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最强紫外辐射 亮度40亿亿倍于太阳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最强紫外辐射亮度40亿亿倍于太阳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带领团队研究后发现,GRB220101A的光学辐射其实是被红移过的紫外光子,被吸收效应非常严重,达到地球之前已经损失了约99%,也就是实际的辐射流量是观测值的约100倍,这表明它是一个极其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经过分析得知,GRB220101A的绝对星等达到了-39.4,这也是人类目前探测到的唯一一个绝对星等亮于-39等的光学紫外辐射源。GRB220101A的紫外光学辐射光度约为太阳的40亿亿倍,打破了2008年发现的GRB080319B保持长达14年的记录。上图中,从上到下,除了两个GRB伽玛暴,分别是类星体QSOJ2157-3601、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TDEAT2021lwx、银河系、千新星KAT2017gfo...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77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772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外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

中外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由多国合作研制的雨燕卫星专门用于伽马暴研究,它能在发现伽马暴之后,迅速把定位信息传到地面,指引地面望远镜开展观测。2022年1月1日,该卫星探测到了一个新的伽马暴GRB220101A。科学家发现其光学紫外耀发很明亮,但辐射的光子在达到地球之前已经损失了约99%,其实际的辐射流量是观测值的约100倍,这表明GRB220101A是一个极其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雨燕卫星拍到的GRB220101A光学紫外耀发阶段。(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供图)“随后,研究团队基于雨燕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提出新的饱和数据处理方法,发现GRB220101A的绝对星等达到了-39.4等,这是人类目前探测到的唯一一个绝对星等亮于-39等的光学紫外辐射源。”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金志平说,GRB220101A的辐射光度约为太阳的40亿亿倍,打破了此前另一个伽马暴保持14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哈勃空间望远镜拍到的GRB220101A光学余辉阶段。(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供图)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表示,本次发现的GRB220101A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事件之一,表明宇宙中一些黑洞诞生时会产生极其极端的物理环境,产生极高能量和非常接近光速的准直喷流。“此次发现除了可研究伽马暴中心引擎、喷流形成、辐射机制等物理过程外,如此亮的事件即使发生在宇宙的‘婴儿时期’也可被大量的望远镜探测到,从而为研究早期宇宙提供关键数据,如宇宙膨胀、恒星形成历史、再电离等。”范一中说。该研究由范一中、金志平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发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80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800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年轮记录的宇宙辐射事件和太阳耀斑基本无关

科学家发现年轮记录的宇宙辐射事件和太阳耀斑基本无关天文学中有一个悖论:宇宙已有数十亿年的历史,但望远镜和对宇宙的现代研究出现只有几个世纪。因此,科学家希望通过树木年轮等一些不太可能的来源,来获取比伽利略研究更早的宇宙事件数据。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310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3100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一个太阳黑子上方发现了类似地球极光的无线电辐射

科学家在一个太阳黑子上方发现了类似地球极光的无线电辐射科学家在一个太阳黑子上方发现了类似地球极光的无线电辐射。图中粉色-紫色条纹代表无线电辐射,粉色代表频率较高的无线电信号,距离太阳黑子较近;紫色代表频率较低的无线电信号。细线代表太阳黑子上方的磁场线。太阳黑子是太阳底部的黑暗区域。资料来源:SijieYu这种射电暴以前只在行星和其他恒星上观测到过,而在太阳黑子--太阳上一个相对凉爽、黑暗、磁性活跃的区域--上方约25,000英里(40,000公里)处被探测到。位于纽瓦克的新泽西理工学院的余思杰(SijieYu)说:"这种太阳黑子射电发射是首次探测到,"他是2024年1月出版的《自然-天文学》(NatureAstronomy)上一篇报道这一发现的论文的第一作者。这项研究于2023年11月首次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恒星,以及产生类似射电辐射的遥远恒星的行为。洞察太阳和恒星现象太阳经常发射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短射电暴。但Yu的团队利用新墨西哥州的KarlG.Jansky超大阵列探测到的射电暴却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这些太阳黑子射电暴还具有其他特征--例如它们的光谱(或不同波长的强度)和偏振(无线电波的角度或方向)--更像是地球极区和其他有极光的行星产生的无线电辐射。在这张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于2016年4月11日拍摄的太阳图像中,科学家们在左上方看到的大黑子上方探测到了类似极光的射电爆发。图片来源: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在地球(以及木星和土星等其他行星)上,当太阳粒子被行星磁场卷入,并被拉向磁场线汇聚的两极时,极光就会在夜空中闪烁。当它们向极地加速时,这些粒子会产生频率约为几百千赫兹的强烈无线电辐射,然后撞击大气层中的原子,使它们发出极光。Yu团队的分析表明,太阳黑子上方的射电暴很可能是以类似的方式产生的--当高能电子被太阳黑子上方的汇聚磁场困住并加速时。但与地球极光不同的是,太阳黑子产生的射电暴频率要高得多--从数十万千赫兹到大约一百万千赫兹。这是太阳黑子磁场比地球磁场强数千倍的直接结果。扩大对恒星活动的了解此前在某些类型的低质量恒星上也观测到过类似的射电辐射。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除了之前提出的极区极光之外,类似极光的射电辐射可能来自这些恒星上的大光斑(称为"星斑")。"这一发现令我们兴奋不已,因为它挑战了太阳射电现象的现有概念,为探索太阳和遥远恒星系统中的磁活动开辟了新途径。NASA不断壮大的太阳物理学舰队非常适合继续调查这些射电暴的源区,"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太阳物理学家和太阳射电研究员NatchimuthukGopalswamy说。"例如,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持续监测太阳的活跃区域,这些区域很可能会产生这种现象"。与此同时,Yu的研究小组计划重新研究其他太阳射电暴,看看是否有与他们发现的极光样射电暴类似的太阳射电暴。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确定以前记录的一些太阳射电暴是否可能是这种新发现的发射的实例。"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48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480.htm

封面图片

天文学家观测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宇宙爆炸:亮度为太阳2万亿倍

天文学家观测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宇宙爆炸:亮度为太阳2万亿倍据《卫报》5月11日报道,发表于《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天文学家观测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宇宙爆炸。此次爆炸被命名为AT2021lwx,可追溯到80亿光年之外,迄今已持续3年多。AT2021lwx的亮度是已知超新星的10倍以上,也是有记录以来能量最高的一次爆炸。南安普顿大学的天文学家怀斯曼博士表示:“我们估计这个火球大小是太阳系的100倍,亮度是太阳的2万亿倍。在三年内,这次爆发释放的能量大约是太阳在其100亿年生命周期中释放能量的100倍。”本次爆炸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兹威基瞬变设施于2020年首次检测到。该设施发现夜空的亮度突然增加,这可能预示着发现超新星,或有小行星和彗星经过。这一发现最初并不突出,但进一步观测后,天文学家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发现。爆炸超出了超新星的合理范围,因此天文学家转而认为这是一起潮汐中断事件(编者注:这指的是当一个物体,如一颗恒星,游荡在离黑洞太近的地方,并被黑洞强烈引力产生的潮汐力摧毁),这是另一种在夜空中引起明亮闪光的常见情况。然而,模拟结果表明,AT2021lwx的形成可能需要一颗1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遇到如此巨大的恒星非常罕见,因此我们认为它更有可能是一团更大的气体云。”怀斯曼说。最终,科学家们认为,AT2021lwx的形成是巨大的气体云坠入超大质量黑洞的结果。气体云可能源于围绕黑洞的尘埃“甜甜圈”,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它为什么脱离轨道,并落入黑洞。AT2021lwx并不是有史以来最明亮的爆炸。去年名为GRB221009A的伽马射线爆发更明亮,但它只持续了几分钟。相比之下,AT2021lwx目前仍然很强劲,这意味着它的整体能量释放要大得多。...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92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928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勇紫外光揭示了2.4亿年前的贝壳隐藏的秘密

科学家勇紫外光揭示了2.4亿年前的贝壳隐藏的秘密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KlausWolkenstein将紫外线照射在可追溯到2.4亿年前的中生代的贝壳上。结果是美丽的,这让米色和灰色的化石扇贝发出了橙色、黄色和红色的光芒。Wolkenstein上周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四个化石扇贝壳在紫外光下显示出不同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的条纹色调。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说:"人眼不可见的紫外线激发了化石中的有机化合物,导致它们发光。这显示了令人惊讶的各种颜色图案:不同的条纹、人字形和火焰图案的变化。"现代扇贝在紫外光下不发荧光,根据Wolkenstein的说法,化石壳中在紫外线下发光的化合物是在化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出现的颜色也因化石来自的地区不同而不同。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用紫外线来检查更近代的软体动物化石,但Wolkenstein的工作表明该技术可以适用于更古老的标本。该大学称Wolkenstein的研究对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荧光颜色图案"。发光的贝壳帮助这些过去的遗迹变得生动,突出了我们星球过去的海洋动物的多样性和美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17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1771.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定位”太阳新方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定位”太阳新方法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消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颜毅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准确位置。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根据新华社报道,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是采用综合孔径成像方法,在厘米、分米段获得高时间、空间和频率分辨率的太阳射电图像。作为先进的新一代太阳专用射电干涉设备,MUSER将极大地扩展太阳射电探测能力,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打开新的观测窗口,被国际权威学者认为是国际现有射电日像仪设备的跨越式进步。综合孔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在天文射电望远镜成像上,即把众多小口径望远镜系统综合在一起,等效形成一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测效果,从而获取到较高空间角分辨的图像。然而,由于仪器误差以及信号传播效应的影响,校准特别是相位校准(影响图像位置确定)在综合孔径成像技术中至关重要。颜毅华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数年来的MUSER太阳射电图像处理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综合孔径望远镜阵列相位定标校准方法,在定标点源偏离原点的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获得了该偏差对综合孔径成像结果影响的通用理论公式。基于这个新公式,团队研究人员可以对MUSER观测图像进行校准,从而得到准确的太阳射电图像。颜毅华介绍,这研究不仅仅优化了当前MUSER成像校准方法,而且还对一般射电综合孔径成像理论弥补上了几十年来缺失的重要一环,使得综合孔径方法成了一个封闭的完备理论,即根据综合孔径理论本身就可以完成绝对定位。论文审稿人认为,本研究方法可以利用一个未知位置校准点源来对射电望远镜的图像进行校准,并且可以通过迭代计算出校准源具体位置,从而获取到真实的射电图像,也就是在浩瀚宇宙中给太阳“定位”。发布:2022年10月26日10:09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