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 就藏在这种恐怖的武器里

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就藏在这种恐怖的武器里库兹卡的妈妈1960年联合国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向美国承诺,要让美国人看看“库兹卡的妈妈”,1961年10月30日,美国人看见了。这一天,美国地震调查局发现,在新地岛附近,发生了一场里氏5级左右的地震。但很快,美国的一架侦察机发现,这不是什么地震,正是“库兹卡的妈妈”。“库兹卡的妈妈”是苏联的俗语,就像中文的“给你点颜色看看”。这次,苏联人想让美国人见识的,是炸弹AN602,所以这枚炸弹在苏联就被戏称为“库兹卡的妈妈”,而在西方它被称作“沙皇炸弹”。图片来源:Wikipedia苏联原计划的“库兹卡的妈妈”是一枚1亿吨TNT当量的超级核弹。但当时1亿吨级核弹的设计方案里,可能会引起比较大范围的放射性沉降。另外,这个量级的炸弹在投弹后,飞行员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逃离爆炸现场,基本是有去无回。所以苏联方面修改了炸弹设计,把爆炸当量削减了一半。美国人见识到的,正是削弱版的“库兹卡的妈妈”。但即便是削弱版,它也是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炸弹,它的爆炸当量是5000万吨,是“小男孩”原子弹的3800倍,是二战里所有常规炸弹的总能量的10倍。“库兹卡的妈妈”爆炸的时候,产生了直径堪比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大火球(直径8千米),在1000千米外都能看见核爆的闪光。爆炸产生了一朵巨型蘑菇云,高度接近珠穆朗玛峰的8倍(67千米高),蘑菇头部分宽97千米。之所以有这样的威力,是因为它利用了另一种原子核反应产生的能量——核聚变能。图片来源:Wikipedia什么是核聚变?核聚变是两个比较轻原子的原子核融合成一个较重原子核。这个过程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样重量的核聚变燃料(一般是氢的同位素氘、氚)能够产生核裂变4倍的能量,比烧石油或煤炭高400万倍。[1]太阳的能量就是核聚变产生的。图片来源:Wikipedia但核聚变并不容易发生。在说原子结构的时候我们提到过,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想要碰撞融合,必须克服斥力,让它们的原子核靠得足够近。这就需要提供超高温、超高压,把大量原子核压在一块,增加它们融合的机会。这种条件在宇宙里并不难找,比如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能够维持核聚变反应。但在地球表面,想创造这样的条件并不容易。用原子弹引发核聚变在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原子弹中心能够产生上千万度的高温,以及数十亿个大气压的压力。所以,人们自然会想到,在原子弹的核心旁边放上核聚变材料,利用原子弹爆炸时候的能量,也许能引发核聚变。1951年5月,一枚叫“乔治”的实验弹被推上了试验台,在原子弹核心,除了用来引发核裂变的材料之外,还有液态氘。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它试验原子弹能不能引发核聚变。结果,它发出了远超过原子弹的爆炸威力,由此人们确认了,用原子弹引发核聚变是可行的。乔治爆炸时的景象,图片来源:Wikipedia因为最常使用的核聚变反应来自氢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反应,因此,这类核聚变武器又被称为氢弹。虽然氢弹是利用了核聚变,但它是不受控制的核聚变,能够作为武器,但不能作为能源来使用。想要把它用作能源,同样需要“驯服”这股强大的能量。可控核聚变核聚变只有在非常极端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想要“驯服”这股能量极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核聚变发电的条件太苛刻了。根据费米的计算,想利用核聚变发电,等离子体的温度要被加热到大约5000万摄氏度以上[2]。可在地球的自然环境里,不存在这样的高温环境。当然了,科学家们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创造出这样的高温环境,比如通过电场、粒子束、无线电波振荡(类似微波炉的原理)、磁振荡加热等等。但创造这样的环境,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另一方面,会带来一个问题,没有任何物质能够盛放被加热后的等离子体。目前已知的熔点最高的物质是碳化钽铪(Ta4HfC5),它的熔点是4215摄氏度。这个熔点和被加热后的等离子体相比,实在是差太多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最成熟的方法是用托克马克装置来约束等离子体,这也是目前最有希望成为核聚变反应堆的容器。托克马克装置原理。图片来源:Wikipedia托克马克装置是通过磁场约束,把等离子体束缚在装置内部,成为一个不断流动的圆环。当然了,目前的技术还不足以让核聚变反应自维持,还需要有辅热系统不断加热等离子流(一般用中性粒子束加热)。目前,在托克马克装置的开发方面,我们国家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2021年5月,实现了在1.2亿度下运行101秒和1.6亿度下运行20秒的记录。在2021年12月30日,又在接近7000万摄氏度下运行了1056秒,创造了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纪录。在2023年4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又一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图片来源:新华社尽管取得了这样突破性的成就,但距离我们使用核聚变发电,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运行之后,还有个关键数值在核聚变发电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Q值。一个核聚变反应堆释放的能量和消耗的外部能量比值被称为Q值。Q值等于1的时候,意味着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等于它消耗的外部能量。但这时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自我维持发电了,一般认为,当Q值大于5的时候,核聚变反应堆能够自我维持。[3]但在考虑到热能、动能、电能间的转化,国际上公认Q值要达到10以上核电站才能有收益。而如果想成为商业化的核聚变发电站,Q值还需要达到30以上。那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实现的Q值最高记录为0.67,而推算的理论最高值记录是1.25(日本的JT-60,以氘-氘做实验,如果换算成氘-氚,理论值是1.25)。这个值距离核聚变反应堆的自我维持,以及用它来发电还差得很远。但核聚变发电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它和传统能源的差别,就像恒星和行星的差别一样,只要掌握了这种恒星级别的能源,人类的文明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也在积极开发这种能源。比如,全世界35个国家共同参与的ITER项目,已经开始在法国建造实验室和各种设备了。建成后,它将是全世界最大的核聚变装置,预计在2036年开始进行全功率核聚变实验,计划能够实现5~10分钟Q值超过10的运转。[3]2023年6月2日,ITER施工现场。图片来源:iter.org不过目前,ITER项目也正在面临工程技术的巨大挑战(点击查看:《1565亿元!史上最烧钱攻关项目,它到底是要做啥?》)。可见,可控核聚变作为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便是各国科学家聚在一起共同努力,也面临着许多无法预见的困难。人类否能在本世纪“驯服”这种能源,我们拭目以待。参考资料[1]https://www.iaea.org/newscenter/news/what-is-nuclear-fusion[2]McCracken,Garry;Stott,Peter(2012). Fusion:TheEnergyoftheUniverse.AcademicPress. ISBN 978-0-12-384657-0.[3]https://www.iaea.org/sites/default/files/6211011zt.pdf策划制作作者丨科学边角料科普创作团队责编丨崔瀛昊责任编辑:落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07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076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成功点火 距“人造太阳”问世又近一步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成功点火距“人造太阳”问世又近一步JT-60SA计划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又称“人造太阳”计划)的先行项目,其成果将会反映到ITER中,并用于未来核聚变原型堆的建设中。据悉,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核聚变理论上可以提供几近无限的能源,这也是各国积极研究可控热核聚变的初衷之一。而JT-60S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10月23日在试验运行时,已首次产生了核聚变必需的等离子体。这个巨大的熔炉利用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将超热电离气体或等离子体困在环形真空室内,实现氢原子核的融合并释放能量。不过,JT-60SA要想产生持续时间足以进行有意义的物理实验的等离子体,还需要两年时间,并且,JT-60SA的施工已持续了15年以上,基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时间都相当漫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5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525.htm

封面图片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中的聚变反应在等离子体放电的5秒阶段以中子的形式释放出总共59兆焦耳的能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中的聚变反应在等离子体放电的5秒阶段以中子的形式释放出总共59兆焦耳的能量。(EUROfusion)、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9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述消息。打破了JET曾在1997年产生约22兆焦耳聚变能量的等离子体的世界能源纪录。为了过渡到国际大规模聚变实验(ITER)计划,研究人员此次进行的是氘氚混合燃料聚变实验。同时,为了使JET实验尽可能接近未来的热核聚变实验堆条件,他们用铍和钨的混合物而不是碳覆盖等离子体容器壁,因为金属钨比碳更耐腐蚀,而且不会像碳一样过多地与燃料结合。此次实验在比太阳中心温度高10倍的条件下,产生的聚变能量达到了创纪录水平。ITER设施目前正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奇建设,预计将使用氘和氚混合燃料,计划实现产出能量10倍于输入能量(聚变增益)。要想产生净能量,即输出能量是加热等离子体所需能量的两倍这一目标,在卡达拉奇ITER设施“上线”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这次实验是在类ITER条件下创造的世界纪录。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所科学主任西比勒·君特教授表示:“JET的最新实验是向ITER最终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封面图片

利用恒星的力量:EPFL在聚变能研究领域已走过30年

利用恒星的力量:EPFL在聚变能研究领域已走过30年如今,EPFL已成为核聚变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其目标是在地球上复制恒星中发生的反应。核聚变:为恒星提供动力恒星(如太阳)内部的高热和高压会导致成对原子(尤其是氢原子)聚集在一起或发生"聚变"。当这些轻原子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会损失一些质量,并按照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转换成大量能量。这种核聚变过程为恒星提供了动力,并向宇宙释放出惊人的能量。EPFL的TCV(可变配置托卡马克)舱内。资料来源:EPFL/AlainHerzog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地球上产生核聚变反应。全球研究人员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持续保持这些核聚变反应,并以高效、可控的方式利用释放的能量发电。在EPFL,工程师们选择研究一种使用环形磁约束反应堆(称为托卡马克)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氢同位素氘气被加热到一亿摄氏度,使其变成等离子体,并诱发氘核之间的高能碰撞。托卡马克的磁场将等离子体悬浮在真空室的中间,远离设备的内壁。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引领欧洲核聚变研究瑞士等离子体中心目前拥有约200名研究人员和学生,30年前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可变配置托卡马克。由于其独特的设计,这个实验反应堆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核聚变研究设施之一。负责托卡马克测量系统的资深科学家巴西尔-杜瓦尔(BasilDuval)说:"我们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建造了这个反应堆,它的核心依然如故。他指出,瑞士等离子体中心正在进行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部分原因是该中心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做出了贡献,部分原因是研究成果对整个核聚变研究界都很有价值。像瑞士这么大的国家能拥有这样的实验设施,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为纪念其托卡马克装置投入使用30周年,瑞士等离子体公司将于9月份接待欧洲核聚变联盟的代表。该联盟是多项核聚变计划的幕后推手,包括推进热核实验堆的物理基础,并通过TCV托卡马克等设施的实验来优化其成功机会。瑞士等离子体中心主任AmbrogioFasoli也是EUROfusion的主席,并刚刚被任命为该联盟的项目经理。他表示:"我们在瑞士等离子体中心过去30年的工作为等离子体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见解。TCV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对其基础设施进行的升级扩大了我们研究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DEMO和未来聚变反应堆关键问题的能力。未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为聚变能源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因为聚变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TCV托卡马克内的等离子体。图片来源:©CurdinWüthrich/SPC/EPFLEPFL独特的托卡马克方法由于EPFL的托卡马克是一个"可变构型"反应堆,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它来观察等离子体构型的变化如何影响等离子体的特性(如温度和约束质量),并研究新的等离子体构型。它还可用于评估分流器的不同配置,分流器是用于控制反应堆堆芯能量释放的装置。它们的作用对于在不损坏反应堆的情况下长时间维持等离子体至关重要,工程师们仍在努力优化它们的设计。瑞士等离子体中心最近与GoogleDeepMind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新型等离子体磁控制方法,并首次成功将其应用于TCV托卡马克中的实际等离子体配置。与所有托卡马克一样,EPFL的托卡马克也有一个将气体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真空室。这个真空室被大型磁线圈产生的环形磁场包围,防止等离子体接触真空室的内壁。此外,还有一个带有欧姆线圈的中心柱,可保持等离子体的稳定性,以及一个可塑造等离子体结构的极性磁场。整个反应堆配备了一个利用微波和热粒子喷射的加热系统,辅以一系列测量温度、密度、辐射、等离子体构型波动和其他重要参数的仪器。在未来的聚变发电厂中,等离子体内聚变反应产生的热量将为涡轮机提供动力(类似于当前的核裂变反应堆),并产生大量可靠的基荷电力。这一过程将是可持续的、无碳的,不会产生长期的放射性废物。...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81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817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复现核聚变净收益 向清洁能源迈出重要一步

科学家复现核聚变净收益向清洁能源迈出重要一步研究人员成功复现了去年年底进行的核聚变实验,该实验首次记录了实验室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净收益。这一结果将进一步激发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圣杯潜力的兴趣。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们于去年12月宣布了这一初步成果,即从205兆焦耳的输入中产生了315兆焦耳的能量。第二次实验于上月底完成,产生了更大的能量。虽然研究人员还没有公布确切的细节,但这些结果有助于巩固向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迈出的早期一步。核聚变是为太阳等恒星提供能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大的压力将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由于质量不同而释放出能量。长期以来,试图以人工方式重现这一现象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使每次尝试获得的能量超过他们投入的能量。如果成功,他们就能在没有碳排放或污染的情况下创造出巨大的能量。加利福尼亚实验室利用激光将一个腔室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产生的X射线使氢同位素氘和氚熔合,从而取得了这一成果。该方法的任何实际应用都必须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而这一努力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为激光器供电,目前激光器需要数百兆焦耳的能量。大多数专家认为,如果核聚变发电厂真的能广泛使用的话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有一家公司认为它能在本世纪末之前制造出核聚变发电厂。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初创公司HelionEnergy提出了另一种生产核聚变能源的方法,而微软公司也非常乐观地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Helion的方法是用一个40英尺长的"等离子加速器"将氘和氦-3原子加热到1亿摄氏度,然后用强大的磁场将它们熔化。该公司表示,它的机器可以"电恢复"产生聚变反应的所有能量,从而有可能解决LLNL的主要障碍。时间会证明这两种方法是否成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58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5857.htm

封面图片

钽冷喷涂层可增强聚变反应堆腔室的潜力

钽冷喷涂层可增强聚变反应堆腔室的潜力在聚变反应中,被称为等离子体的电离氢气受到的压力和热量相当于太阳中心的压力和热量。这将导致原子核熔化,并释放出巨大的清洁能源。由于需要达到极高的热量和压力水平,制造容纳核聚变所需等离子体的腔室一直是一项挑战。该过程的另一个问题是,有时氢原子会被中和并从等离子体中逸出,从而削弱了等离子体的能量。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核工程与工程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员迈科拉-伊亚洛维加(MykolaIalovega)说:"这些氢中性粒子会导致等离子体中的能量损失,这使得维持热等离子体并拥有一个有效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Ialovega领导了一种涂层的研究,该涂层已证明有能力在核聚变反应堆腔体内铺设线缆,并捕获这种不听话的氢。这种涂层由金属钽制成,可以承受极高的温度。钽被冷喷涂在不锈钢上,并在类似核聚变的条件下发挥出色的性能。在冷喷涂过程中,钽颗粒被喷射到不锈钢上,像薄饼一样被压扁。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以这种方式挤压,每个颗粒之间仍有一个小边界,这是捕捉不稳定氢粒子的理想通道。当把喷涂钢材置于更高的温度下时,被捕获的氢粒子就会释放出来,这实际上是在更新材料,使其可以重复使用。研究小组不仅称赞这种涂层能够在承受高温高压的同时反复捕捉和释放氢气,而且还称赞它易于使用。伊亚洛维加说:"冷喷法的另一大好处是,它允许我们在现场通过涂抹新涂层来修复反应堆部件。目前,受损的反应堆部件往往需要拆卸下来,换上全新的部件,这样既费钱又费时"。该团队计划在威斯康星HTS轴对称反射镜(WHAM)上使用这种涂层,该反射镜是一种实验装置,可能会被应用于RealtaFusion计划中的下一代核聚变发电厂,RealtaFusion是华大麦迪逊分校的衍生公司。奥利弗-施密茨(OliverSchmitz)说:"创造一种耐火金属复合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氢处理特性、抗侵蚀性和一般材料的弹性,这对于等离子体设备和聚变能源系统的设计来说是一个突破。改变合金并加入其他难熔金属以增强复合材料的核应用前景尤其令人兴奋"。施密茨是华盛顿大学麦迪逊分校核工程与工程物理学教授,也是描述这些发现的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该论文已发表在《PhysicaScripta》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47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4747.htm

封面图片

美国核聚变能源研究 首次实现净能量增益

美国核聚变能源研究首次实现净能量增益(早报讯)美国科学家在核聚变能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核聚变技术作为一种近乎无限的潜在清洁能源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彭博社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综合报道,美国能源部星期二(12月13日)宣布,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在12月5日的一次核聚变实验中短暂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了输入的激光能量。研究人员将少量氢气放入胡椒粒大小的胶囊里,然后使用强大的192束激光加热和压缩氢燃料。这激光非常强大,可以将太空舱加热到1亿摄氏度——比太阳核心的温度还要高,并将其压缩到地球大气层的1000亿倍以上。这个实验耗资数十亿美元——核聚变并不便宜,但生产清洁能源的愿景肯定会成为克服这些挑战的巨大动力。LLNL实验室进行的核聚变实验耗资35亿美元(约47亿新元)。科学家在这个实验中取得的能量很小——只足够烧开几壶水。但它的意义是巨大的。核聚变被视为能源生产的“圣杯”。LLNL实验室主任布迪尔说:“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成就……过去60年,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凭借真正的远见让我们在今天取得了突破。”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地使核聚变反应堆所生成的能量超过了所消耗的能量。这一突破为人类或许在几十年后,可以依赖为太阳和恒星提供动力的同一种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无碳电力带来了希望。核聚变的工作原理是让两个原子核接受摄氏1亿度或以上的极度高温,使其聚合成一个新的更大原子,释放出巨大能量。但是,这个过程消耗巨大的能量,所以科学家一直面对的难题是如何让释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可以持续这样做,而不仅仅是短暂瞬间。人类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面临重重困难,大部分专家认为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的进一步研发。这意味着,在全球面临严重能源供应短缺、温室气体继续攀升之际,这项历史性的突破很可能无法即刻帮助人类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布:2022年12月14日7:24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