于疣猴和金冠猴。克罗福特说:"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大脑较大的动物会做出更聪明的觅食决定。如果大脑袋确实能让动物变得更聪明,那么这种聪明并没有被用来更有效地找到热带雨林中的果树。"那么,为什么某些物种的大脑体积会增大呢?作者说,通过反驳果实饮食假说,他们的研究可以将焦点转移到觅食效率之外的想法上。赫希说:"较大的大脑可能会促进更好的历时记忆,使这些物种能够更好地把握上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成熟的果实。作者还认为,较大的大脑可能与工具使用、文化或社会群体生活的复杂性有关。""我们的研究无法确定大脑进化的确切驱动因素,"克罗福特说,"但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微创技术,对有关野生动物进化、认知和行为的重大假设进行经验性测试。"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5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52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