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外太空黑不见底 万丈深渊都不足以形容

刘洋:外太空黑不见底万丈深渊都不足以形容那么问题就来了,太阳的光线能够照到整个太阳系,为什么在空间站上感受到的太空是深不见底的黑呢?为什么太阳无法提供足够的亮?在继续话题之前,我们先辟谣一下:宇航员在空间站上是可以看到星星的,并非我们看到的许多以太空为背景的照片和影像那样是没有任何亮点,一片漆黑的。当然,那些照片或者影像是真实的,但背景一片黑只是拍摄设备的问题,航天员是可以看到星星的。但是,宇航员的感受确实是四周一片黑,而且是深不见底的黑,其中一个原因是太空是接近真空的空旷环境,光线无法通过散射和反射并进入眼睛,而我们的眼睛只有吸收光源的时候才能知道它在发亮。可能读起来有点拗口,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好理解了:当我们在一个黑暗的房间中打开手电筒时,我们是如何判断手电筒打开了呢?这个应该很简单,有两点可以非常容易判断,一个是墙壁上会有光点,另一个是光束路径中的灰尘也会被照亮。现在,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灰尘和粒子都去除会发生什么呢?可能会有点不同,但因为墙壁上有一个光点,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知道手电筒打开的。那么如果把墙壁也给移除掉呢,你还能判断手电筒打开吗?答案是不能,你如果想要知道手电筒打开着的,唯一办法就是看一眼真正的光源。这就是太空中的环境,那里没有足够的灰尘和粒子提供光线的反射和散射,而且它还空旷到难以想象,因此那里也没有足够的物体为光线提供反射。所以,我们只有我们眼睛对着光源的时候,才能知道它在发光。另一方面,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手电筒打开的时候还有一个办法判断它是否是亮的,那就是整个房间会因为这个光源而变亮。其实,这个也是光线反射和散射的结果,光线通过反射和散射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我们的眼睛,地球上白天的时候到处都是亮着的和这个同理,只是光源变成了太阳。当任何反射和散射都没有的时候,其结果自然就是一片黑暗,因为我们不去看光源的话,光线根本无法到达我们眼睛,这也是为什么太阳这么亮整个太空却是一片黑暗的原因所在。物体对光线的反射,以及粒子对光线的散射是我们熟悉的,我们可以因此判断出距离,天空的蓝色就是光线散射的结果,它也给我们提供一个能够到顶的既视感。但是,当光线没有反射和散射的时候,我们抬头就是没有顶的天,低头就是没有底的深渊,除非是看到光源,或者反射光源的物体。这种既视感对于人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就像刘洋和翟志刚所说的,他们在低头看向太空的时候感到害怕,这是正常的,好像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形容这种恐惧——深空恐惧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太空中到处都是恒星,仅我们银河系就有数十亿颗,宇宙中更是有数十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恒星数量多到难以想象。它们无时无刻都在向外发光,太空理应该被这些光源照亮才是,可为什么它还是一片黑暗呢?这个其实就是奥尔伯斯悖论,指的是一个静态的、无限古老的宇宙,在无限大的空间中分布着无限数量的恒星,那么它会是明亮的而不是黑暗的。这三个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才有可能导致太空是黑暗的,但是就现在的观测来看,可能三个都不成立。宇宙不是静态,也不是无限古老的,恒星也不是无限数量的。宇宙是在不停膨胀的,对于遥远的恒星来说,其相对我们的膨胀速度可以超过光速,这些光永远不会进入我们眼睛;另外,大爆炸的理论也指出,宇宙其实是有年龄的——137亿年,这也意味着137亿光年外的恒星,其光线还无法到达我们的天空。不管这两个理论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我们有自己的可观测宇宙范围——直径只有约930亿光年,在此之外的光线并没有进入我们的望远镜。所以光永远不可能照亮整个天空,感谢这样的宇宙设定吧,不然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会被辐射蒸发。最后,我们再来说一点比较有趣的,其实太空的黑是黑炭的黑,而不是真的一片漆黑,它是有自己亮度的,但是目前不清楚额外的亮度来自哪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5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59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刘洋:外太空黑不见底!万丈深渊都不足以形容#抽屉IT

封面图片

苹果 iOS 18 可更改 iPhone 手电筒的光线半径与强度

苹果iOS18可更改iPhone手电筒的光线半径与强度苹果公司WWDC2024活动除了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和预期的人工智能介绍。还对“手电筒”功能进行了更新。iOS18将允许用户更改锁定屏幕上的“手电筒”按钮,帮助用户避免意外打开。“手电筒”功能还有个苹果在此次活动中没有提到的额外功能。我们早就能够控制手电筒的强度,而在iOS18中,我们还能控制光线的半径。这意味着将能够改变光线照射范围,使其更宽或更窄。目前尚未在任何安卓手机上看到该功能。iOS18的测试版将于8月发布,最终版本计划于今年秋季发布。——

封面图片

如何在 iOS 18 中调整手电筒的焦距和光束形状

如何在iOS18中调整手电筒的焦距和光束形状所有iPhone15Pro用户都会在屏幕上方看到一个新的手电筒界面。这是"灵动岛"中的一个控件,当启用手电筒时,点击"灵动岛"中的小手电筒图标即可调用。启用后,"灵动岛"会变成一个更大的方框,显示手电筒及其投射光线的可视化效果。iOS18版"灵动岛"中的新手电筒控件侧面的竖条显示光线强度。你可以在方框内外上下滑动来改变亮度。这种亮度似乎也比iOS17更加细化,至少提供了五种强度。顶部是一个水平条,表示手电筒发出的光束对用户来说有多宽或多窄。手电筒似乎有三种不同的宽度,用户可以通过横扫屏幕上的方框来控制手电筒的宽度。轻按手电筒可打开或关闭手电筒。更新后的手电筒功能利用了苹果公司在iPhone14Pro系列中引入的闪光灯硬件变化。自适应真色调闪光灯可改变闪光灯LED的发光段。与镜头组件配合使用时,它可以根据用户拍摄的类型,将光线聚焦到较窄的区域或较宽的区域。其概念类似于便携式照相机闪光灯的变焦。根据内部闪光元件相对于开口和镜头组件的位置,它可以调整光线是集中在一个区域还是散开。iPhone采用了同样的技巧,但使用的是多个LED段,而不是物理移动光。...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3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361.htm

封面图片

iFixit分享M3 MacBook Pro拆解细节 解释苹果如何打造太空黑机身

iFixit分享M3MacBookPro拆解细节解释苹果如何打造太空黑机身iFixit还分享了一篇博文,其中解释了它认为苹果是如何为MacBookPro打造出全新的深空黑外观的。简而言之,它说苹果设法使太空黑表面的阳极氧化表面在微观层面上"更不平整",从而使更多的光线从表面反射出来,形成更暗的外观。iFixit的凯文-奥莱利(KevinO'Reilly)写道:"苹果公司发现,他们可以蚀刻本已粗糙的阳极氧化表面,使其更加凹凸不平。由此产生的犄角旮旯会进一步分散射入的光线,使其向更多方向散射。进入我们眼球的白光更少,从而形成光滑的哑光效果。"iFixit在博文中对太空黑表面进行了深入、科学的概述,包括可减少指纹的全新阳极氧化密封技术。新款MacBookPro于本周早些时候上市。...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61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6117.htm

封面图片

苹果希望在未来的Apple Watch中添加真实手电筒功能

苹果希望在未来的AppleWatch中添加真实手电筒功能这时,你看着手表的表面,就会觉得它几乎是孱弱无力的。但这是因为苹果不想让强光照射到你的眼睛。如果你把手腕转过去,并且身处足够暗的地方,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光线明显变亮。虽然还不至于刺眼,而且你还得把手臂摆成一个奇怪的角度才能把光照到你想要的地方。这对苹果公司来说,似乎还不够好。现在,苹果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在AppleWatch表带上安装一个更亮的外置手电筒。因为该公司一直在研究手表手电筒的替代方案,具体细节见最新获得的一项名为"可穿戴设备的模块化照明组件"的专利申请。该专利提议不使用屏幕手电筒,而是在AppleWatch上安装一个真正的手电筒。手电筒将安装在表带上,紧贴手表底盘,"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分离","指哪照哪"。"换一种说法,"苹果公司说,"光源......在发光时,产生的可见光投射方向平行于或至少基本平行于用户附属物(未显示)穿过表带时附属物所定义的轴线。"与以往的专利申请一样,专利申请的所有细节都是关于如何完成某件事情,而很少涉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过,这次专利申请简要地提到了一个具体的好处,或者说,如果手电筒自带电池,至少可以带来一个好处。苹果公司说:"当模块化光源包括一个专用(即独立)电池时,可穿戴设备就不易受到显示屏耗尽可穿戴设备电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AppleWatch未来可能拥有更亮的手电筒,也可以更有效地瞄准我们想要的地方,而且还可能不会太容易耗尽电池。这项专利申请归功于两位发明者,其中包括丹尼尔-J-希姆斯特拉(DanielJ.Hiemstra),他之前曾为AppleWatch开发过一种平边设计。...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280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2807.htm

封面图片

氨基酸含量不足以孕育生命 土卫六很可能不适合人类居住

氨基酸含量不足以孕育生命土卫六很可能不适合人类居住这张海报展示的是惠更斯探测器从10公里高空拍摄的土星卫星土卫六的平面(墨卡托)投影图。构成该视图的图像是2005年1月14日利用欧洲航天局惠更斯探测器上的下降成像仪/光谱辐射计拍摄的。惠更斯号探测器由卡西尼号飞船送往土卫六,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管理。图片来源:ESA/NASA/JPL/亚利桑那大学这一发现意味着,太空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外太阳系(四大"巨型"行星的家园)发现生命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地球科学教授尼什说:"不幸的是,我们现在在太阳系内寻找地外生命形式时,需要少一些乐观。科学界一直对外太阳系冰冷世界中发现生命感到非常兴奋,而这一发现表明,这种可能性可能比我们之前假设的要小。"识别太阳系外的生命是行星科学家、天文学家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政府太空机构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巨行星的冰卫星被认为拥有巨大的地表下液态水海洋。例如,土卫六被认为在其冰冷的表面下有一个海洋,其体积是地球海洋体积的12倍多。凯瑟琳-尼什,地球科学教授。资料来源:西部通讯西方地球与太空探索研究所成员尼什说:"我们所知的地球上的生命需要水作为溶剂,因此,在寻找地外生命时,拥有大量水的行星和卫星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在这项发表在《天体生物学》(Astrobiology)杂志上的研究中,Neish和她的合作者试图利用撞击坑的数据,量化从土卫六富含有机物的表面转移到其地下海洋的有机分子数量。在土卫六的整个历史中,撞击土卫六的彗星融化了这颗冰冷卫星的表面,形成了与表面有机物混合的液态水池。由此产生的熔体密度大于冰壳密度,所以较重的水穿过冰层下沉,可能一直沉到土卫六的地表下海洋。利用假定的土卫六表面撞击率,尼什和她的合作者确定了在土卫六的历史上,每年有多少颗不同大小的彗星会撞击土卫六。这样,研究人员就能预测携带有机物的水从土卫六表面流向内部的流速。尼什和研究小组发现,以这种方式转移的有机物重量很小,每年不超过7500千克甘氨酸--构成生命蛋白质的最简单氨基酸。这与一头雄性非洲象的质量差不多。(所有生物大分子,如甘氨酸,都以碳元素作为分子结构的骨架)。"每年向体积是地球海洋12倍的海洋中注入一头大象的甘氨酸不足以维持生命,"尼什说。"过去,人们常常认为水等于生命,但却忽视了生命需要其他元素,尤其是碳元素。"其他冰雪世界(如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和木卫三以及土星的卫星土卫二)的表面几乎没有碳,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碳可以从它们的内部获取。土卫六是太阳系中有机质最丰富的冰质卫星,因此,如果它的地表下海洋不适宜居住,这对其他已知冰质世界的宜居性来说也不是个好兆头。尼什说:"这项工作表明,土卫六表面的碳很难转移到其地下海洋--基本上,很难在同一个地方同时拥有生命所需的水和碳。""蜻蜓"是一台双四旋翼着陆器,它将利用土卫六上的环境,飞往多个地点(相距数百英里),对材料进行采样,确定表面成分,以研究土卫六的有机化学和宜居性,监测大气和地表状况,拍摄地貌图像以研究地质过程,并进行地震研究。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尽管有了这一发现,但要了解土卫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对于尼什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土卫六是由什么构成的?该项目计划于2028年执行一项航天飞行任务,将一架机器人旋翼机(无人机)送往土卫六表面,研究其前生物化学,即有机化合物如何形成和自组织,从而形成地球及其他地方的生命起源。用望远镜透过土卫六富含有机物的大气层来观察土卫六,几乎不可能确定土卫六富含有机物表面的成分。但最终我们还需要登陆土卫六,对其表面进行取样,以确定其成分。迄今为止,只有2005年的卡西尼-惠更斯国际太空任务成功地将一个机器人探测器降落在土卫六上分析样本。它仍然是第一个在土卫六上着陆的航天器,也是有史以来离地球最远的着陆航天器。尼什说:"即使地表下的海洋不适合居住,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土卫六表面的反应来了解土卫六和地球上的前生物化学。我们非常想知道那里是否发生了有趣的反应,尤其是有机分子与撞击产生的液态水混合的地方。"她曾担心这会对"蜻蜓"号的任务产生负面影响,但实际上,这项研究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如果撞击产生的融化物全部沉入冰壳,我们就不会在地表附近找到水和有机物混合的样本。蜻蜓号可以在这些区域寻找前生物反应的产物,让我们了解生命是如何在不同的行星上产生的。对于土卫六表面海洋的可居住性,这项研究的结果比我想象的还要悲观,但这也意味着土卫六表面附近存在着更多有趣的前生物环境,我们可以利用蜻蜓号上的仪器对它们进行采样"。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1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14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