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密艾滋病毒的防御系统 创新疫苗策略大有可为

科学家解密艾滋病毒的防御系统创新疫苗策略大有可为HIV-1病毒颗粒(粉红色/褐黄色)从慢性感染的H9细胞(茶色)的一个片段中萌发和复制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颗粒处于不同的成熟阶段;弧形/半圆形是开始形成的不成熟颗粒,但仍是细胞的一部分。未成熟颗粒的形态会慢慢转变为成熟形态,并表现出典型的"圆锥形或球形核心"。图片拍摄于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NIAID综合研究设施(IRF)。图片来源:NIAID艾滋病病毒的基因多种多样,因此难以用疫苗对其进行靶向治疗,但bNAbs可以克服这一障碍,因为它们能与病毒中即使发生变异也保持不变的部分结合。基因靶向是一种刺激免疫系统的方法,它能引导幼稚(前体)B细胞发育成能产生bNAbs的成熟B细胞。一类名为10E8的bNAbs是开发HIV疫苗的优先选择,因为它能中和特别广泛的HIV变种。10E8bNAb与艾滋病毒表面糖蛋白gp41的一个保守区域结合,该区域参与了艾滋病毒进入人类免疫细胞的过程。由于gp41的关键区域隐藏在HIV表面的凹陷缝隙中,因此设计一种免疫原--一种用于疫苗中、能引起特定免疫系统反应的分子--来刺激10E8bNAb的产生一直是一项挑战。之前的疫苗免疫原没有产生具有物理结构的bNAbs,无法到达gp41并与之结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在纳米颗粒上设计了免疫原,模仿gp41的特定部分的外观。他们用这些免疫原为猕猴和小鼠接种疫苗,引起了10E8B细胞前体的特异性反应,诱导出的抗体显示出成熟为bNAbs的迹象,可以到达隐藏的gp41区域。当他们在小鼠体内使用mRNA编码的纳米颗粒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反应。研究人员还发现,同样的免疫原产生的B细胞能成熟产生另一种名为LN01的gp41定向bNAb。最后,他们在实验室对人类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10E8类bNAb前体自然存在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体内,而且他们的免疫原能与具有10E8类特征的人类幼稚B细胞结合并将其分离出来。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小鼠和猕猴的免疫数据很有希望转化为人类的免疫数据。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3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32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全球第5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根治艾滋病的日子就要到了?

全球第5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根治艾滋病的日子就要到了?新闻说的是一位现年53岁的德国感染艾滋病毒(HIV)男性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被研究人员宣布痊愈了。从网上的评论来看,这个新闻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主要是之前不少人都觉得艾滋病是不治之症,现在竟然能被治愈了。有的自媒体还煞有介事地说 “ 艾滋病被正式攻克 ” 啥的。仔细查了下资料,发现这个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人类离艾滋病被攻克,其实还八字不到一撇呢。论起来,相关的新闻并不是第一次被报道,在他之前,已经有4个成功治愈的病例了。所以新闻才说,这是全球第5例艾滋病治愈确诊病例,也是第3例通过治疗清除HIV的患者。之所以两边的数对不上,要差上两例,是因为有两位 “ 治愈确诊 ” 患者还需要观察,还不能完全确定体内真的没病毒了。患者体内的 HIV 病毒 RNA 浓度随时间变化 ▼而这5位能被治好,只能说他们 “ 运气好 ” 。很多人都知道,HIV病毒是一种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被感染的人会因为丧失免疫力而死于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用显微镜观察到的HIV病毒感染免疫细胞 ▼并且,这病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绝症,现在人类能做的,只有尽量控制艾滋病的病程发展,比如通过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鸡尾酒疗法。既没有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预防的疫苗。这5位患者幸运之处在于,他们偏偏是祸不单行的 “ 倒霉蛋 ” 。他们要么是艾滋病 + 白血病的双重患者,要么是艾滋病 + 霍奇金氏淋巴瘤( 一种血癌 )的双重患者,总之是那种能让医生们壮着胆子 “ 把死马当活马医 ” 的。显微镜下的霍奇金氏淋巴瘤 ▼具体来说,医生们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白血病,还是霍奇金氏淋巴瘤,要想治都得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于给患者的身体,重新换一套健康好用的免疫系统。那好,既然要换,干脆趁这个机会换成一套能防HIV的免疫系统。HIV病毒能感染人体,一个重要环节是,病毒会跟免疫细胞上一种叫CCR5的蛋白受体结合,从而侵入免疫细胞。HIV病毒通过CCR5进入免疫细胞的过程 ▼而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有少部分人( 特别是北欧人群 )携带一种特别的基因变异,让CCR5蛋白受体不正常。这就使HIV病毒没法入侵免疫细胞,从而让人天然对HIV病毒有免疫力。于是,医生们在给双重患者找干细胞捐献者时,不光要求配型合适,还得要求捐献者的基因是突变的。只要有这样的捐献者,医生们就有可能一箭双雕地治愈两种严重疾病。幸运的是,那5位患者都找到了合适的干细胞捐献者,移植手术做得也很顺利,因而他们都被成功治愈了。既然这套疗法成功了5次,是不是说这套疗法已经够成熟,有望做到推广啦?当然不是。看了前面那5位患者的治疗过程,相信你也看到了,用这种疗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条件太太太苛刻了。造血干细胞的配型非常复杂,这让合适的捐献者的供体本来就少。据统计中华骨髓干细胞库里,能和患者完全匹配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一个有需要的患者,平均得等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还要求供体得是非常稀有的变异造血干细胞,你自己想吧,得有啥样的狗屎运,才能轮上这好事。另一方面,移植手术有风险。就算基因变异者个个都是活雷锋,愿意捐献干细胞,而且跟患者的配型也都合适,也不代表移植疗法一定就能成功。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很危险,比如患者移植前要做化疗,这会对肝、肾、心脏等器官有损害,移植中可能出现骨髓严重感染,移植后会有排异反应啥的。你想想看,艾滋病患者有几个人的身体底子是好的,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能不能挺得过去,实在很难说。更不用说,这套苛刻、危险的方法又超级贵,不是一般家庭能轻松承受的。既然这套治疗方法有这么多的缺点,多了几个成功案例,是不是就没啥意义呢?那倒也不是,要是能把基因编辑技术和这种疗法结合起来,人类彻底根治艾滋病还是有希望的。例如,医生可以直接改掉患者本人的造血干细胞的基因,让他们的免疫细胞也没有正常的CCR5蛋白受体。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了。我们之前写的那个叫贺建奎的疯狂科学家,就尝试过这个事。只不过他的做法是,在基因编辑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直接修改受精卵的基因,实在是突破了伦理和法律的底线。合适的做法应该是这样,一方面积累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成功病例,另一方面则耐心等待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直到各方面技术条件都成熟。那个时候,手术的风险小了,费用也能降下来,从而能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治愈。真希望那一天能早一点到来。...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8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869.htm

封面图片

第5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出现 科学家释疑痊愈过程

第5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出现科学家释疑痊愈过程1988年,埃德蒙首次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其于1997年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压制艾滋病病毒。然而,病毒从未消失,其DNA一直蛰伏在免疫细胞中。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了骨髓移植上。与埃德蒙成功配型的捐赠对象,拥有一种罕见的德尔塔32突变基因。这是一种先天具有抵御艾滋病病毒能力的突变基因,大约只有1-2%的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手术后,保罗的骨髓和血液干细胞完全被捐献者的健康细胞所取代,从此他再未出现白血病和艾滋病的发病迹象。2021年3月,埃德蒙决定停止服用抑制艾滋病的药物。此后,经过近三年的严密监测,医生们确认埃德蒙体内已无任何艾滋病病毒踪迹。...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13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1347.htm

封面图片

试验观察到现有的膳食补充剂可逆转与艾滋病毒相关的器官损伤

试验观察到现有的膳食补充剂可逆转与艾滋病毒相关的器官损伤感染艾滋病毒的H9t细胞。资料来源:NIAID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分子技术来计算人类和鼠类线粒体(mtDNA)和核DNA(ntDNA)之间的比例,这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一个关键指标。这一比例的下降预示着线粒体功能的受损。相对于他们的健康同行,感染了HIV并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小鼠在人类免疫细胞中表现出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肺和肠道等各种器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本身也影响小鼠心脏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当用MitoQ治疗90天后,与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HIV感染小鼠相比,HIV感染小鼠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有所减少。背景介绍线粒体是关键的细胞结构,对大脑、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平稳功能非常重要。HIV导致慢性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紊乱,造成器官损伤的器官。其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知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器官损伤,并存在于慢性HIV中。对于影响大脑、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HIV相关疾病,目前还没有治疗方法。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使用了人源化小鼠,这种小鼠的人类免疫细胞可以感染艾滋病毒,科学家用病毒感染它们,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曲他滨和雷特格韦组成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它们,然后通过饮用水给它们喂食MitoQ三个月。对照组小鼠没有得到MitoQ。研究人员指出,人源化小鼠并不能完全重现人类的HIV感染。此外,受感染的小鼠同时接触到病毒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他们无法剖析病毒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人类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确切贡献。影响这些临床前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人类感染HIV的临床试验的基础。高级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传染病科副教授TheodorosKelesidis博士说:"MitoQ是一种饮食补充剂,已知对人体是安全的,并且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对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HIV感染者进行MitoQ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它是否可以成为慢性HIV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潜在治疗方法。在此之前,HIV感染者不应该服用这种饮食补充剂来治疗任何与HIV感染有关的疾病"。...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4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485.htm

封面图片

VIR-1388:预防性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开始

VIR-1388:预防性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开始从受感染的H9T细胞(紫色/绿色)质膜上萌发的HIV-1病毒颗粒(黄色/金色)的彩色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片来源:NIAID/NIH了解VIR-1388VIR-1388旨在指导免疫系统产生能够识别HIV的T细胞,并发出免疫反应信号,以防止病毒形成慢性感染。VIR-1388使用巨细胞病毒(CMV)载体,这意味着弱化版的CMV能将HIV疫苗材料传递给免疫系统,而不会导致研究参与者患病。几个世纪以来,CMV一直存在于全球大部分人口中。大多数CMV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这种病毒。CMV在人体内终生可被检测到,这表明它有可能运送并安全地帮助人体长期保存艾滋病疫苗材料,从而有可能克服使用寿命较短的疫苗载体所观察到的免疫力下降问题。资助与合作自2004年以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AID)一直在资助CMV疫苗载体的发现和开发,并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和位于旧金山的Vir生物技术公司(VirBiotechnology)共同资助这项试验。该试验由Vir公司赞助,通过NIAID资助的HIV疫苗试验网络(HVTN)进行,名为HVTN142研究。试验详情HVTN142试验在美国的六个地点和南非的四个地点进行,将招募95名HIV阴性参与者。参与者将被随机分配到四个研究组中的一个:三个研究组将分别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另一个研究组将接种安慰剂。为了保证参与者的安全,这项研究将只招募已患有无症状CMV的患者。初步研究结果预计将于2024年底公布,在志愿者首次接种疫苗后,一项可选的长期子研究将继续对其进行长达三年的跟踪观察。有关该试验的更多信息,请访问ClinicalTrials.gov,研究标识符为NCT05854381。感染了HIV的免疫细胞。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关于艾滋病病毒的更多信息艾滋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对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都有重大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的数据,全球估计有38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同年,新增艾滋病毒感染病例约170万例,其中95000例为15岁以下儿童。可悲的是,2019年与艾滋病毒相关的死亡人数约为69万。就治疗机会而言,在2019年结束时,81%的艾滋病毒呈阳性者知道自己的状况。在这一知情群体中,82%的人可以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人群中,88%的人成功抑制了病毒载量,展示了治疗的有效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称,2019年新增艾滋病毒诊断病例超过34800例。截至2018年底,美国13岁及以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估计有120万人。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中有14%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新确诊的感染者中,男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占了69%的比例。多年来,预防和缓解策略不断发展,安全套的使用、针头交换计划和强大的艾滋病宣传活动成为了抗击艾滋病传播的前沿阵地。此外,暴露前预防疗法(PrEP)也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它能将性接触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降低近99%。为了改善全球健康状况,各国领导人为2030年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95%的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者应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95%的确诊者应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95%接受治疗者的病毒载量应得到抑制。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污名化和歧视仍然是有效预防、治疗和提供更广泛支持的巨大障碍。此外,虽然一些地区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获得关键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例如,在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者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67%,这一数字令人吃惊,凸显了这一流行病的地区差异。在全球努力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继续保持警惕、提供资金和创新方法对于遏制艾滋病毒的流行仍然至关重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59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5965.htm

封面图片

荷兰研究人员:用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在实验室环境下 “消灭” 艾滋病毒

荷兰研究人员:用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在实验室环境下“消灭”艾滋病毒据新华社消息,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于2023年11月批准应用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镰状细胞病和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2024年3月19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次医学会议上介绍称,他们利用获得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从受感染细胞中消除了艾滋病毒(HIV)。

封面图片

全球第6位艾滋病“治愈”患者或已出现:治疗方式与以往不同

全球第6位艾滋病“治愈”患者或已出现:治疗方式与以往不同据了解,艾滋病(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它有长达数年的潜伏期,患者最终会失去免疫功能,致使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此前,全球已经有五人被认为实现了艾滋病“治愈”,分别是来自柏林、伦敦、杜塞尔多夫、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希望之城的病人。这五人都进行了骨髓移植来治疗严重的癌症病例,接受来自CCR5基因突变捐赠者的干细胞。这种突变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2018年,“日内瓦病人”同样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以治疗一种白血病。但法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次的移植来自一名没有携带CCR5突变的捐赠者,这意味着病毒仍然能够进入患者的细胞。然而,研究人员表示,在“日内瓦病人”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0个月后,日内瓦大学医院的医生在他的体内没有发现病毒的痕迹。目前第六位所谓HIV“治愈”患者成功的原因还不清楚,之前有类似经历的患者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更多信息进行分析。...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5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58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