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天文研究提高了宇宙膨胀参数的精确度

新的天文研究提高了宇宙膨胀参数的精确度本研究的概念图。来自超新星(右下插图)、类星体(左中插图)和伽马射线暴(中上插图)的信号到达银河系(背景)中的地球,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测量宇宙学参数。图片来源:NAOJ就像蜡烛越远越暗一样,尽管蜡烛本身没有变化,但宇宙中遥远的天体看起来却越来越暗。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天体的固有(初始)亮度,就可以根据观测到的亮度计算出它的距离。宇宙中已知亮度的天体可以让我们计算出距离,这些天体被称为"标准烛光"。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助理教授、计算天体物理学中心成员岩崎和成(KazunariIwasaki)管理的日本国立天文台超级计算设施的帮助下,利用各种新的统计方法分析超新星、类星体(在遥远宇宙中吞噬物质的强大黑洞)和伽马射线暴(突然闪现的强大辐射)等各种标准烛光的数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不同的标准烛光对不同的遥远范围有用,因此将多个标准烛光结合起来,研究小组就能绘制出更大范围的宇宙地图。新结果将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降低了35%。更精确的参数将有助于确定宇宙是将永远继续膨胀,还是最终会自我倒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9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93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引力透镜与类星体:新方法让测量星系质量的精度提高了3倍

引力透镜与类星体:新方法让测量星系质量的精度提高了3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引力透镜技术提高了类星体宿主星系质量的测量精度,为早期宇宙星系演化和黑洞形成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这些关于类星体所在星系质量的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宇宙中星系的演化,有助于构建星系形成和黑洞增长的模型。这些发现最近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Astronomy)杂志上。该研究的资深作者、EPFL天体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库尔班(FrédéricCourbin)说:"引力透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为在遥远宇宙中获得可靠的质量估计值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在遥远宇宙中,传统技术缺乏精确度,而且容易出现偏差。"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马丁-米隆(MartinMillon)解释说:"过去曾测量过宿主星系的质量,但由于引力透镜的存在,这是在遥远的宇宙中第一次如此精确地测量宿主星系的质量。"类星体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发光体,它位于宿主星系的中心,会吸积周围的物质。通常很难测量类星体的宿主星系有多重,因为类星体是非常遥远的天体,还因为类星体非常明亮,会遮住其附近的任何物体。通过引力透镜,我们可以计算出透镜物体的质量。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我们知道夜空中前景的大质量天体--引力透镜--是如何弯曲来自背景天体的光线的。由此产生的奇怪光环,实际上是引力透镜对背景天体光线的扭曲。SDSSJ0919+2720。资料来源:NASA、ESA和F.Courbin(瑞士EPFL)十多年前,当库尔班意识到可以将类星体和引力透镜这两者结合起来测量类星体宿主星系的质量时,他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索维尼天文台。为此,他必须在一个同时充当引力透镜的星系中找到一个类星体。斯隆数字巡天(SDSS)数据库是搜索引力透镜类星体候选者的好地方,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库尔班必须看到透镜环。2010年,他和同事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了4个候选类星,其中3个出现了透镜现象。在这三个候选天体中,有一个因其特有的引力透镜环而脱颖而出:SDSSJ0919+2720。库尔宾解释说:"SDSSJ0919+2720的HST图像显示,前景中有两个明亮的天体,它们都是引力透镜,可能是两个正在合并的星系。左边的是一个明亮的类星体,位于一个暗得无法观测到的宿主星系中。右边的亮物体是另一个星系,是主引力透镜。最左边的暗淡物体是一个伴星系。特征环是来自背景星系的变形光。"通过仔细分析SDSSJ0919+2720中的引力透镜环,原则上可以确定两个明亮天体的质量,如果没有共同作者艾默里克-加兰(AymericGalan)最近开发的基于小波的透镜建模技术,就不可能厘清各个天体的质量。伽兰解释说:"天体物理学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了解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知道了它的质量、它与宿主星系的比较以及它在宇宙中的演变过程,我们就能摒弃或验证某些形成理论"。"在本宇宙中,我们观察到质量最大的星系中心也有质量最大的黑洞。这可能表明,星系的生长受其中心黑洞辐射并注入星系的能量调节。"米隆解释说:"然而,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们仍然需要对这些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不仅是在本地,而且还要在遥远的宇宙中进行研究。"引力透镜事件非常罕见,只有千分之一的星系会出现这种现象。由于类星体在每一千个星系中才会出现一个,因此类星体作为透镜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今年夏天,欧空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ESA-NASA)将用猎鹰-9SpaceX火箭发射"欧几里得"号任务,科学家们希望能探测到数百颗这样的透镜类星体。...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38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3863.htm

封面图片

破解哈勃张力:韦伯的精确测量揭示了宇宙膨胀之谜

破解哈勃张力:韦伯的精确测量揭示了宇宙膨胀之谜NGC5468是一个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的星系,这张照片结合了哈勃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这是哈勃发现的最远的仙王座变星星系。它们是测量宇宙膨胀率的重要里程标。根据仙王座变星计算出的距离与该星系中的一颗Ia型超新星相互关联。Ia型超新星的亮度非常高,它们被用来测量远超过蛇夫座星系范围的宇宙距离,从而将宇宙膨胀率的测量扩展到更深的空间。资料来源:NASA,ESA,CSA,STScI,AdamG.Riess(JHU,STScI)宇宙膨胀的速度,即哈勃常数,是了解宇宙演化和最终命运的基本参数之一。然而,用各种独立的距离指标测得的哈勃常数值与根据宇宙大爆炸余辉预测的值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哈勃张力"(HubbleTension)。NASA/ESA/C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证实,哈勃太空望远镜敏锐的目光一直都是正确的,消除了人们对哈勃测量结果的疑虑。哈勃的历史成就建造NASA/ESA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科学依据之一是利用其观测能力为宇宙膨胀率提供一个精确的数值。在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之前,地面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根据推导出的宇宙膨胀率数值,宇宙的年龄可能在100亿年到200亿年之间。在过去的34年中,哈勃已经将这一测量值的精确度缩减到了百分之一以下,将两者的年龄差值缩小到了138亿年。哈勃通过测量被称为"仙王座变星"的重要里程碑,完善了所谓的"宇宙距离阶梯",从而实现了这一目标。然而,哈勃值与其他测量结果并不一致,其他测量结果表明宇宙在大爆炸后膨胀得更快。这些观测数据是由欧空局普朗克卫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绘制的地图得出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从大爆炸冷却下来后结构演变的蓝图。解决这个难题的简单办法是说,也许哈勃的观测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它对深空尺度的测量出现了误差。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出现,让天文学家能够核对哈勃的观测结果。韦伯对仙王座的红外观测结果与哈勃的光学数据一致。韦伯证实了哈勃望远镜敏锐的目光一直都是正确的,消除了对哈勃测量结果的任何疑虑。这些并排图像的中心是一种特殊的恒星,它是测量宇宙膨胀速度的里程标--仙王座变星。这两幅图像的像素非常高,因为它们是一个遥远星系的放大图。每个像素代表一颗或多颗恒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WebbSpaceTelescope)拍摄的图像在近红外波段要比哈勃望远镜(主要是可见光-紫外光望远镜)清晰得多。通过韦伯更清晰的视野来减少杂波,仙王座就能更清晰地显现出来,消除任何潜在的混淆。韦伯望远镜被用来观测一个仙王座样本,并证实了之前哈勃观测的准确性,而哈勃观测是精确测量宇宙膨胀速度和年龄的基础。图片来源:NASA、ESA、CSA、STScI、AdamG.Riess(JHU、STScI)宇宙奥秘与理论挑战最重要的一点是,与早期宇宙的膨胀相比,近邻宇宙中发生的事情之间所谓的哈勃张力(HubbleTension)仍然是宇宙学家耿耿于怀的难题。空间结构中可能存在一些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解决这一差异需要新的物理学吗?还是由于确定空间膨胀率的两种不同方法之间存在测量误差?哈勃和韦伯现在已经联手进行了明确的测量,进一步证明了是其他东西--而不是测量误差--在影响膨胀率。宇宙观测的进展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学家亚当-里厄斯说:"在消除了测量误差之后,剩下的就是我们误解了宇宙这一真实而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亚当因与他人共同发现了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这一事实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现象现在被称为'暗能量'。"作为交叉检验,2023年的首次韦伯观测证实,哈勃对膨胀宇宙的测量是准确的。然而,为了缓解"哈勃张力",一些科学家推测,随着我们对宇宙的深入观察,测量中看不见的误差可能会增加并变得明显。特别是,恒星拥挤可能会系统地影响对更遥远恒星亮度的测量。合作验证与未来方向亚当领导的SH0ES(用于暗能量状态方程的超新星H0)小组利用韦伯望远镜获得了更多的观测数据,这些天体是关键的宇宙里程碑标记,被称为仙王座变星,现在可以与哈勃数据进行关联。亚当说:"我们现在已经跨越了哈勃观测到的整个范围,我们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排除测量误差是哈勃张力的原因。"团队在2023年进行的前几次韦伯观测成功表明,哈勃在牢固确立所谓宇宙距离阶梯第一级的保真度方面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幅插图展示了天文学家用来计算宇宙随时间膨胀速度的三个基本步骤,这个值被称为哈勃常数。所有这些步骤都涉及建立一个强大的"宇宙距离阶梯",首先测量附近星系的精确距离,然后再测量越来越远的星系。这个"阶梯"是一系列对不同种类天体的测量结果,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天体的固有亮度来计算距离。对于较短的距离来说,最可靠的是仙王座变星,这些恒星以可预测的速率脉动,从而显示出它们的内在亮度。最近,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了附近大麦哲伦云中的70个仙王座变星,对该星系进行了最精确的距离测量。天文学家将附近的仙王座变星的测量结果与更远星系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这些星系还包括另一个宇宙尺度--被称为Ia型超新星的爆炸恒星。这些超新星比仙王座变星亮得多。天文学家用它们作为"里程标",来测量从地球到遥远星系的距离。每一个标记都建立在"阶梯"的前一步之上。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可靠"里程标"来扩展"阶梯",天文学家可以测出宇宙中非常遥远的距离。天文学家将这些距离值与整个星系的光线测量值进行比较,由于空间的均匀膨胀,星系的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红。这样,天文学家就可以计算出宇宙膨胀的速度:哈勃常数。图片来源:NASA、ESA和A:NASA,ESAandA.Feild(STScI)宇宙距离阶梯的复杂性天文学家使用各种方法来测量宇宙中的相对距离,具体取决于所观测的天体。这些技术统称为宇宙距离阶梯--每一级阶梯或测量技术都依赖于前一级阶梯的校准。但一些天文学家认为,沿着"第二梯级"向外移动,如果仙王座的测量结果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变得不那么精确,那么宇宙距离的阶梯可能会变得不稳固。出现这种不准确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仙王座的光线可能会与邻近恒星的光线混合在一起--随着距离的增加,这种效应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因为天空中的恒星会挤在一起,彼此变得更加难以区分。观测方面的挑战在于,过去哈勃拍摄的这些更遥远的仙王座变星的图像,在我们和它们的宿主星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时,看起来与邻近的恒星更加拥挤和重叠,因此需要仔细考虑这种效应。中间的尘埃使可见光测量的确定性变得更加复杂。韦伯望远镜能穿过尘埃,自然地将倒灶系恒星与邻近恒星隔离开来,因为它在红外波段的视力比哈勃望远镜更敏锐。"韦伯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当我们沿着宇宙距离阶梯爬得更远时,哈勃的测量结果仍然是可靠的,"亚当说。新的韦伯观测结果包括八个Ia型超新星的五个宿主星系,共包含1000个蛇夫座天体,并延伸到蛇夫座天体测量结果最远的星系--距离1.3亿光年的NGC5468。"这横跨了我们用哈勃测量的全部范围。因此,我们已经走到了宇宙距离阶梯第二级的尽头,"合著者、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加甘迪普-阿南德(GagandeepAnand)说,该研究所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运营韦伯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哈勃和韦伯对"哈勃张力"的确认,...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3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375.htm

封面图片

极速宇宙风:最新天文研究解释黑洞如何推动星系演化

极速宇宙风:最新天文研究解释黑洞如何推动星系演化类星体风(浅蓝色)从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盘(橘红色)上发射出来的艺术家印象图。图片来源:NASA/CXC/M.Weiss,CatherineGrierandtheSDSScollaboration宇宙动力学:星系中的气体加速一个遥远星系中的气体云正被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发出的爆炸性辐射以每秒超过10000英里的速度越来越快地推向邻近的恒星。这一发现有助于阐明活动黑洞是如何通过刺激或扼杀新恒星的发展来不断塑造星系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天文学教授凯瑟琳-格里尔(CatherineGrier)和应届毕业生罗伯特-惠特利(RobertWheatley)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多年来从类星体(一种特别明亮和湍流的黑洞,位于数十亿光年外的宝瓶座)收集的数据揭示了这种加速气体。他们在麦迪逊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第244次会议上展示了他们的发现。科学家认为黑洞位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类星体是一种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环绕着被黑洞巨大引力拉入的物质盘。类星体风(浅蓝色)从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盘(橘红色)上发射出来的图像。右侧插图是来自类星体SBS1408+544的两个光谱,显示了吸收光的左移,揭示了类星体风推动气体加速的过程。资料来源:NASA/CXC/M.Weiss,CatherineGrierandtheSDSScollaboration类星体照明机制"圆盘中的物质一直在向黑洞坠落,这种拉扯的摩擦力会加热圆盘,使它变得非常非常热,非常非常亮,"格里尔说。"这些类星体真的很亮,由于从圆盘内部到远处的温度范围很大,它们的辐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电磁波谱"。明亮的光线使类星体几乎和宇宙一样古老(多达130亿光年之远),其辐射范围之广使其对天文学家探测早期宇宙特别有用。类星体SBS1408+544的图像,十字准线中心的蓝点。图片来源:JordanRaddick和SDSS合作小组黑洞风的观测启示研究人员利用斯隆数字巡天计划(SloanDigitalSkySurvey)现在称为"黑洞映射器混响绘图项目"(BlackHoleMapperReverberationMappingProject)的一项计划收集到的八年多来对一颗名为SBS1408+544的类星体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发现类星体中消失的光--被气体吸收的光--来追踪由气态碳组成的风。但是,SBS1408+544的光影并没有在光谱中表示碳的正确位置被吸收,而是随着每一次对SBS1408+544的观察,光影都会偏离原点更远。惠特利说:"这种变化告诉我们,气体正在快速移动,而且速度一直在加快。风在加速,因为它受到从吸积盘上喷出的辐射的推动。"包括格里尔在内的科学家曾表示,他们以前观测到过来自黑洞吸积盘的加速风,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更多观测数据的支持。新的结果来自近十年来对SBS1408+544进行的约130次观测,这使得研究小组能够以极高的置信度确定速度的增加。黑洞风对银河系演化的影响天文学家对从类星体中挤出气体的风很感兴趣,因为这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其周围星系演化的一种方式。惠特利说:"如果它们的能量足够大,风可能会一直吹到宿主星系,在那里它们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不同的情况,类星体的风可以提供压力,将气体挤压在一起,加速宿主星系中恒星的诞生。或者,它可能会冲走这些燃料,阻止潜在恒星的形成。"超大质量黑洞很大,但与它们所在的星系相比真的很小,"格里尔说,他的工作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相互'对话',这是一个黑洞与另一个黑洞对话的一种方式,我们在模拟这类黑洞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关于SBS1408+544的研究报告于6月1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4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433.htm

封面图片

宇宙泰坦:天文学家揭开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

宇宙泰坦:天文学家揭开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超大质量黑洞(SMBH;中心的小黑点)会吸收周围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流入黑洞时会形成一个螺旋状的圆盘。物质的引力能量转化为辐射,并从圆盘中发射出去。具有这种闪亮外围的SMBH被称为"类星体"。资料来源:松冈良树这种密切的关系意味着星系和SMBH是共同进化的。因此,揭示SMBH的起源不仅对了解SMBH本身至关重要,而且对阐明可见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星系的形成过程也至关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早期宇宙,在早期宇宙中,自宇宙大爆炸(即宇宙开始)以来所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亿年。由于光速有限,我们可以通过观测遥远的宇宙来回顾过去。当宇宙只有十亿岁或更小的时候,SMBH是否就已经存在了呢?我们用斯巴鲁望远镜拍摄的夜空照片示例。放大图像中心的小红点代表来自遥远类星体的光线,它存在于宇宙8亿岁时(130亿光年远)。图片来源:日本国立天文台黑洞是否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大的质量(超过一百万太阳质量,有时甚至达到数十亿太阳质量)?如果可能,其基本物理机制和条件是什么?要接近SMBH的起源,我们需要观测它们,并将它们的特性与理论模型的预测进行比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确定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研究小组利用位于夏威夷毛纳凯亚山顶的斯巴鲁望远镜进行了本次研究。斯巴鲁望远镜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宽视场观测能力,这一点特别适合这项研究。由于超巨型天体不发光,研究小组寻找的是一种被称为"类星体"的特殊类别--超巨型天体的外围闪闪发光,下沉物质在那里释放引力能量。他们观测了相当于5000倍满月的广阔天空区域,成功发现了162个居住在早期宇宙中的类星体。其中,22个类星体存在于宇宙年龄不到8亿年的时代,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类星体的最古老时期。由于发现了大量类星体,他们得以确定最基本的测量方法,即"光度函数",它描述了类星体的空间密度与辐射能量的函数关系。他们发现,类星体在宇宙早期的形成速度非常快,而光度函数的整体形状(除振幅外)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不变。光度函数描述了空间密度(纵轴为Φ)与辐射能量(横轴为M1450)的函数关系。天文学家绘制了在宇宙年龄为8亿年(红点)、9亿年(绿菱形)、12亿年(蓝方)和15亿年(黑三角)时观测到的类星体的光度函数。曲线代表最佳拟合函数形式。类星体的空间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上升,而光度函数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资料来源:《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949,L42,2023年光度函数的这一特征行为为理论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约束,这些理论模型最终可以重现所有观测数据,并描述SMBH的起源。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宇宙在其早期经历了被称为"宇宙再电离"的重大相变。过去的观测表明,整个星系际空间在这一事件中被电离。电离能量的来源仍有争议,类星体的辐射被认为是一个有希望的候选者。通过对上述光度函数进行积分,我们发现类星体在早期宇宙中每侧1光年的单位体积内每秒发出1028个光子。这还不到当时维持星系际空间电离状态所需的光子的1%,因此表明类星体对宇宙再电离的贡献微乎其微。根据最近的其他观测结果,这可能是正在形成的星系中来自大质量热恒星的综合辐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11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1157.htm

封面图片

天文学家发现最亮的类星体J059-4351 由每天吞噬一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驱动

天文学家发现最亮的类星体J059-4351由每天吞噬一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驱动这幅艺术家印象图显示的是破纪录的类星体J059-4351,它是一个遥远星系的明亮核心,由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驱动。通过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我们发现这个类星体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宇宙中最亮的天体。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吸积周围的物质,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70亿倍,并且每天以相当于一个太阳的速度在增长,这使它成为有史以来已知的增长速度最快的黑洞。图片来源:ESO/M.科恩梅瑟类星体是遥远星系的明亮核心,由超大质量黑洞驱动。这颗破纪录的类星体中的黑洞质量每天以相当于一个太阳的速度增长,是迄今为止增长速度最快的黑洞。类星体的黑洞从周围环境中收集物质,这个过程能量巨大,会发出大量的光。因此,类星体是我们天空中最亮的一些天体,也就是说,从地球上甚至可以看到遥远的类星体。一般来说,最亮的类星体代表着增长最快的超大质量黑洞。天文学家已经确定了迄今观测到的最亮类星体的特征,它是由增长最快的黑洞驱动的。这个黑洞的质量每天以相当于一个太阳的速度增长。被拉向这个黑洞的物质形成了一个直径为7光年的圆盘--大约是太阳到海王星轨道距离的15000倍。资料来源:欧洲南方天文台"我们发现了迄今所知增长最快的黑洞。它的质量为170亿个太阳,每天吃掉一个以上的太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天文学家、今天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Wolf)说:"这使它成为已知宇宙中最亮的天体。这颗类星体被称为J0529-4351,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它的光需要120多亿年才能到达我们这里。"J0529-4351发出的能量是太阳的500万亿倍。"所有这些光都来自一个直径达7光年的热吸积盘--这一定是宇宙中最大的吸积盘,"ANU博士生兼合著者塞缪尔-赖(SamuelLai)说。7光年大约是太阳到海王星轨道距离的15000倍。这张图片显示了破纪录的类星体J0529-4351所在的天空区域。通过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我们发现这颗类星体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宇宙中最亮的天体。这张照片是根据数字化巡天2的部分图像制作的,插图显示了暗能量巡天图像中类星体的位置。图片来源:ESO/数字化巡天2/暗能量巡天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破纪录的类星体竟然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直到今天,它仍然不为人知,而我们之前已经知道了多余一百万个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的类星体。"合著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文学家克里斯托弗-昂肯(ChristopherOnken)说。这个天体早在1980年就出现在ESO施密特南天巡天的图像中,但直到几十年后才被确认为类星体。寻找类星体需要从大面积天空中获取精确的观测数据。由此产生的数据集非常庞大,研究人员通常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分析这些数据集,并将类星体与其他天体区分开来。然而,这些模型是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训练出来的,这就把潜在的候选天体限制在了与已知天体相似的天体上。如果一个新的类星体比之前观测到的任何其他类星体都更亮,程序可能会拒绝它,而将其归类为距离地球不太遥远的恒星。这幅艺术家印象图显示的是类星体J0529-4351,它是一个遥远星系的明亮核心,由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驱动。图片来源:ESO/M.Kornmesser此前来自欧洲航天局盖亚卫星的数据进行的自动分析认为J0529-4351太亮,不可能是类星体,而认为它是一颗恒星。去年,研究人员利用澳大利亚赛丁泉天文台(SidingSpringObservatory)的ANU2.3米望远镜进行观测,确定它是一颗遥远的类星体。然而,要发现它是迄今观测到的最亮的类星体,需要更大的望远镜和更精确的仪器进行测量。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欧洲南方天文台VLT上的X-shooter摄谱仪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这个迄今为止观测到的增长最快的黑洞也将成为欧洲南方天文台VLT干涉仪(VLTI)GRAVITY+升级的完美目标,该干涉仪旨在精确测量黑洞的质量,包括那些远离地球的黑洞。此外,欧洲南方天文台正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建造的39米望远镜--极大型望远镜(ELT),将使识别和描述这类难以捉摸的天体变得更加可行。这段视频将带领我们从银河系远眺天空,来到类星体J0529-4351,这是一个遥远星系的明亮核心,位于Pictor星座方向。视频的最后是艺术家对这个破纪录天体的印象;其他所有画面都是真实的天文图像。图片来源:ESO/N.Risinger(skysurvey.org)/DigitizedSkySurvey2/DarkEnergySurvey/M.Kornmesser.音乐:AstralElectronicAstralElectronic寻找和研究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可以揭示早期宇宙的一些奥秘,包括它们及其宿主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但这并不是沃尔夫寻找它们的唯一原因。他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喜欢追逐的感觉。每天有几分钟的时间,我都会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孩提时代,玩着寻宝游戏,现在我把我从那时起学到的一切都带到了桌面上。"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3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349.htm

封面图片

天文学家利用韦伯望远镜识别宇宙网最早的线缕

天文学家利用韦伯望远镜识别宇宙网最早的线缕研究小组认为,这个丝状结构最终将演变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团,就像"附近"宇宙中著名的红缨星系团一样。研究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AstrophysicalJournalLetters)上的两篇论文中。"这是人们发现的最早的与遥远类星体相关的丝状结构之一,"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特天文台助理研究教授、第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王飞说。王还说,这是第一次在宇宙中如此早期的时间观测到这种结构,而且是三维细节观测。这幅由韦伯近红外相机(Webb'sNIRCam)拍摄的深层星系景象显示了10个遥远星系的排列,这些星系由八个白色圆圈标记,呈对角线状。(这个长达300万光年的丝状结构由一个非常遥远、非常明亮的类星体支撑着--类星体的核心是一个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颗类星体名为J0305-3150,位于图像右侧三个圆圈的中间。它的亮度超过了它的宿主星系。这10个被标记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炸后仅存在了8.3亿年。研究小组相信,这个丝状星系最终会演化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团。图片来源:NASA、ESA、CSA、FeigeWang(亚利桑那大学),图像处理:约瑟夫-德帕斯卡尔(STScI)星系并不是随意散布在宇宙中的。它们不仅聚集成星团和星块,还形成了巨大的相互连接的丝状结构,中间被巨大的荒芜空洞隔开。这张"宇宙网"一开始很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力将物质聚集在一起,变得越来越清晰。星系嵌在暗物质的巨大"海洋"中,暗物质和常规物质聚集在局部区域,密度高于周围环境。斯图瓦德大学天文学教授范晓晖(XiaohuiFan)解释说,星系就像海洋中的波峰一样,骑在被称为"细丝"的连续暗物质串上。新发现的暗物质丝标志着在宇宙年龄仅为现在的6%时首次观测到这种结构,原本他们预计会发现一些东西,但没想到会是这么长、这么明显的细结构。这一发现是ASPIRE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是一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由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王是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ASPIRE是ASPectroscopicsurveyofbiasedhalosIntheReionizationEra的缩写,其主要目标是研究最早黑洞的宇宙环境。该计划将观测25个存在于宇宙大爆炸后最初10亿年内的类星体,这一时期被称为"宇宙再电离时代"。130多亿年前,在重离子时代,宇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星系之间的气体在很大程度上对高能光不透明,因此很难观测到年轻的星系。是什么让宇宙变得完全电离或透明,最终导致在今天的大部分宇宙中探测到"清晰"的条件呢?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WebbSpaceTelescope)将深入太空,收集更多关于重离子时代存在的天体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宇宙历史上的这一重大转变。图片来源:NASA、ESA和J.Kang(STScI)"团队成员、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约瑟夫-亨纳维(JosephHennawi)说:"过去二十年的宇宙学研究让我们对宇宙网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深入的了解。"ASPIRE旨在了解如何将最早的大质量黑洞的出现嵌入到我们当前的宇宙结构形成故事中"。研究的另一部分是调查年轻宇宙中八颗类星体的特性。研究小组证实,这些类星体的中心黑洞在宇宙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就已存在,其质量从6亿倍到20亿倍太阳质量不等。天文学家仍在继续寻找证据,以解释这些黑洞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变大。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形成这些超大质量黑洞,必须满足两个标准。王解释说:"首先,你需要从一个巨大的'种子'黑洞开始生长。第二,即使这颗种子一开始的质量相当于一千个太阳,它也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大可能的速度吸积一百万倍以上的物质,因为我们的观测是在它还非常年轻的时候捕捉到它的。"类星体--如图所示,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类星体的超大质量黑洞在吞噬周围环境的质量时释放出的能量被广泛认为是限制大质量星系生长的主要驱动力。资料来源:STScI"这些史无前例的观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黑洞如何形成的重要线索。我们了解到,这些黑洞位于大质量年轻星系中,这些星系为黑洞的生长提供了燃料库,"斯图瓦德大学助理研究教授杨金义说,他领导着ASPIRE对黑洞的研究,也是第二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还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证据,证明早期超大质量黑洞如何潜在地调节其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超大质量黑洞在吸积物质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外流。这些"风"的范围可以远远超出黑洞本身,达到银河系的规模,并对恒星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恒星是在气体和尘埃坍缩成密度越来越大的云团时形成的,这就要求气体非常寒冷。杨解释说,来自黑洞的强风释放出大量能量,会对这一过程造成破坏,从而抑制宿主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这种风已经在附近的宇宙中观测到过,但在宇宙的早期,即重子化纪元,还从未被直接观测到过。风的规模与类星体的结构有关。在韦伯望远镜的观测中,我们看到这种风延伸至整个星系,影响着星系的演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0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02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