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韧性超强的新型氧化物玻璃

科学家发明韧性超强的新型氧化物玻璃在许多方面,玻璃都是现代技术中极具吸引力的材料。然而,玻璃固有的脆性使其容易出现裂缝和断裂,从而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领域。为了在保留玻璃的优势特性的同时大幅提高其韧性,相关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未能取得预期成果。创新方法和工艺科学杂志《自然-材料》(NatureMaterials)上介绍的新方法从氧化物玻璃入手,这种玻璃具有相当紊乱的内部结构,是商业应用最广泛的玻璃材料。以含有硅、铝、硼和氧的硅酸铝为例,德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现已成功赋予其新的结构。为此,他们在拜罗伊特大学巴伐利亚实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所(BGI)采用了高压和高温技术。玻璃状(左)和准晶状(右)毛玻璃的模拟结构。氧、硅、铝和钙元素的原子(从小到大)在周围结构中的有序程度越高,颜色越浅。图片来源:HuTang在10到15千兆帕的压力和大约1000摄氏度的温度下,硅、铝、硼和氧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晶体的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准晶体",因为它们与完全不规则的结构差别很大,但它们并不接近晶体的清晰规则结构。利用光谱技术进行的经验分析和理论计算都清楚地显示了这种介于晶体结构和无定形不规则结构之间的中间状态。副结晶的影响即使将压力和温度降至正常环境条件下,铝硅酸盐玻璃中的副晶体结构依然存在。这些结构渗入玻璃后,玻璃的韧性比副结晶化之前高出许多倍。现在的韧性值高达1,99±0,06MPa(m)¹/²。这是氧化物玻璃前所未有的韧性。同时,玻璃的透明度并没有受到副晶结构的严重影响。该研究的第一作者HuTang博士在巴伐利亚实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所(BGI)的高压压力机前。图片来源:UBT/Chr.研究人员解释说,玻璃的超常强化是由于从外部作用于玻璃的力,通常会导致玻璃破裂或内部裂缝,而现在主要是针对准晶体结构。它们溶解了这些结构的部分区域,并将它们变回无定形的随机状态。这样,玻璃作为一个整体就获得了更大的内部可塑性,因此在受到这些甚至更强的外力时也不会破裂或开裂。未来展望新研究的第一作者HuTang博士说:"我们的发现强调了一种开发高耐受性玻璃材料的有效策略,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副结晶导致的韧性增加表明,原子层面的结构变化会对氧化物玻璃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巴伐利亚实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TomooKatsura教授博士补充说:"在这个层面上,玻璃作为一种远未枯竭的材料,具有优化的巨大潜力。"...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7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72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可耐 500℃高温 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可耐500℃高温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材料》上。据介绍,传统铝合金高温下力学性能急剧下降,300℃以上服役性能已达瓶颈。300℃抗拉强度小于200兆帕,500℃抗拉强度小于50兆帕。该项研究揭示了超细纳米颗粒增强轻质金属的超常耐热机制,并为开发耐热高强轻质金属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 有望破解高温超导机理

中国科学家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有望破解高温超导机理《自然》杂志7月12日刊登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由中国科学家首次率先独立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重要突破,将有望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工业加工技术、超导电力、生物医学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封面图片

韩国科学家解决金属氧化物层降解问题 实现21.68%的透明太阳能电池效率

韩国科学家解决金属氧化物层降解问题实现21.68%的透明太阳能电池效率韩国能源研究所(KoreaInstituteofEnergyResearch)大大推进了半透明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实现了21.68%的世界领先效率,并显示出卓越的耐久性。这一突破旨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在窗口和串联配置中的应用,应对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挑战。通过创新研究,该团队提高了这些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为太阳能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资料来源:韩国能源研究院这种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破纪录的21.68%,是世界上使用透明电极的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中效率最高的。此外,它们还表现出了卓越的耐久性,在运行240小时后仍能保持99%以上的初始效率。为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关键在于实现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超高效率"和"应用领域多样化",克服安装空间和国土面积的限制。这就需要高效和多功能的技术,如串联太阳能电池和窗用太阳能电池。这两种技术都需要高效、稳定的半透明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为了制造半透明的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有必要将传统不透明太阳能电池的金属电极换成允许光线通过的透明电极。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高能粒子,导致空穴传输层性能下降。左起为透辉石太阳能电池、半透明透辉石太阳能电池、透辉石-硅串联太阳能电池。资料来源:韩国能源研究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会在空穴传输层和透明电极层之间沉积一层金属氧化物作为缓冲。然而,与在相同条件下生产的不透明太阳能电池相比,半透明器件的电荷传输性能和稳定性都有所下降,其确切原因和解决方案尚未明确。研究人员利用电光分析和原子级计算科学,找出了在制造半透明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过程中电荷传输性能和稳定性降低的原因。他们发现,为提高空穴传输层导电性而加入的锂离子(Li)会扩散到作为缓冲层的金属氧化物层中,最终改变金属氧化物缓冲层的电子结构,使其特性降低。此外,除了找出原因之外,研究人员还通过优化空穴传输层的氧化时间来解决问题。他们发现,通过优化氧化,将锂离子转化为稳定的氧化锂(LixOy),可以减轻锂离子的扩散现象,从而提高器件的稳定性。这一发现揭示了以前被认为是简单反应副产品的氧化锂在提高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安世镇、安承奎、严康勋(左起)和纳克维-赛义德-迪达尔-海德尔(NaqviSyedDildarHaider)在圆圈内。图片来源:韩国能源研究院所开发的工艺制成的半透明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效率高达21.68%,是所有透明电极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中效率最高的。此外,这项研究还证明,在黑暗储存条件下400小时和在连续照明运行条件下240多小时,其初始效率仍能保持在99%以上,令人印象深刻,展示了其出色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团队进一步将开发的太阳能电池用作串联太阳能电池的顶层电池,创造了国内首个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既可利用从背面反射的光,也可利用从正面入射的光。通过与JusungEngineeringCo.,Ltd.和德国Jülich研究中心合作,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在后方反射光为标准太阳光20%的条件下,实现了较高的双面等效效率,四端子为31.5%,双端子为26.4%。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光伏研究部的AhnSeJin博士表示:"这项研究通过考察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缓冲层界面上发生的降解过程,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而这种降解过程是半透明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所独有的,我们的解决方案很容易实现,这表明我们开发的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7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78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明新型半导体激发技术

科学家发明新型半导体激发技术横滨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利用高强度、宽频带的超快太赫兹脉冲,在一种二维半导体材料中实现了原子激发,推动了电子设备的发展。他们的论文于3月19日发表在《应用物理通讯》(AppliedPhysicsLetters)杂志上,并作为编辑推荐文章。二维(2D)材料或片状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特性而成为未来半导体应用的理想平台。过渡金属二掺杂物(TMDs)是二维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由夹在掺杂物原子层之间的过渡金属原子层组成。这些原子以晶格结构排列,可以围绕其平衡位置振动或振荡--这种集体激发被称为相干声子,在决定和控制材料特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波诱导技术的创新传统上,相干声子由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超短脉冲激光器诱导。使用其他光源的方法仍然有限。横滨国立大学工程科学研究生院助理教授、该研究的第一作者SatoshiKusaba说:"我们的研究解决了超快太赫兹频率激光器(或低能光子)如何在TMD材料中诱导相干声子这一基本问题。"WSe2中声子的超快宽带太赫兹激发和偏振旋转探测示意图。获得的结果(右下)包括通过和频过程激发的相干声子振荡信号(右上)。资料来源:SatoshiKusaba/横滨国立大学太赫兹辐射是指频率在太赫兹范围内的电磁波,介于微波和红外频率之间。研究小组制备了超快宽带太赫兹脉冲,以诱导一种名为WSe2的TMD薄膜中的相干声子动力学。为检测光学各向异性(换句话说,即光在穿过材料时的表现),研究人员安排了一套精确而灵敏的装置。研究人员研究了超短激光脉冲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电场方向的变化;这些变化被称为偏振旋转。通过仔细观察微小的诱导光学各向异性,研究小组成功地探测到了太赫兹脉冲诱导的声子信号。"我们的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太赫兹激发可以通过一个独特的和频激发过程在TMD中诱导相干声子,"研究时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生、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Haw-WeiLin说。"这种机制与共振和线性吸收过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涉及两个太赫兹光子的能量总和与声子模式的能量总和相匹配"。由于通过这种和频过程可以激发的声子模式的对称性完全不同于更典型的共振线性过程,因此本研究中成功使用的激发过程对于完全控制材料中的原子运动非常重要。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超出了基础研究的范畴,有望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和频激发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太赫兹激发相干地控制二维原子位置,"Kusaba说。"这可能为控制TMD的电子状态打开大门,这对于开发谷电技术和使用TMD的电子设备,实现低功耗、高速计算和专用光源,是大有可为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6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619.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创造出的新材料兼具玻璃聚合物的硬度和凝胶的拉伸性

科学家创造出的新材料兼具玻璃聚合物的硬度和凝胶的拉伸性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名为"玻璃凝胶"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与玻璃聚合物一样坚硬,但如果施加足够的力,它可以拉伸到原长度的五倍,而不会断裂。玻璃态凝胶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它们的液体含量超过50%,这使得它们比具有类似物理特性的普通塑料更能有效导电。资料来源: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王美香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名为"玻璃凝胶"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尽管含有50%以上的液体,但却非常坚硬且不易破裂。加上玻璃凝胶易于生产,这种材料有望应用于多种领域。凝胶体和玻璃态聚合物是历来被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材料。玻璃态聚合物质地坚硬,通常比较脆。它们用于制造水瓶或飞机窗户等物品。凝胶(如隐形眼镜)含有液体,柔软而有弹性。"我们创造了一类被称为玻璃凝胶的材料,这种材料和玻璃聚合物一样坚硬,但如果施加足够的力,它可以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五倍,而不会断裂,"这项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卡米尔和亨利-德雷福斯教授迈克尔-迪基(MichaelDickey)说。"更重要的是,一旦材料被拉伸,你就可以通过加热使其恢复原状。此外,玻璃凝胶的表面具有很强的粘性,这在硬质材料中并不多见。"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王美香说:"玻璃凝胶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它们的液体含量超过50%,这使得它们比物理特性相当的普通塑料更能高效导电。考虑到这些材料所具有的许多独特性质,我们对它们的用途感到乐观。"玻璃态凝胶,顾名思义,实际上是一种结合了玻璃态聚合物和凝胶最诱人特性的材料。为了制造玻璃态凝胶,研究人员首先将玻璃态聚合物的液态前体与离子液体混合。将这种混合液体倒入模具中,暴露在紫外线下,使材料"固化"。然后移除模具,留下玻璃状凝胶。"离子液体是一种溶剂,就像水一样,但完全由离子组成,"Dickey说。"通常在聚合物中添加溶剂时,溶剂会推开聚合物链,使聚合物变得柔软、可伸展。这就是为什么湿隐形眼镜柔软,而干隐形眼镜不柔软的原因。在玻璃态凝胶中,溶剂会将聚合物分子链推开,使其像凝胶一样具有拉伸性。然而,溶剂中的离子会强烈吸引聚合物,从而阻止聚合物链移动。链条无法移动就使其成为玻璃状。最终的结果是,由于吸引力的作用,材料变得坚硬,但由于额外的间距,材料仍然能够拉伸。"研究人员发现,玻璃凝胶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聚合物和离子液体制成,但并非所有类别的聚合物都能用于制造玻璃凝胶。Dickey说:"带电或极性的聚合物有望用于玻璃凝胶,因为它们会被离子液体吸引。也许玻璃凝胶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它们的粘性,因为虽然我们知道是什么让它们变得坚硬和可拉伸,但我们只能猜测是什么让它们如此具有粘性。"在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玻璃状凝胶即使含有50-60%的液体,也不会蒸发或变干。他们还认为,玻璃凝胶易于制造,因此有望得到实际应用。Dickey说:"制造玻璃态凝胶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以通过在任何类型的模具中固化或3D打印来实现。大多数具有类似机械性能的塑料都要求制造商将聚合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然后将聚合物运输到另一个工厂,在那里聚合物被熔化并形成最终产品。我们很高兴看到如何使用玻璃凝胶,并愿意与合作者一起确定这些材料的应用"。这篇题为"由溶剂增韧的玻璃凝胶"的论文于6月1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5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551.htm

封面图片

比光子本身还薄 科学家发明了已知最小的导光方式

比光子本身还薄科学家发明了已知最小的导光方式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只有几个原子厚的玻璃晶体可以捕捉和携带光--而且可以用于各种应用。研究报告合著者HanyuHong手持的塑料中央的细线就是这种材料。图片来源:JeanLachat通过一系列创新实验,他和他的团队发现,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玻璃晶体薄片可以捕获并携带光线。不仅如此,它的效率还出奇地高,可以传播相对较远的距离--一厘米,这在基于光的计算领域是非常远的。JiwoongPark教授(左)和科学家HanyuHong(右)在激光实验室,他们在那里确认这种材料可以携带光--尽管它比光本身还要小。图片来源:JeanLachat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展示了本质上的二维光子电路,并可能为新技术开辟道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JamesFranckInstitute)和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PritzkerSchoolofMolecularEngineering)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朴智雄(JiwoongPark)说:"我们完全惊讶于这种超薄晶体的强大功能;它不仅能保持能量,还能将能量传递到比任何人在类似系统中看到的要远一千倍的地方。被困住的光也表现得像在二维空间中行进一样"。引导光线新发明的系统是一种引导光的方法,被称为波导,本质上是二维的。在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使用极其微小的棱镜、透镜和开关来引导光沿着芯片的路径--所有这些都是电路和计算的要素。光子电路已经存在,但它们要大得多,而且是三维的。最关键的是,在现有的波导中,光粒子--即所谓的光子--总是在波导内封闭地传播。科学家们解释说,在这种系统中,玻璃晶体实际上比光子本身还要薄,因此光子的一部分实际上在传播过程中伸出了晶体。JiwoongPark教授(左)和科学家HanyuHong(右)在芝加哥大学Park的实验室里检查这种材料。在测试中,他们可以使用微小的棱镜、透镜和开关来引导光线沿着芯片的路径--所有这些都是电路和计算的要素。图片来源:让-拉查特这就有点像在机场里建造一个传送行李箱的管道与把行李箱放在传送带上的区别。在传送带上,行李箱是露天的,你可以很容易地在途中看到并调整它们。这种方法使得利用玻璃晶体制造复杂设备变得更加容易,因为光线可以通过透镜或棱镜轻松移动。光子还可以体验沿途的状况信息。想想看,检查从室外进来的行李箱,看看外面是否下雪了。同样,科学家们可以想象用这些波导来制造微观层面的传感器。Park解释说:"比如说,你有一个液体样本,你想感知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分子。你可以这样设计,使波导穿过样品,而该分子的存在将改变光的表现。"科学家们还对构建非常薄的光子电路感兴趣,这种电路可以堆叠在一起,在相同的芯片面积上集成更多的微小器件。他们在这些实验中使用的玻璃晶体是二硫化钼,但其原理也适用于其他材料。科学家们说,虽然理论科学家们已经预测到这种行为应该存在,但在实验室中真正实现这种行为却是一个长达数年的过程。"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令人满意的问题,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必须自己设计--从材料的生长到测量光是如何移动的,"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生HanyuHong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58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585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