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还没造车 但富士康已经准备好了

苹果还没造车但富士康已经准备好了45天申请期内,有三家企业前来报名,一家是专注于半导体投资的新加坡风投公司IGSS;一家是由芯片制造商高塔半导体技术入股的ISMC;还有一家就是韦丹塔-富士康。从投资规模上来看,韦丹塔-富士康诚意十足。相比ISMC和IGSS各30亿美元的计划投资额,韦丹塔-富士康准备了足足195亿美元。为了获得印度政府的补贴,韦丹塔-富士康还需要拥有28nm芯片的“生产级许可技术”,为此,他们还准备拉意法半导体入伙,以获得后者的技术授权。在谈崩之前,韦丹塔-富士康已经为这个芯片项目筹备了快两年时间。不过,在印度的折戟并没有打乱富士康造芯的整体布局。近年来,富士康通过合资和收购等方式陆续切入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环节,大举进攻芯片行业。富士康并不是唯一打算造芯的OEM企业,它的老同行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纬创等,都在芯片制造领域有所布局,而且大家都齐刷刷的瞄准了同一个方向:汽车芯片。原因不难理解:对位于产业链底部的OEM企业来说,传统优势项目手机和PC常年需求不振,AR/VR难以打开销路。还在增长的新能源车,就成了全村的希望。停滞的增长神话代工厂转型造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老本行消费电子的常年萎靡不振。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9亿部,跌倒了2014年的水平,最抗跌的苹果也只能勉强维持3%的增长。甲方日子不好过,乙方只会过的更苦,尤其是话语权最低的OEM企业。全球智能机出货量在2017年见顶后就持续下滑,在2021年稍微上扬后再次掉头向下,OEM企业的毛利水平也持续下滑。最典型的就是立讯精密,毛利率从20%一路跌倒了1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品牌会不断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上游OEM企业,比如建设厂房,购买设备这类重资产苦活。最典型的是苹果,一般来说,苹果会与OEM企业共同承担资本开支,这也是没有工厂的苹果却拥有上百亿美元资本开支的原因。但2019年后,苹果改变了策略,表示苦一苦郭台铭,骂名我来担,对OEM的投入越来越吝啬。反映到财务数字上,2018-2022年间,苹果的固定资产投入不断下滑。而这些建厂与设备购买的成本,自然就被富士康、歌尔、立讯这些OEM企业承担了。放在往年,厂房、设备的巨额开支还可以被越来越高的订单量摊薄。但行业整体下滑,甲方频频砍单,富士康和立讯还能靠订单规模勉强维持,行业老三纬创一算账,干脆不玩了。目前转型造芯的代工厂里,纬创也是决心最坚定的。在这之前,纬创把利润过低的印度工厂卖给了当地财团;在中国大陆的泰州、昆山工厂,也陆续转手给同行,几乎彻底退出了苹果产业链。面对终端不再增长,代工厂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谋出路,大家不约而同的瞄准了汽车芯片。2020年,全球陷入芯片荒,小到PS5大到新能源车集体出货困难。两年过去,消费级芯片的供给早已恢复,反倒是不需要先进制程的汽车芯片,依然持续短缺。汽车芯片的制程集中在14-40nm之间,一些产品甚至还在用老旧的110nm产线。但是相较于CPU、GPU等在5nm以下的先进制程领域神仙打架,汽车芯片的门槛并不高,国产化也成果喜人。2021年,兆易创新的MCU收入暴涨225%,第一条40nm车规级MCU提上日程[9];斯达半导则在IGBT模块收入增加75%[10],很重要的推动力就是供给不足。而在车用MCU高度紧缺的日子里,本土厂商一度成为全村的希望。专做仪表盘、雨刷、照明等领域MCU的芯旺微,2021年车规级MCU收入暴涨70倍[4],四维图新(杰发科技母公司)2021年车规级MCU出货量同比实现十倍以上增幅[5]。大家搞不好都在一个工业园区,你说隔壁做手机的组装厂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供不应求的阳谋汽车芯片的短缺,有一个短期因素和一个长期因素。疫情之前,汽车生产商大多奉行零库存理念,即所有零部件只预留一个“安全库存”,以提高整体周转效率。疫情爆发后,车企因为销量下滑减少了芯片订单,晶圆厂就把产线安排给了消费级芯片。但疫情缓解叠加新能源车市场爆发,消失的订单又回来了。然而,车规芯片大多动辄一年的的认证周期,就算有产能也不能立刻排上;而长期缺货又让车企对零库存产生怀疑,开始疯狂备货,造成了产能的挤兑。这就是供需错配造成的短期因素。2022年5月25日,小鹏汽车的老板何小鹏发布了一条微博,视频里的可达鸭一手举着“急求”,另一手举着“芯片”,向大众解释了为什么两年过去了,汽车芯片依然紧缺。长期因素则是新能源车本身芯片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按何小鹏所说,一台智能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超过5000颗,但这些芯片又分散在包括主芯片、驱动芯片、传感器芯片在内的11个大类里,大约有1600个型号[3]。也就是说,汽车芯片的需求总数很大,但是具体到细分领域,部分尤其是专用芯片的需求量又相对较小,且参差不齐。这就导致汽车芯片公司很难控制产量:生产多了增加库存,生产少了供给不足。这种特点,也恰恰是头部厂商绞杀小玩家的核心武器。以车芯荒主角MCU为例,MCU俗称单片机,负责指挥实现各种设备的功能。一直以来,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及意法半导体六大巨头(原本是七大,但赛普拉斯被英飞凌收购了),在全球汽车MCU市场中长期占据九成份额[4]。新能源车对MCU的需求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因此当产能紧张叠加新能源车需求井喷时,MCU火速成为重灾区。由于汽车零部件繁多,头部厂商往往会依靠市场份额带来的成本优势,无限扩充自己的产品门类,并与MCU进行捆绑销售以稳定客户群体。而其他能做出同样MCU产品的厂商,却可能因为不能提供某个专用芯片,错失整个订单[11]。另一方面,越是全行业缺货的时候,头部公司越是有意控制产量,人为加剧供应紧张[7]。2021年缺芯严重时期,瑞萨位于茨城县的核心产线那珂工厂发生了一场火灾,被迫停工。同一时期,美国西南部遭遇寒潮,恩智浦和英飞凌顺势宣布停工躺平,进一步加剧缺芯。因而,前六大厂商长期垄断着市场,多年来格局稳定。作为汽车芯片带头大哥,瑞萨电子在2012年后的复苏就得益于依靠频繁收购扩充产品线,从这个角度看,瑞萨能买,富士康当然也能买。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免不了OEM企业动了造芯的心思。2021年5月,富士康与国巨成立合资企业国瀚半导体,专注于研发功率和模拟芯片;8月,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收购旺宏电子6英寸碳化硅晶圆代工厂;11月,富士康首座晶圆级封测厂于青岛投产。2022年,鸿海集团又在马来西亚合资兴建主攻28nm和40nm制程芯片的12英寸晶圆厂。伴随着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富士康的造芯计划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上桌没那么容易虽说以MCU为代表的汽车芯片技术门槛不高,那也只是相对于CPU这类消费级芯片。实际上,不同功能的MCU,规格结构也不同。车规级MCU以8位,16位和32位为主,一般来说位数越高、性能越强,研发难度和单价也随之提升。对于风扇、雨刷、天窗、座椅控制等基础功能来说,8位MCU就可以满足。而对于智能座舱、车身控制、辅助驾驶等高端功能来说,就需要32位MCU出马。目前国内的车用MCU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由于MCU的核心不在于算力,而是需要平衡安全性、稳定性、能耗等多种因素,其设计与生产非常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壁垒的建立短则3-5年,长则10年以上。到了2022年,低端MCU供应已经恢复,部分厂商甚至出现了供给过剩,高端MCU则成为2022年后缺芯潮核心中的核心[6]。这就导致了高端MC...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69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69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富士康造车再推新款:命名Model N

富士康造车再推新款:命名ModelN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我很高兴能够展示我们最新的电动汽车车型--MODELN。我们希望通过这款新型电动汽车,向传统汽车企业展示我们的全方位垂直集成功能,而且可以方便地整合到现有车型中。此外,刘扬伟还重点介绍了富士康过去三年在汽车行业取得的成绩,推出了高端轿车、乘用车、SUV、紧凑型皮卡、商用客车、商用厢式车等多款引人注目的产品。目前,富士康的委托设计和制造服务业务模式已经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这种商业模式大大降低了造车的成本,缩短了上市时间。此前,刘扬伟还在发布会上喊话马斯克:“希望有一天,可以帮特斯拉造车。”不过,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表示:“汽车和手机相比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据业内人士透露,富士康之所以频繁发布新车,是想证明自己具备代工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新势力品牌和传统车企的订单。...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7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759.htm

封面图片

难寻下一个苹果 富士康的汽车梦所剩时间无几

难寻下一个苹果富士康的汽车梦所剩时间无几分析师们指出,尽管富士康为几乎处于亏损状态的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既有优势,但它需要赢得一份大合同,以证明自己能够抓住这波汽车业颠覆浪潮的机遇。富士康将在3月15日发布业绩报告,届时将提供其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最新情况。“我们的许多合作成果将在2023年一个接一个地实现,”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称,“电动汽车需求正在推动行业的颠覆,知名传统汽车制造商已经和正在转向寻找更清洁、更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时间紧迫对于客户,富士康的主张很简单:让我们为你制造下一辆电动汽车。该公司正在开发一个专门的供应链,包括芯片和电池,并收购了前通用汽车公司在俄亥俄州洛兹敦的工厂。富士康还聘请了日产前高管关润(JunSeki)来领导电动汽车业务。大和资本市场分析师黄凯莉(KylieHuang)表示,目前,富士康正在俄亥俄州生产汽车,可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为客户提供美国联邦政府的激励措施。这是一个卖点,因为传统汽车制造商既要生产汽油动力汽车,又要计划建设自己的电动汽车产能。“如果他们今年拿不到合同,明年将会更加困难。”黄凯莉在谈到富士康寻求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签订电动汽车合同时表示。她指出,如果不能“抓住这一浪潮”,富士康可能会被迫与内地低端汽车制造商竞争,后者可能会转向电动汽车代工,在成本上展开竞争。富士康俄亥俄州汽车工厂加拿大顶级汽车供应商加拿大麦格纳国际已经在为其他公司生产汽车,内地的吉利汽车也对此表示出了兴趣。广西汽车集团已经开始为日本快递公司佐川急便集团生产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里的Android系统富士康正指望其MIH电动车开放平台来赢得客户。该公司将MIH称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系统”,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努力实现技术标准化,以便快速、廉价地开发变种车型。“我们希望打造像Android那样的生态系统,这样任何人,比如美联航,都可以说,‘我想制造汽车’,”富士康首席产品官萧杰瑞在带领记者参观俄亥俄州工厂时表示,“也许顶级传统汽车制造商迟早会说,‘嘿,我想成为一家产品营销公司。为什么我要雇佣这么多员工?’”萧杰瑞曾经为Google开发了第一款Android手机,现在他认为电动汽车正处于类似的商业拐点上。在电动汽车领域,富士康可谓雄心勃勃。富士康最初的目标是到2025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5%的份额,通过制造电动汽车和零部件获得相当于330亿美元的收入。富士康的长期目标是生产全球近一半的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带动下,电动汽车销量一直在上升。假设到2025年电动汽车普及率约为20%,富士康5%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大约90万辆汽车,大致相当于市场领导者特斯拉在2021年的销量。降低对iPhone依赖汽车研究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副总裁山姆·菲奥兰尼(SamFiorani)表示:“在电动汽车市场,每个人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他的公司预计,富士康在2025年将生产大约6.5万辆汽车,在2026年生产15.7万辆。“他们不在这里(美国工厂)生产iPhone。”他说。高盛估计,电动汽车外包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360亿美元,到2030年达到1440亿美元,生产量将分别为80万辆和320万辆。对于富士康来说,其关键将是获得第一个大客户,把其俄亥俄州工厂稳定下来。目前,该工厂为洛兹敦汽车公司(LordstownMotors)生产少量电动Endurance皮卡。富士康持有洛兹敦汽车的股份。富士康还宣布计划为电动汽车创业公司Fisker生产一辆汽车。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上个月对记者说,他计划在3月或4月访问美国客户、富士康在俄亥俄州的工厂和墨西哥。富士康在墨西哥投资了大量汽车零部件。“应该有一些相关的签约活动。”他表示。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富士康已经在为特斯拉供应零部件,并为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生产摄像头模块。贝恩咨询公司驻上海合伙人曾伟民在谈到富士康时表示:“他们的采购价或许比地球上其他人都要低。”在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纷纷降价的汽车行业,销量之争加大了风险。富士康从洛兹敦汽车手中购买的俄亥俄州前通用汽车工厂,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单线汽车组装厂之一。在不加班的情况下下,该工厂每年可生产大约32万辆汽车。富士康俄亥俄州工厂生产控制总监伊恩·厄普顿(IanUpton)表示,富士康希望在该工厂生产大约30万辆电动汽车。“我们很乐意找到一个25万辆汽车订单左右的客户,然后我们可以用小众类型产品来填补其他产能。”他这么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79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7969.htm

封面图片

马斯克一语成谶,富士康代工梦碎

马斯克一语成谶,富士康代工梦碎马斯克当时还称,苹果造车符合逻辑。但他话锋一转,认为苹果难以成为特斯拉的对手。在他看来,相对于制造手机,造车非常复杂。“你不能走进富士康,然后说,给我造台车”。马斯克知道苹果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造车,但对后者的具体计划并不一定了解。但对富士康来说,为苹果造车看上去属于水到渠成。作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和苹果的合作代表了一种精准反映产业转移的商业模式——即由苹果负责最为复杂的研发和设计等工作,富士康则提供来自亚洲的低成本制造,两者合作供应全球市场。如果这种合作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汽车领域,意味着富士康又赶上了未来数十年的产业风口。但这一切,都在2024年2月底戛然而止。在跟特斯拉明争暗斗差不多10年,且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之后,苹果终止了最初被命名为“泰坦”的造车计划。富士康没有对这个重磅消息发表声明。但富士康已经公布的那些堪称庞大的造车计划,很可能已经失去了最大的潜在客户。标杆客户不造车了在去年10月18日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展示了最新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根据时任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的说法,富士康的CDMS(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商业模式,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完整且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他说,这种商业模式能够大幅减少造车投入,并缩短新车上市的时间。在他看来,这是决定未来电动车成功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上述表态,是特意向准备跨入电动车领域的传统车企喊话。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微妙变化。2022年的“鸿海科技日”,刘杨伟的说法是,集团的愿景一直是携手全球标杆客户,共同创造全方位智能生活,“过去我们造PC、造手机,未来我们要造EV”。富士康的这个“全球标杆客户”到底是谁,就差捅破一层窗户纸。刘当时还强调,富士康40多年来带给客户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是最可以信任、也最可以依赖的伙伴”。但是在2023年的“鸿海科技日”,“全球标杆客户”的说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传统车企”。另一个变化在于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2022年的“鸿海科技日”,郭亲自乘坐富士康制造的电动车“ModelB”进入会场。他还体验了另一款量产版的“ModelC”。他还称,富士康在电动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如同过去协助全球品牌客户,一步步改变消费电子生态,未来富士康也将重新定义电动车产业。他提到的“全球品牌客户”,和刘扬伟的“全球标杆客户”,都指向同一个客户的名字。不过到了2023年,郭直接缺席了这一届“鸿海科技日”。这或许预示着,最早在2023年10月中旬,富士康就已经知晓了苹果对于造车的态度,并开始找后路了(转向服务传统车企)。多次遭遇挫折苹果放弃造车,堪称是对富士康造车计划的最新打击。在过去十年间,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遭遇了多次挫折。2015年,富士康与和谐汽车、腾讯成立“和谐富腾”,正式切入造车领域。在当时,“和谐富腾”堪称一个完美组合。富士康当时通过旗下的“群创光电”,已经开始向特斯拉提供车内显示面板,这表明其在汽车产业链领域有所积累。腾讯的优势在于车载互联技术,以及各种智能应用(比如微信)。和谐汽车作为知名豪华汽车经销商集团,拥有销售渠道。最初的计划是,富士康、腾讯及和谐汽车三方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美元,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为了给造车加上一重保险,和谐富腾还在2016年初请来了前宝马集团副总裁、i8项目总负责人毕福康,以及前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分别担任CEO与COO。但这家造车新势力很快就分崩离析。2016年底,富士康和腾讯双双退出“和谐富腾”。富士康的第一次亲自下场造车,失败了。接下来的几年,富士康开始通过投资方式,介入中国大陆汽车产业链。富士康投资的项目包括滴滴、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等。从2020年开始,富士康的想法又变了。在当年首次举办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第一次亮相了MIH电动车平台,计划是做“汽车界Android”。图源:MIH随后几年,该电动车平台一直是鸿海科技日的主角。2021年,富士康和吉利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正式推出汽车代工业务。2022年,富士康又以6.95亿美元收购美国汽车初创公司Lordstown的工厂,以在美国生产基于MIH电动平台的智能电动车。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连串的收购或者布局,都未能把造车真正落地。在中国大陆的造车新势力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富士康的造车计划近乎销声匿迹。背靠产业链基础富士康造车并非空想尽管造车几乎未达预期,但富士康的这一布局并不是拍脑门决策。因为无论是富士康还是中国台湾,其实在电动车产业链方面,都有相应的产业基础。根据中国台湾电子连接产业协会秘书长彭永权的说法,即便是特斯拉,早期也是靠中国台湾的中小供应商撑起来的。彭永权介绍,特斯拉刚刚起步时,传统供应链的供应商们不愿意合作,于是特斯拉在中国台湾成立研发中心,解决了很多供应链难题。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富田电机”。在特斯拉找到富田电机之前,一个能提供100匹马力的电机,通常重量高达300公斤。这对讲究轻量化的特斯拉完全不适用。当时特斯拉的CTO是JBStraubel,他先后拜访过欧、美、日、韩供应商,都没人愿意合作。后来他来到富田电机,向富田电机老板张金锋畅谈特斯拉的电动车规划,后者很快决定研发新款电机。为了实现电机轻量化,富田电机花了3年时间,制造出重量仅为60公斤的高性能电机。富田电机的成功,是中国台湾产业链配套特斯拉的缩影。有资料显示,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商中,一度有多达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台湾。背靠这种产业基础,富士康造车并不是春秋大梦。事实上早在2010年,富士康就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随后又成为宝马、奔驰等车企的供应商,提供仪表盘、显示器等部件。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甚至说过,“希望有一天鸿海可以帮特斯拉造车”。但这并没有成为现实。现在随着苹果造车失败,富士康的造车大计看上去失去了准星。转战河南,继续造车?有一些迹象表明,富士康仍未放弃造车。1月初,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来自第三方的企业信息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且由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这或许意味着,富士康计划在河南郑州推进造车计划。河南的确有一些产业基础,比如上汽、比亚迪等,都在郑州设有基地。但对富士康来说,以哪种角色融入汽车产业链依然是个问题——到底是生产“富士康牌”智能汽车,还是继续做“汽车界Android”,或是为其他车企做“CDMS”模式代工?上汽或者比亚迪,基本都是自己造车,代工这条路很难走。想做“汽车界Android”,又触碰了上汽当初被华为引发的“灵魂或者躯壳”的逆鳞。至于比亚迪,更是几乎把一切都牢牢抓在手里。看上去,亲自造车是唯一出路。而且蹊跷的是,就在近日,郑州国资接管了海马汽车郑州基地。这是否会是为富士康造车铺路?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答案。因此富士康的造车之路,依然前路漫漫。...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56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560.htm

封面图片

退出印度芯片制造?富士康最新回应

退出印度芯片制造?富士康最新回应富士康强调,公司仍致力于印度市场,并且计划根据印度修改后的100亿美元激励计划申请财政激励。印度激励计划最高可覆盖50%的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项目资本成本。“富士康正在努力提交申请,”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富士康致力于印度市场,并且看到印度成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正在积极与几家印度当地伙伴和国际合作伙伴谈判,希望利用成熟芯片制造工艺在印度建立半导体生产工厂,为电动汽车等产品生产芯片。“富士康将继续留在印度,只是需要寻找其他合作伙伴。”知情人士称。印度政府此前表示,富士康退出合资项目的决定对印度芯片制造计划“没有影响”,富士康和Vedanta都是印度的“重要投资者”。...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2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245.htm

封面图片

准备进厂打螺丝! 富士康考虑在沙特,还有阿联酋,建厂

准备进厂打螺丝!富士康考虑在沙特,还有阿联酋,建厂富士康正在与沙特当局谈判,它们考虑合作建设一座工厂,投资90亿美元,主要生产微处理器、电动汽车组件及其它电子产品。知情人士称,沙特正在评估富士康的提案,富士康准备在Neom建设一座半导体制造设施。除了沙特,富士康还在与阿联酋谈判,建厂地点有可能选在阿联酋。爆料投稿无聊就找:迪拜华人必备纸飞机大事件频道:【】【】

封面图片

为了印度业务 富士康从苹果购买了2亿多元设备

为了印度业务富士康从苹果购买了2亿多元设备由于外界很难了解富士康与其最大客户苹果之间的交易,这份文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帮助富士康生产全球大多数的iPhone,苹果有时会资助富士康购买机器设备。印度科技部长拉吉夫·钱德拉塞卡(RajeevChandrasekhar)在今年5月份表示,苹果有意增加在印度的电子产品生产。在这一个月前,苹果CEOTimCook(TimCook)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时重申了投资印度的承诺。上一财年,苹果在印度的iPhone产量增加了两倍,在印度组装了价值逾70亿美元的iPhone,占其手机总产量的近7%。而且,富士康还计划投资大约7亿美元在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建立一家新工厂,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印度当地iPhone零部件的产量。但是,富士康在印度也受到了挫败。本月早些时候,富士康宣布退出价值195亿美元的印度芯片制造合资项目,原因是项目进展不够快,而且还有其他“无法顺利克服的挑战性分歧”。知情人士称,富士康退出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印度拖延批准建厂财政激励。不过,富士康还正在积极与几家印度当地伙伴和国际合作伙伴谈判,希望利用成熟芯片制造工艺在印度建立半导体生产工厂,为电动汽车等产品生产芯片。...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16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165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