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冻土的融化将导致1%的“黑天鹅”病毒苏醒 会带来毁灭性后果吗?

永久冻土的融化将导致1%的“黑天鹅”病毒苏醒会带来毁灭性后果吗?图:天花病毒从1972起天花疫苗不再更新,在此之后出生的人不再被建议注射天花疫苗,所以现在许多人其实都是没有注射过这种疫苗的。然而,由于过去天花的传播是全球性的,所以几乎可以100%确定这种已被人类消灭的病毒就在永久冻土中“沉睡”,考虑到天花的传染性比这次新冠更强许多,如果从冻土中释放的话,很难想象后果会是怎么样。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永久冻土的融化并释放过去冰封的微生物,在几乎在任何评估中都被认为是危险的。但是,你可能还有一些疑问,永久冻土中会有哪些病原体,这些病原体真的可以一直保存在永久冻土中并再次苏醒吗?还有就是现代生物群落对古代病原体真的会没有抵抗力吗?为什么一些病原体可以在永久冻土中保存下来?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虽然我们经常会看到永久冻土释放病原体的相关新闻——因为这是气候变化的副作用之一,但是没有人能够回答具体哪些病原体有机会从永久冻土中苏醒。永久冻土指的是靠冰粘合在一起的土壤、砾石和沙子的混合物,它出现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里的关键就是冰。这些永久冻土被认为是上新世晚期开始形成的,因为大约250万年前开始地球开始变得寒冷——这个被称为第四纪冰川期,其实我们现在还处在这个冰川期中。但即便在一个大冰期中,地球也不总是一直保持寒冷,它是由相对更加寒冷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出现的,很明显我们现阶段就是在第四纪冰川期的一个间冰期中,所以它相对温暖,这次间冰期是大约从1.1万年前开始的,这个时间点正好是人类开启农业时代的时间点,所以说人类的崛起和地球的气候变化是有直接关系的。既然永久冻土是从250万年前左右开始形成的,而且它不停经历冰期和间冰期,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现的一些病原体都可能被它储存起来。那么,为什么有些病原体可以保留这么长时间并再次苏醒呢?要让生物经历漫长的冰封并苏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绝大部分病原体经过漫长的冰封都不会苏醒,但是有一些除外。首先,具有细胞结构的病原体(细菌、真菌这些)往往更加不容易在冰封中存活下来,因为冰冻细胞的时候,其中水分制造的冰晶会破坏细胞结构,这个也是现在人体冷冻技术的难点之一。但是,许多单细胞微生物和简单的多细胞生物都非常顽强,它们应对极端环境会进入休眠状态,通常会脱水,所以它们有机会能够在数万年之后苏醒。复活最古老的生命,图源:参考1据信,现在永久冻土苏醒的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是休眠了4.6万年的线虫(一只雌性微小蛔虫)——这也是苏醒的最古老生命[1],单细胞生物很可能比多细胞生物更具活性,但目前并没有苏醒过比这个更古老的单细胞生物。其次,对于非细胞结构的病原体而言,RNA病毒不容易存活下来。永久冻土之所以成为良好的生物存储介质,不仅因为它很冷,还因为它根本就是一个生物几乎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缺氧、光线无法穿透。这种环境其实给一些非生命病原体保存下来的机会,但即便如此,RNA病毒也不太会保留很久,这是因为RNA是单链结构,它本身化学性质就不太稳定,即便没有光照和氧气,随着时间推移它也会被摧毁。但是DNA病毒不一样,它们是双螺旋结构,相当稳定,在没有更多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它可以保留很长时间,永久冻土给了它很好的储存条件。图:永久冻土中复活的病毒目前从永久种苏醒的最古老的DNA病毒有着4.85万年的历史,2022年的一项研究让它苏醒,并且发现它还具有感染能力[2]。天花就是一种DNA病毒,而且历史不是很长,它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百。好消息是,DNA病毒因为稳定,它不会像RNA病毒那样随意突变,从而难以控制。现代生物群落对古代病原体真的没有抵抗力吗?我们知道,这些被冰封在永久冻土中的病原体,曾经肯定是感染着他们的宿主的,经过漫长的进化,现有的生物群落能否继续抵抗它们呢?最近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计算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是通过一个模型给出了答案,大约只有1%——他们称之为“黑天鹅”病毒病原体,可以显著破坏最近进化的细菌群落[3]。这个科研团队以数字方式模拟了能够感染细菌样宿主并引起疾病的病毒样病原体的进化。这个模型模拟了现实中病原体和宿主间的竞争情况——一些病毒感染并杀死了一小部分类似细菌的宿主,而其它细菌宿主则对不断进化的病原体产生了免疫力。然后,他们再通过更早几代的病毒样病原体“感染”5%最近几代进化的细菌样宿主,结果发现大约1%的古代病毒依然对现代进化的宿主具有显著破坏力,一些古病毒的入侵导致32%的现代细菌宿主死亡。不过,有趣的是,也有一些古代病毒入侵,导致类细菌物种的多样性增加了12%。虽然1%的概率确实不是很高,但是考虑到32%的死亡率,永久冻土的融化,病原体苏醒的话,风险肯定是有的。不过,人类宿主和其它宿主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实际上并不是只通过进化来对付病原体,我们还有自己的科技,和智能(体现隔离方面)。DNA病毒相对来说是好对付一点的,所以人类史上唯一攻克的病毒就是一种DNA病毒(天花),只要它的变异能力不是很强,我们限制它们传播的科技和狠活还是很有一套的。细胞类的病原体就更别提了,从抗生素诞生开始,这些病原体就不太会造成超大规模的疫情。所以,我的答案是,永久冻土融化并释放病原体造成人类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但是对其它生物的影响就说不好了——肯定比人类要严重得多。另一方面,永久冻土的融化永远不是只有病原体苏醒这么一个负面影响,其中温室气体的释放可能比病原体更可怕。因为永久冻土中冰封着海量甲烷,这也是温室气体,而且它可比二氧化碳制造温室效应的能力要强许多——甲烷在大气中捕获热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上。参考资料:[1].https://www.livescience.com/planet-earth/arctic/nematode-resurrected-from-siberian-permafrost-laid-dormant-for-46000-years[2]https://doi.org/10.3390/v15020564[3].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bi.1011268...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9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93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永冻土融化带来的病原体"穿越时空"的灾难性风险

永冻土融化带来的病原体"穿越时空"的灾难性风险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从融化的永久冻土中释放出的古老病原体有可能破坏微生物群落,并潜在地威胁人类健康。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这些"穿越时空"的病原体通常能在现代环境中生存和进化,有些甚至会导致宿主物种发生重大变化。尽管这些病原体十分罕见,但由于大量古老的微生物经常被释放到现代生物群落中,它们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被困在冰层中或隐匿在偏远实验室设施中的"穿越时空"的病原体挣脱束缚,导致灾难性疾病爆发,这一概念一直是几代小说家和编剧所钟爱的题材。冰川和永久冻土的融化给许多类型的休眠微生物提供了重新出现的机会,但这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却难以估计。在他们的创新研究中,斯特罗纳的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模拟来量化这些微生物带来的生态风险。研究人员模拟了人工进化的场景,即过去的数字病毒样病原体入侵细菌样宿主群落。然后,他们将这些入侵病原体对宿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与未发生入侵的对照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小组发现,在他们的模拟中,古老的入侵病原体往往能在现代群落中存活和进化,约有3%的病原体成为优势病原体。然而,大多数占优势的入侵者对大群落的组成几乎没有影响。约有1%的入侵者产生了不可预测的结果。其中一些入侵者导致多达三分之一的宿主物种死亡,而另一些入侵者则使多样性比对照模拟增加了多达12%。虽然这1%被释放的病原体所带来的风险似乎微乎其微,但考虑到经常被释放到现代生物群落中的古老微生物的数量之多,疫情爆发事件仍然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新研究结果表明,穿越时空的病原体所带来的风险--迄今为止主要局限于科幻小说中--确实可能成为生态变化和人类健康威胁的强大驱动力。...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52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5283.htm

封面图片

随着地球暖化长期休眠的病毒正在苏醒

随着地球暖化长期休眠的病毒正在苏醒今天地球的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前高1.2C,科学家预测到2030年北极的夏天可能会没有冰。随着北极地区永久冻土的融化,除了会将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外,休眠了数千甚至数万年的病原体也可能会苏醒再次现身。人类祖先可能没有暴露在这些病原体下,因此现代人类会缺乏抵抗能力。此类“僵尸病毒”可能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另一个风险。北极的暖化速度高于地球的其它地区。病毒学家Jean-MichelClaverie的研究团队去年报告,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提取出的多种古代病毒仍然具有传染性。今年夏天,研究人员报告复活了一条休眠了46,000年的蛔虫。Claverie警告,如果五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是死于一种未知的病毒,这种病毒如果重新现身,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危险。来源,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藏冰中逾4万8500年 科学家复活“僵尸病毒”

藏冰中逾4万8500年科学家复活“僵尸病毒”(早报讯)全球气候暖化导致古代永久冻土解冻,可能释放出仍具传染性的“僵尸病毒”,对人类构成新的威胁。据彭博社报道,欧洲研究人员检验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永冻土中收集的20来种古代微生物样本,包括4万8500多年前冻结在湖底的一种病毒。研究人员恢复并重新归类了13种新的病原体,发现它们尽管在永冻层度过了许多年,但仍具传染性,所以称这些病原体为“僵尸病毒”。科学家长期以来警告,大气变暖导致永冻土融化,将释放出以前被困的温室气体如甲烷,使气候变暖恶化。不过,科学家还不太清楚永冻土融化对休眠病原体的影响。来自俄罗斯、德国和法国的研究小组说,他们所恢复的病毒,主要是那些能够感染阿米巴原虫(Amoeba)的毒株,所以对人类的生物学风险“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们说,可能感染动物或人类的病毒的潜在问题要大得多,并说他们的工作推断出威胁是真实存在的。研究人员在一篇发布到生命科学网站bioRxiv的论文中写道:“古老的永冻土很可能在解冻时释放出这些未知的病毒。这些病毒一旦暴露在户外环境,能保持多长时间的传染性,以及它们在这段时间内遇到并感染合适的宿主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还无法估计。”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全球变暖导致永冻土融化不断加速,而且更多人会在北极地区居住,因此传染风险必然会增加。发布:2022年11月29日7:20PM

封面图片

随着地球变暖 沉睡了五万年之久的病毒正在苏醒

随着地球变暖沉睡了五万年之久的病毒正在苏醒由于地球温度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2摄氏度,科学家们预测,到2030年代,北极地区的夏季可能会不结冰。人们担心,随着该地区永久冻土的融化,更炎热的气候会将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去年,病毒学家让-米歇尔-克拉维里(Jean-MichelClaverie)的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他们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提取了多种古老病毒,所有这些病毒都仍然具有传染性。这些病毒可能造成威胁的方式仍在不断出现。2016年夏天,西伯利亚的一场热浪激活了炭疽孢子,导致数十起感染,造成一名儿童和数千头驯鹿死亡。今年7月,另一个科学家团队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多细胞生物,也可以在永冻土条件下以不活跃的新陈代谢状态(称为隐生物)存活下来。他们成功地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复活了一条有4.6万年历史的蛔虫,只需给它重新补水就可以复生。2014年,克拉维里首次证明可以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提取"活"病毒并使其成功复活。出于安全考虑,他的研究只侧重于能够感染变形虫的病毒,因为变形虫与人类相距甚远,可以避免任何意外污染的风险。但他认为,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公共卫生威胁的规模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或被误认为是罕见的。因此,2019年,他的团队着手从七个不同的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样本中分离出13种新的病毒,其中包括一种在48500多年前被冰封在湖底的病毒--这证明了病毒的普遍性。他在202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强调,人类、动物或植物一旦感染了来自未知远古病原体的病毒,可能会产生"灾难性"影响。他说:"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从该地区消失。"如果尼安德特人死于一种未知的病毒性疾病,而这种病毒再次出现,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危害"。...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3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32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揭开胃肠道病毒突然沉默和死灰复燃的谜团

科学家揭开胃肠道病毒突然沉默和死灰复燃的谜团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和医学(传染病)教授、斯坦福医疗保健公司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学主任、医学博士尼亚兹-巴纳伊说,有趣的是,这些病毒在2022年底又激增到流行前的水平。"腺病毒F40/41是最常与肠胃炎相关的腺病毒毒株,其含量实际上比大流行前高出两倍"。Banaei怀疑,病毒感染的激增是由于大流行期间缺乏接触而导致的集体免疫力减弱造成的。他说:"2022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激增也有类似的描述。"为了确定胃肠道病原体流行率的变化,研究人员比较了加利福尼亚州与COVID相关的就地避难之前、期间和之后社区获得性胃肠道病原体的检出率。为此,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BioFireFilmArrayGIpanel的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检测,该方法可检测22种导致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并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进行的约18000次检测进行了分析。Banaei说,研究的动机是COVID-19大流行期间某些病原体阳性率的变化。"我们立即意识到,大流行的封锁和就地避难为研究引起肠胃炎的病原体的传播动态创造了一个自然实验环境"。巴纳伊说,这项研究为了解胃肠道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问题。"为什么在封锁期间,一些病原体消失了,而另一些却不受影响?为什么有些病原体现在激增到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水平?加深对这些现象的了解可以找到阻断病原体传播的方法,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因为在这些国家,肠胃炎仍然是导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儿童中。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为未来不可预见的大流行病做好准备"。...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5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593.htm

封面图片

美国首次发现吸血鬼病毒

美国首次发现吸血鬼病毒美国马里兰州和密苏里州的土壤样本中首次发现了“吸血鬼病毒”。该病毒可以附着在其他病毒的“颈部”,并完成自我复制。从理论上讲,研究人员几十年前就知道这种病毒的存在,但这是在美国首次发现它们的踪迹。病毒的增殖过程大致是:入侵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自身组件、复制完成后裂解宿主细胞。但在某些情况下,病毒也会遭到伏击。这些伏击的病毒被称为卫星病毒,这类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保持休眠状态。当新病毒进入细胞时,休眠病毒才会苏醒并接管指令完成复制。新发现的MiniFlayer就是这样一种卫星病毒,不过它没有休眠的能力,而是直接附着在其他病毒的“脖子”上。相关研究已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杂志》上。专家指出,该发现有望能成为抗病毒疗法的研发关键。Source:¹²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