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全球主要城市的看不见的危机:地下气候变化威胁城市稳定

潜伏在全球主要城市的看不见的危机:地下气候变化威胁城市稳定研究人员还报告说,过去的建筑损坏可能就是由这种温度上升造成的,并预计这些问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存在。芝加哥河套地区测量到的地面温度。图片来源:AlessandroRottaLoria/西北大学尽管气温上升对我们的基础设施构成了威胁,但研究人员也将其视为一个潜在的机遇。通过捕捉地下交通系统、停车场和地下室设施排放的废热,城市规划者可以减轻地下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将这些热量重新利用为尚未开发的热能资源。该研究报告将于今天(7月11日)发表在《通信工程》(《自然》旗下期刊)上。这是第一项量化地下热岛引起的地面变形及其对民用基础设施影响的研究。西北大学的AlessandroRottaLoria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说:"地下气候变化是一种无声的危害。由于温度的变化,地面正在发生变形,而现有的民用结构或基础设施在设计上都无法承受这些变化。虽然这种现象不一定会危及人们的安全,但会影响地基系统和整个民用基础设施的正常日常运行。"西北大学博士生AnjaliNaiduThota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芝加哥环形路地下的一根管道上。资料来源:西北大学"芝加哥粘土在受热时会收缩,就像许多其他细粒土壤一样。由于地下温度升高,市中心的许多地基都在缓慢但持续地发生不必要的沉降。换句话说,你不需要生活在威尼斯,也可以生活在一个正在下沉的城市--即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完全不同"。罗塔-洛里亚是西北大学麦考密克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什么是地下气候变化?在全球许多城市地区,热量不断从建筑物和地下交通扩散,导致地面以惊人的速度升温。先前的研究人员发现,城市地下的浅表层每十年升温0.1至2.5摄氏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地下气候变化"或"地下热岛",已知会导致生态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和健康问题(包括哮喘和中暑)。但是,直到现在,地下气候变化对民用基础设施的影响仍未得到研究和了解。芝加哥环形路地下一个温度传感器的特写。资料来源:西北大学"如果你想到地下室、停车场、隧道和火车,所有这些设施都会持续散发热量,"RottaLoria说。罗塔-洛里亚说:"一般来说,城市比农村地区更热,因为建筑材料会周期性地截留人类活动和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然后将其释放到大气中。这个过程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其地表下的对应过程,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驱动的。"近年来,RottaLoria和他的团队在芝加哥河套地区的地上和地下安装了150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无线网络。这包括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地铁隧道、地下停车场以及下瓦克路等地下街道安装传感器。为了进行比较,研究小组还在格兰特公园埋设了传感器,格兰特公园是密歇根湖畔的一片绿地,远离建筑物和地下交通系统。智能手机接收来自地下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来源:西北大学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显示,Loop地下的温度通常比格兰特公园地下的温度高10度。与未受干扰的地面温度相比,地下结构中的空气温度可高达25度。当热量向地面扩散时,会对随着温度变化而膨胀和收缩的材料造成巨大压力。RottaLoria说:"我们将芝加哥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但地下气候变化在全球几乎所有密集的城市地区都很常见。所有遭受地下气候变化影响的城市地区都容易出现基础设施问题。"缓慢下沉在收集了三年的温度数据后,RottaLoria建立了一个三维计算机模型,模拟从1951年(芝加哥建成地铁隧道的年份)到今天的地面温度演变过程。他发现这些数值与实地测量值一致,并通过模拟预测了2051年之前的温度变化情况。RottaLoria还模拟了地面在温度升高时的变形情况。一些材料(软粘土和硬粘土)在受热时会收缩,而另一些材料(硬粘土、沙子和石灰石)则会膨胀。芝加哥河套地区的三维渲染图。彩色圆点标记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图片来源:AlessandroRottaLoria/西北大学根据模拟结果,温度升高会导致地面膨胀并向上扩展多达12毫米。同时,气温升高也会导致地面收缩并向下凹陷--在建筑物重量的作用下--多达8毫米。虽然这看起来很微妙,人类也无法察觉,但这种变化超过了许多建筑构件和地基系统在不影响其运行要求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范围。RottaLoria说:"根据我们的计算机模拟,我们发现地面变形可能非常严重,以至于导致民用基础设施的性能出现问题。建筑物不会突然倒塌。建筑物下沉的速度非常缓慢。对结构和基础设施的适用性造成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地下气候变化很有可能已经造成了裂缝和地基沉降过大,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收集热量由于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在地下气候变化出现之前就设计了大多数现代建筑,因此他们在设计建筑时并没有考虑到我们今天所经历的温度变化。尽管如此,现代建筑仍将比中世纪等较早时期的建筑更好。RottaLoria说:"在美国,建筑物都相对较新。RottaLoria说:"欧洲城市的建筑非常古老,更容易受到地下气候变化的影响。由石头和砖块建成的建筑采用了过去的设计和建造方法,通常与城市当前运行相关的扰动处于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与地下热岛相关的热扰动会对此类建筑产生不利影响。"亚历山德罗-罗塔-洛里亚(AlessandroRottaLoria)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安加利-奈杜-托塔(AnjaliNaiduThota)在整个芝加哥地下放置温度传感器。资料来源:AnnieSpeicher/媒体与技术创新/西北大学展望未来,RottaLoria表示,未来的规划战略应整合地热技术,以收集废热并将其输送到建筑物中用于空间供暖。规划者还可以在新建和现有建筑上安装隔热装置,以尽量减少进入地下的热量。"最有效、最合理的方法是隔离地下结构,使浪费的热量降到最低。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地热技术就提供了在建筑物中有效吸收和再利用热量的机会。我们不希望使用主动冷却地下结构的技术,因为这需要消耗能源。目前,有无数种解决方案可以实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2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27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由于气候变化 美国城市建筑用电量未来可能激增110%

由于气候变化美国城市建筑用电量未来可能激增110%俄克拉荷马大学助理教授王成浩领导的一项研究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该研究探讨了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环境中城市规模的建筑能耗将如何演变这一关键问题。化石燃料约占美国城市中心所有建筑能源使用量的40%,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称,美国城市中的住宅和商业建筑是主要的能源消耗者(39%)和温室气体排放者(28%)之一。了解城市未来的能源使用情况,对于制定气候变化减缓战略、提高能源效率、制定和实施能源和环境法规、政策和激励计划,以及增强我们社会在未来气候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都非常重要。先前的研究和当前的研究目标他说:"以前的研究在估算国家或州一级的能源使用如何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我们对城市尺度的理解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全球城市致力于实现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城市规模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势在必行。"研究团队成员包括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珍妮特-雷纳(JanetReyna)和亨利-霍西(HenryHorsey),香港大学的宋纪云、石大川和周钰,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的莎拉-费伦(SarahFeron),斯坦福大学的欧阳祖涛和罗伯特-杰克逊(RobertJackson),以及中国三峡大学的李颖。在零碳电力行业的四种气候变暖情景下,2050年代年能源消耗相对于2010年代的可视化资料。资料来源:王成浩博士他们利用模型模拟和"耦合模型相互比较项目"(CMIP6)数据集的最新未来气候预测,对美国毗连地区的277座城市进行了研究。他们考虑了四种可能的气候变暖情景,包括各种可能的气候变暖情景和两种电力部门情景。"在一种电力行业情景中,我们假设未来不会实施任何碳政策,但我们也包含了一种情景,即假设到2050年电力行业将快速去碳化并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与美国总统拜登在2023年宣布的无碳污染目标类似,"王成浩说。研究结果和影响为了研究未来气候变化下城市建筑能源使用的演变情况,王成浩的团队使用了一种称为能源使用强度(EUI)的指标。EUI是指每年每平方英尺的能耗,计算方法是将建筑物消耗的总能耗除以总建筑面积。"由于气候变化,我们发现与2010年代相比,预计到2050年代,城市规模的建筑EUI将发生不均衡的变化,电力EUI的最大增幅将主要出现在南部、西南部、西部和东南部,增幅将高达7.2%。"俄克拉荷马大学助理教授王成浩领导的一项研究解决了城市环境中城市规模的建筑能耗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将如何演变这一关键问题。资料来源:俄克拉荷马大学他们发现,在温暖的季节和最热的日子里,电力EUI的增长将远远大于全年的变化,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空调的采用率和空间制冷的能源使用量会更高。每升温一度,城市一级的平均空间冷却EUI将增加13.8%。"我们发现,城市夏季高峰建筑用电EUI平均增加10.1%至37.7%。然而,一些城市的增幅将超过110%。这将需要更高的电网容量和更强的抗极端热浪停电的能力,"王说。考虑到发电、输电和配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研究小组还评估了城市建筑所使用的能源来源的潜在变化。"电力部门的去碳化在抑制未来城市建筑的源能耗方面非常有效,但关键是要进一步减少建筑中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王说。"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快速实现未来城市建筑的电气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8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813.htm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提供了气候变化中人类"指纹"存在的明确证据

新研究提供了气候变化中人类"指纹"存在的明确证据最近的研究强调了人类对海面温度(SST)的明显影响,揭示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季节性温度周期的显著变化。这项研究利用各种观测数据集和气候模型,确定温室气体是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作为碳汇的作用以及全球气候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海表温度(SST)季节周期中的人为信号已经从自然变化的噪声中显现出来。海表温度季节周期振幅(SSTAC)变化的地理模式揭示了两个显著特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上升与混合层深度变化有关,而南纬40°至55°之间的强偶极子模式则主要受地表风变化的驱动,"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ClimateChange)上的这项新研究说。"我们发现的证据非常明确。研究基于四组不同的海面海洋温度观测数据,分析了来自不同监测系统的数据,包括卫星记录以及世卫组织海洋研究所自1950年以来通过船只和浮筒收集的海洋测量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提供了相同的故事和相同的结论:SSTAC中的人为信号非常强烈,而且具有非常独特的模式。"佐证和影响在四种不同的观测到的SST产品和51个模型实现的历史气候演变中,模型预测的SSTAC变化模式具有很高的统计置信度。根据各个强迫的历史变化进行的模拟显示,温室气体的增加是SSTAC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为气溶胶和臭氧强迫的贡献较小但很明显。太平洋上的波浪。图片来源: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HannahPiecuch这项研究的灵感来自桑特早先的工作,他从事气候指纹识别工作已有30多年。以前的研究利用卫星记录来识别对流层中上层温度季节周期变化中的人类指纹。然而,这是第一项揭示季节性海面温度气候变化详细模式的指纹研究。气候变化与海洋影响"海面温度的季节周期振幅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强。我们最大的发现之一是,夏季变暖的程度大于冬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海洋混合层深度都在变薄,这会显著放大夏季温度。北半球的变暖更为极端,与海洋盆地面积变小有关。在南半球,我们发现海面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大气变暖引起的风向转变模式驱动的。这项研究驳斥了近期气温变化是自然现象的说法,无论是太阳还是气候系统的内部周期。"桑特说:"就我们正在研究的海洋季节性温度变化而言,自然解释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项研究进一步排除了这样的说法:因为气候变化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不必认真对待。"社会和环境后果海洋表面温度季节性周期中这一强有力的人类指纹预计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广泛影响。这会极大地影响渔业和营养物质的分布。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季节性的影响具有科学、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2023年,海洋上层热量含量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关注。海洋吸收了地球因全球变暖而产生的大约90%的多余热量,在调节地球气候系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温度简直高得离谱。很多人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桑特说。"答案的很大一部分是人类活动使世界海洋逐渐变暖。科学界一直关注海洋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这篇论文表明,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指纹识别也是至关重要的。"海洋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它吸收了我们因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25%的二氧化碳。然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与温度有关。随着海洋变暖,我们必须了解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如何受到影响的。"随着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会产生广泛报道的酸化现象,这会对海洋生物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开始改变海洋的酸碱度,就有可能影响食物链底层生物的结构完整性。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我们现在面临着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这些决定应该基于我们对人类对平均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现实性和严重性的最佳科学理解。"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48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481.htm

封面图片

地球上出现的“暖洞”是否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气候变化灾难?

地球上出现的“暖洞”是否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气候变化灾难?据科学家们说,将能量带到北大西洋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一直被认为是这种冷却的原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地表温度一直在上升,只有北大西洋副极地的一大片区域在整体上冷却,被称为"暖洞"。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上个世纪的暖洞不太可能是由于AMOC的放缓。相反,变暖洞实际上是人类驱动的大气变化的结果。"罗森斯蒂尔学院大气科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何成飞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暖洞不会像好莱坞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导致对人类致命的突发性气候变化事件。"地质记录,如格陵兰岛的冰芯已经表明地球历史上大多数的气候突变是由AMOC的减缓引起的。"变暖的洞被认为是AMOC在今天的一个指纹。它的出现表明AMOC可能不稳定。我们的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观点,"罗森斯蒂尔学院大气科学系的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AmyClement说。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气候模型,这是一个数字地球,可以重现以前的气候变化,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他和他的合作者在一个平静的海洋中运行该模型,以观察北大西洋的温度如何对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造成的大气变化做出反应。由于这里的海洋没有环流,海洋表面温度的每一次变化都由上方的大气条件决定。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大气中的西风向北移动,增强了北大西洋副极地上空的局部风力,并导致了变暖的漏洞。作者说:"这种冷却趋势部分地被温室气体的上升和海面温度的阻尼效应导致的变暖所补偿。这项研究推进了我们将海洋的变化模式归因于不同因素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我们预测海洋在未来将如何变化的能力。"...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31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3105.htm

封面图片

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危及地球上最大的饮用水储备

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危及地球上最大的饮用水储备在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这项研究中,国际研究小组分析了位于不同气候区的洞穴中超过105000个温度测量值,并将它们与相应的地表温度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的协调员、里斯本大学(葡萄牙)科学院生态、进化和环境变化中心(cE3c)生物学家安娜-索菲亚-雷波莱拉(AnaSofiaReboleira)说:"温度变化揭示了地下环境与地表相比三种截然不同的热反应模式,这是一项新发现。"ValeTelheiro,葡萄牙洞穴,是本次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地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图片来源:AnaSofiaReboleira洞穴中记录的所有温度年变化都很小,最小的为0.1摄氏度,最大的为8.8摄氏度。但在某些情况下,洞穴温度反映地表温度的时间略有延迟,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地表温度的变化则迅速反映到地下。也有一些情况出现了相反的模式:地表温度越高,洞穴温度越低(反之亦然),就像热镜子一样。"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洞穴中的平均温度反映了室外的平均温度。其结果是,根据气候变化预测的地表温度上升将反映在地下,"安娜-索菲亚-雷博雷拉解释说。洞穴中栖息着稀有的、未受保护的物种群落--它们能保证水质,并适应生活在非常稳定的环境中,温度变化极小。因此,研究人员警告说:"气温升高的后果绝对无法预测,而且肯定会对可供直接饮用的最大淡水储备的水质造成危害。"AnaSofiaReboleira,这项研究的协调人,里斯本大学(葡萄牙)科学学院生态、进化和环境变化中心(cE3c)的生物学家。图片来源:罗莎-佩雷拉"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一些洞穴中存在的日热周期。在完全没有阳光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缺乏昼夜节律。这一惊人的发现表明,这些日热周期有可能控制地下生物的生物节律,"安娜-索菲亚-雷博雷拉解释说。这项研究中的几个洞穴是全球地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如斯洛文尼亚的Planina、加那利群岛的Viento和葡萄牙的ValeTelheiro。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0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047.htm

封面图片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今起赴美开展气候变化会谈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今起赴美开展气候变化会谈生态环境部微信公号公布,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将于今日起至下星期四率团赴美,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进行会谈。公布说,双方将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围绕《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等双方共识、推进中美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等深入交换意见。刘振民此行还将与联合国有关方面,以及美方有关地方政府和智库等就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交流。美国国务院表示,星期三和星期四会在华盛顿接待刘振民。2024-05-0708:35:29(1)

封面图片

气候变迁 - 古代吐蕃帝国兴衰背后看不见的力量

气候变迁-古代吐蕃帝国兴衰背后看不见的力量钛元素是一种能反映降水变化的异源元素。钛元素所反映的干湿时期与历史事件(如西藏帝国的条约和战争)发生的时间高度一致。资料来源:中国科学出版社在前期的实地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青藏高原中部湖泊江错的变质沉积物保存完好。通过早期的变粒计数和其他放射性测年方法,确定了长达1米的重力岩芯的时间范围,涵盖了过去2000年的时间。随后,对沉积物进行了高分辨率XRF元素扫描和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并利用烯酮等生物标志物重建了过去2000年的温度和降水记录。结果表明,公元7-9世纪是一个异常温暖潮湿的时期。江错变质岩为年轮变质岩,每层分为粗粒和细粒子层。资料来源:中国科学出版社研究人员将这一时期与历史文献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与当时青藏高原上唯一统一的地方政权--吐蕃帝国相吻合。温暖湿润气候和寒冷干燥气候的变化与吐蕃帝国对外政策的变化高度相关。结合生态位模型,研究人员模拟了公元7-9世纪温暖湿润时期和随后的寒冷干燥时期的高原青稞种植面积,两者相差约1088万公顷。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是制约人类活动的因素之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高原农牧业的发展,而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则对农牧业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在吐蕃帝国的兴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随着青藏高原的变暖和湿润化,研究过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现代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56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563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