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又烧破了 但马斯克说这是史诗级成功
星舰又烧破了但马斯克说这是史诗级成功但这些通通都不妨碍这次试飞的丝滑程度,升空,级间分离,发动机回收,再到星舰飞船软着陆……整条流程一气呵成。坐在屏幕前看直播的江江,鸡皮疙瘩是起了一波又一波,而直播画面里,也能时不时听到办公室的喝彩声。总的来看,这次星舰的飞行路线,和上次相比基本上没啥变化,都是从德州南部发射,半路上,SuperHeavybooster(老样子,我们还叫它超TM重助推器)和星际飞船兵分两路,助推器先着陆到墨西哥湾,飞船则继续飞到印度洋那块儿再降落。但不一样的是,上次星舰发射的重点还在“进入轨道”这块儿,而这次,马斯克直接把进度条拉到“火箭回收”的部分,主要任务就两个:一个是让超TM重助推器在降落时减速,实现软溅落,好在后续回收它;另外一个是把好“方向盘”,让星舰飞船受控进入大气层,也同样是为回收飞船做铺垫。江江觉得,星舰这次试飞,只要实现其中一个,都值得马斯克再开一次香槟了。结果嘛,大伙儿应该都看到了,这次马斯克得开两瓶香槟……(狗头像是超TM重助推器,顺利启动所有要助力减速的发动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上次就是因为点着的13台发动机里,有6台中途熄火,后续也不听使唤,才导致推力不够,让整个助推器失去控制,直接给坠海了。而这次借着超TM重助推器的视角,江江也一睹了墨西哥湾海面的风姿。不到20秒,发动机的速度就从1000km/h降到了10km/h以内,算是实现了悬停在海面上的Flag,随后它也按照时间的计划,“自愿”坠毁在海里。而这次顺利收回超TM重助推器,也算是在星舰的预料范围内,按照前段时间他们自己的说法,要不是液氧供应处的过滤器给堵住,上次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了。这次为了避免星舰再出这种状况,他们直接在氧气罐里面装了个新硬件,来过滤器通畅。前面我们讲的都还只是助推器的部分,和助推器分开后,星舰飞船的姿态控制也是难点,它决定了星舰能不能在可控范围内,顺利返回到大气层。而且只贴了一半隔热瓦(别问为什么只贴一半,问就是省钱)的星舰,对姿态控制的要求就更高了。返回的时候,如果让没贴的那面朝下,要是载了人骨头都得给烧没。像是上次的试飞,姿态就中途失控了,不仅有个任务没执行,连整个飞船的温度都失控了,导致飞船直接坠毁(不过实现软着陆不是上次的目标)……。而这次,星舰团队直接搞了个双层保险,先是把负责翻滚控制的硬件升级了一波,又多加了个额外的翻滚控制推进器。为了多收集点数据,他们还特意移除了两隔热瓦,去收集没有隔热瓦时的温度。只能说星舰团队还是牛的,这次星舰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就没啥大问题。但期间还是发生了件惊险的事,可能是摩擦产生的热量过高,直接把火箭顶部的襟翼给烧穿了,碎屑也糊了摄像头一脸。等到还有一千米高度的时候,整个星舰飞船还是水平的状态,就在江江以为它就会这样着陆的时候,没想到最后它来了个“回光返照”,0km极限调整,把飞船的姿态调整了过来,在印度洋顺利软着陆。到这里,星舰第四次试飞的所有任务都圆满成功……网友们都纷纷猜测,下一次星舰的目标,很可能就是用“筷子”回收超TM重助推器了。而在回收这块儿,马斯克的最终目标,其实是实现百分百回收。也就是说,发射台上的那双“筷子”,除了要夹住超TM重助推器外,还得负责回收星舰飞船……不过在江江来看,要实现这些还是有点难的。打个不太恰当比方,SpaceX另一位亲儿子猎鹰,在火箭回收这块儿算6的了,但也从来没实现过百分百回收。而星舰的个头翻了两倍,还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嘛,大伙们可以自个琢磨琢磨。另外,前段时间,马斯克也称,星舰要实现完全可重复回收,还面临一个“最后的大难题”——隔热罩的设计。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模拟各种运行情况来发现隔热罩的薄弱点,另外一个就是他们现在做的了,不断试飞完善设计。看得出来,他们是把SpaceX的那句口号“失败得快,但学得更快(Failfast,butlearnfaster)”,执行得很透彻。但有一说一,他们实践出真知的方法论是真挺管用的,从马斯克第一次发星舰到现在,江江也算是每次准点蹲直播的铁粉了。星舰从一开始只能飞3分钟、8分钟,到现在跑完整个流程还能实现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双双软着陆。这妥妥的就是养成系“偶像”。总之,星舰现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化,每次定的目标几乎都能完成。不过咱上次也和大伙们盘算过,星舰最最快也还得飞数十次才能实现载人火星登陆,而火星的发射窗口期得16个月一轮,并且每次火星来回动辄也要几个月时间。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火星移民,压力可能就要给到马斯克了……搞快点,搞快点!...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9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901.htm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