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还在不断扩展 再次提高可靠性和精确性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还在不断扩展再次提高可靠性和精确性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在4月28日周日凌晨发射两颗卫星后,又有两颗卫星进入轨道。伽利略导航系统目前有30颗卫星在轨,正在扩大其星座,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最终提高其精度,使全球数十亿用户受益。图片来源:ESA-P.Carill伽利略系统已经是世界上最精确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是欧洲最大的卫星星座,自2016年宣布初始服务以来一直在运行。伽利略系统正在铁路、海事、农业、金融计时服务和救援行动等领域大显身手。许多战略部门都依赖于它:欧盟每年10%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依赖于卫星导航,而且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从找路到支持搜救活动,再到为各种机构和商业应用提供超精确的时间戳,伽利略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自伽利略计划提出以来,欧空局和欧洲工业界已为欧盟的伽利略计划开发和测试了38颗伽利略卫星。其中,4颗在轨验证卫星和26颗完全运行能力卫星已通过12次发射送入轨道。此次发射距新的公共监管服务(PRS)信号开始广播仅有几天时间。这项加密导航服务专为授权的政府用户和敏感应用而设计,有助于提高欧洲在卫星导航这一关键领域的自主性和持续性。剩余的八颗伽利略第一代卫星即将发射,之后第二代(G2)卫星将开始加入伽利略星座,预计将于2026年由阿丽亚娜6号运载火箭发射。欧空局作为伽利略卫星的设计机构和系统开发的主要机构,正在与欧洲业界合作开发G2卫星,这些卫星将以更强大的功能彻底改变伽利略卫星群。G2卫星将使用电力推进,搭载更强大的导航天线、更多甚至更好的原子钟和全数字有效载荷。伽利略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卫星导航系统,自2016年进入开放服务以来,已为全球超过40亿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欧洲单一市场上销售的所有智能手机都保证支持伽利略系统。此外,伽利略系统还在铁路、海事、农业、金融计时服务和救援行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伽利略计划是由欧盟(EU)资助的旗舰计划,由欧盟委员会负责管理。自项目启动以来,欧空局领导了空间和地面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鉴定工作,并负责采购发射装置。欧空局还受托在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内为伽利略系统的未来开展研发活动。欧盟空间计划局(EUSPA)作为服务提供商,负责监督市场吸收情况并与用户形成闭环。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69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694.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欧洲转向猎鹰9号发射伽利略导航卫星

欧洲转向猎鹰9号发射伽利略导航卫星欧盟已与美国达成协议,允许使用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四颗伽利略导航卫星。该安全协议允许欧盟和欧洲航天局的工作人员随时进入发射台,如果任务发生意外,则可以第一时间回收碎片。根据该协议,从佛罗里达州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两次卫星的最后准备工作就可以开始了,每次发射两颗卫星。这些伽利略任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每颗卫星重约700公斤,将被发射到距离地球约22000公里的轨道上。加强安全措施的原因是卫星采用了专利技术,其建造成本高达数亿欧元。由于与国家安全任务相关的额外管理费用,欧盟同意为两次发射支付1.8亿欧元。——

封面图片

欧洲航天局与SpaceX合作 明年将发射四颗伽利略卫星

欧洲航天局与SpaceX合作明年将发射四颗伽利略卫星据报道,SpaceX计划发射两次猎鹰9号火箭,每次携带两颗伽利略卫星。欧洲航天局的导航负责人JavierBenedicto表示,该局的伽利略星座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服务。针对这一消息,目前SpaceX暂时未予回应。在美国和中国积极探索太空的背景下,欧洲也在努力实现其在太空领域的宏伟目标。然而,欧洲航天局最近遇到了挫折。在Ariane6火箭的研发过程中,由于发现液压设备存在问题,原定于10月3日进行的一次长时间点火测试被推迟到了11月23日。欧洲航天局的目标是将来能够使用Ariane6火箭来发射伽利略卫星。这一推迟可能会对欧洲航天局的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17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1783.htm

封面图片

欧盟将通过猎鹰9号发射伽利略导航卫星 但不得不向美国支付30%的溢价

欧盟将通过猎鹰9号发射伽利略导航卫星但不得不向美国支付30%的溢价根据协议,欧盟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基地进行两次发射,每次发射两颗导航卫星,每颗卫星重量约700千克,一共需要发射四颗,这些卫星将被送到22,000公里的同步轨道。由于欧盟自己的新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6号开发持续延迟,目前已经延迟超过四年,而5号运载火箭已经推移,因此欧盟现在实际上是没有可供使用的运载火箭。欧盟此前已经通过SpaceX发射过卫星,但此次由于涉及一系列保密问题以及国家安全问题,美国收取额外的溢价款,SpaceX的猎鹰9号标准发射价格为6,700万美元,30%的溢价也就是2,010万美元,两次发射一共溢价款4,020万美元。所以实际上欧盟为两次发射支付1.8亿欧元,约合1.96亿美元,除了溢价款外还有一些其他费用,因此欧盟的发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为什么这次发射要收溢价款呢?因为根据协议,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采用了一些专有技术,欧盟希望欧洲空间局的工作人员随时进入发射台,如果任务发生意外,他们将第一时间想办法取回卫星的碎片。这意味着欧空局的工作人员需要进入美国领土,而且佛罗里达州的发射基地本身也被美国军方使用,所以牵涉到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些额外任务,这些溢价款主要就是这方面的。最后欧盟的阿丽亚娜6号运载火箭目前已经送往法属圭亚那的发射基地,欧空局计划在6月15日~7月31日进行发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3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399.htm

封面图片

欧委会计划与SpaceX等美国公司达成协议发射“伽利略”

欧委会计划与SpaceX等美国公司达成协议发射“伽利略”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4月17日报道,在一份提交给欧盟国家的请求草案中,欧盟委员会计划征求欧盟国家的许可,进而与美国谈判达成一项“特别安全协议”,以通过美国私营火箭公司“特别发射伽利略卫星”。欧盟委员会估计,因“伽利略”卫星每颗重约700公斤,只有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重型运载火箭和“联合发射同盟”(UnitedLaunchAlliance)的火神号火箭有能力将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送入轨道。据报道,欧盟寻求外援的原因是法国的阿丽亚娜5号火箭将在几个月后退役,该火箭由总部位于法国的阿丽亚娜集团(ArianeGroup)开发,而其替代品阿丽亚娜6号火箭的部署已被推迟。阿丽亚娜系列火箭的原本替代方案是俄罗斯制造的“联盟号”运载火箭,然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使用“联盟号火箭”发射“伽利略”的计划被取消,促使欧盟委员会不得不寻找替代火箭。“鉴于伽利略卫星包含的安全敏感信息,为了保护其发射计划的完整性,有必要与美国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特别安全协议。”欧盟委员会在提交的草案中写道,该提案需经由欧盟国家批准后方可进入与美国的协议谈判环节。Politico报道称,欧盟过去数年间一直寻求在关键基础设施、服务和技术方面减少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此次寻求美国帮助维持其太空计划的运行,或部分削弱欧盟的战略自主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55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5541.htm

封面图片

日本计划强化准天顶导航系统 将卫星从4颗增至11颗

日本计划强化准天顶导航系统将卫星从4颗增至11颗据报道,日本已经制定了准天顶卫星系统的增强计划,目标是从当前的4颗增加到11颗。资料显示,准天顶的地球轨道同步卫星主要部署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上空,下一步强化后,将替代GPS,为本国几乎任意地方的定位提供支持。据悉,一般来说“卫星越多、精度越高”,我国北斗卫星目前在轨45颗,包括北斗二号15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未来还计划发射1~3颗组网备份卫星,进一步提升星座稳健性和可用性。截止去年10月,俄罗斯组建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网现有26颗在轨,其中22颗在运行中,1颗在维护。...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86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8683.htm

封面图片

年度发射任务收官 —— 北斗系统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年度发射任务收官——北斗系统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已形成涵盖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终端等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12月26日11时26分,第57颗、58颗北斗导航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年度发射任务圆满收官。目前,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展望未来,拓展北斗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有助于培育“北斗+”新模式新业态;充分利用北斗系统高精度时空基准信息,加快北斗与移动通信、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等技术融合创新,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车载终端等典型产品上率先应用,将会扩大应用终端规模与场景,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经济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