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阵列探测发现了时空背景的扭曲

脉冲星阵列探测发现了时空背景的扭曲脉冲星计时阵列拾取引力波背景的艺术家印象,这一点已经首次实现了这些都是较高频率的信号,是来自黑洞和中子星等密集物体之间碰撞的短而尖锐的"呼喊"。但是,人们早就预测到,应该还有一种引力波的背景嗡嗡声,有低得多的频率信号,从较慢的事件中弥漫在宇宙中。现在,天文学家们已经探测到了这些低语。这一突破的关键是使用了一种不同类型的探测器。以前的观测是通过LIGO、Virgo和KAGRA进行的,这些地下设施将激光射入长长的隧道,并观察微小的扭曲,这可能表明引力波已经滚过并使光束稍微弯曲。但是新的探测是在银河系范围内进行的,使用的是脉冲星阵列。这些坍塌恒星的残余物具有强大的磁场,并发射出像灯塔一样旋转的电磁信号束。重复出现的信号是如此精确,可以预测到纳秒的几分之一,使它们成为一种宇宙原子钟。当引力波冲过时--即使是非常低频的引力波也会在物理上拉伸或缩小与这些脉冲星的距离,使信号稍稍提前或推迟到达。NANOGrav项目对银河系的68颗脉冲星网络进行了15年的观测,观察它们的程序是否出现了微小的中断。这些慢波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通过,因此,只有通过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收集数据,研究人员才能够像预测的那样,探测到一致的低频引力波背景信号。LIGO和其他探测器听到的鸣叫声来自于质量为几个太阳的碰撞物体,而这个背景信号被认为是来自于质量大得多、速度慢得多的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合并,其质量要大几百万倍。该团队几年前提出了第一个初步结果,但随着更多的工作,现在已经更有把握地宣布了这一探测。这是在考虑了大量的其他因素之后的结果。NANOGrav团队成员MicheleVallisneri说:"为了弄清引力波的背景,我们必须确定众多混乱的影响,例如脉冲星的运动、银河系中自由电子造成的扰动、射电观测站参考时钟的不稳定性,甚至太阳系中心的精确位置,我们在NASA的朱诺和卡西尼任务的帮助下确定这一位置。"该团队说,随着更多的望远镜在未来几年上线加入该项目,探测结果只会变得更加精确。这项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的一系列论文中。该团队在下面的视频中描述了这项工作:...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87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871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FAST 已经发现了 883 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FAST已经发现了883颗脉冲星图片截自央视新闻频道那么,脉冲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找,找到以后又有什么用呢?今天咱们就来仔细聊聊,顺便再跟大家分享点关于FAST的小八卦。脉冲星是指疯狂闪烁的星吗?先说说“脉冲星”。从地球看来,脉冲星是周期性地闪烁电磁脉冲的天体,脉冲间隔极短,从几毫秒到上百秒不等。不过,脉冲星并不是真的在闪烁,所谓脉冲,只是脉冲星以发疯般的速度旋转造成的假象。那脉冲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恒星“内心拉扯”的结果。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正常”恒星,内部都有两股力量在相互抗衡:引力驱使恒星物质向核心坠落,而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则把物质向外推。核聚变的燃料总有用完的一天,所以引力总能最终赢得这场角力。当一颗大质量恒星(例如,超过8倍太阳质量)最终耗尽所有燃料时,它就会向中心坍缩,发生猛烈的内爆,再向外弥散,迸发出一朵绚烂的“烟花”。这个过程叫做“超新星爆发”。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金牛座的“天关”星宿附近爆发过一颗超新星,白天可见23天,夜晚可见22个月。这起超新星爆发被中国的天文学家记录下来,史称“天关客星”。尘烟散去,在恒星原来的位置,可能会留下一颗非常致密的天体——中子星。在其内部,原子结构不复存在,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与质子结合为中子。中子星的质量超过1.4个太阳,直径却只有十几公里。换句话说,每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相当于全球人类的质量总和!中子星还继承了恒星残余质量的旋转角动量。在同样的角动量下,转速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每每看到,冰舞运动员在旋转时把双臂收拢或举到头顶,就会猛然滴溜溜地转得飞快。同理,当恒星坍缩为中子星后,转速会成亿倍地飙升。脉冲星的射电脉冲扫过地球。MichaelKramer制作中子星具有强磁场,驱动其周围的带电粒子,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束,从它的两个磁极喷涌而出。如果随中子星自转的辐射束正好扫过地球,我们就能测到周期性的射电脉冲,就好比某些迪厅的特效灯总是在转圈圈,虽然灯光一直开着,但从一个方向看过去就时亮时暗。嗯,这么一比喻,那脉冲星可以说属于是恒星的遗体在自己坟头蹦迪了……前面提过的天关客星,就留下了一颗周期33毫秒(每秒自转30圈)的脉冲星,抛散出的渐冷烟花则是著名的蟹状星云。蟹状星云。图源NASA在全球发现的3000多颗脉冲星中,绝大多数是中子星,但也有2颗是白矮星(还保有原子结构的低质量恒星遗骸):天蝎座AR和宝瓶座AE。FAST可不是“快”的意思大部分脉冲星在可见光波段没有显著辐射,而在射电波段看起来比较亮。幸运的是,在地球这边,大气层对射电波段相当优待,透明度极高,所以射电望远镜特别适合在地面上观测脉冲星。地球大气层对各波长电磁波的屏蔽。图源NASA接下来就说说咱们的FAST。FAST的名字来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ApertureSphericalradioTelescope)的英文缩写。这座巨型单碟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dàng),依照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洼地而建,2011年开工,2016年落成,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的全口径均有反射面的射电望远镜(俄罗斯的RATAN-600口径虽有576米,却只有细细一圈反射环)。FAST鸟瞰。图源FAST官网——顺便说说,大家可能觉得FAST这个缩写听起来很酷,而全称却显得太直白了。没办法,“缩写不明觉厉,全称真没创意”这是天文界的传统,比如TMT是“30米望远镜”,VLT是“甚大望远镜”,ELT是“特大望远镜”,EELT是“欧洲特大望远镜”。韦布空间望远镜听起来是不是还算正常?可它最初的名字其实是“下一代空间望远镜”(相对于哈勃而言)……为什么射电望远镜都这么大?这是因为在相同的分辨率需求下,要观测的波长越长,“锅”的口径就得越大,不然就看不清了。在红外波段工作的韦布望远镜比主攻可见光的哈勃望远镜口径要大(6.5米vs2.4米),而射电望远镜要观测的波段,比这俩还要高5、6个数量级,那是真非往大了整不可了,口径就是正义用在这里是一点都没错。细心的读者可能还有两个疑问:①球面实际上无法将遥远星光汇聚到单一焦点,得用抛物面才行,FAST为何要做成球面望远镜?②一口大锅这么摆在地上,岂不是只盯着天顶一点,就算随着地球自转,也只能扫描天顶所在的这个圆?实际上,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也是科普的时候使用简略类比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形状的关系,我们很喜欢把各类射电望远镜称为“锅”。但是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也会被误导,容易觉得FAST也像咱们家炒菜的大铁锅一样,硬邦邦一整个,形状不会改变,但实际上,FAST的身段灵活得很。FAST由4450片反射板拼成,通过电机驱动,这些反射板能够改变姿态,当一片区域的反射板在统一指挥下规律地调整,就能在“锅”里泛起一片“涟漪”,改变镜面的形状。经“FAST之父”南仁东和团队的计算,只需和球面偏离0.47米,就可以把口径300米的球面改成抛物面,把射电信号聚焦在一点。所以,在任意时刻,FAST只有一片口径300米的圆形工作区域。通过反射板的齐心协力地调整,这个工作区能在“锅”里自如“漂移”,所以可观测天区的范围相当广。倘若保持完整的300米口径,能从北纬52.2°(工作区紧贴锅南沿)观测到南纬0.6°(工作区紧贴锅北沿)。如果愿意牺牲一点有效口径,则可以覆盖北纬65.8°到南纬14.2°的天空。FAST光路,黄色虚线是抛物面工作区·图源南仁东《FAST项目介绍》观测脉冲星有什么实际应用?FAST发现这么多脉冲星,那么观测脉冲星有什么实际应用?它的用处还真不少。当脉冲星发来的信号穿越星际时,会被沿途的电离气体阻碍,造成延迟。路程越长,电离气体越多,迟到越厉害。如果知道了脉冲星离我们有多远,再通过精密测量延迟的程度,就能反推信号沿途的星际介质分布情况。影响脉冲星信号的还有磁场,当电磁信号经过磁场时,它的偏振属性会被改变,磁场越强,改变幅度越大。测量信号的偏振,能够反推信号沿途的磁场分布情况。当超大质量天体扰动时空时,会产生引力波,改变脉冲星信号到达我们的时间。所以通过精确测量脉冲星周期的起伏,可以探测引力波。倘若能发现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观测一个稳定输出的天体和一个扭曲时空的天体如何搅拌乾坤,就更能检验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大大推动基础物理研究。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有些在长期表现上堪与原子钟媲美,并且它们“永不断电”,可比原子钟皮实多了。将脉冲星和原子钟结合起来,可以建立长时间稳定的精准时间系统,甚至用于星际导航。旅行者“地球之声”金唱片左下方以14颗脉冲星指示太阳系的方位。图源NASA最后总结一下,FAST和它发现的脉冲星们,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而这些发现,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够帮助人类在星海中航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11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1159.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探测到来自脉冲星的极高能伽马射线

科学家探测到来自脉冲星的极高能伽马射线科学家探测到来自脉冲星的极高能伽马射线,其能量高达20TeV,相当于可见光能量的10万亿倍。这一发现挑战了对脉冲星的传统认知。脉冲星是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恒星残骸,几乎完全由中子构成,旋转极快,密度极高,一茶匙物质的质量就超过50亿吨。脉冲星会像宇宙灯塔那样发射旋转的电磁辐射束。如果辐射扫过太阳系,我们就会定期观察到辐射的闪光。Vela脉冲星此前观测到的伽马射线能量在GeV范围内,但利用位于纳米比亚的H.E.S.S.天文台,天文学家在TeV能量范围内观测到了辐射。来源,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脉冲星为何“失踪”? 一项新发现提供了一些答案

脉冲星为何“失踪”?一项新发现提供了一些答案毫秒脉冲星(MSPs)是进化的中子星,具有短暂的自旋周期,在低质量的X射线双星阶段经历了广泛的质量转移。MSPs的形成经常发生在球状星团(GCs)中,球状星团是由数万或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集合。然而,直到最近,只有一颗毫秒脉冲星在NGC6397中被探测到,这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两个球状星团之一。现在,科学家们不仅在我们邻近的气相色谱中发现了第二颗脉冲星,而且他们还进一步了解了其他脉冲星“失踪”的原因。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68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6857.htm

封面图片

发现蜘蛛脉冲星的缺失环节 天文学家验证了长期存在的理论

发现蜘蛛脉冲星的缺失环节天文学家验证了长期存在的理论M71E(图中右侧的脉冲星双星)、FAST(图中底部)和球状星团M71(背景)的照片。图片来源:ScienceApe/CAS/NAOC这些发现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第一颗脉冲星发现于1967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3000个这样的迷人天体,它们像天空中的陀螺一样有规律地快速旋转。有些脉冲星位于双星系统中,与伴星一起运行。如果两颗恒星靠得很近,脉冲星就会吞食伴星的物质来保持旋转。开始时,伴星很重。但当脉冲星"吃掉"伴星后,两颗恒星就会靠得更近,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绕着对方旋转。相反,随着伴星质量减小,重量变轻,脉冲星就无法继续"掠夺",从而将伴星推开。因此,脉冲星的轨道速度减慢了。这种行为让人联想到雌性蜘蛛吃掉雄性蜘蛛,因此天文学家将这两个阶段的天体分别以红背蜘蛛和黑寡妇蜘蛛命名。它们被统称为蜘蛛脉冲星。从红背蜘蛛到黑寡妇蜘蛛的演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最长可达数亿年。在此之前,只有处于红背蜘蛛和黑寡妇状态的双脉冲星系统被探测到,中间状态尚未发现。原因在于,该理论预测的中间状态脉冲星的轨道周期会非常短,而且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给观测带来了挑战。因此,蜘蛛脉冲星系统从红背星到黑寡妇星的演化理论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明。然而现在,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证实了这种演化路径的可能性。研究小组利用FAST的长期观测发现了一个蜘蛛脉冲星系统,它的轨道持续时间是迄今发现的最短的,只有53分钟。根据观测过程中的各种迹象,研究人员确定该系统处于从红背到黑寡妇演化路径上的中间状态,从而填补了蜘蛛脉冲星演化理论中缺失的一环。"双星的轨道几乎是面对面的,这样的系统极为罕见。FAST利用其极高的探测能力,在浩瀚的星海中发现了它。这填补了蜘蛛脉冲星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空白,体现了[FAST]前所未有的灵敏度。"《自然》杂志的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脉冲星双星系统"。这一发现将脉冲星双星系统最短轨道周期的记录缩短了约30%,表明蜘蛛脉冲星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未知的新过程"。这项工作是与贵州大学、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合作完成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03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0327.htm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 FAST 已发现超 900 颗新脉冲星

“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其中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之一的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发现了650余颗脉冲星。900余颗脉冲星中至少包括120颗双星脉冲星、170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

“中国天眼”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根据科技日报报道,自启用以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报道介绍,“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是全球搜寻脉冲星效率最高的射电望远镜,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去年10月,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尺度大约为200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结构,比银河系大20倍,也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