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引导微泡机器人穿过复杂的脑血管

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引导微泡机器人穿过复杂的脑血管我们的大脑中有超过404英里(650公里)长的血管。纳米技术的进步使得微型机器人得以发展,它们可以通过这些微小复杂的路径进入以前无法进入的区域,提供精确的药物输送,并进行微创手术。考虑到血管网络的复杂性和遇到的血流压力,需要一种引导微型机器人的方法。利用磁场引导微机器人穿过大脑血管可实现精确操作,但由于微机器人必须具有磁性,因此限制了它们的生物降解性。现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了微载体--涂有脂质的充满气体的微气泡--可以利用超声波在小鼠大脑狭窄而复杂的血管中导航。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丹尼尔-艾哈迈德(DanielAhmed)说:"超声波除了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外,还具有安全和深入人体的特点。"这些小而光滑、充满气体的微气泡直径在1.1至1.4微米之间,由目前用于超声成像的一种荧光造影剂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在体内溶解,其脂质外壳由与生物细胞膜相同的物质制成。声学微型机器人导航与实时光学成像相结合DelCampoFonseca等人的研究发现,微型机器人可以在体内长期溶解,其脂质外壳由与生物细胞膜相同的物质制成。研究人员将微气泡注入小鼠体内,使其在动物血液中循环。显微镜可对机器人进行实时成像。研究人员在小鼠头部外侧安装了多达四个超声波传感器,发现微机器人对声波的反应是自我组装成群,并沿着脑血管导航。这些机器人通过调整每个传感器的输出来进行引导,速度最高可达1.5微米/秒,并成功地逆向移动,血流速度最高可达10毫米/秒。研究结果表明,声学微型机械臂可在体内生理条件下工作。研究人员分析了超声驱动后的脑组织,发现微机器人既没有破坏血管内壁,也没有造成神经细胞死亡。用一种已在使用的物质制造微气泡有其优势。艾哈迈德说:"由于这些气泡或囊泡已获准用于人体,因此与目前正在开发的其他类型的微载体相比,我们的技术很可能更快地获得批准并用于人体治疗。"现在,他们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微型机器人可以在小鼠脑血管中导航,研究人员的下一步是在微泡外壳外面附着药物分子。如果成功,这种由超声波激活的微载体就有可能用于治疗癌症、中风和心理疾病。该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29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292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水凝胶绷带 利用超声波更好地粘附在皮肤上

科学家开发水凝胶绷带利用超声波更好地粘附在皮肤上让绷带粘在皮肤上有时会很困难,尤其是在皮肤潮湿的情况下。然而,一种实验性的新伤口敷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利用超声波诱导的微气泡与皮肤更好地结合。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领导的团队开发的这种敷料本身是以透明水凝胶薄片的形式出现的--它是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以及海藻衍生的海藻酸凝胶制成。该水凝胶与含有壳聚糖或明胶纳米颗粒或纤维素纳米晶体的液体底层涂料相结合。不管是什么组合,一旦底层涂料和水凝胶被应用到伤口上,一个小型超声波传感器就会与它们接触。超声波穿过水凝胶,在底层涂料中诱发空化,产生许多微气泡,将底层涂料分子向下推入皮肤。因此,该敷料比传统的粘性绷带更好地粘在皮肤上--超声波的强度越大,敷料的粘性越好。一旦伤口愈合,粘合过程可以被逆转,以去除水凝胶。除了用于伤口治疗外,据信该技术还可用于通过皮肤传递药物......而且可能性还不止于此。首席科学家、麦吉尔大学的李建宇(音译)教授说:“通过融合力学、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我们设想了我们的生物粘附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伤口管理和再生医学方面的广泛影响。”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也参与了这项研究。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39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3987.htm

封面图片

无声的尖叫:科学家认为部分青蛙可能有能力通过超声波进行跨物种交流

无声的尖叫:科学家认为部分青蛙可能有能力通过超声波进行跨物种交流落叶蛙(Haddadusbinotatus)发出的求救信号的频率人类听不到,但捕食者却能听到。图片来源:HenriqueNogueira"两栖动物的一些潜在天敌,如蝙蝠、啮齿动物和小型灵长类动物,能够发出并听到这个频率的声音,而人类却不能。我们的一个假设是,这种求救信号是针对其中一些天敌发出的,但也有可能是,这种宽频带具有普遍性,因为它可以吓唬尽可能多的天敌,"文章第一作者乌比拉塔-费雷拉-索萨说。这项研究是UbiratãFerreiraSouza在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生物学研究所(IB-UNICAMP)进行的硕士研究的一部分,他获得了巴西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另一种假设是,这种叫声是为了吸引另一种动物来攻击威胁两栖动物的捕食者,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捕食者就是巴西大西洋雨林中特有的一种落叶蛙(Haddadusbinotatus)。研究人员记录了两次求救信号。当他们使用特殊软件对声音进行分析时,发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7千赫兹到44千赫兹之间。人类无法听到高于20kHz的频率,这属于超声波。在发出求救信号时,这种青蛙会做出一系列典型的防御捕食者的动作。它抬起身体前部,张大嘴巴,头部向后摆动。然后,它部分闭合嘴巴,发出从人类可听到的频段(7kHZ-20kHz)到听不到的超声波频段(20kHz-44kHz)不等的叫声。文章合著者、巴西国家科学院国际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生玛丽安娜-雷图西-庞特斯(MarianaRetuciPontes)说:"巴西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居世界首位,已描述的物种超过2000种,因此发现其他蛙类也能发出这种频率的声音并不奇怪。"潜在的跨物种超声波通信另一个物种使用这种策略可能是庞特斯自己无意中发现的。2023年1月,蓬特斯在圣保罗州伊波兰加的上里贝拉州立旅游公园(PETAR)游览时,在一块岩石上看到了一种动物,很可能是锯肢蟾(Ischnocnemahenselii),不过她并没有采集这种动物来准确鉴定物种。她抓住青蛙的腿试图拍照,却惊讶地发现青蛙的防御动作和求救信号与H.binotatus非常相似。几英尺外有一条矛头蝮蛇(Bothropsjararaca),显然证实了这种行为是对捕食者的反应的假设。研究演变与未来方向她能够录制视频,但无法分析声轨以确认超声波频段的存在。根据H.binotatus的文献记载,抓住青蛙的腿是研究人员通常用来模拟捕食者攻击青蛙的动作。"这两种两栖动物都生活在落叶层中,体型相似(3厘米到6厘米之间),有类似的天敌,因此I.henselii也有可能利用这种带有超声波的求救信号来抵御天敌,"文章的最后一位作者、IB-UNICAMP教授路易斯-费利佩-托莱多(LuísFelipeToledo)说。他是"从自然史到巴西两栖动物保护"项目的主要研究者,该项目得到了巴西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托莱多第一次怀疑双尾蝠发出的声音频率过高,人类无法听到,那是在2005年,当时他还是里约克拉罗圣保罗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IB-UNESP)的一名博士生。但是,由于当时设备的限制,他无法验证20千赫以上的频率。此外,还有三种亚洲两栖动物的超声波叫声记录,但有关频率用于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交流。在哺乳动物中,鲸鱼、蝙蝠、啮齿动物和小型灵长类动物普遍使用超声波。在Souza等人的研究之前,人们还不知道两栖动物使用超声波来抵御捕食者。研究人员现在计划解决这一发现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哪些捕食者对求救信号敏感,它们对求救信号的反应如何,以及求救信号是为了吓唬它们还是为了吸引它们的天敌。"会不会是为了吸引猫头鹰来攻击即将吃掉青蛙的蛇?"索萨想。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665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6656.htm

封面图片

xMEMS实验室推出了Cypress超声波固态扬声器,专为TWS耳机设计,不再使用物理放大器,而是依靠超声波脉冲。

xMEMS实验室推出了Cypress超声波固态扬声器,专为TWS耳机设计,不再使用物理放大器,而是依靠超声波脉冲。Cypress超声波固态扬声器,专为TWS耳机设计。这些扬声器不再使用物理放大器,而是依靠人类听觉通常无法察觉的超声波脉冲。xMEMS的关键创新是该公司的超声波调幅转导(ultrasonicamplitudemodulationtransduction)。扬声器可以产生超声波脉冲,然后将其推送到一个解调器,将声波脉冲转换为用户可听到的声音。超声波脉冲提供了与源信号完全相同的声学副本,能够在所有声音频率内实现更好的音频再现。Cypress超声波扬声器声称能够提供比线圈扬声器更好的质量和更细致的声音,同时仍然支持高分辨率和空间音频。2024年开始展示

封面图片

无痛贴片使用超声波穿透皮肤传递药物

无痛贴片使用超声波穿透皮肤传递药物该团队将这一系统称为"可塑型超声透析贴片"(cUSP),它包含在一种粘附在佩戴者皮肤上的水凝胶中。补丁内有四个换能器,通过铜线连接以导电。每个换能器上方都有一个空腔,里面有溶解在液体中的药物分子,当换能器接受电源时,它们会振动并在液体中产生气泡。这反过来又产生了液体的微射流,射穿了坚韧的皮肤外层。图示新的超声给药贴片的不同层次和组成部分研究人员在猪的皮肤样本上测试了该系统,试验传递一种叫做烟酰胺的维生素B,它在许多防晒霜和保湿剂中使用。他们发现,cUSP能够通过皮肤输送的药物分子比没有超声波帮助的贴片多26倍。他们还将其与另一种新兴的无痛给药方法--微针贴片进行了比较,微针贴片含有微小的冻干药物钉子,可以穿透皮肤并溶解。超声波贴片能够在30分钟内交付其有效载荷的烟酰胺,而微针贴片则需要6个小时才能交付相同的数量。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对于输送药物治疗皮肤病,如烧伤、皮肤癌或衰老症状特别有用。随着更多的改进,该系统可以将有效载荷送入更深的地方以到达血液,如芬太尼,或胰岛素或黄体酮等激素。它甚至可能最终帮助无痛地涂抹纹身。该研究的高级作者CananDagdeviren说:"该系统提供的易用性和高重复性为患有皮肤病和皮肤早衰的患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选择。以这种方式递送药物可以提供较少的全身毒性,并且更加局部、舒适和可控。"这项研究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该团队在下面的视频中描述了这项工作。...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63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6353.htm

封面图片

新发现:虎甲虫利用拟态战胜拥有超声波探测能力的蝙蝠

新发现:虎甲虫利用拟态战胜拥有超声波探测能力的蝙蝠访问:NordVPN立减75%+外加3个月时长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虎甲虫独特的防御机制但是,虎甲虫却更进一步。当听到附近有蝙蝠时,它们会用自己的超声波信号做出反应,而在过去的30年里,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一项新研究的第一作者哈兰-高夫说:"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想法:这些动物在夜间飞来飞去,试图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捕捉对方,用声音作为它们交流的方式,"这项新研究最终解开了这个谜团。他在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做博士研究时推断,虎甲虫发出声音一定有很大好处,因为这也有助于蝙蝠找到它们。据科学家所知,虎甲虫是唯一一类似乎会对蝙蝠的捕食产生超声波的甲虫。不过,据估计有20%的蛾类具有这种能力,这为了解其他昆虫的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高夫说:"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因为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故事。许多在夜间活动的虎甲虫会发出高亢的超声波警告信号来驱赶蝙蝠。资料来源:HarlanGough研究方法与观察研究人员首先证实,虎甲虫会在蝙蝠捕食时产生超声波。蝙蝠在夜空中飞行时,会周期性地发出超声波脉冲,从而捕捉到周围的环境。当蝙蝠找到潜在的猎物时,它们就会开始更频繁地发出声波,从而锁定目标。这也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蝙蝠回声定位攻击序列,研究人员将其播放给虎甲虫听,看看它们会如何反应。甲虫飞行时,它的硬壳会张开,露出两片能产生升力的后翅。以前覆盖在翅膀上的鞘翅具有保护作用,对飞行没有帮助,这些后翅通常是竖起来不碍事的。研究人员在亚利桑那州南部的沙漠中度过了两个夏天,收集了20种不同的虎甲虫进行研究。其中,有七种虎甲虫对蝙蝠的攻击序列做出了反应,它们向背部轻微摆动后翅。这使得跳动的后翅撞击到后缘,就像两对翅膀在鼓掌一样。在人耳中,这听起来像是微弱的嗡嗡声,但蝙蝠会接收到较高的频率,听到甲虫响亮而清晰的声音。昆虫对蝙蝠回声定位的反应"对蝙蝠的回声定位做出反应的能力远没有听到回声定位那么常见,"高夫说。"大多数蛾子并不是通过嘴巴来歌唱这些声音的,就像我们认为蝙蝠是通过嘴巴和鼻子进行回声定位一样。例如,虎蛾使用身体侧面的特殊结构,所以你需要这种结构来发出超声波,也需要耳朵来听到蝙蝠的声音。"虎甲虫会用超声波来回应蝙蝠的攻击声,但这是为什么呢?一些飞蛾可以通过近距离快速连续发出几声咔嗒声来干扰蝙蝠的声纳。不过,研究人员很快就排除了虎甲虫的这种可能性,因为它们产生的超声波过于简单,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相反,他们怀疑会产生苯甲醛和氰化氢等防御性化学物质的虎甲虫在利用超声波警告蝙蝠它们是有害的--就像许多飞蛾一样。"这些防御性化合物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对付一些昆虫捕食者,"高夫说。"有些虎甲虫当你把它们拿在手上时,实际上可以闻到它们产生的一些化合物的气味。"检验化学防御理论他们给大棕蝠喂食了94只虎甲虫来验证他们的理论,大棕蝠吃各种各样的昆虫,但对甲虫有强烈的偏好。出乎他们意料的是,90只甲虫被完全吃掉,两只只被部分吃掉,只有两只被拒绝,这表明甲虫的防御性化学物质对大棕蝠几乎没有什么劝阻作用。据博物馆麦奎尔鳞翅目和生物多样性中心主任AkitoKawahara称,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测试虎甲虫是否真的对蝙蝠有害。川原说:"即使你确定了一种化学物质,也并不意味着它能抵御特定的捕食者。在与捕食者进行实验之前,你实际上并不知道。"模仿是一种生存策略原来,虎甲虫不会用超声波来警告蝙蝠它们的毒性。但还有最后一种可能。有些飞蛾即使是美味的,也会发出反蝙蝠的超声波。科学家认为,这些飞蛾是在模仿真正有害的飞蛾物种的超声波信号来欺骗蝙蝠。虎甲虫会不会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呢?研究人员将早些时候收集到的虎甲虫超声波记录与数据库中已有的虎蛾记录进行了比较。在对超声波信号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明显的重叠,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虎甲虫对蝙蝠没有化学防御能力,它们会产生超声波来模仿虎蛾,而虎蛾对蝙蝠是有害的。但这种行为仅限于夜间飞行的虎甲虫。在2000多种虎甲虫中,有些只在白天活动,利用视觉追逐和捕食较小的昆虫,没有蝙蝠捕食的选择性压力。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的12种昼伏夜出的虎甲虫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你让一只晚上睡觉的虎甲虫对着它播放蝙蝠回声定位,它根本不会做出任何反应,"高夫说。"它们似乎很快就能失去害怕蝙蝠回声定位的能力。"生态影响和关注研究人员怀疑,鉴于对夜空声学研究的不足,可能还有更多未被发现的超声波拟态例子。川原说:"我认为这在全世界都在发生。我们和我的同事杰西-巴伯(JesseBarber)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已经很多年了。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虎甲虫和飞蛾的问题。它似乎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夜行性昆虫身上,我们之所以不知道,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用这种方式进行过测试。"这些微妙的生态互动也有可能很快遭到破坏。声学拟态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才能发挥作用,但人类的影响,如噪音和光污染,已经在改变夜空的外观和声音。川原说:"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些过程,我们现在就需要做。在我们的后院里,正在发生着我们看不到的奇妙过程。但是,如果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响亮、更明亮,并改变温度,这些平衡就会被打破。"作者在《生物学通讯》(BiologyLetter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1372.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1372.htm

封面图片

无需开颅植入电极 超声波技术实现无创“读脑”

无需开颅植入电极超声波技术实现无创“读脑”解剖记录平面和行为任务。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2021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功能性超声读取大脑活动的方法,这是一种侵入性小得多的技术。超声波成像的工作原理是发射高频声音脉冲,然后测量这些声音振动在物质(如人体的各种组织)中的回声。声波在这些组织类型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并在它们之间的边界反射。这项技术通常用于拍摄子宫内胎儿的图像及其他诊断成像。由于头骨不能透过声波,因此使用超声波进行脑部成像需要在头骨上安装一个透明的“窗口”。超声波技术不需要植入大脑本身,这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机会,并使脑组织及其保护性硬脑膜完好无损。神经元活动的变化会引起它们对氧气等代谢资源的利用发生变化。这些资源通过血液重新补充,这是功能性超声波的关键。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超声波来测量流向特定大脑区域的血流的变化。就像救护车的警报声随距离远近而改变音调一样,红细胞会在反射的超声波接近声源时增高音调,而在远离声源时降低音调。通过测量这种多普勒效应,研究人员可以记录大脑血液流动的微小变化,空间区域只有100微米宽,大约为一根头发那么宽。他们能够同时测量广泛分布在整个大脑中的微小神经细胞群的活动,其中一些小到只有60个神经元。研究人员使用功能性超声来测量非人灵长类动物顶叶后皮质(PPC)的大脑活动,该区域负责规划并帮助执行运动。实验动物被教会了两项任务:移动手来引导屏幕上的光标,移动眼睛看屏幕的特定部分。它们只需要考虑执行任务,而不是实际移动眼睛或手,因为BMI可以读取它们的大脑活动。超声波数据被实时发送到解码器,然后生成控制信号,将光标移动到希望的地方。BMI能够成功地对8个径向目标执行此操作,而平均误差很小。...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7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72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