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蜗牛壳化石中发现第一种多烯色素

科学家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蜗牛壳化石中发现第一种多烯色素彩色蜗牛壳化石(左)和现代蜗牛壳(右边的大标本)。图片来源:KlausWolkenstein这使得哥廷根大学和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NHMW)的研究人员的这一新发现更加令人吃惊:他们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蜗牛壳化石中发现了色素。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化石中发现的几乎原封不动保存下来的多烯类色素。这项研究发表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奥地利Nexing中新世沉积物中的Pithocerithiumrubiginosum贝壳化石(高1.5厘米)(左)和氟化钙圆盘(圆盘直径2厘米)上分离出的红色多烯色素(右)。资料来源:KlausWolkensteinNHMW的古生物学家在奥地利布尔根兰州发现了蜗牛超科Cerithioidea的蜗牛壳。这些蜗牛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的热带海边。参与这项发现的NHMW教授马蒂亚斯-哈扎豪泽(MathiasHarzhauser)解释说:"他说:"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淡红色的花纹是来自原始的贝壳,还是后来在沉积物中形成的。哥廷根大学地球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解开了这个谜团。他们利用拉曼光谱分析了这些色素。这包括用激光照射样品。样品反射出的散射光可以用来清楚地识别化合物。他们在贝壳化石中检测到了属于多烯类化学物质的色素。这些有机化合物包括众所周知的"类胡萝卜素",例如,鸟类羽毛、胡萝卜和蛋黄中鲜艳的红色、橙色和黄色就是由类胡萝卜素产生的。领导这项研究的克劳斯-沃肯斯坦(KlausWolkenstein)博士多年来一直在哥廷根大学研究化石颜料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所能希望的是这些化学物质降解产物的痕迹。但是,如果降解,这些化合物就会失去颜色。因此,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化石中发现这些几乎完好无损的色素确实令人惊讶。"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67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672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江西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蛋化石

江西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蛋化石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一工地上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蛋化石。综合央视新闻和新华社报道,江西九江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一工地上10月5日下午挖出三枚疑似恐龙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半,外壳有部分损破脱落,另两枚部分露出,保存完好,三枚蛋边还有数个印模,但现场未发现脱落的蛋化石。专家经10月9日晚的蛋壳切片分析和10月10日下午的实地勘测后,判断确为恐龙蛋化石,其埋藏年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距今约9500万年至8000万年。专家介绍,在此前研究中,江西南部的赣州信丰盆地以及于都、萍乡等地的中生代红层都曾发现恐龙蛋化石,但在江西北部一直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踪迹。此次研究填补了江西北部没有恐龙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晚白垩世赣北地区的古气候以及恐龙分布状态和栖息方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介绍,此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成窝保存,除三枚未脱落的恐龙蛋化石外,该岩块上还可辨认出七枚恐龙蛋印痕。三枚恐龙蛋为近圆形,保存较为完整,蛋与蛋印痕显示蛋在蛋窝中的排列无规律性。另根据蛋壳的显微结构判断,这些蛋为石笋蛋科的珊瑚蛋,这类蛋曾在浙江、河南等省份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出现。目前,这几枚恐龙蛋化石已交由武宁县博物馆收发布:2022年10月12日9:30PM

封面图片

古生物学家发现距今1800万年的新品种虾虎鱼化石

古生物学家发现距今1800万年的新品种虾虎鱼化石勒芒大学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虾虎鱼化石属,揭示了虾虎鱼这一欧洲最多样化鱼类的早期进化阶段和栖息地适应性。图为新属†Simpsonigobius的鱼化石。图片来源:MoritzDirnberger通过鉴定淡水虾虎鱼化石的一个新属,卢塞恩大学"地球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国际硕士课程的学生和卢塞恩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古生物学家贝蒂娜-莱辛巴赫(BettinaReichenbacher)取得了一项发现,为了解这些鱼类的进化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新属†Simpsonigobius小鱼在土耳其距今1800万年前的岩石中被发现,其最大尺寸为34毫米,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组合,包括形状独特的耳石(听石)。为了确定†Simpsonigobius在鹅膏鱼系统发育树中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总证据"系统发育数据集,并对该数据集进行了改进,以便将48个活体物种和10个化石物种的48个形态特征和来自5个基因的遗传数据结合起来。此外,研究小组还首次对虾虎鱼化石物种采用了"尖端定年法"。这是一种系统发生学方法,利用系统发生树中化石(=尖端)的年龄来推断整个类群进化历史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新属是"现代"虾虎鱼科(虾虎鱼科和背眼虾虎鱼科)中拥有同类骨骼的最古老成员,也是现代虾虎鱼科中最古老的淡水虾虎鱼。尖端定年分析估计戈壁虾虎鱼科出现于距今3410万年前,而牛虾虎鱼科出现于距今3480万年前,这与之前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的定年研究一致。此外,研究人员首次将虾虎鱼化石纳入随机栖息地绘图中,发现虾虎鱼在其进化史的初期可能具有广泛的耐盐性,这对之前的假设提出了挑战。"†Simpsonigobius的发现不仅为Gobioidei鱼类增添了一个新属,而且为这些多样化鱼类的进化时间表和栖息地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的研究凸显了利用现代方法分析化石记录以更准确地了解进化过程的重要性,"Reichenbacher说。第一作者莫里茨-迪恩伯格(MoritzDirnberger)目前是蒙彼利埃大学的博士生,他补充道:"这些发现有望为进一步研究虾虎鱼的进化以及环境因素在形成其多样性方面的作用铺平道路。"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97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976.htm

封面图片

江西武宁发现恐龙蛋化石 距今约7000万年

江西武宁发现恐龙蛋化石距今约7000万年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5日下午,江西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一工地挖出三枚疑似恐龙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半,外壳有部分损破脱落,另两枚部分露出,保存完好,三枚蛋边还有数个印模,但现场未发现脱落的蛋化石,目前,三枚化石已交由武宁县博物馆收藏保存和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44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447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2亿年前的粪便化石中发现古代寄生虫

科学家在2亿年前的粪便化石中发现古代寄生虫在泰国猜也奔府NongYakong村采集的铜绿岩。图片来源:Nonsrirach等人,CC-BY4.0寄生虫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化石记录较少,很难对古代寄生虫进行研究。寄生虫通常栖息在宿主的软组织中,而这些软组织很少保存为化石。不过,也有在粪便化石(桡骨化石)中发现寄生虫痕迹的情况。在这项研究中,Nonsrirach及其同事描述了在泰国怀欣拉特地层的一块晚三叠世桡足石(距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中发现寄生虫的证据。这块桡足石呈圆柱形,长度超过7厘米。根据它的形状和内容物,研究人员认为它很可能是由某些种类的植龙目产生的,植龙目是类似鳄鱼的食肉动物,在这个化石地点也有发现。对桡龙石薄片的显微分析发现了六个小的圆形有机结构,长度在50-150微米之间。其中一个椭圆形的厚壳结构被确认为寄生线虫的虫卵,其他的似乎是其他虫卵或身份不明的原生动物囊肿。这是亚洲三叠纪晚期陆生脊椎动物宿主体内寄生虫的首次记录,也是对明显受到多种寄生虫感染的古代动物生活的罕见一瞥。这一发现也增加了中生代动物桡骨内保存的线虫卵的已知实例。因此,这些发现是对科学认识远古寄生虫分布和生态学的重大贡献。作者补充说:"桡足石是一个重要的古生物宝库,其中包含多种未被发现的化石,拓展了我们对古代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认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4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413.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从3500万年前的粪便中发现地球长这样

中国科学家从3500万年前的粪便中发现地球长这样《iScience》第26卷第9期封面。图片来源:《iScience》这篇封面论文报道了越南北部始新世晚期距今3500万年前的55块保存完好的鳄鱼粪便化石,这次发现首次建立了鳄鱼粪新属种,论文通过粪化石生态学研究复原了那阳盆地的古环境面貌,这便是上图中的这幅优美的风景。粪化石:古生物研究的宝贵工具粪化石的研究历史其实已经跨越两个世纪了,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最近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粪化石被证明是古生物研究的宝贵工具。早在1829年,英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威廉·巴克兰(WilliamBuckland)首次研究了粪化石,并且创建了“Coprolite”(粪化石)这个名词,这成为后来所有粪化石的统称。当时,英国著名化石猎人玛丽·安宁注意到鱼龙化石的腹部经常有一些“小石头”,打碎小石头后竟然蹦出鱼骨或者鱼鳞化石。玛丽·安宁的观察引起威廉·巴克兰的注意,他经过细致研究后在1829年提出,这些小石头是鱼龙粪化石,粪化石上螺旋状的圈圈是在鱼龙肠道里形成的。1835年威廉·巴克兰在粪化石论文中的插图。图片来源:WilliamBuckland其实这不是威廉·巴克兰第一次注意到粪化石了,几年前他就观察到了鬣狗粪化石。1822年,他在调查一个洞穴沉积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后写道:“这里有许多小球,可能是一种以骨头为食的动物的固体钙质排泄物……它的形状和外观类似斑鬣狗的粪便。”这里再补充一句,威廉·巴克兰还有一项值得纪念的成就,是在1824年他研究命名了恐龙第一个有效属种——斑龙。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粪化石研究,针对粪化石可以进行形态学、埋藏学、古生态学、孢粉学、生物地球化学及系统分类等一系列研究,揭示古生物的日常行为、营养关系、食性特征、消化道结构,甚至古DNA信息。根据粪化石重建的三叠纪海洋食物网。图片来源:MarieCueille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曾经对英格兰西南部三叠系海相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粪化石进行了研究,利用CT扫描识别出各种生物的骨骼和鳞片,据此重建了两亿多年前古海洋生物的食物网,推测了捕猎者和被猎食者的关系,研究结果基本遵循了我们的一句口头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短翅花甲昆虫及它排出的粪化石,昆虫身上及粪化石里面有大量花粉,这些花粉与菊类及蔷薇类植物花粉很像,表明在一亿多年前昆虫就为高等被子植物传播花粉,一直持续到今天。鳄鱼生存的古生态环境是如何重建的?文章开头提到的《iScience》这篇封面文章的研究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越南国家自然博物馆合作完成。2018年秋天联合科考队在越南北部谅山省那阳盆地开展野外考察工作,那阳盆地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化石地点,有丰富的动植物和遗迹化石,与我国广东茂名地区始新世化石地点相似。科考队在那阳煤矿发现了一百多件粪化石以及多种脊椎动物的化石材料。科考队在越南北部那阳煤矿考察。图片来源:吴飞翔考察中发现原位埋藏的鳄鱼粪化石,图中化石的尺寸可以参考小刀的大小。图片来源:保罗团队在后续的研究中,对这些粪便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包括描述形态进行分类、建立粪化石生物地层、观察组织切片、CT扫描发现内部物质、能谱分析显示元素峰值、孢粉分析重建植被面貌等等。越南那阳盆地始新世晚期鳄鱼粪化石。图片来源:保罗通过系统分类、孢粉学分析,研究发现:粪化石和恐龙足迹都属于遗迹化石,恐龙足迹的系统分类早已经获得广泛认可,但粪化石的系统分类一直裹足不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埋藏和成岩作用,粪化石的保存情况存在差异,有的粪便拍成了饼,有的碎成了渣,能保存原样已经很少见了。二是有时同一种生物不同的食性会产生不同形态的粪便,这也容易理解,每天吃的东西不一样,排出的粪便也不同,春夏秋冬再加上逢年过节,每年的粪便形态至少得十几种风格吧。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于1999年规定了遗迹化石的命名规则,在此规则下这项研究首次引入鳄鱼粪化石的命名法,命名了新属种Crococoprosnaduongensis,其中Crococopros是鳄鱼粪化石的意思,naduongensis表示粪化石的发现地越南那阳。粪化石及围岩中的孢粉。图片来源:保罗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对粪化石及围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孢粉学分析,发现孢粉极其丰富,共76种孢粉类型,包括两种藻类、3种蕨类、5种裸子植物、66种被子植物。这些孢粉可以直接帮助我们重建鳄鱼生存的古生态环境,表明三千多万年前越南那阳盆地是热带/亚热带气候,周边地势有高有低,植被环境存在变化。较高的山区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低的湖泊、沼泽是热带雨林环境,湖泊和沼泽中存在大量淡水藻类和水生植物,比如睡莲和浮萍。越南那阳盆地始新世生态环境复原全图。图片来源:保罗那阳煤矿化石点还发现过鱼类、灵长类、鸟类、龟鳖类等动物化石,结合植被及动物种类,科学家和画家一起就可以对古环境进行重建,还原越南那阳盆地三千多万年前的生态面貌,于是一幅治愈系画面慢慢打开:森林植被繁盛,河流或湖泊水量充沛,食物资源丰富,适合生物繁衍生息。鳄类作为这里食物链的顶端成员,在这里蓬勃发展,吃饱喝足,悠闲排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69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692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600万年前的龟壳中发现DNA的痕迹

科学家在600万年前的龟壳中发现DNA的痕迹研究人员在甲壳中发现了保存下来的骨细胞,这些骨细胞呈现出类似细胞核的结构,并在其中发现了DNA痕迹。资料来源:罗萨里奥大学埃德温-卡德纳博士和STRI这些遗骸由哥伦比亚波哥大罗萨里奥大学的埃德温-卡德纳博士(EdwinCadena)领导的古生物学家团队进行分析,卡德纳博士同时也是巴拿马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在巴拿马加勒比海沿岸的皮尼亚海滩发现了600万年前的龟壳化石。图片来源:维也纳大学卡洛斯-德-格拉西亚(CarlosDeGracia)和STRI在检测到保存下来的具有类似细胞核结构的骨细胞(骨细胞)后,他们使用一种名为DAPI的溶液来检测是否存在遗传物质。卡德纳博士在谈到古DNA时指出:"在地球上的整个脊椎动物化石记录中,以前只在两块恐龙化石中报道过这种情况,其中一块是霸王龙的化石。"这一发现使保存在巴拿马加勒比海岸的脊椎动物化石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了解巴拿马地峡出现时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了解软组织和可能的原始生物物质(如蛋白质和DNA)的保存情况,而这正是分子古生物学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研究的合著者、隶属于STRI的博士研究员卡洛斯-德-格拉西亚(CarlosDeGracia)说:"我们多年来从巴拿马抢救出的加勒比化石有助于改写地峡海洋脊椎动物的历史。"这项研究是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与罗萨里奥大学自然科学系合作的成果,并得到了罗萨里奥大学和巴拿马国家科学技术部的资助。...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01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014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