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剧透可交互空中显示技术:悬浮影像可触控、玩游戏

长城汽车剧透可交互空中显示技术:悬浮影像可触控、玩游戏在演示视频中,空中显示技术出现在了车机中控屏前方,宛如3D影像一般,十分立体逼真。并且,用户能够使用手指,无需接触实体介质,直接在空中操控悬浮影像,整体画面也很是流畅,科幻感十足。除了听音乐看视频外,该技术与车机座舱深度融合,能够通过悬浮页面,控制车辆的硬件设施,比如开关天窗、车窗等。在其实验室中,空中显示技术还支持游戏娱乐,双手点击空中控制键,就能控制赛车游戏中的赛车动作。至于该项技术何时量产上车,长城汽车方面未公布太多信息,但从演示视频来看,技术的成熟度已较高,有望很快与用户见面。...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17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174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曾经互赠商标现揭排放超标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为哪般?

曾经互赠商标现揭排放超标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为哪般?很快,#长城官方举报比亚迪#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长城汽车此举,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调侃称,真实的商战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式。什么是常压油箱?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的区别,其实就在于油箱内部的压力不同。据了解,使用常压油箱,燃油箱内燃油蒸气压力达到4~7kPa时,位于燃油箱上的燃油蒸气阀打开,燃油蒸气将被释放到炭罐内。但PHEV(插电式混动汽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运行时间短,炭罐冲洗机会少,导致炭罐内的油气无法及时冲洗充分,从而增加油气从炭罐大气口溢出的可能性。而高压油箱一般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气压力,油气会在高压下继续留在油箱内,到发动机运行的时候才会经过碳罐进入歧管。对于PHEV而言,为了收集行驶过程中油箱内挥发油气,油箱都采用高压密闭油箱。高压油箱的工作原理,就是其FTIV(燃料箱隔离阀)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有专门的模块进行控制,系统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打开或关闭FTIV。通常情况下FTIV阀是常闭的,这样就把高压油箱隔离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密闭空间。这样,FTIV阀将油箱内蒸发的油气封存在高压油箱内,仅在加油之前将油箱内的油气释放到炭罐内,并经炭罐进入发动机进行燃烧。而活性炭罐,只吸附加油时产生的油气。有也汽车博主表示,PHEV不用密封高压油箱,一般是无法通过国6燃油蒸发测试的,有其它黑科技也不排除。也就是说,PHEV一般情况下不应该使用常压油箱。长城汽车为什么举报比亚迪?据中汽协统计分析,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88.7万辆,同比增长58.6%。其中,比亚迪排名第一,销量76.2万辆,同比增长94.4%,市场份额34.3%。而长城汽车排第十,销量4.3万辆,同比增长8.7%,市场份额1.9%。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举报的车型,正是比亚迪的销量担当。数据显示,今年1-4月,比亚迪秦PLUS销量达11.92万辆,宋PLUS销量达12.75万辆。两款车型合计占到比亚迪前4个月销量的1/3。此外,有网友指出,比亚迪宋ProDM-i冠军版,将于今天下午上市。长城汽车早在一个多月前就举报了,却选择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发布声明,这点很值得玩味。举报这种事,要么是出于正义,看不下去某些行为;要么是自己是受害者,想讨个公道;再要么就是想达到一些目的所用的手段。就长城汽车的举报内容而言,并没有对长城汽车造成伤害。至于长城汽车是出于正义,还是另有目的,大家自行判断。比亚迪的回应:长城检测报告无效我们的产品符合标准同行,你想的简单了对于长城汽车的举报,比亚迪很快就进行了回应。今天中午,比亚迪官微发布声明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比亚迪指出,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鉴于以上,比亚迪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比亚迪表示,其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调查、取证和检测。最后,比亚迪还不忘内涵一句“比亚迪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比亚迪的回应跑题了?还是长城汽车大意了?有网友指出,比亚迪的声明有点顾左右而言他,长城汽车举报的是油箱蒸发物控制问题,而比亚迪说的是磨合里程。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还有网友分析了比亚迪为什么要转移话题。该网友称,因为对于PHEV车型来说是有配置要求的,像FTIV这种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一看便知。该网友表示,自己的车就是PHEV车型,加油盖要专门解锁。解锁后,如果立刻插加油枪,会有高压气体喷出。需要等几秒。有网友指出,长城汽车可能不知道比亚迪有一项名为“油气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专利。该专利概要显示,其申请的储液袋冷凝后的燃油蒸汽能够直接掉落至油箱内,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燃油收集结构,简化了整个系统。不过,天眼查显示,该专利目前还没获得授予发明专利权。此外,这个专利是否能证明比亚迪的燃油蒸汽排放一定不超标,还不能断言。曾经“天下车企一家亲”长迪互赠商标今天的局面,长城汽车无疑是和比亚迪撕破了脸皮。但二者曾有一段互赠商标的往事,一度在车圈儿被传为佳话。2021年11月,比亚迪免费转让“魏”商标给长城的事在车圈儿沸腾了,不少网友称赞比亚迪“格局打开了”。长城汽车魏牌负责人李瑞峰对此回应称:天下车企一家亲。2022年2月,有媒体注意到,者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查询到,长城汽车将注册商标“登陆舰”转让给比亚迪汽车的申请已得到核准并公示。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发布商标转让/转移公告显示,2021年11月2日,长城汽车将该商标转让予比亚迪,并于2022年2月9日核准证明打印发送,完成了全部转让流程,转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名下。对此,长城汽车方面回应称:“此前,比亚迪也将其注册商标‘魏’转让给我们,双方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国品牌共同进步作出努力。”彼时,不少网友认为,二者团结互助,值得其他车企学习。这种方式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有不少网友的观点是,长城汽车这次的举报,反而对比亚迪更有利。因为长城汽车作为一个专业车企,对比亚迪一顿全面检查,最后只举报了一个环保方面的问题。对此,有不少网友调侃称,比亚迪车子放心买,长城帮忙检测过来,只有这一个小问题。还有网友认为,长城汽车举报后藏了一个多月,等到比亚迪有发布会的当天才公布出来,做法有些不厚道。也有一些网友认为,长城汽车的做法没什么不妥,只要合法合规,企业互相监督。车辆有问题,该召回就召回,该改正就改正。事实上,同行之间的举报已有先例。2019年6月10日下午,格力电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举报信,实名举报奥克斯生产的部分型号空调产品与其宣传、标称的能效值差距较大。奥克斯回应称:正当618空调销售旺季来临之际,格力采用诋毁手段,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当月28日,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关于奥克斯涉及8个型号空调能效标识不符合规定的举报材料,当天决定予以立案。随后,格力电器与奥克斯从口水战升级到对簿公堂。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格力电器与奥克斯光关于专利纠纷的诉讼案件就有数十起。虽然双方各有胜负,但这种耗时耗力的打法,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本次长安举报比亚迪一事而言,虽然目前站队比亚迪,并认为对比亚迪更有利的网友比较多。但比亚迪的回应的确没有对油箱的事给予说明。长远来看,如果双方就此事开始互撕,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恐怕二者也难逃“两败俱伤”的结局。如若再有其他车企效仿,那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都不会是一件好事。当然,如果能通过正当的举报从而捅破一些行业潜规则、提升行业透明度、利于消费者和社会环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7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703.htm

封面图片

“B站焊武帝”再出圈:孤身爆肝造CPU,软硬件全自研,可玩游戏

“B站焊武帝”再出圈:孤身爆肝造CPU,软硬件全自研,可玩游戏据UP主估计,整个CPU共计两万多个器件、10万多个焊点,全都是一个个手动组装上去的,网友给他“焊武帝”的称号果然名副其实。光是看这些密密麻麻的线和接口,就已经头大了有没有!视频一出即登上热门,网友们纷纷赶来,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他以前的粉丝也闻声而来:神又发视频了!他活了!毕竟距他上一次更新视频,已经过了20个月之久了。而这个小哥也不陌生,他名叫林乃卫,相信很多读者之前也看过量子位写的《B站焊武帝爆火出圈:纯手工拼晶体管自制CPU,耗时半年,可跑程序》。时隔一年半,如今千呼万唤始出来,就来康康这爆肝两年的自研CPU终极形态到底是什么?“底层逻辑、架构、指令集均是自主研发”话不多说,直接先来看手搓出来的“CPU终极形态”的参数如何:频率:13kHz,超频最大33kHz;ROM:64KB,支持热更新,16位ROM寻址、16位静态数据寻址;内存:系统内存256B、应用内存64kB;IO口数量:78bit(48支持位操作);103条指令,功耗10瓦。做成这样,成本统共算下来只有2000元左右,若是再刨去电烙铁、示波器这类工具,花在基础器件上的钱还不到1000块。整体性能方面,小哥表示它和70年代初期的CPU差不多,并且在指令上还要优于当时的CPU。形象点来说,目前它可以简单刷个屏幕,显示文字、图像,甚至一些小游戏(类似贪吃蛇)也能跑起来。其实在前年7月份,小哥就已经在B站更新过一个“纯手工自制CPU”的视频,搭建的是CPU雏形,耗时6个月。不过当时的CPU还仅处于能跑起来的阶段,要运行更复杂的程序还比较困难。于是小哥就开始了他的手搓“进阶版CPU”历程,在刚制作好的CPU雏形上进行调试维修,这一步他的计划是:把指令增加到100多条;增加了堆栈、IO口,运算器的这些比较复杂一点的部件,还有内存管理;可以满足一些复杂的运算;这一把调试维修,直接就整了小哥一年半的时间。为了有效提高CPU的性能,期间小哥下了“血本”购入了示波器这类专业器材,用来检测整个CPU每一个节点的信号。然后小哥以最简易的方式去拆除了一些器件,直接把CPU的频率从1kHz提升到33kHz,性能翻了33倍。话说回来,徒手搓出CPU,小哥可是完全是依靠自己本科就已经掌握的电子领域、IT领域的知识,实打实开发出来的。从前期的电路仿真、PCB设计到中后期的焊接、调试以及软件编程……小哥一个人独揽一条“CPU生产线”。(听起来就很头疼对吧)不过这对“爱好技术类手工制作”的小哥来说可就不一样了。独创技术了解一下~看过视频的盆友或许都知道,小哥在视频中特别提到了自己的独创双通道内存。现有的双通道内存技术虽然也是使用了两个内存控制器,但并没有将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变量的两种分法)分隔开来,它们依旧混在一个内存中,这样要访问内存就只能一次性全部访问。而小哥的“独创技术”就不一样了,直接把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物理上分割开来,放在不同的内存控制器上。这样一来,全局变量可以直接用作系统内存(256B),局部变量直接用作应用内存(64kB)。如果要跑个大一点儿的游戏,直接访问局部变量所在的应用内存,一条指令就能访问到64kB的内存。曾花两个月伙食费买设备光看CPU这个体量,就知道是个不小的工程,可能即便专业人士也很难有这样的能力和心力从头做起。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佩服UP主的勇气和毅力。但也有冷静的网友质疑:为何要做这个呢?正如这个高赞评论所言,实现方式与实际CPU还是有很大差距,恐怕很难谈得上对现有架构有太大贡献。在与量子位的交流中,Up主跟我们坦言:做这个东西完全就是为了不留遗憾。视频也介绍,他是在2016年萌生出开发CPU的想法。当时电子工程专业的他正在读大三,日常喜欢写写单片机来玩,时不时就在思考:“为何一串0101的数字能变成程序?”再结合已有的数电知识,对CPU的底层运行机制有了了解,自制8位CPU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不过他也有个私心:成功的话也比较好找工作。(很真实了)很快,他就完成了电路设计仿真、PCB设计以及打印电路板等工序。光买一堆器件和设备就花了两个月的伙食费。一切准备就绪时,就到大四毕业设计时候了,他也就只能将CPU的项目搁置。结果这一放就是五年,此时他回到了北海,工作内容基本上与本科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趁着业余时间又重新拾起当年的兴趣。他向我们坦言:这个想法如果一直没有实现,就像手里面扎了一个小刺,没拔出来就会一直隐隐作痛。回头再去看当年大学时候的设计,他表示有的设计显得十分“愚蠢”。比如像程序计数器设计得复杂,浪费器件的同时还限制了CPU的运行速度。于是不得不如前所述,从最底层的分立元件开始打造。要知道这种方式速度很慢,稳定性也很差,还会经常出问题。但UP主表示正是这种从底层出发的过程,就会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那些问题,也会迸发出创新性的灵感出来。比如,这不就是芯片发展的一个缩影嘛!(Doge)(咳咳正经一点)有心的读者或许在视频结尾注意到,他有一个“创作中的小发现”还不便展示。量子位帮大家刺探到了一些消息,这个小发现是关于储存逻辑电路方面的,小哥表示:由更少的器件组成,性能更高,响应速度更快,并且具有替代现有储存逻辑单元的潜力。最后,小哥还略微向我们透露了些他未来的计划:这次手搓CPU,是为了进行一场自主研发可商用CPU的可行性论证,为下一步研发商用cpu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可以期待一波了~~~)参考链接:[1]https://space.bilibili.com/28026515[2]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035591?spm_id_from=333.999.0.0...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64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6483.htm

封面图片

空中客车的FlightLab可自动驾驶直升机 而飞行员只需使用平板电脑就能控制

空中客车的FlightLab可自动驾驶直升机而飞行员只需使用平板电脑就能控制通常,驾驶直升机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双手、双脚以及实际上没有的"第三只手"-高度紧绷注意力。一般来说,飞行已经是一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务,因此,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和其他公司正在寻找简化工作的方法,以使直升机更安全并减少飞行员的工作量。作为Vertex项目的一部分,10月27日至11月22日在空客直升机公司位于法国马里尼亚讷的工厂进行的飞行测试所使用的技术由空客UpNext公司开发,是FlightLab正在测试的众多系统之一。利用基于视觉的传感器、态势感知和障碍物探测算法、线控自主飞行系统以及先进的人机界面,FlightLab能够在一小时的试飞中完成从任务准备、飞行前检查、开机、滑行、起飞、巡航、进场到着陆的所有阶段。与此同时,飞行员通过平板电脑界面和头戴式显示器对飞行进行监控,如果系统未能检测到障碍物,飞行员可以进行干预,并重新计算备用安全航线。这项技术的目的不是取代人类飞行员,而是充当助手,不过,该技术也可应用于机器人(e)VTOL平台和其他直升机。"这次从起飞到着陆的全自动飞行的成功演示,是朝着空客城市空中交通团队打算在CityAirbusNextGen上实现的减少飞行员工作量和简化人机界面迈出的一大步。"空客UpNext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奥杰洛(MichaelAugello)说:"由于机载激光雷达提供的信息,它还可以立即应用于直升机在靠近障碍物的低空飞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08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0899.htm

封面图片

MIT与ETH共同研发的Inkbit技术可一次性3D打印复杂的多材料物品

MIT与ETH共同研发的Inkbit技术可一次性3D打印复杂的多材料物品Inkbit用于打印这只功能性机器人手,它配有骨骼、韧带和肌腱。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托马斯-布赫纳更高级的3D喷墨打印机仍然是层层堆积,但它们利用多个喷嘴同时沉积多种类型的聚合物树脂。然后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再用集成刮刀刮掉层与层之间的棱角。在整个印刷过程中,这种固化和刮削过程都在快速、持续地进行。如果其中一种树脂的固化速度比其他树脂慢得多,情况就会变得更加棘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刮刀移动得足够快,以保持印刷作业快速进行,仍然柔软的树脂就会涂抹在上面。它还会附着在刮刀上,使其胶结。这就是Inkbit系统的用武之地。Inkbit还被用于3D打印腿部机器人和可吸收振动的超材料。 Inkbit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它摒弃了刮刀。取而代之的是,它采用了一种名为视觉控制喷射的技术,通过四台高帧频相机和两台激光器对被打印物体的表面进行连续扫描。这些扫描用于绘制复杂的物体深度图,每一层上的任何瑕疵都会在沉积后立即被记录下来。在沉积下一层时,喷嘴的流速会进行调整,以补偿这些瑕疵,从而实现层与层之间的平滑过渡。这样,固化较慢的树脂就有机会硬化,成品上就不会出现脊纹。手部的3D电脑模型,显示不同颜色编码的材料布赫纳TJK等人,《自然》,2023年在一次技术演示中,研究人员利用这项技术打印出了一只高度精细的机器人手,并配有仿真骨骼、韧带和肌腱。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手是在一次连续打印作业中完成的,由刚性和弹性聚合物树脂制成,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固化。无需打印后组装。Inkbit公司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衍生公司,目前正在接受商业客户的打印任务。更多信息请见下面的视频。有关这项技术的论文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75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7561.htm

封面图片

分析师评Vision Pro:技术令人深刻 但更像是个玩笑

分析师评VisionPro:技术令人深刻但更像是个玩笑库克表示:“这是新旅程的开端,将为强大的个人技术引入新维度。”尽管会上苹果高管花了最后半小时的时间详细介绍苹果头显方方面面的功能,但消费者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花高价拿到设备。苹果宣布,VisionPro将于明年年初上市,售价为3499美元。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TuongNguyen表示:“这项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但更像是个玩笑。”“看起来就像是一段漫长旅程的开始。”苹果公司并没有将这款头显定位成探索虚拟世界或体验沉浸式娱乐的另一种工具,而是把它当成超高清电视、环绕立体声音响、高端摄像头和最先进摄像头捆绑在一起的硬件设备。投行D.A.Davison分析师汤姆·福特(TomForte)在周一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即便是苹果产品,要假设消费者会掏出购买这样一堆产品的钱来买一款头显,也有些夸张。”尽管存在质疑,但这款头显可能会让苹果再次通过发布的新技术改变现有的产品游戏规则。苹果并不总是第一个尝试制造特定产品的公司。其一系列产品突破可以追溯到1984年打着领结的乔布斯登台推介第一款Mac电脑。2001年发布的iPod、2007年发布的iPhone、2010年发布的iPad、2014年发布的AppleWatch和2016年发布的AirPods都是如此。苹果强调,在开发VisionPro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借鉴了过去几十年的产品设计经验。苹果还表示,这款头显涉及5000多项专利。VisionPro配备了12个摄像头、6个麦克风和各种功能的传感器,用户只需用眼部动作和手势就能控制设备和各种应用程序。苹果表示,VisionPro不会像类似设备那样,让用户反复出现恶心和头痛。苹果还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生成每位用户的三维数字图像,这样就能在视频会议中显示出来。虽然VisionPro不需要使用笨重的控制器,但设备必须外接电源或连接外置电池组,这可能会降低用户兴趣。“他们努力让这款设备在当前技术允许的范围内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但终究是一款头显,”研究机构InsiderIntelligence分析师尤里·沃姆瑟(YoryWurmser)说。尽管如此,沃姆瑟仍认为此次产品演示“相当惊艳”。但分析师们均不认为VisionPro立马就会大受欢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苹果头显售价太高,而且大多人也找不到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能让他们长时间把设备戴在头上。如果VisionPro最终被证明是一款小众产品,就会让苹果陷入与其他大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一样的不利境地。很多公司已经在努力销售配备各项技术的头戴设备或眼镜,要么将用户带入虚拟世界,要么将数字图像投射到面前的现实景象上。社交媒体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早就将这些可以来回切换的三维世界描述为“元宇宙”。2021年,他将Facebook更名为Meta,然后投入几十亿美元改进虚拟技术,试图将元宇宙的概念推向主流。如今的元宇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字领域的魔鬼城。尽管Meta推出的虚拟现实头显Quest是同类设备中最畅销的,但主要吸引的还只是追求沉浸感的视频游戏玩家。库克和其他苹果高管在推介中避免提到虚拟世界,而是将VisionPro描述为公司在“空间计算”领域的第一次飞跃。迄今为止,人们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反应平平。一些采用这种技术的设备甚至遭到了嘲弄,典型例子就是十多年前发布的谷歌眼镜。微软在2016年发布了混合现实头显Hololens。尽管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坚称自己仍致力于发展这项技术,但取得的效果也很有限。初创公司MagicLeap曾展示过一种混合现实技术,可以让人看到飞翔的蓝鲸,引来过一片轰动。但2018年,公司在向消费者推销首款头显时遇到了很大麻烦,以至于现在已经将应用重点转移到工业、医疗保健和应急用途上。券商韦德布什分析师丹·艾夫斯(DanIves)估计,苹果头显上市第一年的销量仅有15万部,第二年的销量将增至100万部,但在苹果所有产品中也只能占到很小一部分。相比之下,苹果每年能售出超2亿部iPhone。当然,iPhone也不是一经上市就引起轰动,第一年销量不到1200万部。(辰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37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374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