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矿对海洋动物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深海采矿对海洋动物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有权管理特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资源,但它尚未最终确定一套深海采矿法规。不过,对于希望在海底开采钴、铜和锰等矿物的公司来说,国际海底管理局必须从7月9日起通过一套开采法规,或者根据现行国际法考虑开采问题。第一作者特拉维斯-沃什伯恩(TravisWashburn)是一位与日本地质调查局密切合作的海底生态学家,他说:"一套法规应该很快就会定稿,所以很多决定都是现在做出的"。2020年,日本进行了从深海山脉开采钴矿的试验,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种做法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采矿产生了沉积物羽流,减少了采矿区及其周围的海洋动物数量。(艺术家的概念)。研究小组分析了日本三次访问拓洋-醍醐海山的数据:采矿试验前一个月、采矿试验后一个月和采矿试验后一年。从港口乘船进行为期七天的航行后,遥控潜水器前往海底,收集受影响区域的视频。采矿试验一年后,研究人员观察到受沉积物污染直接影响区域的鱼虾密度下降了43%。不过,他们也注意到周边地区的鱼虾密度下降了56%。虽然鱼类数量减少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但研究小组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采矿试验污染了鱼类食物来源。研究没有观察到移动性较弱的海洋动物(如珊瑚和海绵)发生重大变化。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这只是经过两小时的测试,珊瑚或海绵仍可能受到长期采矿作业的影响。"我曾以为我们不会看到任何变化,因为采矿试验的规模太小了。"沃什伯恩说:"他们把机器开了两个小时,沉积物羽流只移动了几百米,但这实际上足以改变一些东西。"研究人员指出,他们需要多次重复这项研究,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深海采矿对海底的影响。理想情况下,在进行采矿试验之前,应该收集多年的数据,以考虑到海洋动物群落的任何自然变化。沃什伯恩说:"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更多的数据,但这项研究强调了一个需要更多关注的领域。我们必须在更大范围内研究这个问题,因为这些结果表明,深海采矿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32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326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拿中国当借口,美议员鼓吹 “深海采矿”,要挖军用关键矿产

拿中国当借口,美议员鼓吹“深海采矿”,要挖军用关键矿产为开采深海矿产,美国打起“中国牌”。美国《华尔街日报》16日以“对中国的担心已经让深海采矿出现在华盛顿的雷达上”为题称,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海底采矿在美国或越发接近现实。17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不断鼓吹摆脱所谓对华依赖的背景下,美国为推进深海采矿而拿中国“说事”是可以想象的,但未来无论是开采还是加工都将面临不小的阻力。(环球时报)

封面图片

Metals Co. 股价大涨 受计划中深海采矿法案的报道影响

MetalsCo.股价大涨受计划中深海采矿法案的报道影响MetalsCompany(TMC)一度上涨29%,此前媒体报道,计划中的美国立法旨在加强美国在深海采矿方面的利益。媒体称,拟议中的“2024年海底资源负责任使用法案”将由西弗吉尼亚州众议员卡罗尔・米勒和宾夕法尼亚州众议员约翰・乔伊斯发起,两人都是共和党人。深海电池金属勘探公司TMC拥有太平洋三个多金属结核合约区的勘探和商业权。报道并没有具体提及该公司。(环球市场播报)

封面图片

最新的深海探险发现一批神秘的未知深海生物

最新的深海探险发现一批神秘的未知深海生物海葵能捕捉沿海底漂流的小动物。该物种属于海葵目。资料来源:SMARTEX/NHM/NOC他说:"这些地区是地球上探索最少的地区。据估计,生活在这里的十种动物中只有一种被科学描述过。"这种透明体的海参属于海参科,被称为"麒麟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肠子,它一直在吃沉积物。我们只能猜测它的长尾巴是用来做什么的,但很可能是用来游泳的。资料来源:SMARTEX/NHM/NOC所研究的区域是深海平原的一部分,深海平原是水深3500至5500米的深海区域。虽然它们占地球表面的一半以上,但人们对其迷人的动物生活却知之甚少。"这是研究人员能够像18世纪那样参与发现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极少数案例之一。托马斯-达尔格伦说:"这非常令人兴奋。"位于3500米至5500米深的海底被称为深海平原。虽然名为深渊平原,但它并非完全平坦。这里有很多海脊和小海山,可以从海底升起几百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海脊和小海山还不足以在现有地图上显示出来。这些平原上的环境营养极为贫乏。这里的营养物质要么是从更远的温泉中残留下来的,要么是从偶尔沉入海底的鲸鱼尸体中排泄出来的。除此之外,营养物质都来自几公里高的富饶海面,其中只有大约百分之一能以"海雪"的形式到达海底。生活在这些深海区域的动物已经适应了营养极少的生活。它们大多以从靠近海面的高产区域掉落的有机碎屑为食,这些碎屑被称为"海雪"。因此,这些动物主要以海绵等滤食性动物和海参等沉积物为食。"食物匮乏导致动物个体相距甚远,但该地区的物种丰富程度却出奇地高。我们在这些地区的动物中看到了许多令人兴奋的特殊适应性,"达尔格伦说。探险队发现的物种之一是粉红海猪,英文名为"BarbieSeaPig"。它因其粉红色和小脚而得名。图片来源:SMARTEX/NHM/NOC研究小组使用遥控潜水器(ROV)拍摄了深海生物的照片,并采集了样本用于今后的研究。相机拍摄到的物种之一是杯状玻璃海绵,这种动物被认为是地球上寿命最长的生物。它们的寿命可达15000年。考察队发现的另一个物种是粉红海猪,这是一种海参属的海参。该物种用管足在荒凉的平原上缓慢移动,寻找营养丰富的沉积物。底部前端伸出的部分是经过改造的脚,用来把食物塞进嘴里。"这些海参是这次考察中发现的最大的动物之一。它们就像海底吸尘器,专门寻找经过最少胃的沉积物,"达尔格伦说。这次考察的目的是绘制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地图,因为计划在该地区进行深海采矿,开采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绿色技术的稀有金属。一些国家和公司正在等待授权,以便开采这些与海底矿物结核结合在一起的金属。科学家们希望进一步了解采矿会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登记现有物种,并找出生态系统的组织方式。"我们需要对这一环境有更多的了解,才能保护生活在这里的物种。目前,这些海域中有30%受到保护,我们需要知道这是否足以确保这些物种不会面临灭绝的危险,"达尔格伦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1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151.htm

封面图片

古老的深海居民:1.04 亿年前的化石揭开了海洋的过去

古老的深海居民:1.04亿年前的化石揭开了海洋的过去科学家发现化石证据表明,自白垩纪以来,高等无脊椎动物,特别是不规则的回声类或海胆,在深海中稳定地定居了至少1.04亿年。研究小组分析了来自沉积物样本的4万多个脊柱碎片,发现了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进化变化,特别是在重大灭绝事件之后,并提出了未来全球变暖对深海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有假说认为,深海生态系统在经历了无数次物种大灭绝和海洋扰动之后一再获得新生。因此,在地球的时间轴上,目前这些深海中的海洋生物可能相对较新。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个水下世界的部分区域可能比人们曾经认为的要古老。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现在提供了第一个化石证据,证明高等无脊椎动物在深海海底的稳定定居至少已有1.04亿年。不规则棘皮动物(海胆)的化石刺表明,它们自白垩纪以来就长期存在,并在波动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不断进化。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ONE》杂志上。来自地球历史不同时期的一系列海胆刺,展示了形状的多样性。图片来源:PLOSONE,2023Wieseetal.研究人员观察了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南大洋钻孔中的1400多份沉积物样本,这些样本代表了200米到4700米的前水深。他们发现了40000多片棘刺碎片,并根据这些棘刺的结构和形状将它们归入了一个名为不规则回声类的类别。为了进行比较,科学家们记录了棘刺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和长度,并确定了两个时期各约170根棘刺的厚度。作为栖息地中海胆总质量-生物量的指标,他们测定了沉积物中刺的数量。这些刺化石证明,至少从大约1.04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开始,深海中就不断出现不规则的棘皮动物。它们还提供了对过去的更多令人兴奋的见解:大约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毁灭性的陨石撞击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大灭绝-恐龙就是最主要的受害者,但这也对深海造成了相当大的干扰。这一点可以从棘刺的形态变化中看出来:与灭绝前相比,灭绝后的棘刺变得更细,形状也更加多样化。研究人员将此解释为"小人国效应"。这意味着在大灭绝之后,较小的物种具有生存优势,从而导致物种的体型变小。原因可能是深海底部缺乏食物。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学地球生物学系的弗兰克-维泽博士解释说:"我们将棘刺的变化解释为深海中不断进化和出现新物种的迹象。"他强调了另一项发现:"大约7000万年前,海胆的生物量有所增加。我们知道,与此同时海水也冷却了。深海生物量与水温之间的这种关系让我们能够推测深海将如何因人类引起的全球变暖而发生变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7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705.htm

封面图片

南极惊现20只触手的“海怪” 为啥深海动物都胡乱长?

南极惊现20只触手的“海怪”为啥深海动物都胡乱长?这次发现的“海怪”有20厘米高,图源:McLaughlin由于这个20根触手的新物种实在太像克苏鲁神话中的巨型章鱼了,所以它像病毒一样在互联网上疯传。图:克苏鲁神话中的巨型章鱼很多人可能也会感到好奇,为什么深海中的动物长相都这么奇怪呢?其实,这和我们对海洋的了解非常少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对海洋的探索还不到20%,而对深海的探索甚至可能连5%都不到。为什么我们对海洋知之甚少?虽然海洋就在我们星球,但相较于火星和月球,就目前绘制的地图来说,海底地图还远没有火星和月球的表面地图来得更详细,和更可靠。这是因为海水会有效吸收电磁辐射,而现在绘制地图的常用手段就是利用卫星发射信号,然后通过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绘制,利用的就是电磁辐射。不过,从2017年开始,科学家们使用多波束声纳信号来绘制海底地图,但是效率不高,截止今年6月份,已经绘制完成23.5%,预计到了2030年将会绘制结束,到时人类就能了解海底具体是什么样的了。其实,绘制海洋地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船只找到正确的航线,对海洋动物的探索和研究帮助还是比较有限的,这些还是要人们亲力亲为才行。但是,实际上下海一点都不比登天容易,甚至可能更难,人类历史上总共将12个人送上月球,但只有将3人下降到马里亚纳海沟——海洋最深处。因为无论是深海的压力,还是探测器在里面的能见度,都让人们不那么容易去探索。从这次探索发现的8个物种中就有4种是没有描述过的,新物种的概率达到50%,由此可见我们对海洋的探索有多局限。只有等我们探索越来越深入,对海洋动物的了解才会越来越多,我们才不会觉得它们奇怪。这个20只触手的海怪是什么?实际上,这次南极海域新发现的长着20只触手的“海怪”,只要你了解它们这个类群的生物,就不会觉得太奇怪了,因为这个类群基本都长这样。新发现的这个“海怪”其实就是海百合,科学家给它取了学名——南极草莓海百合,但是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熟悉的海百合会有点不同。我们熟悉应该是这种:这种:还有这种:它们应该像是百合花一样有自己的茎才是,这次新发现的这个咋没有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海百合有两种,一种就是这种有茎的,通常就是被叫作“海百合”,还有一种是没有茎的,就是这次发现的这种,被称作“羽毛星”。羽毛星可以自由移动,有许多触手,触手上还有各种分支,总之就是和这个新发现的南极草莓海百合没啥区别就是了。这次发现的羽毛星,躯干呈草莓状,因此得名,图源:McLaughlin我并没有在这项研究的相关报道中看到这次新发现的这个海百合具体生活在什么深度,但是从图片上就可以了解到,它应该来自于超过1000米的深海。至于为什么会这么推断,那就要说到海洋动物存在的一些普遍特征了,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些普遍特征,下次看到海洋新物种时就不会觉得太奇怪了。海洋动物也有普遍特征对海洋动物影响最大的就是光线和水压,它们的生理特征基本是适应由不同深度造成的不同太阳辐射量和压力而打造的。首先,可见光很难穿透200米深的海水,而到了1000米深之后,太阳的电磁辐射基本就到达不了了。所以,实际上超过200米的深度就已经看不到光合作用的植物和微生物了,除了海底热泉旁之外,只有一些极端动物和异养微生物有机会在更深的地方生存。不过,有趣地方不是,海洋动物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颜色分层,就像下面这张图片展示的这样:海洋中的蓝色动物生活在靠近海面的地方;再往深处一点,动物的颜色变成上面蓝色,下面白色;在更深一点,动物通常是透明的,但内脏是红色的;再深一点,动物全身呈红色或黑色;最后是更深的海底,几乎所有动物都是淡红色或奶油色。这种颜色的明显分层,原因目前并不是特别明确,但很可能就是因为海水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少造成的。就像陆地动物的外观会变得和环境颜色差不多一样,海洋动物也会这样做,它们的颜色其颜色和亮度必须与背景相匹配。电磁辐射波长越短穿透力则越强,红光和红外光是最难穿透更深海水的,这意味着生活在深水中的红色动物基本上是不被看见的,所以深海在最先出现的是红色动物,它不会被照亮,依然可以保持与背景一个颜色。同样由于随着深度的增加,来自太阳的辐射很少,海底动物的眼睛会变得特别大,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辐射进入自己的眼睛。深海动物的眼睛是有用的,因为即便只有微弱的辐射,对于它们来说也是有用的。另一方面,深海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冷,生存条件越来越差,这导致海底动物往往很大,这个被称为深海巨人症。海底动物抵抗深海压强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产生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但是最普遍的做法还是让自己变得和海水一样。图:深海水滴鱼所以,你会发现深海动物的身体通常基本都是水,捞出来之后,就像是一滩烂泥一样。随着深度的增加,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极端,食物的短缺和被捕食压力的减少,让动物降低了新陈代谢。你会发现在自然界中,新陈代谢慢的动物寿命往往会更长,这是因为新陈代谢慢的话,往往意味着动物只有通过延长寿命来增加繁殖机会才更有可能延续基因,或者说对于新陈代谢慢的动物而言,长寿就是一种进化优势。所以,海底动物通常寿命很长,它们有更多时间来发育自己,而且由于身体充水厉害,也没啥捕食者威胁,所以深海动物往往体型比较大。好了,现在回到这次新发现的这只海百合。从图片上来看,这只南极草莓海百合显现乳白色,不带任何杂色,而且体型也不小,所以我推断它应该是在最深的海底发现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77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7753.htm

封面图片

研究:南极深海洋流放缓 深海含氧量降低

研究:南极深海洋流放缓深海含氧量降低澳大利亚南极科学卓越中心参与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受全球变暖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南极洲部分地区周围的深海洋流已减缓30%,这导致全球深海氧气含量降低。新华社报道,新研究由澳南极科学卓越中心、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机构合作完成。澳洲南极科学卓越中心日前发布公报说,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融水使南极附近海域海水盐度降低,这使得高密度且富含氧气的南极底层水的量减少,从而减缓了南极附近的深海洋流。与此相关的海平面上升、深海含氧量降低等影响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持续。南极底层水是南极海域水深3000米之下低温高密度的底层流动水体。据公报介绍,南极底层水是全球洋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热量、碳、氧气和营养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运送。论文通讯作者、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环境部门的研究人员冈恩说,此前科学家对深海观测较少,“我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将各种观测结果与逼真的模型模拟相结合,以获得近几十年来南极洲附近深海洋流变化的初步估计”。参与研究的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环境部门研究人员林图尔说,人们已熟知南极冰盖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项新研究还表明,南极洲冰盖融化的影响一直延伸到深海,会影响到海洋化学成分。研究人员认为,在南极冰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预计南极洲周围水域盐度降低的过程将持续甚至加速。因此,深海洋流放缓及深海含氧量下降也将持续,这种变化已经显著改变了深海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