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给排水日 揭秘160多年前的伦敦大恶臭

世界建筑给排水日揭秘160多年前的伦敦大恶臭01无处可去的粪便说起伦敦的泰晤士河,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承载了英国历史的大河。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泰晤士河曾经是伦敦的一大“下水道”。19世纪以前,居住在伦敦的居民会把各种生活垃圾甚至排泄废物直接倒进泰晤士河,让泰晤士河把这些垃圾带进大海。19世纪早期至中期讽刺泰晤士河水质的画作,上图为1828年艺术家威廉·希思创作的《泰晤士河水就是怪物汤》,下图为1850年英国《Punch》杂志刊登的漫画《一滴泰晤士河水》(来源:Wikipedia)最初,排泄废物不是由每家每户直接倒入河中,而是由掏粪工人带走进行处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伦敦的人口越来越多。到1851年,伦敦的人口已经由19世纪初的100万左右,增长到了200多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那时候,伦敦的房东们恨不能把厨房都加上隔间租出去。但随着伦敦人口增多,掏粪工人的要价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普通人的工钱,因此很多人家越来越不愿意让掏粪工人来掏粪,而是任由排泄废物在地下室、院子里甚至家里堆积,到处流淌,最后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泰晤士河。1848年刊登在英国《Punch》杂志的《肮脏的泰晤士老人》“脏河呀脏河,从伦敦臭至诺尔,你是一条巨型排水沟,你是一个巨大公用河岸,除了此你什么都不是”(来源:Wikipedia)或许有人会建议:大家都使用抽水马桶。是的,此时抽水马桶开始已经应用了起来,这却成了泰晤士河的灾难——因为抽水马桶使用了太多的水,加速了粪便的满溢,最后只好直接将排泄物冲进了泰晤士河。由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的改进版本冲水马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冲水马桶。(来源:Wikipedia)02疾病与恐慌生活在这么大一条“化粪池”旁边,疾病是少不了的。猩红热、肺结核等流行病此起彼伏。1832年,霍乱爆发了。这是一种肠道疾病,最快可导致人在24小时内死亡。但人们不知道病因在哪儿。1848年霍乱卷土重来,导致人们内心惶惶,死亡惨重。这次霍乱后,有医生发现,霍乱由受到污染的饮用水造成。但人们仍然认为霍乱由脏污的空气传播,不肯接受“霍乱是污染饮用水造成的”这个观点。但到了1858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这一年,伦敦反常地出现了好几次高温,最高温度甚至达到了34℃。高温直接加剧了河水的臭味,并将臭味升腾起来,飘进了人们的鼻子里。整个伦敦臭味熏人,有媒体把这次事件称为“伦敦大恶臭”。很多人逃离了伦敦市区,搬去了乡下或者别的地方。那些无处可去的人留在城里,不得不日夜面对扑鼻的臭味。在媒体大肆渲染的气氛下,臭味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最终,在大家强烈的呼声下,伦敦政府开始治理泰晤士河。03爆改下水道这项工程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案,但大家又觉得别人的方案行不通。最后政府在压力下通过了约瑟夫·巴瑟杰改过数次的方案,同意大改伦敦地下排水系统。1859年,这项工程正式开始动工。巴瑟杰对地下排水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他利用污水截流管,让污水避开泰晤士河,把污水引到了离城市较远的地方。为了让污水沿着从高到低的地势流动,他还在有些地方建造提升泵,有些地方往深挖。同时,为了避免这些蜂窝状的下水道挖空伦敦地下而造成坍塌,巴瑟杰还发明了一套检查水泥的方法,直到今天,这套方法还有可用之处。利用这些水泥,数千工人制造了3亿块坚固的水泥砖。虽然施工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事故,比如挖坏煤气管道、塌方、挖通了地铁工程等,但由于严格管控,并未造成多人伤亡。1859年东伦敦旧福特和堡区附近的下水道修建工程(来源:Wikipedia)1865年,这项艰巨的工程终于完工,把全部污水排入大海,伦敦的臭味终于消失了。但就在这一年,霍乱又来了。这一次,没了臭味,人们终于认识到,原来霍乱和水源有关。幸好新修的下水道已经把污水和地下水隔开,解决了水源的问题,有效应对了霍乱的肆虐。伦敦下水道的成功,可以说引领了现代下水道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效仿伦敦,大力建设下水道,比如美国纽约。而伦敦下水道也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为了纪念工程师巴瑟杰,人们专门为他制作了一座雕像。1883年英国《Punch》杂志将巴瑟杰称为“下水道之蛇”(来源:Wikipedia)不过这个下水道也不能一劳永逸。随着伦敦的发展,人口比起19世纪更是多了几番。2009年,人们发现下水道有些地方被大块的油脂堵住,需要工人前往清脂。下水道的油脂主要来自人们往下水道里倒油或者含有油脂的东西。油脂会随着时间积攒成块,并包裹不可降解的垃圾和钙,形成大硬块。2019年,人们在伦敦下水道发现一个长250米、重400吨的脂肪块,最后从这些油脂中提炼出了1000升的生物燃料,足够为伦敦的350辆双层公交车提供一天的动力。经历过一道大清洗和大检查,伦敦政府又要重新修建这套关系着国计民生的老建筑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2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22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伦敦居民倾倒食用油在下水道养出400吨重脂肪巨兽 比混凝土还硬

伦敦居民倾倒食用油在下水道养出400吨重脂肪巨兽比混凝土还硬图源:STEPHANIEBIRDSONG清理这个庞然巨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工作人员足足用了两个月时间,才把它完全清理出来,总重量达到惊人的130吨,而伦敦方面为此支付了200万英镑。其实,伦敦白教堂路下水道的这个庞然巨物并不是人们第一次接触这种东西,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下水道,由于这东西会带来麻烦,且清理起来异常麻烦,所以人们给它取过很多外号,比如“脂肪巨兽”、“胖怪物”等等。白教堂路的脂肪巨兽,图源:ThamesWater/PA但是,白教堂路的这个是截止当时发现最大的一个,惊呆了所有人,许多人都好奇这种下水道的垃圾是怎么凝结成如此巨大的的一块呢?下水道的麻烦这种在下水道凝结的垃圾现在有一个专门的名词,被称作fatberg(脂肪块),这个词语在2015年的时候才添加到牛津词典中。它是一个新词,是在2013年的时候,人们在伦敦泰晤士河畔金斯敦下水道中清除了一个15吨重的,然后发明了这个词语。图:被油脂堵塞的水管和下水道从词语中就不难发现,它和脂肪有关系,其实生活垃圾能在下水道凝结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的油脂也进入了下水道,包括动物油、植物油这些。下水道经常会因为各种垃圾造成轻微的堵塞,这会造成一些阻力阻挡水流速度,当遇到碱性环境的时候,油脂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发生皂化反应,将那些本不容易固化的油转化为固体或肥皂状物质。这种阻塞可以发生在下水道转弯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些卡着树枝的地方,甚至是那些本身就会固化的油脂在下水道固化也会阻挡水流,而只要能稍微阻挡水流就很容易发生皂化反应。皂化反应会让越来越多的油脂、以及那些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比如湿纸巾、以及女性卫生用品、棉垫、卫生纸等等凝结起来,不停堆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随着时间推移体积就会越来越大,而如果这个时候有更多的钙参与其中的话,那么形成的脂肪块可以坚硬到难以想象,甚至比混凝土还要坚硬。2019年2月份,同样是在伦敦的下水道,出现了一个400吨重的脂肪块,这个是有史以来报道的最重的下水道脂肪块,不过它的长度也只有250米。当时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根本找不到快速清理的方法,因为它实在太坚硬了,最后只能用水枪一小块一小块地切割和清除,整个脂肪块一直持续到2021年的5月才全部去除。有没有办法避免脂肪块?造成下水道脂肪块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不可降解的垃圾和厨房的食用油,所以避免它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受众了解这些东西不能随便冲入下水道。在伦敦博物馆展出的白教堂路脂肪块©LordBelbury这方面伦敦做了很多,比如给这种脂肪块发明一个专有名词(fatberg),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另外,伦敦白教堂路下水道的那个脂肪块被切下了一小块,放在伦敦博物馆里做收藏,并在一次次展览中进行展出,当地还专门为战胜这个脂肪块制作了一个窨井盖。这些做法其实也都是一种宣传和教育,人们通过这个展品和窨井盖就能知道脂肪块的故事,以此来提醒人们“一次性时代”带来的环境破坏,告诫人们哪些东西不能冲掉马桶或倒入水槽。不过,这里有一项有趣的调查,可能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在我们的常规印象中,不可降解的垃圾应该很少有人会往下水道里冲才是,因为它真的很容易就直接堵塞水管并制造麻烦,而油估计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也不能往下水道冲。但是,根据2019年英国的一项调查,往下水道冲不可降解垃圾的情况要高于倒油。大约只有48%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往下水道倒过油,他们中有少部分是知道有一定危害并且去做了,而那些没有倒过油的人基本都比较清楚油在下水道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大约55%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在马桶里冲过不可降解的垃圾,但是他们大多都知道这样做有风险,却依然这样去做了。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数据和2017年、2018年相比,每年还增加了1%左右(2018年只有大约4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往下水道倒过油),这意味着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而逐年增加了,而不是减少。最后在我们国家很少听说过夸张的下水道脂肪块的相关报道,所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其实脂肪块是全世界下水道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就现阶段而言,发达国家确实相对会更加严重一点,这个和他们下水道的使用年限有关系,以及以前的人对冲水基本不太会有太多讲究,啥都喜欢往下水道冲,最终导致了脂肪块增长到夸张的地步。不过,这种脂肪块也有一些正面的东西,伦敦白教堂路下水道的那个脂肪块清除出来后,人们利用那些油脂提炼了大约10000升生物燃料——足以为伦敦350辆双层巴士提供一天的动力。...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77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7771.htm

封面图片

#英国 #伦敦 #美食

#英国#伦敦#美食【华侨出海独家素材频道】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英格兰的南部泰晤士河畔。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世界闻名的景点。伦敦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其中包括:1.大本钟(BigBen)-著名的钟楼,位于英国议会大厦上。2.伦敦塔桥(TowerBridge)-一座悬索桥,连接了泰晤士河的两岸。3.白金汉宫(BuckinghamPalace)-英国王室居所,每天下午还有换岗仪式。4.大英博物馆(BritishMuseum)-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许多文物和艺术品。5.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伦敦的坐标是51.5074°N,0.1278°W。

封面图片

清华大学伦敦政经毕业后为了糊口选择了做英语老师,后来价格降到了50元/小时也招不到学生。当时真的很饿,所以就去送外卖了。很抱歉视

清华大学伦敦政经毕业后为了糊口选择了做英语老师,后来价格降到了50元/小时也招不到学生。当时真的很饿,所以就去送外卖了。很抱歉视频不是很清晰,因为我的小米青春8只是一台千元机,记录不下高清亮丽的生活。我就像那下水道的老鼠,偶尔也想看看天,但我也已习惯了卑微。多年以后,我也许还会想起那个送外卖的寒冷下午,熙熙攘攘的车流,像赶过街老鼠一样,对我轮流摁着喇叭…#伦敦政经#LSE#雅思#英语#老鼠人#雅思#高清

封面图片

80多年前,全世界最后一只袋狼究竟是怎么死的?

80多年前,全世界最后一只袋狼究竟是怎么死的?这张照片摄于1930年。图中男子被认为射杀了最后一只野生袋狼(画面左侧)。来源:Wikipedia按照通常的说法,人类所知的最后一只袋狼叫本杰明,在塔斯马尼亚霍巴特市的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展出,1936年9月7日的夜里因为被关在了室外,被冻死了。它留下了一段45秒长的黑白影像,能看到一只袋狼在狭小的笼子里焦躁地四处踱步,看似打哈欠其实是在发出警告动作,以及躺在地上又站起来的诸多片段。这段影片常常在各种场合展出,被视为一个已经消失的物种最后的回响。但是,其实影片里的这只袋狼并不叫本杰明,没有袋狼在生前曾被这个名字称呼过。而且,它也并不是最后一只已知的袋狼。曾经被人们广泛认为是最后一只袋狼的“本杰明”在打哈欠。1933年摄于贝尤马里斯动物园。来源:Wikipedia就我们所知,本杰明这个名字诞生在1968年。那一年,有一个叫弗兰克·达比的人接受了采访,自称在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工作过,是最后一只袋狼的饲养员,说他给这只袋狼起名叫本杰明,并且讲述了很多饲养过程的故事。这个名字上了报纸,然后传开了。但是,研究者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明这个说法的档案,而其他当年的动物园工作人员表示并不记得有达比这么个人。考虑到此人所讲的故事里也有多处不自洽,一般认为他是个骗子。而我们熟悉的这组影像记录来自1933年。博物学家大卫·弗利埃在这一年前往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在那里拍下了一批袋狼的照片以及影片。根据记录,弗利埃架设器材的时候,这只袋狼发出了两次张大嘴的“警告”式哈欠,见他没有回应,就偷偷绕到了他的身后,一口咬在了他的屁股上。后续的拍摄里,饲养员不得不手持一根栅栏柱来阻挡它的前进。弗利埃的记录称这只袋狼是一只成年公狼。但是照片里的这只袋狼似乎没有阴囊,所以它的性别长期处于争议之中。2011年,一项研究仔细分析了那段影片,在18秒处找到了阴囊。研究认为,当时袋狼应该因为笼内有入侵者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这种情况通常都会导致阴囊收缩,不容易观察到。不过,它的性别虽然得以确定,但更根本的身份却被新研究推翻了。几天前塔斯马尼亚博物馆的研究者宣布,他们找到了真正的最后一只袋狼的遗骸。这是真正的“最后一只袋狼” 图片来源:塔斯马尼亚博物馆与画廊(TMAG)这只最后的袋狼是一只老年雌性,在1936年5月被贝尤马里斯动物园买下,在当年9月7日夜里死去的其实是它。这只袋狼来到动物园的时间要晚于那组影像的拍摄时间,换言之,影片里的并不是最后的袋狼,而是倒数第二只袋狼。买下这只真正“末裔”的过程没有留下很多记录。动物园当时也没有大加宣传。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网捕袋狼已经是非法的了,猎人害怕被追究。次年11月,动物园因为经济衰退访客稀少而关门。这只袋狼的遗骸并没有出现在动物园藏品记录里,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已经丢失了。但后来发现,它的遗体被捐给了塔斯马尼亚博物馆。研究者在博物馆库房里找到它的时候,它还有相当完整的皮毛和骨架,背部类似老虎的斑纹清晰可见,只不过头部有点掉毛——也许是当年的参观者摸掉的。这只雌性袋狼的死,在当时并没有引发很大反响,因为谁也没想到这是人类所知的最后一只袋狼。动物园签发了再捕获一只袋狼的许可证,并悬赏每只30英镑——这笔赏金谁也没能领走。也许,那时在塔斯马尼亚的灌丛里确实还有残存的袋狼出没,但不久之后,它们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终究无人得见。英国动物学家、画家约翰·古尔德绘制的袋狼。原图收录于1863年出版的《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一书。来源:Wikipedia1937年,当地的《霍巴特信使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宣称自己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有袋鬣狗”。他坚定地认为袋狼依然潜伏在塔斯马尼亚北部,如果有谁想要去参观,只要晚上带一盏防风灯笼,去到空旷的高地就行。据他说,塔斯马尼亚的野生动物都会被光吸引,只要“鬣狗”看到灯光,它就会自动爬到20码(约18米)之内的地方。如果真的那么简单该多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2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249.htm

封面图片

中美科学家精确测定 2 亿多年前大灭绝时间

中美科学家精确测定2亿多年前大灭绝时间从南京大学获悉,中、美两国科研人员运用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最新测定了二叠纪末赤道等低纬度地区发生陆地生物大灭绝的时间。这一研究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恶化有不同的响应速度,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还原出生物大灭绝进程。研究人员还根据全球古生物大数据库,对大灭绝前后不同纬度带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纬度地区不仅生物灭绝发生得较晚,灭绝率也相对较低,这可能说明当时低纬度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环境抗压能力。据介绍,以最新的测年结果为依据,科学家可以更精确地还原出2亿多年前那场生命浩劫的发生过程。在二叠纪末期,陆地生物大灭绝最早开始于高纬度地区,逐渐推进到中纬度、低纬度地区。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则有独特的规律,总体来说发生得更为迅速。(央视)

封面图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灵柩抵达伦敦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灵柩抵达伦敦(早报讯)英国已故女王的灵柩已抵达白金汉宫。皇家卫队星期三(9月14日)将护送它穿过伦敦市中心抵达威斯敏斯特厅,供人瞻仰四天后举行葬礼。彭博社报道,搭载女王灵柩的皇家空军C-17运输机于星期二(13日)晚上7时左右,从苏格兰爱丁堡飞抵伦敦西部的空军基地。英国首相特拉斯和防长华莱士在空军基地等候。遵照女王的遗愿,安妮公主陪同女王灵柩抵达伦敦。女王的灵柩随后被安置在一辆灵车中前往白金汉宫,国王查尔斯三世、王后及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在宫中迎候。星期三下午,灵车将从白金汉宫前往威斯敏斯特厅,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将步行送葬。他们将在当天下午3时抵达威斯敏斯特厅,灵柩将停放在威斯敏斯特厅中的高台上供人瞻仰四天。从星期三下午5时到下星期一早上6时30分,女王遗容在这期间24小时向公众开放瞻仰。英国政府预计,前来瞻仰女王遗容的队伍可能长达7.2公里,届时公众或将排队数小时才能沿着泰晤士河进入威斯敏斯特宫。女王的国葬将在下星期一(19日)上午11时举行。发布:2022年9月14日7:36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