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研究揭示星形沙丘的年龄和快速形成过程 为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提供线索

突破性研究揭示星形沙丘的年龄和快速形成过程为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提供线索摩洛哥ErgChebbi的LalaLallia星沙丘。资料来源:C.布里斯托教授星形沙丘是一种巨大的沙丘,其名称源于从中心山峰伸展开来的手臂。从高空俯瞰,这些沙丘就像星星一样,广泛分布于现代沙漠中,包括非洲、阿拉伯、中国和北美洲的沙海。研究显示,摩洛哥沙丘底部最古老的部分已有1.3万年的历史。然而,沙丘是在过去一千年中迅速形成的,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因为他们一直认为大型沙丘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星形沙丘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高的沙丘,中国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一座高达300米--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火星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也发现了星沙丘。尽管星形沙丘在今天很常见,但在地质记录中几乎从未发现过。它们的缺席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因为过去的沙漠是地球历史的常见组成部分,保存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中。来自Google地球2023MaxarTechnologies的LalaLallia中国巴丹吉林沙漠卫星图像,沙丘峰顶用虚线标出,GPR剖面用实线标出,编号圆圈表示取样位置。资料来源:《科学报告》,DOI:10.1038/s41598-024-53485-3这项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新研究将摩洛哥东南部一个名为"LalaLallia"(在柏柏尔语中意为"最高圣点")的星形沙丘的地基年代定为距今约1.3万年前。该沙丘位于撒哈拉沙漠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的厄格切比(ErgChebbi)地区,该地区曾出现在《SAS侠盗联盟》等电视剧和《木乃伊》、《撒哈拉沙漠》等大片中。地质意义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这种沙丘之所以能达到目前的100米高和700米宽,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它在缓慢向西移动的过程中迅速增长。阿伯里斯威斯大学地理与地球科学系的GeoffDuller教授说:"这项研究实际上就是失踪沙丘的案例--我们在地质记录中看不到它们的原因一直是个谜。只是因为有了新技术,我们现在才能开始揭开它们的秘密。这些发现可能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巨大的沙丘形成得如此之快,而且它正以每年约50厘米的速度在沙漠中移动。这些梦幻般的星形沙丘是世界自然奇观之一。"伯克贝克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查理-布里斯托教授补充道:"利用地面穿透雷达来观察这个星形沙丘的内部,使我们能够展示这些巨大的沙丘是如何形成的,并建立一个新的模型,以便地质学家更好地了解在岩石记录中应该寻找什么来识别这些神奇的沙漠地貌。"科学家们的突破性研究表明,星沙丘的形成时间与地球历史上的"少干纪"(YoungerDryas)--一个突然变冷的时期--相近。研究还发现,沙丘停止生长的时间长达8000年。在该遗址发现的陶器也表明,在大旱来临之前,较湿润的环境(也许是扩大的季风)稳定了沙丘。这项研究利用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开发的发光测年技术,发现了沙子中的矿物最后一次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从而确定了它们的年龄。阿伯里斯威斯大学的杜勒教授补充道:"阿伯里斯特威斯开发的发光测年技术正在揭开世界上最具挑战性气候的一些秘密,这真是一种殊荣。它们让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可能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包括用于水资源和碳储存的地质沉积物。"杜勒教授的最新发现使用了与他发现世界上最古老木结构时相同的发光测年技术--这项研究发表在去年的《自然》杂志上。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56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560.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地质学家突破性地发现地球构造板块下隐藏的熔岩层

地质学家突破性地发现地球构造板块下隐藏的熔岩层熔融层位于距地表约100英里的地方,是位于地球构造板块之下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天体层对板块构造学很重要,因为它形成了一个相对柔软的边界,让构造板块在地幔中移动。然而,它之所以柔软的原因并不为人所知。科学家们以前认为,熔融的岩石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是这项研究表明,事实上,熔体似乎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地幔岩石的流动。有助于了解板块构造的结构图,UTAustin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在天体层检测到了一个全球性的部分熔融层(以斑点红色显示)。资料来源:JunlinHua/UTJackson地质科学学院"当我们想到某样东西在融化时,我们直观地认为融化物一定对材料的粘度起了很大作用,"领导这项研究的UT杰克逊地质科学学院的博士后JunlinHua说。"但我们发现的是,即使在熔体部分相当高的地方,它对地幔流动的影响也非常小。"根据华在布朗大学当研究生时开始的研究,地幔中的热量和岩石的对流是对板块运动的主要影响。尽管地球的内部大部分是固体,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岩石可以像蜂蜜一样移动和流动。共同作者、杰克逊学院的教授ThorstenBecker说,了解到显示熔融层对板块构造没有影响意味着地球的计算机模型少了一个棘手的变量。贝克尔说:"我们不能排除当地的熔体并不重要,但我认为它促使我们把这些对熔体的观察看作是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一个标志,而不一定是对任何事情的积极贡献。"他在杰克逊学校的德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设计地球的地球动力学模型。Hua在博士研究期间研究土耳其地下地幔的地震图像时,产生了寻找地球内部新层的想法。由于对地壳下部分熔化岩石的迹象感到好奇,他汇编了来自其他地震台的类似图像,直到他有了一张全球天体层的地图。他和其他人认为的异常现象实际上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在天体层最热的地方都出现了地震读数。接下来的惊喜是,当他将他的熔融地图与构造运动的地震测量进行比较时,发现没有任何关联,尽管熔融层几乎涵盖了半个地球。"这项工作很重要,因为了解天体层的特性和它的弱点的起源是了解板块构造的基础,"共同作者KarenFischer说,他是布朗大学的地震学家和教授。...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00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007.htm

封面图片

韦伯拍下星系碰撞新图像 揭示出恒星形成画面

韦伯拍下星系碰撞新图像揭示出恒星形成画面10月26日消息,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到星系碰撞中正在发生的恒星形成画面。这波恒星诞生潮是由一对星系IC1623相互碰撞引发的。科学家说,这对正在合并的星系正在以比银河系快20倍的速度产生恒星。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309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30961.htm

封面图片

地球史的秘密守护者:锆石帮助科学家揭示亿万年地质之谜

地球史的秘密守护者:锆石帮助科学家揭示亿万年地质之谜锆石是一种几乎与地球本身一样古老的矿物,它是时间的记录者,也是了解许多地质现象(如氧化状态)的化学窗口。通过确定形成这些碎屑锆石的岩浆的氧化水平,科学家们能够推断出地壳到地幔循环、风化和超大陆循环的开始时间。来源:中国科学出版社锆石是一种几乎与地球本身一样古老的矿物,在岩浆(熔岩)冷却时结晶,可在岩浆岩中发现微量锆石。岩浆的形成构成了地球上的山脉。通过与水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山脉分解成沉积物。锆石坚固又稳定,耐风化和侵蚀,很少会消失在历史中,因此沉积物中的这种矿物(所谓的"碎屑锆石")最能让人了解地球的过去。锆石富含铀(U-Pb测定法),是时间的记录者,也是了解许多地质现象(如氧化态)的化学窗口。火成岩源锆石和沉积物源锆石的ΔFMQ移动平均值(未显示低于10%的比例)与超大陆汞齐化时间间隔。与沉积源相关的岩浆在大约600Ma的周期性中更为减少,并在26亿年时形成。来源:中国科学出版社研究小组采用了Loucks等人(2020年)的一种新方法来确定花岗岩岩浆的氧化态,该方法利用锆石中Ce、U和Ti的比率来跟踪地壳岩浆在地球历史上的氧化态变化,该计算方法不需要知道离子电荷,也不需要确定结晶温度、压力或母体熔体成分。"以前的方法包括Ce/Ce*和Eu/Eu*氧压计,但每种方法都有与温度、压力、主岩化学成分变化或测量Ce/Ce*和Eu/Eu*异常所需的REE元素精度有关的局限性"。来自西澳大利亚的BobLoucks说。这种改进的氧化仪能够更可靠地评估氧化状态的变化,现在可以从全球构造随时间变化的角度来解释氧化状态的变化。通过确定形成这些碎屑锆石的岩浆的氧化水平,科学家们能够推断出地壳到地幔循环、风化和超大陆循环的开始时间。关键的一点是,位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可以被带回到地幔深处(地表以下数百至数千公里处)。我们的数据表明,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今天,而且可能已经持续了数十亿年。通过观察从地球早期、30亿年前的锆石到今天形成的锆石,我们发现它们形成时的岩浆氧化还原状态。碎屑锆石的氧化态(以ΔFMQ表示)在大约35亿年前升高,随后在过去30亿年中平均ΔFMQ>0,这表明大洋岩石圈在最终形成的俯冲带中被回收回地幔。研究表明,氧化还原态的下限在26亿年前急剧下降,标志着界限分明的大陆的形成和大洋岩石被埋回地球深部地幔。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氧化还原模式的周期性:每隔6亿年左右,大陆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超级大陆,如冈瓦纳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努拉大陆和苏比利亚大陆。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0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023.htm

封面图片

哈勃揭示隐藏着恒星形成奥秘的螺旋星系NGC 3059

哈勃揭示隐藏着恒星形成奥秘的螺旋星系NGC3059这幅图像中的条状螺旋星系NGC3059位于距离地球5700万光年的地方,是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和各种滤光片(包括窄带H-α滤光片)拍摄的。这种特殊的滤光片通过分离656.46纳米波长的H-α发射,是识别恒星形成区域的关键,而H-α发射是恒星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资料来源:欧空局/哈勃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D.Thilker哈勃于2024年5月收集了用于合成这张图片的数据,这是一项研究多个星系的观测计划的一部分。所有的观测都使用了相同范围的滤光片:部分透明的材料,只允许非常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滤光片在观测天文学中应用广泛,可以校准成允许极窄或较宽范围的光线通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窄带滤光片非常宝贵,因为某些波长的光与特定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有关。例如,在特定条件下,氢原子会发出波长为656.46纳米的红光。这种波长的红光被称为H-α发射或"H-α线"。它对天文学家非常有用,因为它的存在可以作为某些物理过程和条件的指标;例如,它通常是新恒星形成的预兆。因此,经校准允许H-α发射通过的窄带滤光片可用于识别恒星正在形成的空间区域。这幅图像就使用了这种滤光镜,即被称为F657N或H-α滤光镜的窄带滤光镜。F代表滤波器,N代表窄。数值指的是滤光片允许通过的峰值波长(以纳米为单位)。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657非常接近656.46H-α线的波长。使用其他五个滤光片收集的数据也为这幅图像做出了贡献,所有这些滤光片都是宽带滤光片;这意味着它们允许更宽波长范围的光通过。这对于识别极其特殊的光线(如H-α线)作用不大,但仍能让天文学家探索电磁波谱中相对特殊的部分。此外,将多个滤光片的信息汇总在一起,还可以制作出像这样美丽的图像。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38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388.htm

封面图片

来自“龙宫”样本的新发现可能挑战我们对小行星形成的所有了解

来自“龙宫”样本的新发现可能挑战我们对小行星形成的所有了解了解小行星是由什么构成的一直是许多天文学家的一个长期目标。而且,随着地球不断受到陨石--即上述小行星和彗星的碎片的轰击,我们已经对这些充满我们宇宙的太空岩石了解了很多。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天体,我们必须查看直接从太空中提取的未经改变的样本。这是因为无论何时陨石进入我们的大气层,它都可能以某种方式被改变,因为它的碎片被大气层剥离,只留下关于曾经构成这些外壳的材料的线索。通过研究直接从太空中的小行星上提取的样本,我们可以了解到比陨石所能告诉我们的更多关于小行星形成的信息。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Hayabusa2获得的小行星"龙宫"的材料而这正是夏威夷大学马诺亚分校的研究人员分析日本隼鸟2号任务从小行星"龙宫"收获的未经改变的样本的原因。通过直接观察我们从小行星本身收集的样本,科学家们能够发现一些真正惊人的见解。首先,他们发现,"龙宫"经历了空间风化,这种风化导致了小行星表面某些矿物和材料的融化。此外,它还导致了小行星表面的脱水。那么问题来了,所有这些能让我们了解到整个小行星的形成吗?由于它的年龄,"龙宫"让我们瞥见了我们太阳系最早的日子,使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太空中挥发性物质的演变,如有机分子和水。我们知道,空间天气是我们太阳系中的一个恒等式,太阳风辐照和高速微流星体轰击着我们系统中的每一个物体。但是,这些轰击的效果似乎因天体的材料而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像龙宫这样的小行星会被不含水的材料所覆盖。然而,这些发现表明,表面看起来干燥的小行星可能富含与水结合的矿物。如果这是真的,它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小行星形成的一切认识。该小组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了他们对"龙宫"样本的发现。加上从其他小行星上收集的更多样本,我们也许能够加深对小行星形成的认识,从而使我们能够解开关于我们早期太阳系如何形成的新信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089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0891.htm

封面图片

哈勃最新观测结果揭示银河碰撞是如何引发恒星形成的

哈勃最新观测结果揭示银河碰撞是如何引发恒星形成的从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中可以看到,AM1054-325星系在邻近星系的引力作用下,从正常的薄饼状螺旋形状扭曲成了S形。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新生的恒星群沿着一条拉长的潮汐尾迹形成,长达数千光年,就像一串珍珠。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位天文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锁定了其中的12条潮汐尾迹,发现了425个星团,每个星团都有多达一百万颗新生恒星。图片来源:NASA、ESA、STScI、JayanneEnglish(马尼托巴大学)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对12个星系进行了观测,这些星系拥有长长的、像蝌蚪一样的潮汐尾迹,尾部的气体、尘埃和恒星都是在这种碰撞中产生的。研究小组在这些潮汐尾迹发现了425个新生恒星星团,每个星团包含多达100万颗新生恒星。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研究小组成员简-查尔顿(JaneCharlton)说:"星系合并时,气体云会发生碰撞和坍缩,从而形成一个高压环境,恒星就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形成。这些合并的内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对于这些合并产生的碎片(如潮汐尾迹)中可能形成恒星的情况却知之甚少"。当星系相互作用时,引力潮汐力会拉出长长的气体和尘埃流,相互作用的星系之间的引力拉锯战把星系的旋臂拉得像太妃糖的形状一样,沿旋臂尾部的星团看起来就像一串珍珠。天线星系和老鼠星系就是两个具有这种潮汐尾迹的著名星系,它们都有狭长的手指状突起。在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组综合利用了新的观测数据和哈勃的档案数据,确定了12个潮汐尾迹内星团的年龄和质量。然后,他们利用绕地球运行的两台紫外线太空望远镜的数据确定了恒星形成的速度,其中一台搭载在现已退役的银河进化探测器(Galex)上,另一台搭载在尼尔-盖尔瑞斯-斯威夫特天文台(NeilGehrelsSwiftObservatory)上,该天文台的任务运行中心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小组发现,许多潮汐尾迹星团都非常年轻--只有1000万年的历史。此外,这些星团似乎是以相同的速度沿着绵延数千光年的整个尾部形成的。他们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NoticesoftheRoyalAstronomicalSociety)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尾部看到大量年轻天体令人惊讶。这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星团形成效率的信息,"第一作者、弗吉尼亚州阿什兰市伦道夫-麦肯学院讲师兼基布尔天文台主任迈克尔-罗德鲁克说,他在研究时还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有了潮汐尾尾迹,就会有条件建立起新一代恒星,否则这些恒星可能不会存在"。在合并之前,这些星系中含有大量的分子氢尘埃云,它们可能一直处于惰性状态。在碰撞过程中,这些云相互挤压和碰撞,氢被压缩到一定程度,从而引发了一场恒星诞生的风暴。据研究人员称,这些被挤出的星团的命运还不确定。它们可能在引力作用下保持完整,进化成球状星团,比如那些在银河系平面外运行的星团。或者,它们可能会分散开来,在螺旋星系周围形成一个恒星光环,或者被抛离出去,成为银河系间游荡的恒星。查尔顿说:"我们认为,潮汐的星团可能在宇宙早期更为常见,当时宇宙较小,星系碰撞更为频繁。"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817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817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