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赠日本朱鹮死亡 曾受雷声惊吓:为动保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赠日本朱鹮死亡曾受雷声惊吓:为日本动保立下汗马功劳兽医曾对其进行了治疗并喂食,但最终还是因为身体衰弱死亡。“洋洋”为朱鹮在日本的野生回归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悍马功劳。据悉,1998年日本朱鹮被确定为“野生灭绝”物种,“洋洋”和“友友”在1999年1月被中国赠送给日本,定居新潟县佐渡岛,在他们到来之前,整个日本仅剩下一只朱鹮。之后经过人工孵化等各种辅助手段,日本野生朱鹮数量大大增加,于2019年将朱鹮从“野生灭绝”下调至“濒临灭绝1A类”。日本环境省首席自然保护官筱崎saeka表示,很想对“洋洋”说:“你为日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感谢你。”资料显示,朱鹮是鹈形目鹮科朱鹮属的鸟类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等地,在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此前因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自身生物学性质等原因导致濒危,成为中国特有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98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984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赠送日本朱鹮疑受雷声惊吓致衰弱去世

中国赠送日本朱鹮疑受雷声惊吓致衰弱去世中国赠送给日本的鸟类朱鹮“洋洋”,疑似受雷声惊吓,致身体衰弱死亡。综合日本共同社和新华社报道,日本环境省星期五(11月24日)发布消息称,中国1999年赠送、目前饲养在新潟县佐渡朱鹮保护中心的27岁雌性朱鹮“洋洋”于星期四(23日)去世。“洋洋”来自中国陕西省洋县,今年27岁,相当于人类的80余岁高龄。1999年1月,“洋洋”与雄性朱鹮“友友”一起前往日本,同年在日本首次实现人工繁殖。日本环境省的通报说,“洋洋”死于星期四上午。“洋洋”此前因受到雷声惊吓扭伤腿,随后无法站立,进食困难。兽医星期二(21日)对其进行了治疗并喂食,但两天后的早上被发现不再动弹,确认已死亡。保护中心的兽医星期五解剖后发现,洋洋的左脚关节脱臼,推测是因不能自行站立、无法进食而衰弱死亡。日本环境省称,事实上,今年6月前后,“洋洋”走路时就已拖着腿,11月中旬无法站立,随后进食困难。2023年11月25日5:06PM

封面图片

中国赠送给日本的雌性朱鹭「洋洋」去世

中国赠送给日本的雌性朱鹭「洋洋」去世中国赠送给日本的雌性朱鹭「洋洋」去世,终年27岁,相当于人类80多岁。日本环境省公布,饲养在新潟县佐渡朱鹭保护中心的「洋洋」前日上午去世。「洋洋」之前因为受到雷声惊吓扭伤脚部,之后无法站立,进食亦有困难,推断因为身体衰弱而死。1999年1月,「洋洋」和「友友」作为中国赠送给日本的首对朱鹭来到日本新潟县佐渡岛,为拯救日本濒临灭绝的朱鹭族群发挥很大作用。日本传媒报道,朱鹭在1998年被日本定为「野生灭绝」物种,当时全日本只是余下一只,之后「洋洋」和「友友」来到日本,为确保基因多样性,中国又多次赠送朱鹭给日本,协助重新建立朱鹭种群。2023-11-2505:44:35

封面图片

日本发现两只纯种中国大鲵 一度被认为濒临绝迹

日本发现两只纯种中国大鲵一度被认为濒临绝迹为掌握中国大鲵在日本的杂交情况,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分析了在鸭川水系或饲养在水族馆等场所的共计73只大鲵的基因,结果发现在日本国内还有两只“纯种”中国大鲵。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中国大鲵的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日本动物生态学专家、广岛大学副教授清水则雄认为:“发现一种被认为灭绝的物种是了不起的成就。若能成功实现人工繁殖,或许有助于避免物种灭绝。”...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19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1993.htm

封面图片

冰河时代的幸存者:棕熊是如何战胜灭绝的?

冰河时代的幸存者:棕熊是如何战胜灭绝的?棕熊(Ursusarctos)是第四纪晚期巨型动物灭绝的幸存者之一。然而,尽管棕熊广泛分布于整个北冰洋地区,但其分布范围却大为缩小,在某些地理区域甚至已经灭绝。以前利用遗传数据进行的研究为了解棕熊的进化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而,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当代个体或线粒体DNA,从而限制了对现今之前种群过程的了解。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展示了来自日本本州和西伯利亚东部的两只晚更新世棕熊的基因组数据,并将其与已发表的棕熊全北极分布区的当代和古代基因组数据相结合,研究棕熊种群之间的时空进化关系。通过纳入在目前分布范围之外采样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个体的基因组数据,发现了当代种群中不存在的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代个体显示出地理结构上的种群,很可能是由距离隔离驱动的,但这种模式在不同地区的古代样本中有所不同。将古棕熊纳入分析为棕熊的进化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理解在晚第四纪消失的棕熊种群和多样性。棕熊的生态适应性很强,饮食范围很广。虽然棕熊是肉食动物,但它们的食物也可以主要由植物组成,这使它们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然而,棕熊在上一个冰河时期也经历了广泛的分布范围缩小和地区性灭绝。棕熊曾生活在包括爱尔兰、日本第一大岛本州和加拿大魁北克在内的更广阔的区域。某些地区熊种群数量的减少或消失,是因为熊离开了这些地方,去了它们目前仍然生活的更好的地方,还是具有独特基因的独特熊群栖息在这些地区并灭绝,导致物种整体多样性的丧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日本山梨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距今3800年至6万年前的古棕熊基因组(包括棕熊现分布区以外的几个个体),试图通过调查棕熊之间跨越时空的进化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表明,棕熊并没有简单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迁移,而是出现了种群灭绝。远古棕熊代表了当今棕熊种群所不具备的遗传多样性。虽然棕熊在全球大灭绝中幸存了下来,但它们的历史分布范围和遗传多样性却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这一新观点强调了棕熊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以及它们在上一个冰河时代期间和之后也面临着挑战。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迈克尔-韦斯特伯里(MichaelWestbury)补充说:"在我们继续努力应对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挑战时,从深远的过去获得的洞察力对于塑造可持续的未来非常宝贵。尽管研究最近的标本可以提供一些见解,但通过纳入过去和某一物种不再存在的地区的样本,我们可以更好地量化当前多样性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并为预测它们如何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提供信息。"参考文献:TakahiroSegawa、AlbaRey-Iglesia、ElineD.Lorenzen和MichaelV.Westbury于2024年1月24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题为"从过去和现在棕熊种群的基因组推断全北极棕熊种群的起源和多样化"(TheoriginsanddiversificationofHolarcticbrownbearpopulationsinferredfromgenomesofpastandpresentpopulations)。DOI:10.1098/rspb.2023.2411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0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049.htm

封面图片

兔子曾对澳大利亚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灾难

兔子曾对澳大利亚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灾难人们最早饲养兔子是在罗马时代早期,将兔子放养在有围墙的花园中,供贵族们定期狩猎娱乐。到中世纪时,在英国和西欧,兔子也是被圈养在石围墙内。从中世纪开始,水手们就将兔子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陆续把兔子引入到各个沿海岛屿中。欧洲穴兔于1788年被英国第一舰队第一次带到澳大利亚,1827年在塔斯马尼亚开始有野化的穴兔种群出现,1859年维多利亚驯化协会释放了24只穴兔,到1886年兔子已经扩散到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的边界,1900年到达西澳大利亚和北领地。仅仅用了60年的时间,兔子就侵占了澳大利亚4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世界上扩散速度最快的哺乳动物。兔子在澳大利亚为什么会如此迅猛扩展?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澳大利亚的兔子种群,可以看出,兔子在澳大利亚有六个主要的区域性群体,它们的遗传基因各不相同,这说明澳大利亚的兔子是多次被引入的,并且进行了区域性扩散。由于澳大利亚的兔子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兔子之间杂交产生生存能力极强的品种,这导致兔子数量急剧增加,以至于即使澳大利亚每年诱捕和射杀200万只兔子,兔子的种群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1887年,澳大利亚有关管理部门曾发布悬赏公告:对于提供任何一种新型有效的消灭兔子方法的人,奖励2.5万英镑。兔子在澳大利亚为什么会如此迅猛扩展?这是因为,兔子对各种环境都具有很快适应的能力,同时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在欧洲冬天,兔子会停止繁殖,尤其是穴兔在发育上属于早成型,幼体出生时身体没有毛,不耐寒。但是澳大利亚的冬天温度很适宜,这就使得兔子在澳大利已可以全年繁殖,每年可生4胎,每胎2-5个幼崽。一对兔子在18个月的时间里,可以扩展成为至少包含180个个体的群体。因此,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高强度繁殖能力,没有(或较少)天敌、适宜的环境,充足的食物,使得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剧增。到1920年,据估算,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已经达100亿只。兔子对澳大利亚的生态产生了哪些影响?兔子对当地的农业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逐渐演变成澳大利亚的生态灾难。高数量的兔子与本地动物争夺食物和栖息地,破坏草场,啃食农作物,改变了当地的植物群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导致土壤退化、水道淤积、生物多样性退化等。据估计,经过采用多种灭杀防控措施,现今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一般控制在2亿只以下,迄今已占据了澳大利亚超过70%的大陆区域(500万平方公里),即使使用现代的生物控制技术,兔子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高达2亿澳元。1999年联邦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案就将野兔的各种影响,如土地退化等,列为“威胁性过程”。为控制兔子数量,澳大利亚采取了哪些方法?为了控制兔子数量,澳大利亚使用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控制方法,如抓捕、猎杀、投毒饵、熏蒸等。政府在西澳大利亚建立了一道从北到南横跨澳洲大陆的栅栏。1907年完成的1号防兔围栏长达1834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不间断围栏。为阻止兔子继续向西扩散,在1号围栏开始建造的3年后,政府又建立了2号和3号防兔围栏,但围栏并没有阻止兔子在澳洲大地上的迅猛扩散。同时,澳大利亚采用的物理方式还有破坏兔子地下的洞道系统,这是很有效的方式,但耗时费力,现在一些农场还经常采用这种方式。1080(单氟乙酸钠sodiummonofluoroacetate)和灭鼠酮(pindone)是被推荐使用的控制兔子的化学毒素。生物防治是最有效的方式。澳大利亚最先使用的是粘液瘤病毒(Myxoma),这种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不会传染其他动物。粘液瘤病毒会导致兔子患粘液瘤病(Myxomatosis),最终可损害兔子的免疫系统,导致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兔子死亡,致死率高达99.5%。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澳大利亚将粘液瘤病毒作为一种生物防治兔子的方式进行了试验,并于20世纪50年代释放到野生兔子种群中。1950年到1951年,在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等地区进行病毒感染试验,这种病毒是通过蚊子和跳蚤等媒介快速传播。采用粘液瘤病毒防治后,很快澳大利亚兔子的数量就大大下降,减少至1亿只以下。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兔子产生体内产生了抗性,灭杀效果下降,兔子数量又上升起来。随后澳大利亚又采用了一种新的病毒,兔子出血性疾病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这种病毒是由苍蝇传播,一旦兔子感染,在48小时内即可死亡。1995年,兔子出血性疾病病毒被用于控制兔子数量。在澳大利亚特别干燥的一些地区,控制效果明显,可使兔子数量减少90%。同粘液瘤病毒一样,随着兔子逐渐对出血性疾病病毒产生抗性,灭杀效果也下降了。但是通过实验和现实证明,生物防控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2013年学者利用模型,保守估计在过去的60年内(1950-2011),澳大利用利用生物技术控制兔子,对农业生产产生的效益是700亿澳元。在澳大利亚,兔子虽然没有当地的天敌,但作为狩猎为目的被引进澳大利亚的欧洲红狐狸,成为了兔子的天敌。红狐狸是在19世纪50年代引进澳大利亚的,红狐狸在澳大利亚也没有天敌,除了猎杀兔子,也猎杀其他动物,体重在35克到5.5千克范围内的野生和家养动物几乎都是它的猎物。由于红狐狸的入侵对澳大利亚当地的野生动物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被澳大利亚列为最具侵袭性的入侵物种之一。红狐狸直接引起了澳大利亚当地鸟类、中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多个物种的灭绝或数量减少。所以作为兔子天敌的红狐狸,由于有更多的容易获得的食物,对兔子的数量增加没有多大的控制效果。甚至,从另一个方面看,由于红狐狸对其他野生动物的灭杀,反而为兔子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澳大利亚兔子引起的生态灾难,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就是人类要尊重生态规律、尊重自然法则。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性功能稳定和持续的基础,任何人为进行改变如引进新物种或清除已有物种,都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生态灾难。我们提倡的保护生态,保护自然,本质上是要保护自然界中的生态关系。目前生态安全已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入侵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在国际上有一种“共健康”的理念,就是说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和人类要共同健康,忽视任何一方,过度强调任何一方,都难以达到人类健康的目标。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我们保护好生态系统,坚守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24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243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日本寒冷水域发现鲜为人知的喙鲸

科学家在日本寒冷水域发现鲜为人知的喙鲸本研究中描述的银杏齿喙鲸的左侧全身照片。资料来源:WojtekBachara、KurodaMika等,《水生哺乳动物》。2023年7月9日这些动物通常栖息在近海海域,很少浮出海面,因此它们的分布和生态相对未知。北海道大学北方生物圈野外科学中心助理教授黑田美香和水产科学学院教授松石隆-弗里茨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最近报告说,在北海道南部八云海岸发现了搁浅的银杏齿喙鲸。他们的发现发表在《水生哺乳动物》杂志上。黑田解释说:"中喙鲸属有超过15个已知物种,是喙鲸科最大的属。"该属的不同物种可以通过头部形状和雄性的特殊牙齿来识别。银杏齿喙鲸--Mesoplodonginkgodens--的雄性拥有10厘米宽的牙齿,形状就像银杏树的叶子。系统发生树的一部分,显示本研究中的鲸鱼(SNH22005)被归入银杏齿中喙鲸(Mesoplodonginkgodens)支系。资料来源:WojtekBachara、KurodaMika等,《水生哺乳动物》。2023年7月9日科学家对银杏齿喙鲸的所有了解几乎都来自于88次鲸鱼搁浅事件中的95头个体。其中,30起搁浅事件发生在日本各地。2022年2月4日,北海道八云町发生鲸鱼搁浅事件。鲸鱼尸体被送往函馆渔业和海洋研究中心进行测量和尸体解剖。鲸鱼为雄性,体长477厘米,处于早期腐烂阶段,表明已经死亡一段时间。它的形态与M.ginkgodens一致;此外,线粒体DNA的遗传分析将该标本归入M.ginkgodens支系,其中有一个相同的序列。以前的搁浅发生在很多地方,包括日本、美国西海岸、澳大利亚、加拉帕戈斯群岛、泰国、新西兰、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中国、韩国和墨西哥--都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水域。这项研究是首次报告北太平洋寒冷水域的银杏齿中喙鲸。黑田说:"2021年11月29日报告了另一起可能是银杏齿喙鲸的搁浅事件,但由于天气恶劣,标本丢失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鲸鱼可能在冬季迁移到了北海道附近"。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29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293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