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了地球过去曾经只有19个小时的一天

研究揭示了地球过去曾经只有19个小时的一天6亿年前的沉积岩保留了米兰科维奇周期,使地球的古代昼长得以被探测。在一天内完成我们想完成的所有事情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我们生活在地球历史的早期,这会更加困难。尽管我们认为一天24小时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地球遥远的过去,日子甚至更短。白天的长度更短,因为月亮更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球窃取了地球的旋转能量,将其推向离地球更远的更高轨道,”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罗斯米切尔说,。“大多数地球自转模型都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天的长度一直越来越短,”该研究的合著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研究员UweKirscher说。但是,Mitchell和Kirscher发现的并不是时光倒流的缓慢而稳定的变化。月球引力和太阳推力对地球的反向潮汐的说明。图片来源:米切尔等人。研究人员如何测量古代日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地质学家使用特殊沉积岩的记录,在潮汐泥滩中保存了非常精细的层状结构。算一下每个月因潮汐涨落造成的沉积层数,就知道古代一天有多少小时。但是这样的潮汐记录很少见,而且保存下来的记录常常存在争议。幸运的是,还有另一种估算日长的方法。旋回地层学是一种地质方法,它使用有节奏的沉积层来检测反映地球轨道和自转变化如何影响气候的天文“米兰科维奇”周期。“两个米兰科维奇周期,岁差和倾角,与地球自转轴在太空中的摆动和倾斜有关。因此,可以在过去较短的进动和倾角周期中检测到早期地球的更快自转,”Kirscher解释道。Mitchell和Kirscher利用了最近Milankovitch记录的激增,其中超过一半的古代数据是在过去七年中产生的。米切尔说:“我们意识到,终于到了检验一种边缘但完全合理的关于地球古旋转的替代想法的时候了。”一个未经证实的理论是,在地球遥远的过去,白天的长度可能停滞在一个恒定值。除了与月球引力相关的海洋潮汐外,地球还存在与白天大气升温相关的太阳潮汐。太阳大气潮汐不如月球海洋潮汐那么强烈,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当地球在过去旋转得更快时,月球的牵引力会弱得多。与月球的引力不同,太阳的潮汐反而推动地球。因此,当月球减慢地球的自转速度时,太阳会加快它的速度。“正因为如此,如果在过去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变得彼此相等,那么这种潮汐共振就会导致地球的昼长停止变化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Kirscher说。正如数据汇编所显示的,地球的白昼长度似乎已经停止了长期增长,并大致在2到10亿年前的19小时左右趋于平稳——“10亿年,”米切尔指出,“通常被称为‘无聊的’10亿年。”有趣的是,停滞的时间点位于氧气的两次最大上升之间。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TimothyLyons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认为地球自转的演变可能影响大气成分的演变是很有趣的。”因此,这项新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地球上升到现代氧气水平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让光合细菌每天产生更多的氧气。...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63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632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天问一号揭示火星气候转变 据报为研究地球气候演化提供借鉴

天问一号揭示火星气候转变据报为研究地球气候演化提供借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公布,天问一号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川期的变化,此发现据报能为研究地球气候演化方向提供借鉴。据央视新闻报道,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星期四(7月6日)发布了中国天问一号的最新研究成果,称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的证据,证实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川期的变化。在太阳系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的现状和演化历程被认为可能代表着地球的未来。风沙作用塑造了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风沙地貌、沉积,记录了火星演化晚期和近代气候环境特征和气候变化过程。但人类对火星风沙活动过程和记录的古气候知之甚少。对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美国布朗大学和天问一号等任务工程团队提取了沙丘形态、表面结构、物质成分等信息,分析了其指示风向和发育年龄,发现着陆区风场发生显著变化的层序证据,并与火星中高纬度分布的冰尘覆盖层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可能经历了以风向变化为标志的两个主要气候阶段。研究团队称,这一气候的转变,发生在距今约40万年前的火星末次冰期结束时,可能是由于自转轴倾角的变化,火星从中低纬度到极地地区,发生了一次“冰期-间冰期”的全球性气候转变。这项研究有助于增进人类对火星古气候历史的理解,为火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地球未来的气候演化方向提供了借鉴。

封面图片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或减慢地球自转近来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很可能会因为地球冰盖的融化而带来地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或减慢地球自转近来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很可能会因为地球冰盖的融化而带来地球自转的减缓。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的地球物理学教授邓肯·阿格纽(DuncanAgnew)着手对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所有因素进行建模。一些因素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另一些因素则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它们的净效应应该可以解释地球自转的速度。阿格纽教授发现除了潮汐摩擦(tidalfriction,一种由月球对海洋的引力造成的摩擦)之外,另一个减缓地球自转的因素是极地融化速度加快,大部分来自格陵兰冰盖,但也来自南极洲的冰盖融化问题。塔斯马尼亚大学(UniversityofTasmania)极地大地测量学教授马特·金(MattKing)说:“大量的冰正在融化,足以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从而改变我们一天的长度。”“我们知道[融化的冰]也会改变地球自转轴的位置。“这些意义深远的事情正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视线之外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意味着,自1972年以来设立的“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UniversalTime,简称UTC)可能要随之而调整。在过去的52年中,有关部门已经给UTC增加了27个闰秒。由于闰秒的增加是不定期的,仅会提前六个月通知,因此这给全球技术系统——从电网到金融市场,从卫星到社交媒体网络都出了不少难题。

封面图片

过去几亿年 月亮变“瘦了”约50米:地球呢?

过去几亿年月亮变“瘦了”约50米:地球呢?之后漫长的历史中,月球遭到了大量的陨石撞击,自身也有火山活动的冲击,导致月面出现大量裂缝、山谷等,物质逐渐流失,再加上恒星潮汐影响下自转速度的减缓,月球的外形逐渐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通过分析1.2万幅月球图像,再加上计算机模拟,得出了月球从诞生的厚度变化曲线。结果显示,月球的厚度已经减少了约50米,相当于直径减少了约100米。相当于月球3500千米的直径,这点变化似乎微不足道,但也超出了研究人员的预计,也为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演化和地质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实,不仅仅是月球,地球也在“变瘦”。曾经有科学家从地壳矿物质转变为大气层的损失量推算,地球在近45亿年里丢掉了90多万立方公里的体积,而地球总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这就相当于地球变瘦了大约1.7米。...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1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165.htm

封面图片

月球在过去25亿年里不断远离地球

月球在过去25亿年里不断远离地球仰望夜空中的月亮,大概无人会想到它正慢慢地远离地球。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在月球上安装了反光板。数据表明,目前月球每年都在以3.8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如果按月球目前的远离速度向前追溯,最终会推断出,地球和月球大约在15亿年前曾在一起。然而,月球是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的,这意味着月球目前远离的速度远比过去要快。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可揭示月球逐渐“远去”的长期历史。这并非来自对月球本身的研究,而是来自于读取地球上古老岩层中的信号。发表在PNAS期刊上。研究人员发现,24.6亿年前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6万公里。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研究证实超级地球LHS 3844b是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研究证实超级地球LHS3844b是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这个理论上的东西现在感觉是真实的。这实际上就是这些行星的样子。”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天文学家、该研究合著者NicolasCowan说。当一颗行星的轨道离恒星很近时,它的近侧会受到比远侧更强的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被称为潮汐力的不平衡被认为会减缓行星的旋转,直到它与轨道完全同步。这意味着行星绕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与绕恒星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相同。月球被认为经历了这一过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它有一个从未面向地球的“远侧”。许多系外行星被认为是1:1潮汐锁定的,因为它们离宿主恒星很近,但这种状态很难被证明。测量系外行星的轨道很简单,而固定它的自转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当行星的大气层遮挡了它自转的表面。科学家将目标锁定了一颗离恒星很近的系外行星,最终证明了潮汐锁定假说。2019年,研究人员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测量了这颗被称为超级地球LHS3844b的行星发出的光的强度。Cowan和合著者意识到,这些测量可以告诉他们这颗行星面向地球表面的温度,因为这颗行星可能没有大气层。由于自转和恒星施加的巨大潮汐力之间的冲突,没有潮汐同步的行星会温度升高。研究小组发现,LHS3844b的表面相对较冷,正如潮汐同步行星所预期的那样。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EmilyRauscher说:“这是利用现有信息或仪器可能收集到的最令人信服的证据。”预计很快还会有更多的证据。“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在这方面做得很好。”Cowan说,JWST将使天文学家能够研究比LHS3844b离恒星稍远的系外行星的自转。天文学家现在认为,这样的行星可以维持大气层温和的温度,构成了银河系的大部分宜居空间。Cowan说,如果JWST发现它们像LHS3844b一样是潮汐同步的,那么“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行星,当然是大多数宜居行星,都是潮汐锁定的”。至于这些行星在何种意义上适合居住,Cowan目前还无法推测。他说,这些世界“没有潮汐、季节或昼夜周期”。“你能让生命进化出同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吗?我不知道。”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0414-z...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9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953.htm

封面图片

新研究称来自地球的爆炸碎片可能孕育了月球

新研究称来自地球的爆炸碎片可能孕育了月球在很久以前,当地球形成初期,科学家们相信一次火热的爆发或碰撞将大量的碎片喷向太空。他们说,这些碎片当时为月球的诞生提供了可能。当然这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想法,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月球起源于地球的一部分。然而,这项新的研究可能最终提供了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证据。证据来自于氦气和氖气等惰性气体的同位素,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元素被困在从南极回收的月球陨石中。这些同位素与在太阳风中发现的同位素相吻合,尽管据说这些陨石从未接触过太阳风。正是这些相似之处使科学家们相信,月球的诞生是由来自地球的碎片推动的。当然,让科学家到月球上研究其化学构成并证明月球诞生的起源是非常混乱的事情。毕竟,美国宇航局在最后一只人类靴子触及月球表面50多年后,仍在努力让人类回到月球上。值得庆幸的是,月球的碎片经常像陨石一样来到我们身边。这些陨石中的一些提供了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的证据。研究人员在发表于《科学进展》的论文中写道,这些证据指向月球也含有在地球地幔羽流深处发现的类似同位素。他们说,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卫星是在几百年前的一次碰撞或爆炸中诞生的。当深入挖掘时,研究小组在玄武岩中发现了亚毫米级的玻璃颗粒,它们保留了同位素特征,就像远古时代的微型时间胶囊。而且,由于这些样本来自一个永远不会暴露在太阳风中的地区,他们说地球很可能诞生了月球,特别是考虑到同位素与地球深处的同位素如此接近。归根结底,月球的起源仍然是一个有点神秘的问题。但是,如果这项研究确实被证明是真实的,而且科学家们发现的证据被更多的信息所验证,我们就可以最终了解我们星球的卫星是如何产生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433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433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