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口径世界最大 中国天眼获纳赫兹引力波重大突破

500米口径世界最大中国天眼获纳赫兹引力波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6月29日在线发表于《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研究员李柯伽介绍说,“利用FAST,我们对57颗毫秒脉冲星开展了长期系统性监测,同时将这些毫秒脉冲星组成了银河系尺度大小的引力波探测器,以搜寻纳赫兹引力波。”最终在深入分析FAST收集的3年5个月的数据之后,CPTA团队找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不过,限于观测时间较短,研究人员暂时还无法确定纳赫兹引力波的主要物理来源。纳赫兹引力波是一种频率很低的引力波。探测纳赫兹引力波有助于天文学家理解宇宙结构的起源,洞察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天体即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演化及并合过程。在这方面,欧美之前已经追踪、研究了20多年。据悉,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截至今年7月,它共观测发现660颗脉冲星。依靠它,我国探测宇宙天体的能力拓展到了137亿年前。在射电天文领域,我国已从落后,发展为领先世界20年。FAST由我国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从2021年开始,中国天眼’将向全球开放,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使用这台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一起为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79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799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关键证据据中新社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这项纳赫兹引力波研究重要成果论文,星期四(6月29日)在中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RAA)在线发表。作为引力波的一种,对频率低至纳赫兹的引力波进行探测,将有助于天文学家理解宇宙结构的起源,探测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天体即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演化及并合过程,也有助于物理学家洞察时空的基本物理原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说,后续将充分发挥FAST脉冲星测时精度国际领先优势,加快纳赫兹引力波探测科研攻关,积累更长期的观测数据,逐步发表更高精度的探测结果,打开人类利用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宇宙的新窗口。同时,该台还将积极推进FAST扩展和升级,基于脉冲星测时阵列方法,实现纳赫兹引力波事件的常规观测,从而建成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并开启更高灵敏度和更高分辨率的低频射电观测研究新纪元,将中国加快建设成为引力波天文和射电天文强国。——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完成,相关成果6月29日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在线发表。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由于更大质量的天体产生的引力波频率更低,对频率低至纳赫兹(10的负9次方赫兹)的引力波进行探测,对于理解超大质量黑洞、星系并合历史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天眼”俯拍图(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文章通讯作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研究员李柯伽介绍,纳赫兹引力波由于频率极低,周期长达数年,波长可达数光年,使得探测工作十分具有挑战性。利用大型射电望远镜对一批自转极其规律的毫秒脉冲星进行长期测时观测,是目前已知探测纳赫兹引力波的唯一手段。此项研究中,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对57颗毫秒脉冲星进行了长期系统性监测,基于独立开发的软件,对时间跨度为3年5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4.6西格玛置信度水平(误报率小于五十万分之一)上发现了具有纳赫兹引力波特征的四极相关信号的证据。“中国天眼”全景图(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纳赫兹引力波探测灵敏度强烈依赖于观测时间跨度。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科研团队已分别开展了约20年的纳赫兹引力波搜寻,CPTA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中国天眼’优良性能,以数据精度、脉冲星数量和数据处理算法上的优势,使我国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和研究同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院士说。据介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将进一步加快纳赫兹引力波探测科研攻关,积累更长期的观测数据,助力打开利用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宇宙的新窗口。...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85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8593.htm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 FAST 已发现超 900 颗新脉冲星

“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其中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之一的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发现了650余颗脉冲星。900余颗脉冲星中至少包括120颗双星脉冲星、170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将利用FAST解决射电天文领域核心技术问题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将利用FAST解决射电天文领域核心技术问题中新社贵州平塘8月27日电(周燕玲)8月26日至27日,秒聚青科·走近中国天眼创新论坛在贵州平塘举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总工程师姜鹏在论坛上表示,在稳定运行和提升性能时,未来FAST的巡天效率将实现数量级的提升,并利用FAST解决中国射电天文领域的核心技术问题。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于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平塘落成启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数据显示,FAST验收以来年运行机时达6200个小时,其卓越性能和稳定运行催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姜鹏介绍说,由于中国射电天文领域起步较晚,射电天文领域的核心关键问题主要是在接收机方面,未来会利用FAST这个平台,并结合技术研发团队的努力,争取5年内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研制先进的接收机系统。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的脉冲星超660颗,基于FAST观测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超过百篇。FAST的高灵敏度观测还发现了重复快速射电暴及偏振角变化,揭示快速射电暴来源于遥远宇宙的磁星。据了解,FAST已开展脉冲星计时系统研制和先进接收机系统研制,未来FAST还将深入脉冲星搜索、快速射电暴、中性氢巡视、星际的形成以及引力波探测的科学研究。(完)...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95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9543.htm

封面图片

物理学家借助极为低沉的引力波聆听宇宙最深层的节奏

物理学家借助极为低沉的引力波聆听宇宙最深层的节奏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这项新研究的共同作者杰夫-德洛尔博士说:"这些波从宇宙最遥远的角落到达我们身边,能够影响光的传播方式。研究这些来自早期宇宙的波将帮助我们建立宇宙历史的完整图景,这与之前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类似。"德洛尔和他的合著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威廉-德洛克(WilliamDeRocco)于2月26日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引力波类似于太空中的涟漪。与声波或海浪一样,引力波的频率和振幅也各不相同,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引力波的起源和年龄。到达我们身边的引力波振荡频率极低,远低于人耳能探测到的声波。过去探测到的一些最低频率低至1纳赫兹。"作为参考,"德洛尔解释说,"鳄鱼咆哮产生的声波频率都比这个频率高出约1000亿倍--这些都是非常低频的声波。"他们的新探测方法基于对脉冲星的分析,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会以极有规律的间隔发射无线电波。德洛尔假设,搜索这些脉冲到达时逐渐减慢的速度,可能会发现新的引力波。通过研究现有的脉冲星数据,德洛尔能够以比以往更低的频率搜索引力波,将我们的"听力范围"扩大到低至10皮赫兹的频率,比之前探测到的纳赫兹级引力波低100倍。虽然以前已经探测到频率在纳赫兹左右的引力波,但科学界对其起源却知之甚少。目前有两种理论。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波是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合并的结果,如果属实,研究人员将有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这些位于每个星系中心的巨大天体的行为。另一种主要理论认为,这些波是由宇宙历史早期的某种大灾难事件产生的。通过研究频率更低的引力波,他们或许能够区分这些可能性。德洛尔说:"展望未来,下一步是分析更新的数据集。我们使用的数据集主要来自2014年和2015年,从那时起,大量的脉冲星观测已经展开。"德洛尔还计划利用UF的HiPerGator超级计算机对模拟数据进行模拟,以进一步揭开宇宙历史的面纱。该超级计算机可以高效运行大型复杂模拟,大大缩短分析数据所需的时间。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6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665.htm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FAST启用7年发现超740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FAST启用7年发现超740颗脉冲星据了解,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残骸,是研究宇宙极端环境中物理规律的理想实验室。随着脉冲星发现数量的不断增加,科学家们未来可通过脉冲星测试阵列,寻找引力波存在的证据,或通过脉冲星测时,建立自主可控的时间基准体系。姜鹏指出:“这700多颗(脉冲星),它只是给你提供了一种条件。你有这个发现能力,你才有可能发现我们期待发现的这种奇异的脉冲星。我们更期待的是发现一种特别种类的脉冲星,比如是跟黑洞相互配对的这种双星系统,那我们就可以在更极端的引力场条件下,检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据介绍,2023年,科研人员除了要确保FAST系统顺畅运行、发现宇宙中更多的奥秘以外,先导阵列方面的建设计划也已在筹备中。资料显示,FAST由我国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28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280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