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悬赏12500美元追踪杀鸟者 科学家每天角色扮演鸟妈养它

美国悬赏12500美元追踪杀鸟者科学家每天角色扮演鸟妈养它据报道,这只雏鸟是美洲鹤,被发现时它死在一个池塘里,死亡原因是射杀导致脊椎骨折和内出血,性质极其恶劣。按照当地的律法,这名罪犯可能还要面临5万美元的罚款,以及1年的监禁。这还不是最严重的,这名罪犯可能要面临千夫所指的审判,还会经历一次“社会性死亡”。只因,美洲鹤在美国受“国宝级保护”的动物。它是北美洲特有的,也是本土最高的鸟,极度濒危。在1941年,这种鸟的数量只剩23只(其中2只圈养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保护,到2020年,数量也才800多只。为了恢复这个物种,多个部门出钱出力,科学家们更是绞尽脑汁:偷蛋、cosplay、飞机领飞......怪异的人类妈妈美洲鹤和丹顶鹤一样,属于鹤形目鹤科鹤属,辉煌时期,它数量可观,广泛活跃于北美中西部,并向南延伸至墨西哥。后期由于欧洲移民的涌入,猎杀、拾蛋吃蛋、环境破坏、栖息地丧失等因素的作用下,美洲鹤数量急速下降,几近灭绝。1941年,野外预估的数量是21只。如此渺小的数据,意味着即使人们不猎杀,美洲鹤要想靠自己的力量恢复种群数量,几乎是不可能了。于是在20世纪60年到初,美国开始了拯救美洲鹤行动。最先开始的是宣传教育,鸟类学家罗伯特·波特·艾伦(RobertPorterAllen),在网络上倡导民众,尤其是农民和猎人,要保护这种鸟类,并科普了一番动物灭绝带来的后果。美国成立了美洲鹤保护协会后,主要做的也是宣传鸟类的相关知识。尽管如此,当时美洲鹤处境还是没有好转,仍然是极度濒危状态。第二轮保护就是圈养计划。那美洲鹤鸟蛋从何而来呢?从偷鸟蛋开始。有研究表明,野外的美洲鹤一般会产下2个蛋,但它们的能力只能养活其中一只,另一只只能自生自灭,或者在另一只同类的霸凌下死亡。因此科学家认为,拿走一个蛋,鸟窝里剩一个蛋,对野外的繁殖没有任何伤害,相反还能人工圈养让另一只雏鸟存活下来,于是就策划了偷鸟蛋的计划。有了鸟蛋,孵化反而是简单的,难的是如何让美洲鹤雏鸟能像其父母那样长大。沙丘鹤,美洲鹤代班父母为了模拟自然的生长环境,科学家们找了和美洲鹤相近的沙丘鹤来当代班父母。起初效果还是很好的,在沙丘鹤的照顾下,美洲鹤雏鸟也慢慢长大了,只是到了繁殖季,问题就来了。那些被沙丘鹤照顾的美洲鹤,自始自终把自己当成了沙丘鹤,学习了沙丘鹤的生活习性、求偶技巧,甚至审美也是一模一样,它不和同类美洲鹤繁殖后代。结果就是,这些美洲鹤成为了异类,无法融入美洲鹤群体,对种群的繁育也没有任何帮助。至此,这个计划就失败了。科学家思索再三,决定自己扮演美洲鹤的妈妈,就有了很多怪异的照片。帕塔克森特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这个身穿白袍,脚穿黑色胶鞋的奇怪生物就是美洲鹤饲养员,他左手提着一个播放器,持续播放美洲鹤的声音,而右手,是一个逼真的美洲鹤头,用塑料和布制作的。当美洲鹤破壳而出那时起,人类在它面前都会cosplay成它的妈妈,人类妈妈会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它找食物、行走、梳理羽毛、跳舞、鸣叫等等,总之一切能教的都会教。等这些棕褐色的雏鸟慢慢长大,变成了白色的成年鸟后,还要教它们如何飞行。这一次人类借助的是超轻型飞机,飞行员还是穿着特制的美洲鹤外衣,然后将机翼也装扮成白色,经过多次训练,这些雏鸟才学会跟着飞机飞行。在超轻型飞机引领下,这些人工圈养的美洲鹤在2009年完成了首次迁徙。学会了所有的技能,这意味着这些美洲鹤已经做好了回归自然的准备,圈养计划也算是初步取得成功了。1976年,野生鸟类数量仅为60只,而且在过去时间里,几乎每年才增加一只野生美洲鹤。如今,在科学家的帮助下,2017年,迁徙抵达阿兰萨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美洲鹤数量就有505只。可惜的是,由于资金紧缺,帕塔克森特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保护项目在2017年被叫停了。不少人都为这个项目感到可惜,研究中心51年的心血几乎毁于一旦,75只美洲鹤只能被迫转移到其他动物园或者私人圈养的机构。临时改变生活环境,对美洲鹤的生长是不利的,这无疑会减缓野外种群的恢复,但不得不接受这个局面。截至到2020年,经过54年的努力,野外生存的美洲鹤预估只有677只,人工饲养的有177只,被安置在各大机构中。总数800多只,对美洲鹤来说,它还是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只是比之前情况要好。目前,野外的繁殖种群依然很脆弱。人类鸟妈妈和美洲鹤一起散步最后从23只,到现在的800多只,可以说,真的是用大量金钱、时间,以及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努力换来的。科学家表示,如果把这个价值量化,那么饲养一只美洲鹤,再将其引入野外的成本高达10万美元。讽刺的是,来之不易的美洲鹤中有将近20%的美洲鹤,是因为非法狩猎死亡的。开头被射杀的美洲鹤,就是2023年11月回归野外的,仅仅两个月,在今年1月9日就死亡了。这件事引起民愤,大多数人觉得过往类似案例的判罚还是太轻了,建议加重刑罚。但也有人觉得人和鸟有点本末倒置了,他们认为在这里人的生命更不值钱。“讽刺的是,一只鸟被射杀成为头条新闻,而在美国被射杀的人甚至没有新闻价值!”...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86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866.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图]科学家首次发现同类鸟杂交 还孕育了一个后代

[图]科学家首次发现同类鸟杂交还孕育了一个后代对于任何赏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通常情况下,不同的鸟类喜欢栖息在不同的地方,但一只雌性玫胸白斑翅雀(Rose-breastedGrosbeak)与一只雄性猩红丽唐纳雀(ScarletTanager)却在一起,而且它们还孕育了一个雌性后代。现在已经成为鸟类学历史上第一个记录在案的同类杂交种。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41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4111.htm

封面图片

渡渡鸟成为科学家们计划令其重生的又一个物种

渡渡鸟成为科学家们计划令其重生的又一个物种1598年,荷兰探险家在当时无人居住的毛里求斯岛首次发现了渡渡鸟,不到一个世纪之后,它就灭绝了。人类的狩猎和引进的动物如狗和猫的致命组合,再加上渡渡鸟缺乏恐惧和飞行的能力,使它们成为人类驱动的灭绝的最早和最清晰的案例研究之一。作为已灭绝物种的象征,渡渡鸟现在成为是Colossal公司复活物种的又一个选择,甚至从潜在的嘲讽角度来看,它也将吸引公众和投资者的注意。该公司现在宣布获得了1.5亿美元的B轮融资,使其自2021年成立以来的融资总额达到2.25亿美元。不过,将渡渡鸟作为复活目标也是有意义的,这笔新的资金将用于启动Colossal公司新的鸟类基因组学小组,该小组将不仅专注于拯救灭绝的渡渡鸟,还将应用所获得的经验和开发的技术来帮助濒危鸟类的保护工作。Colossal公司渡渡鸟重生项目的首席古遗传学家贝丝-夏皮罗和Colossal公司首席执行官本-拉姆该项目首席古遗传学家贝丝-夏皮罗(BethShapiro)说:"渡渡鸟是一个物种灭绝的典型例子,因为我们--人类--使它们无法在其原生地生存。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一直专注于古DNA的遗传学进展,并且是第一个对渡渡鸟基因组进行完全测序的人,我很高兴能与Colossal公司和毛里求斯人民合作,共同研究渡渡鸟的灭绝和最终的复生。我特别期待着进一步推动以鸟类和禽类保护为重点的基因救援工具。"Colossal公司还提供了关于其猛犸象和袋狼动物团队如何跟踪的最新情况。猛犸象团队涉及40多位科学家和三个实验室,已经对非洲象和亚洲象的参考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从两者身上提取了多能干细胞。他们已经完善了将成为编辑目标的猛犸象特定基因清单,并开发了能够在这些基因中产生20多个编辑的技术。最后,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胚胎学实验室,可用于濒危物种。同时,袋狼团队的30名科学家已经从已灭绝的有袋动物最接近的活体亲属中提取了多能干细胞,并为编辑早期细胞系开发了管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团队已经制作了一个人工子宫的原型,旨在将有袋类动物的幼崽培养至足月。我们是否会再次看到渡渡鸟、猛犸象或袋狼重新在地球上行走还有待观察,但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似乎正在获得更多的关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20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207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在新西兰发现了一种巨型企鹅化石 - "怪物鸟"身高超过6英尺

科学家们在新西兰发现了一种巨型企鹅化石-"怪物鸟"身高超过6英尺研究人员将该物种命名为Kumimanufordycei,它生活在大约5500-6000万年前。研究人员最初估计这只怪鸟有3.5英尺(1.06米)高。然而,对骨骼的新分析显示,这只鸟的身高接近6.2英尺(1.9米),体重达350磅(158公斤)。相比之下,现存最大的企鹅物种--帝企鹅身高可达4.1英尺(1.25米),体重可达90磅(41公斤),因此这一发现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研究人员说,这种怪物鸟的骨骼化石是在新西兰南岛的两个地方发现的。据认为,由于在一个地区发现了一些属于该物种的骨骼,因此该鸟类利用这些地方进行繁殖。这种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我们星球早期的情况Kumimanufordycei被认为是最早的企鹅物种之一。虽然这只怪物鸟的确切饮食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认为它很可能以各种大鱼、乌贼和该地区的其他海洋生物为食。研究人员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这项研究为企鹅的进化和多样性提供了启示,并表明这些怪物鸟曾经拥有比今天看到的大得多的范围和种类。这些怪物鸟的发现也可能帮助古生物学家更好地了解企鹅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它们在古代南半球更大的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也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大规模鸟类在地球上漫游的证据。而且它让人类对这些生物曾经如何生活和漫游我们的星球有了很大的了解。虽然Kumimanufordycei早已消失,但它的发现为更多关于企鹅的进化以及它们在世界古老食物链中的地位的问题打开了大门。同时,也许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企鹅群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些动物...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6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621.htm

封面图片

新加坡发现新种蟑螂 科学家使用宝可梦名字为其命名

新加坡发现新种蟑螂科学家使用宝可梦名字为其命名该物种的发现者、昆虫学家FooMaosheng表示,他们发现的新蟑螂物种与费洛美螂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长触角、模仿兜帽的翅膀和细长的腿,而FooMaosheng和他的合作伙伴都是《宝可梦》系列的粉丝,所以便想到了用宝可梦的名字为他们的新发现命名。有趣的是,FooMaosheng对所有昆虫和宝可梦的热爱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和其他昆虫学家中,为他赢得了“捕虫者”(bugcatcher)的称号。此外,这也不是第一次科学家用宝可梦的名字命名新物种了。2021年,三种颜色鲜艳的澳大利亚甲虫被发现,它们以宝可梦系列中的三圣鸟命名:Binburrumarticuno(急冻鸟)、Binburrumzapdos(闪电鸟)和Binburrummoltres(火焰鸟);2016年,在智利发现的一种蜜蜂被命名为Chilicolacharizard(喷火龙)。...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6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62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尝试冷冻储存大堡礁珊瑚

科学家尝试冷冻储存大堡礁珊瑚随着海洋温度升高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的稳定,科学家们正在抓紧时间保护珊瑚礁。大堡礁在过去7年里经历了4次白化事件,包括首次在拉尼娜现象期间发生的白化事件。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温度变低。低温冷冻的珊瑚可以被储存,然后重新放归野外,但目前的方法要求有包括激光在内的尖端设备。科学家说,可以用较低成本制造一种新的轻型“低温网”来更好地保护珊瑚。在一次实验室测试中,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使用低温网冷冻了珊瑚幼虫。这是世界上首次对大堡礁珊瑚进行此类试验。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科学家玛丽·哈格多恩说:“如果我们能够确保珊瑚的生物多样性……那么我们就有了未来真正帮助恢复珊瑚礁的手段。这项用于未来的技术是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此前,研究人员曾用这种低温网对较大和较小的夏威夷珊瑚进行过试验。其中对较大珊瑚的试验失败了。对大堡礁较大珊瑚的试验还在继续进行。参与试验的科学家来自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史密森国家动物园、史密森学会生物保护研究所、大堡礁基金会和澳大利亚塔朗加保护协会。这项低温网技术将帮助科学家把珊瑚幼虫保存在-196℃,它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的。(编译/宋彩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6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615.htm

封面图片

为什么圈养的大熊猫交配如此困难?科学家在它们肠道中发现原因

为什么圈养的大熊猫交配如此困难?科学家在它们肠道中发现原因图:大熊猫盼盼,它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在2016年的时候死于肿瘤,它是已知寿命最长的雄性大熊猫。不过,盼盼的“英雄事迹”可不是它的长寿,而是它超强的繁殖能力,截止今年一月份,全球圈养的大熊猫只有728只,其中有四分之一都是盼盼的后代。圈养大熊猫最大的问题就是繁殖能力低下,以至于工作人员绞尽脑汁,使尽方法,也无法让一些大熊猫留下后代。至于大熊猫繁殖能力有多差,有一些事实会让你大吃一惊。野生动物通常有一个繁殖窗口期或者叫做FQ期,它们只会在窗口期交配,对于大部分动物而言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季节,但是雌性大熊猫真正的窗口期只有40个小时左右。你没有看错,雄性大熊猫一旦错过这40个小时,就要再等一年。因为大熊猫是极度适应独居的动物(不知道极短的繁殖窗口期是否和这个有关系),不能把任何两只大熊猫放在一起养,所以工作员必须时刻关注雌性大熊猫的状态,不然一不小心就错过了。你可能会说,人工受精不就好了,其实现在大部分熊猫已经都是通过人工受精来的,但熊猫的人工受精也不是容易的事。你知道熊猫生孩子的平均天数是多少吗?答案是:从受精卵着床到熊猫宝宝出生平均只有17天!熊科动物有一项特殊技能,它们可以让受精卵延迟着床,让受精卵游离在身体内并完全停止发育,直到它们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才会让受精卵着床并启动胚胎发育(据我所知所有熊都会这项技能)。据信,大熊猫从配种受精到受精卵着床的时间从72天到324天不等,但是一旦着床,它们就会在极短时间内生产——平均时间17天。正因为熊猫胚胎发育的时间极短,所以它们刚出生的幼崽非常小,非常脆弱,是所有动物中婴儿和母亲的比例最小的。在圈养条件下,因为过早出生很多熊猫宝宝是根本没法存活的。虽然雌性熊猫在生育方面已经非常不省心了,但圈养大熊猫真正的生育问题主要还不在雌性身上,而是在雄性大熊猫那里。我们前面提到过,现在许多圈养的熊猫都是人工受精的,就是因为雄性大熊猫就像失去生育能力一样,对雌性没有兴趣,甚至经常在繁殖窗口期暴打雌性以宣誓领地,即便难得对雌性产生兴趣,它们也会因为无法爬到雌性的背上而活生生错过窗口期。你可能听说过,为了让雄性大熊猫打起精神,熊猫饲养员甚至会给它们观看熊猫的“小电影”,但通常收效甚微。香港的动物园有一对大熊猫,足足花了9年时间才完成自然交配,中途还不停尝试人工受精均都失败了。关于圈养雄性大熊猫到底为什么会几乎失去生育能力,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因为找不到“病因”,就无法对症下药。最近由北京师范大学的科学团队发表在《生态与进化》杂志上的文章给出了一个答案——圈养雄性大熊猫的产道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是关键。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会对宿主的身体、心理产生影响,这不是什么秘密,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动物都有被观察到被肠道微生物影响的情况。所以,有理由相信熊猫的肠道微生物可能也在影响它们。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20只雄性大熊猫的粪便样本,发现生殖能力强的大熊猫和生殖能力弱的大熊猫的微生物组存在明显差异。那些经常成功交配的雄性大熊猫,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梭状芽孢杆菌,研究人员怀疑这个就是雄性生殖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动物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与饮食高度相关,所以这很可能是饮食失衡导致的这种结果。熊猫的日常饮食几乎全部由竹叶、竹茎和竹笋组成,竹子的任何部分营养价值都很低,所以熊猫需要大量进食——它们每天必须吃掉几十公斤竹子才能满足能量需求。不同的竹子部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熊猫肠道的梭状芽孢杆菌水平而言,多吃竹笋可以有效提升。换句话说,圈养的雄性大熊猫可能可以通过调节竹笋的饮食比例来提升它们的生殖能力。最后很多人可能觉得,大熊猫的生育问题是它们走向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实这个问题主要影响的是圈养的熊猫。野生大熊猫并不存在生育问题,在繁殖窗口期,雌性会用信息素吸引多只雄性到自己面前,并挑选自己新颖的对象,而雄性也会有很强的繁殖欲望,有被记录到它们在短短一下午就能完成数十次。其实,圈养大熊猫的生育能力下降就是一种行为退化,许多圈养动物都有相似的问题,只是它们可能退化的不是生育能力而已。如果这项研究结果属实的话,那么不仅对大熊猫的保护有帮助,还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改善其它濒危保护动物的行为退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70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708.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