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五件来自数字时代的“蓝筹”收藏珍品

盘点五件来自数字时代的“蓝筹”收藏珍品艾达-拉芙蕾丝的《分析引擎草图》(1843年)拉芙蕾丝伯爵夫人奥古斯塔-艾达-金从小就接受数学教育,因为她的母亲担心她长大后会像她的父亲、文学巨匠拜伦勋爵一样。拜伦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成绩优异的淘气包之一,被卡罗琳-兰姆夫人形容为"疯狂、坏、危险的人"。阿达与查尔斯-巴贝奇一起研究差分和分析引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认识到计算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纯粹计算的人。几百年后,当社会回顾其发展历程时,这篇论文将代表人类首次尝试制造计算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她是女性,她的身份必须以"翻译者"的名义隐藏起来女科学家很少,尤其是100多年前的女科学家。与众不同的女数学家则更为罕见。拉芙蕾丝伯爵夫人奥古斯塔-阿达-金(又名阿达-拉芙蕾丝)是著名诗人拜伦勋爵唯一的合法子女,尽管在过去2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没有和她才华横溢的父亲一起被提及。然而,计算机在过去60年中的崛起,让人们对她与查尔斯-巴贝奇合作开发通用机械计算机"分析引擎"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她现在已经超越了"拜伦"的地位,成为计算机时代(以前默默无闻的)巨人之一。这份文件包含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算法(左图),激发了无数书籍的灵感。它是我们对1834年构想的分析引擎最完整的高层次解释--这种机械式通用可编程计算引擎领先于它的时代一个世纪。阿达-拉芙蕾丝从小就爱上了数字,这要归功于她所接受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她的高等数学知识使她有机会与英国多面手查尔斯-巴贝奇一起工作。她成为了巴贝奇的助手,但在与巴贝奇的安全关系中,她成为了某种合作者,在时间的长河中,她的智慧使她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能看到更远的未来。她为巴贝奇雄心勃勃但却一穷二白的项目增添了补充技能,并被认为创造了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比喻:"我们可以最恰当地说,分析引擎编织代数图案,就像提花织布机编织花朵和叶子一样。"她在这份文件中的解释值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阅读:"许多不懂数学的人认为,由于引擎的工作是用数字符号给出结果,因此其过程的性质必然是算术和数字的,而不是代数和分析的。这是一个错误。发动机可以将其数字量进行排列和组合,就好像它们是字母或任何其他一般符号一样;事实上,如果做出相应的规定,它可以用代数符号得出结果"。这幅阿达-拉芙蕾丝的《分析引擎草图》(1843年)于2019年12月11日在佳士得拍卖行以212,500英镑(280,775美元)的价格售出。这幅画的日期是1844年,是由艾达-拉芙蕾丝(AdaLovelace)亲笔书写的"献词副本"。上面写着"译者致意",她在"译者注"一行下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图/佳士得虽然这只是180年前的事,但由于性别原因,她在这部作品中的身份不得不被模糊化。在这篇论文发表后的整整五年里,除了少数核心人物,没有人知道"译者"的身份。这篇1843年的论文是意大利数学家路易吉-费德里科-梅纳布雷亚(后来成为意大利总理)1842年撰写的论文的译文,题为"查尔斯-巴贝奇先生的机器分析概念"。该书以法文发表在瑞士的一份期刊上,是根据巴贝奇1840年在都灵发表的演讲稿编写的。虽然不完整也不准确,但它为巴贝奇和拉夫莱斯全面解释和宣传该项目提供了框架。洛夫莱斯将法文译成英文,然后添加了冗长的附录,结果这篇论文发表在1843年9月的《哲学杂志》上,现在它已成为早期最重要的计算机论文。1843年原作的复制品曾在2019年以280,776美元、2008年以170,500美元、2018年以125,000美元、2018年以100,000美元、2005年以78,000美元成交。现在的复制品非常罕见,只有少数几件进入了公开拍卖,但当竞拍者用完时,锤子落下,有时也能拍到这种好似蓝筹的便宜货。2019年12月4日,该论文的第一版期刊售价为(美元)15,075美元。摩尔定律的首次发布1965年4月19日,《电子》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世界的改变可以说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飞兆半导体公司(FairchildSemiconductor)的研发总监戈登-摩尔博士(DrGordonE.Moore),摩尔定律的诞生日也被公认为是这篇文章的诞生日。图/RRAuction1965年4月19日,《电子》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世界的改变可以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行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飞兆半导体公司研发总监戈登-E-摩尔博士(DrGordonE.Moore),一般认为摩尔定律的诞生日期就是这一天。这是推动计算机行业指数式增长并在短时间内改变世界的起点。正是因为这篇文章,现在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口袋里都装着一台超级计算机。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IC)中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摩尔定律最初可能只是一种观察结果,但很快就成为一种历史趋势,促使当时的集成电路制造商必须跟上潮流,否则就会灭亡......并催化了真正的指数级变革。该杂志现存数量寥寥无几。对于那些崇拜集成电路的人来说,戈登-摩尔的文章使历史上最迅猛的技术进步成为可能。这也是摩尔定律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非凡影响的时刻。摩尔定律为我们带来了数字生活,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个故事的人来说,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于1968年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名为英特尔(集成电子)的公司,该公司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他们的第一位员工是安迪-格鲁夫。2005年,在英特尔4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该公司发现自己没有一份包含摩尔原创文章的杂志原件,而他也没有。他把原稿借给了别人,但一去不复返。英特尔公司悬赏1万美元征集这本杂志,最终在英格兰北部一栋房子下面的塑料袋里发现了一本不太完美的样本。杂志的损耗率很高,这使得它们比普通书籍的存世量更稀有。这本杂志于2022年面世,与其他1965年版《电子》杂志装订在一起,曾是一所大学图书馆的藏品。这本杂志保存完好。即使是名著初版的破旧复制品,也能卖到数百万美元。目前已知的两本《摩尔定律》图书馆外的初版本之一,在2022年以6710美元的价格售出。当部落群体相遇时,他们的习俗往往各不相同。从小从事棒球卡、漫画和电子游戏交易的部落规定,等级最高的卡片标本才最有价值,电子游戏和磁带等出厂时都是密封的。像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处女作"一开始是没有收缩包装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一文不值。2025年4月19日,摩尔定律诞生60周年。它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始于这里。博彩业第一季度的收入艾伦-奥尔科恩(AllanAlcorn)描述了游戏产业的诞生过程--从安迪-卡普(AndyCapp)酒吧里那枚卡住游戏机的硬币所附带的一封签名信中可以看出图/RRAuction计算机行业起步之初的故事众所周知,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saacson)在他的著作《创新者》(TheInnovators)一书中或许讲述得最为精彩。在安迪-卡普的酒馆里,"Pong"街机的原型机被卡住了,这是诺兰-布什内尔和艾伦-阿尔科恩知道他们可以自筹资金的重要时刻。在弹球机平均每天收入10美元的环境下,《Pong》每天的收入却高达40美元。游戏开始了!非常真实。1972年末,当《乒乓》赢得了第一枚25美分硬币时,视频/电脑游戏产业开始兴起。此后,每年的销售额都屡创新高,甚至当游戏超越音乐和电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娱乐产业,其市场影响力深不可测时,它却一直缺乏认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无形的市场。在短短5...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1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10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华泰证券:量子计算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案之一

华泰证券:量子计算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案之一华泰证券4月19日研报指出,在摩尔定律的前提下,以硅基为基础的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已接近物理极限,量子计算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案之一,2030年全球有望实现千亿美元规模。量子计算应用探索集中在量子模拟、量子组合优化和量子线性代数三大方向,目前主要应用于化工、金融、制药等产业。国内外量子计算相关公司的商业模式已初见雏形,建议当前关注量子计算芯片公司以及其他量子计算机核心部件生产商。

封面图片

戈登·摩尔逝世:是他规定了芯片性能“年年翻倍”

戈登·摩尔逝世:是他规定了芯片性能“年年翻倍”图片来源:Intel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戈登·摩尔”还是“仙童半导体(FairchildSemiconductor、飞兆半导体)联合创始人”“英特尔联合创始人”这几个称呼都有些陌生。但只要你对计算机科学稍有了解,相信一定听过著名的“摩尔定律”。没错,被现代无数自媒体疯狂挪用的“摩尔定律”,就由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很显然,简单地用“提出摩尔定律”来形容戈登·摩尔是非常不准确的。抛开慈善与环保事业不提,戈登·摩尔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与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Blank)、尤金·克莱尔(EugeneKleiner)、金·赫尔尼(JeanHoerni)、杰·拉斯特(JayLast)、谢尔顿·罗伯特茨(SheldonRoberts)和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Grinich)共同创立的仙童半导体不仅是美国计算机领域的“黄埔军校”,同时还奠定了硅谷的基础。今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戈登·摩尔究竟从什么角度引领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他定义了硅谷1929年1月3日,戈登·摩尔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旧金山,后在圣荷西州立大学就读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1950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化学学士学位,195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从取得博士学位后,戈登·摩尔加入了同样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BradfordShockleyJr.)领导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威廉·肖克利被誉为晶体管之父,并因共同发明了晶体管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但由于威廉·肖克利“怪异的行为与管理方式”,八位科学家决定共同离开肖克利实验室,并在纽约仙童摄影器材公司的资助下于1957年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图片来源:Intel仙童半导体初期主要研究和生产晶体管,他们首次商用制造硅晶体管,同时也率先推出了商业化生产集成电路的方法。毫不夸张地说,这家由于“劳资不和”而诞生的半导体公司,以一己之力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硅谷”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1965年,戈登·摩尔受邀为《电子学》杂志写了一篇行业观察报告,总结并评估了当时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提出“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的现象,并将其归纳为“摩尔定律”,此时英特尔甚至还没有成立,开天辟地的Intel4004微处理器更是无从谈起。不过在1968年,戈登·摩尔就和罗伯特·诺伊斯、安迪·格罗夫一同创办了一家以集成电子(IntegratedElectronics)为命名灵感的半导体公司。没错,这个名字取了两个单词开头合并而来的新企业,就叫现在大家熟知的Intel英特尔。1971年11月,英特尔推出了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Intel4004。这款至今仍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微处理器最早是英特尔为一家生产电子计算器的日本公司设计的。1972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八位处理器Intel8008;1974年,英特尔推出了4004的升级版Intel4040。图片来源:Intel就在Intel4040推出后的第二年,根据英特尔产品的实际状况,对10年前的“摩尔定律1.0”做出了更新:接下来的10年里,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每两年翻一番。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摩尔定律并不是60年前一句话到现在还管用。实际上摩尔定律每次的“有效期”只有10年,只不过每次预测都以10年为单位而已。而现在大家所熟悉的“18个月性能翻倍”版本,其实由时任英特尔CEO大卫·豪斯(DavidHouse)提出。“后摩尔定律”时代尽管最新版本的摩尔定律跟戈登·摩尔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但从某种程度上看,摩尔定律的说法确实也影响着芯片行业的发展。很多人可能误以为摩尔定律里还有什么物理定律或是研究思路,实际上都没有,这一切都只是对未来半导体芯片发展所做出的一个预测。虽然仅仅是一个预测,但是这个预测是戈登·摩尔说出来的,作为当时的半导体领军人物,从业者下意识地相信并跟随这一定律——在18个月内,一定要让性能翻倍。在当时,摩尔定律就像一个行业准则,规定了芯片提升的“下限”。但如果现在企业已经有让性能提升300%的技术呢?或者直白地说,万一有人把摩尔定律当作芯片提升的“上限”,即使有更强大的升级,也要等到一年半之后再放出呢?比如在去年的NVIDIA发布会上,英伟达的CEO黄仁勋直言“摩尔定律已死”,往后的芯片性能不会再遵循这个定律。当然了,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摩尔定律终归会有“死去”的一天,作为一个发展预测而存在的摩尔定律并不像万有引力方程式那样难以推翻,甚至物理定律也在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在不停改变,随着硅芯片的发展走到尽头,那么就是摩尔定律“死去”的时候。图片来源:Intel但硅芯片走到头了吗?至少现在还没有,比如英伟达所使用的芯片制程是台积电的5nm工艺,而下一代制程3nm即将进入商用阶段。那么英特尔呢?在坚持了多年的14nm后,英特尔成功转入10nm,距离硅芯片的尽头“1nm”也还有不少的距离,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年到10年里,硅芯片都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从业者也在试图用其它方法提升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传统的硅芯片是单层结构,所有晶体管都铺设在一层硅晶体上,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增加层数来让芯片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晶体管数量呢?这只是其中一条思路,为了保持摩尔定律的有效性,行业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至少从目前的半导体行业发展看来,摩尔定律仍然有效,甚至黄仁勋实际上也认可这一点,但是为何黄仁勋要说摩尔定律已死?很简单,黄仁勋认为未来的芯片性能会继续增加,即使不再是两年翻倍,三年或者四年也必定可以实现翻倍的目标,但是随着芯片制造成本的增加,未来的芯片售价不会再跟随摩尔定律而下降。图片来源:Intel当然了,作为“摩尔定律”的发源地,英特尔在2022年就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产品反驳了NVIDIA的看法。在十三代酷睿处理器的发布会上,英特尔的CEO帕特·基辛格直球回击:我知道大家都在争论“摩尔定律”是否死了?我的答案是:没有。从英特尔的角度来看,摩尔定律还远没有到死亡的时候,它仍在坚定地指导着半导体行业的前进与发展。尽管以英特尔、英伟达为首的两大阵营就摩尔定律正闹得不可开交,但值得庆幸的是,从今年英特尔13代酷睿移动端处理器和英伟达RTX40系移动端的表现来看,双方都还是站到了用户体验这一侧。照这么看,尽管提出摩尔定律的戈登·摩尔博士已经离去,摩尔定律在未来依旧会作为芯片发展进步的“行业保证”一直陪伴着我们。...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11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1145.htm

封面图片

黄氏定律是推动NVIDIA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将芯片性能提高1000倍的催化剂

黄氏定律是推动NVIDIA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将芯片性能提高1000倍的催化剂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Huang)曾多次表示,摩尔定律正在"放缓",它所支持的概念已经开始过时。尤其是在黄仁勋发表GTC2023主题演讲之后,争论变得更加激烈。如果我们看一下摩尔定律是什么,它与微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以及它"应该"如何每年翻一番有关。尽管英伟达在过去十年中将GPU从28纳米迁移到了5纳米半导体节点,但该技术仅占总收益的2.5倍。英伟达公司首席科学家比尔-达利(BillDally)在一篇博文中澄清说,NVIDIA对下一代技术的态度是围绕"黄氏定律"展开的。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含义,但英伟达自己声称,这一术语源自IEEESpectrum的一篇报道,后来被多家媒体所熟知。英伟达最近在其产品中实施的概念确实很有趣,它可能是打开行业未来之门的钥匙。比尔-达利(BillDally)在"热芯片2023"的演讲中表示,英伟达在过去十年中见证了计算芯片性能惊人的1000倍增长。按照书本上的说法,如果采用摩尔定律,这样的提升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制程工艺的缩减也不会对这一数字产生任何影响。现在,你可能会问我这是怎么实现的,我的回答是,优先考虑单个"堆栈"内的创新,而不是芯片开发。为了支持这种说法,NVIDIA公司在其博文中表示,引入"Hopper架构"是显示巨大性能数据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它们使用了"8位和16位浮点和整数数学"。更进一步,"安培架构"的推出提高了统计学习的性能,使计算工作负载的性能提升了2倍。为了将各项技术串联起来,NVIDIA的"NVLINK"技术派上了用场,最终实现了x1000的突破。英伟达在博文中提到,在整个10年期间,公司从28纳米工艺转换到5纳米工艺,性能仅提高了2.5倍。这违背了摩尔定律,即芯片每"缩小"一次,性能就会同比提高2倍。达利表示,英伟达的未来取决于"黄氏定律",而"黄氏定律"会带来一些行业进步的机会。"现在是做计算机工程师的一个有趣的时代。"达利表示,"行业形势确实验证了这一事实。可以说,计算机行业正处于一个决定性的时刻,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公司如何对待"芯片和计算的发展"。...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74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7487.htm

封面图片

AMD苏姿丰:摩尔定律未死 但推进已放慢

AMD苏姿丰:摩尔定律未死但推进已放慢苏姿丰在接受巴伦周刊(Barron's)采访时表示,她不认为摩尔定律已死,她认为摩尔定律已放慢,必须以不同行动延续,获得摩尔定律的能效和能源效益。至于“摩尔定律放慢”是否部分是因为晶圆价格的关系,苏姿丰表示,晶体管成本、以及从密度与整体耗能降低获得的改善程度,每一代都在降低,但AMD仍不断前进,正在从事许多3纳米制程的工作,也已放眼2纳米制程,AMD将持续运用小芯片(Chiplet)这类架构,试着绕过摩尔定律的一些挑战。摩尔定律是否已经失效,是近年来半导体产业最常被提及的议题。然而2004年90纳米推出之后,历经65纳米、45纳米等制程微缩,至2012年的22纳米为止,仍然符合摩尔定律。但22纳米到2015年进入14纳米,至今再进入10纳米或7纳米,摩尔定律的推进已经明显放慢。去年,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AdaLovelace架构GPU,由于价格调涨引发用户质疑。对此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摩尔定律已死”,是公司不得不涨价的原因。...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81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8151.htm

封面图片

AMD CEO 认为计算机领域的下一个最重要挑战是能效

AMDCEO苏姿丰(LisaSu)在IEEEISSCC会议上指出,未来十年计算机领域的最重要挑战将是能效。摩尔定律预测的芯片性能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了,但今天的芯片计算能力仍然能每两年半翻一番,超算翻倍所需的时间更短。然而计算机的能效并没有跟上这一步伐,十年后未来的超算可能需要多达500兆瓦的电力。她说,没人真正知道如何实现下一个运算千倍增长的zetta级超算,这必定需要全面的改进效率,不仅包括改进芯片的能效,还需要高效的芯片间通信和低功耗的内存访问。苏姿丰谈论了AMD在数据中心APUMI300上采取的改进能效的众多措施。()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摩尔定律到底死没死?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为何各执一词?

摩尔定律到底死没死?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为何各执一词?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黄金定律,摩尔定律一直指导着芯片开发。但是,随着芯片工艺的升级速度放缓,这一定律正受到质疑。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Moore)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说的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14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149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